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治勇
一、語文知識積累與運用(22分)
1.讀下面這段文字,根據(jù)拼音寫出相應(yīng)的漢字。(2分)
蒹葭蒼蒼,楊柳依依。一場細(xì)密的春雨過后,鄉(xiāng)間野外,到處都mí ?(1) ?漫著春天的味道。漫步山野林澤間,新葉綠蔭淺淺,挎竹lán ?(2) ?,停下步,俯身下鏟,未幾盈筐。輕輕夾起一根綠意àng ?(3) ?然的野菜品咂,絲lǚ ?(4) ?微苦的清香,一路從唇間走進了我們的心里,就像舌尖行走在詩意的郊野上。
2.根據(jù)下面的語境,為空格處選擇合適的詞語,將序號填在橫線上。(2分)
晉祠之美,在山美。這里的山,長長的如伸開的雙臂,將這處秀麗的古跡擁在懷中。春日黃花滿山, ? ;秋來草木郁郁, ? 。無論何時拾級登山,探古洞,訪亭閣,都讓人 ? 。古祠設(shè)在這綿綿的蒼山中,恰如淑女半遮琵琶, ? 。
A.天高水清 B.情悅神爽
C.嬌羞迷人 D.徑幽香遠(yuǎn)
3.下列選項中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2分)
A.一年春夏秋三季,菜園里經(jīng)??偸怯袔追N蔬菜在競肥爭綠。
B.通過拜謁謝靈運紀(jì)念館、走訪朱自清故居,讓我們更深入地了解了溫州的歷史文化。
C.能否保持一顆平常心是考試正常發(fā)揮的關(guān)鍵。
D.不要認(rèn)為巖石是堅不可摧的,它每時每刻都經(jīng)受著來自各方的“攻擊”。
4.親近古典。(10分)
(1)古詩文名句默寫。(8分)
①天時不如地利, ? ? ? ? ? ? ? ? ? 。(《孟子·公孫丑下》)
②大漠孤煙直, ? ? ? ? ? ? ? 。(王維《使至塞上》)
③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 ? ? ? ? ? ? ? 。(辛棄疾《南鄉(xiāng)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
④ ? ? ? ? ? ? ? ,在乎山水之間也。(歐陽修《醉翁亭記》)
⑤蘇軾《水調(diào)歌頭》中“ ? ? ? ? ? ? ? ? ? ? ,
”一句,表達了他在中秋月圓之時對遠(yuǎn)方親人的美好祝愿。
⑥登高可以望遠(yuǎn),登高可以激發(fā)斗志。今天的年輕人當(dāng)如杜甫《望岳》一詩中所言“
, ? ? ? ? ? ? ? ”,志存高遠(yuǎn),豪情滿懷!
(2)文學(xué)常識填空。(2分)
5.走進生活。(6分)
報紙,方寸之地,卻自有乾坤。打開報紙,我們讀出語文的魅力,讀出時代的聲音,讀出獨特的思考。
(1)為了推動城市綠化建設(shè),溫州日報社組織了“城市綠化千人監(jiān)督團”,其圖標(biāo)如下。請用簡潔的語言描述圖標(biāo)的內(nèi)容及含義。(2分)
(2)2011年3月下旬,溫州市部分市民因誤信碘鹽對防輻射有奇效而導(dǎo)致了“鹽荒”?!稖刂荻际袌蟆穼Υ耸录髁讼盗袌蟮溃韵聝蓚€新聞標(biāo)題,請你選擇其一說說它的妙處。(2分)
標(biāo)題1:前天口不擇“鹽”,今天苦不堪“鹽”
標(biāo)題2:“鹽”歸正傳,一切如常
我選 ,點評:
(3)近年來,溫州方言越來越受重視。請閱讀以下兩則新聞,探究其原因。(2分)
【新聞一】《錢江晚報》:溫州電視臺推出了方言類新聞節(jié)目《百曉講新聞》。該節(jié)目自開播之日起,便一直穩(wěn)居當(dāng)?shù)厥找暵使谲姷膶氉?。主持人“百曉”在播報中加入溫州方言的俚語和俗語,大大增加了新聞的趣味性,讓人們感受到了地方文化的魅力,增強了對家鄉(xiāng)的認(rèn)同感。
【新聞二】《溫州晚報》:溫州科技職業(yè)學(xué)院首期方言培訓(xùn)班開班,200多名大學(xué)生參加培訓(xùn)。在該學(xué)院,超六成的大學(xué)生非溫州戶籍,不懂溫州方言給他們的生活、就業(yè)帶來了諸多不便,而掌握溫州方言將幫助他們解決這些難題。
二、現(xiàn)代文閱讀(30分)
(一)閱讀下文,完成6~9題。(15分)
速度時代我們需要“慢閱讀”
□許民彤
美國新罕布什爾大學(xué)的一位教授,看到當(dāng)今的文化和教育體系中存在這樣一些現(xiàn)象:人們用吃快餐的方式對待閱讀,希望用盡量少的時間把盡量多的信息吞到肚子里去;在學(xué)校,閱讀已經(jīng)變成競賽,孩子們掐著秒表讀書,看誰一分鐘里讀的文字最多;有的專家研究出讓視線在書頁上走“Z”字的快速掃描方式,教孩子們怎么用最短時間讀完一頁書,照此辦法,閱讀有望提速4至5倍,遠(yuǎn)遠(yuǎn)超過火車提速。這些都在灌輸一種觀念——快即好。這位教授說,以這種錯誤觀念對待閱讀,還能有什么樂趣?于是,他提出了要“慢閱讀”,反對一目十行,反對在網(wǎng)上看幾眼內(nèi)容梗概,并且他在自己的課堂里,鼓勵學(xué)生重拾大聲誦讀和背誦的老辦法,幫他們重新起步“琢磨”和“品味”文字。
加拿大的一位學(xué)者約翰·米德馬出版了一本書,叫作《慢閱讀》。他認(rèn)為,慢閱讀并不是主張一切東西都應(yīng)該慢慢讀,而是提倡一種觀念,慢閱讀的目標(biāo)是拉近讀者和所讀信息之間的距離。在這個只顧快讀的年代,“慢”能喚回閱讀的愉悅,從高品質(zhì)的文字中找到樂趣和意義。
在這個信息時代,我們的生活常態(tài)是緊張、急迫、匆忙、受擠壓的,我們因為令人眩暈的速度,成了屈從于新的奴役的人。我們只是一味追求一些有實際效用的具體目標(biāo),沒有耐心去等待事物的成熟,每一件事情都必須立即使人滿意,包括閱讀在內(nèi)的精神生活也必須服務(wù)于短暫的快樂,愈加趨向“速度化”。時代對速度的追求是失去慢閱讀的重要原因。我們已不再熱衷于在美妙的閱讀中沉思冥想,不再花費一點時間在家庭中舉行一次有關(guān)讀書的冗長討論,我們會常說“沒有時間讀書”“沒有時間寫作”。短文和文學(xué)隨筆成了我們經(jīng)常接觸到的閱讀形式,閱讀時瀏覽代替了精讀。這樣,具有品味、沉思、回憶、咀嚼屬性和品質(zhì)的閱讀生活,變成了快閱讀、淺閱讀。速度盡管很要緊,但在這方面人們犯了太多錯誤,快讀只求片面、實用、功利,根本不會引發(fā)生命的感悟、靈魂的震撼、思想的升華。
在這種“速讀”的時代,在這充斥著喧囂、浮躁的文化環(huán)境中,安靜、悠閑的閱讀心境的失去,正在變成我們許多讀者面對的現(xiàn)實。而尋找這種悠閑、從容的慢讀書狀態(tài),似乎正在變成一件十分奢侈的事情,但那些曾讓我們沉醉、著迷的醇厚書香,浪漫的閱讀時光,仍使我們難以忘卻……
或許在一個雪夜,坐在爐前,爐上水壺的水燒得鏗鏗作響,身邊放一盒淡巴菰(香煙),一個人拿了哲學(xué)、經(jīng)濟學(xué)、詩歌、傳記等數(shù)十本書,堆在長椅上,然后閑逸地拿起幾本來翻一翻,找到一本愛讀的書時,便輕輕抽起煙來……這是林語堂在《讀書的藝術(shù)》中所描寫的自己的慢閱讀生活。
要慢下來,因為“快”讓人錯失了很多美好的事物。我們是該喚回這些漸漸失去的悠閑、美好的生活了。
(選自《華人時刊》2011年第1期,有刪改)
6.本文的主要觀點是什么?(3分)
7.閱讀第三自然段,說說失去“慢閱讀”的原因和后果分別是什么?(4分)
8.通讀全文,說說第五自然段描寫林語堂的慢閱讀生活有什么作用?(4分)
9.慢閱讀只是慢生活的一個分支。請你根據(jù)對文章的理解,結(jié)合自己的生活體驗,用描述性的語言補寫下面這份《慢生活指導(dǎo)手冊》。(4分)
(二)閱讀下文,完成10~13題。(15分)
向小人物致敬
□苗玉波
本質(zhì)上,我也是個小人物,身不由己地生活在各種臉色和不安中。
但我特別想對比我更小的小人物問聲好,向你們致敬。
首先是每天蹬著三輪車撿垃圾、收破爛的人。我朋友的同學(xué)從企業(yè)下崗后就干這種營生。一旦聽到同學(xué)在樓下扯著嗓子喊“收破爛啰——”,我的朋友寧肯遲到挨罰,也要等到同學(xué)遠(yuǎn)去了才出門。她想: ? ? ? ? ? ? 。朋友的好心令人感動,但這種避讓未嘗不是另一種傷害。這些人,他們沒有鼠竊狗偷,沒有貪贓枉法,沒有醉生夢死,沒有傷風(fēng)敗俗,而是靠自己的誠實勞動,在養(yǎng)活自己的同時也造福了他人,理應(yīng)受到我們的尊重。
其次是每天四五點鐘冒著凜冽的寒風(fēng)清掃街道的人。他們多是城市低收入者和僅靠土地?zé)o法自保的農(nóng)民。比起那些尸位素餐、無所作為的人,他們更懂得珍惜;比起那些游手好閑、聽天由命的人,他們更明白事理;比起那些西裝革履、依紅偎翠的人,他們更知道廉恥;比起那些穿金戴銀、當(dāng)街粗口的人,他們更講求禮義。在世俗的人眼中,他們是卑微的,但他們呈現(xiàn)的高度,并非某些貌似尊貴的人所能企及。一代偉人可以把掏糞工人請到人民大會堂并與之親切握手,也許我們沒有如此博大的胸襟,但起碼可以給那些自食其力的人,那些賜予我們清爽明凈環(huán)境的人,以最基本的尊重。
還有那些留守鄉(xiāng)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人。他們大部分是老人、婦女和兒童。農(nóng)村,不僅是我們生生不息的物質(zhì)源泉,而且是我們念念難舍的精神家園。他們長年懷著對親人的思念、對生計的無奈、對煙柳繁花的向往,以孱弱的身軀守護著我們共同的桑梓。而得到的是什么?是冷漠,是輕蔑,是兒女無法承歡膝下的痛楚,是夫妻常年離散的苦澀,是受惠者忘恩負(fù)義的背棄。盡管如此,他們卻如慈父圣母般寬恕著一切。滴水之恩,當(dāng)涌泉相報,我們沒有理由不向他們表達敬意。
還有那些背井離鄉(xiāng)四處漂泊的人。他們站在高高的腳手架上構(gòu)筑著別人的幸福,他們蟄伏在幽暗的地下室里盤算著明天的出路,他們擔(dān)著貨籃驚慌失措地與城管玩貓捉老鼠的游戲,他們騎著租來的單車無所適從地到處搜索招工廣告。沒有人知道他們的姓名,沒有人記住他們的容顏,更沒有人送他們一個廉價的微笑,給他們一句隨意的寒暄。但他們卻如同偉岸的隱者,仍然以自己的方式不怨尤,不放棄,頑強地奔走著,奮斗著,付出著。為了這種精氣與神韻,我們同樣沒有理由不向他們表達敬意。
還有,還有許許多多生活在社會底層的小人物,包括小工人、小老師、小公務(wù)員、小知識分子……我都要向他們致敬,并借海子的詩獻上我的祝福:“愿你有一個燦爛的前程,愿你有情人終成眷屬,愿你在塵世獲得幸福。”
(選自《散文》2010年第1期,有刪改)
10.閱讀第四自然段,請分別寫出畫線句中“卑微”和“高度”的具體含義。(3分)
11. 第三自然段中“朋友的好心”具體表現(xiàn)在哪里?(請用原文語句回答)朋友為什么要好心地避讓他的同學(xué),請揣摩朋友當(dāng)時的心理,用第一人稱描述出來。(4分)
12. 結(jié)合語境,品析下面句子中黑體詞語的表達效果。(4分)
他們擔(dān)著貨籃驚慌失措地與城管玩貓捉老鼠的游戲,他們騎著租來的單車無所適從地到處搜索招工廣告。
13.(1)聯(lián)系全文,你感受到作者對小人物有哪些復(fù)雜的情感?(2分)
(2)作者寫這篇文章的目的僅僅是想表達對小人物的這些情感嗎?細(xì)讀全文并結(jié)合生活現(xiàn)實,寫出你的思考。(2分)
三、古詩文閱讀(18分)
(一)閱讀《禾熟》,完成14~15題。(4分)
禾 熟
□[宋]孔平仲
百里西風(fēng)禾黍香,鳴泉落竇谷登場。
老牛粗了[注]耕耘債,嚙草坡頭臥夕陽。
[注釋]了:結(jié)束,完畢。
14.詩歌一、二句中的“ ”和“ ”這兩處寫出了農(nóng)村的豐收。(2分)
15.全詩表達出農(nóng)人怎樣的心情?(2分)
(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19題。(8分)
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陽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謀曰:“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于漢陰,可乎?”雜然相許。其妻獻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雜曰:“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彼炻首訉O荷擔(dān)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于渤海之尾。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齔,跳往助之。寒暑易節(jié),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長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應(yīng)。
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誠,命夸娥氏二子負(fù)二山,一厝朔東,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
16.解釋下列句中的黑體詞。(2分)
(1)遂率子孫荷擔(dān)者三夫( )
(2)箕畚運于渤海之尾( )
(3)始一反焉( )
(4)雖我之死( )
17.下列黑體詞的意思與其他三項不同的是( )(2分)
A.其妻獻疑曰 B.門人弟子填其室
C.其真不知馬也 D.處江湖之遠(yuǎn)則憂其君
18.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2分)
汝心之固,固不可徹。
19.文中寫智叟的目的是什么?(2分)
(三)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0~22題。(6分)
江上丈人
□[西晉]皇甫謐
江上丈人者,楚人也。楚平王以費無忌之讒殺伍奢,奢子員①亡,將奔吳。至江上,欲渡無舟,而楚人購②員甚急,自恐不脫。見丈人,得渡,因解所佩劍以與丈人,曰:“此千金之劍也,愿獻之?!闭扇瞬皇?,曰:“楚國之法,得伍員者爵執(zhí)珪③,金千鎰④,吾尚不取,何用劍為?”不受而別。莫知其誰。
員至吳,為相,求丈人,不能得,每食輒祭之。曰:“名可得聞而不可得見,其唯江上丈人乎?”
(選自《高士傳》)
[注釋]①員:指伍子胥,名員,伍奢之子。②購:重賞征求。③爵執(zhí)珪(guī):封以執(zhí)珪的爵位,執(zhí)珪,楚國最高的爵位。④金千鎰(yì):一千鎰金子。
20.解釋下列句中的黑體詞。(2分)
(1)奢子員亡( )
(2)因解所佩劍以與丈人( )
(3)員異之( )
(4)不受而去( )
21.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2分)
楚國之法,得伍員者爵執(zhí)珪,金千鎰,吾尚不取,何用劍為?
22.聯(lián)系文章內(nèi)容,說說江上丈人是個怎樣的人?(2分)
四、寫作(50分)
23.閱讀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你的努力,是成就這份試卷的答案;貝多芬的《命運》,是給予人生意義的答案;山的偉岸,是立足大地的答案;中國的繁榮和諧,是交給世界的答案……或?qū)で蟆⒒蚪沂?、或上交、或拋棄,在答案的歷程里,一切得到了證明。
請以“答案”為題,寫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體自選;②不少于600字(寫成詩歌不少于20行);③文中不得出現(xiàn)真實的地名、校名、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