樸明花
摘 要:語言是教師必備的素質,是教師的第二生命。音樂教學是一門特殊的教學,是情感的藝術,音樂課的基本價值在于通過聆聽音樂、表現(xiàn)音樂和創(chuàng)造音樂,這樣的審美活動,能使學生充分體驗到蘊涵于音樂形式中的美和豐富的情感,被音樂所營造的真善美的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與之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而以上教學效果的實現(xiàn)必須依賴于語言藝術。所以,音樂與其他學科相比較,更需要學生情感的投入。
關鍵詞:音樂;教學;語言;藝術;應用
一、利用課堂語言,增強學生的自信
自信能使人持之以恒,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尤為重要。教育必須從學生心態(tài)出發(fā),使學生在課堂上始終抱有一種主動積極的思維方式,這樣教師必須利用鼓勵的手段培養(yǎng)和增強學生的自信心。音樂是一門表現(xiàn)藝術,必須通過自身心理的體驗,去領會其中的內蘊,這就要求學生必須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進行完美的發(fā)揮,才能達到一定的藝術效果,學生由于平時心理素質較差,常常帶有怯場的心態(tài)。教師在遇到這種情況時,就要采取壯膽誘發(fā)式進行鼓勵支持,如“這首歌曲大家準備好了嗎?誰爭取先來試試?唱錯了不要緊,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嘛?!?/p>
二、利用豐富的課堂語言,調動學生的音樂興趣
學習興趣是學習活動的重要動力,一堂優(yōu)秀的音樂課,它的上課氣氛必定是生動、活潑的,學生踴躍發(fā)言和帶有趣味性,這就要求教師合理地組織好課堂用語,利用各種通俗易懂、充滿趣味性的語言貫穿于內容之中,傳授給學生知識,使他們易于接受和消化。音樂也是一門感覺藝術,不同于其他科目。如,我們在講授旋律時,首先必須認識到音量是有高有低的,如何理解呢?我們不妨把它與講話時的語調進行比較,在一個調上說出這些話來,學生不難體會這種念法太古板、平淡而且很難聽,那么優(yōu)美悅耳的歌聲、美妙的旋律不是更加離不開音的高低嗎?因此,我們講音的高低對旋律的構成,是十分重要的,這樣講述,學生印象也深刻了,也便于教師的教學。
三、利用準確、通俗的語言,增加學生的理解力
教師使學生有了正確的學習態(tài)度,而且又培養(yǎng)了他們的興趣,最重要的問題則是老師授課時的語言選擇與內容結合程度,中學生的音樂課處在“感覺教學”的階段,教師的教學語言是否適合教育對象是決定教學效果優(yōu)劣的關鍵。教師在講授時,語言要清晰、簡練、正確、生動,要有選擇性和針對性,應該通俗易懂。因此,教學語言應適應教育對象的年齡、閱歷、生理等特點,特別是涉及專業(yè)術語時則要改為通俗的語句,使學生理解。把抽象的知識講得生動形象,把艱難深奧的問題講得淺顯易懂。學生能捕捉到正確的體會,就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教師要利用豐富的情感語言,從學生的心態(tài)出發(fā),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編輯 薛直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