谷建
散文《背影》是初中語文課本中的傳統(tǒng)篇目。朱自清在文中以真摯質(zhì)樸的情感表達了父子之間的摯愛之情,這種情感在娓娓的敘事中流露出來,從而形成了獨特的抒情風格。因此,在教學中我們應該引導學生感悟其中的教育思想。
一、構(gòu)思縝密,布局精巧
朱自清散文注意縝密的構(gòu)思,并且讓全文的布局顯得很精巧。課文《背影》開頭就點明了題旨:開筆就是“我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然后緊緊地圍繞“背影”組織材料進行合理的布局。先從回憶父子奔喪時的相聚,來把父愛敘述出來,為全文定下深情的懷念這個情感基調(diào)。然后寫父親因為“終于不放心”而送“我”上車時的離別情景,這樣就為寫父親的“背影”作了必要的鋪墊。種種敘述是為寫“背影”蓄勢的。最后對父親翻越欄桿買橘子時留下的“背影”進行了描寫,并且進行了渲染,從而真摯地抒發(fā)了父子之情。
二、融情于事,追求真摯
朱自清在散文中善于寫身邊的一些小事、瑣事,并且能通過質(zhì)樸的敘述來抒發(fā)自己內(nèi)心最真實的情感。在《背影》這篇散文的敘事中,作者能選擇常人忽略的思維,不從正面的形象出發(fā),而是從父親的背影寫起。這就非常切合人物性格,并且符合人物的特點。因為男孩子大了往往不會表現(xiàn)出兒女情長,雖然兒子也十分愛自己的父親,但往往表現(xiàn)得含蓄,不輕易外露。因此,在上火車就要離別時明知雙方都很哀傷,但他不從正面去看父親的表情,只會在父親轉(zhuǎn)身離去時偷偷地看看。表面上似乎毫不介意,其實在內(nèi)心是非常動情的。因此,作者能以“背影”為切入點來寫,正是他追求真摯的表現(xiàn),也最能抒發(fā)真情實感。
三、清新自然,悠美典雅
作家郁達夫說:“語言基調(diào)最樸素、清新、自然的應當是朱先生了?!痹谏⑽摹侗秤啊分凶髡哒Z言優(yōu)美,遣詞造句樸素自然而不失清新。文章中的敘述語言通常采用口語化的方式進行,而且人物語言也十分簡潔,甚至顯得有些樸拙,但卻格外的生動、傳情。例如,父親說:“事已如此,不必難過。好在天無絕人之路!”通過老百姓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諺語表現(xiàn)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還有在送兒子上車時說:“不要緊,他們?nèi)ゲ缓?!”在最后的告別時說:“到那邊來信!”“進去吧,里邊沒人?!边@些話語雖然簡單明了,但從內(nèi)心深處表現(xiàn)出父親的“愛子”之情。
總之,從散文《背影》中讓我們感受到作者的語言風格與創(chuàng)作藝術。因此,我們在教學中不僅要學習作者的創(chuàng)造性,而且要把它作為一種教育思想貫穿在語文教學中。這樣,就為今后學習朱自清散文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鄒旭.讓幽徑之花開滿散文的殿堂[J].江蘇教育研究,2009(17).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