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丹(南通大學附屬醫(yī)院胸外科 江蘇 南通 226000)
?
優(yōu)質護理對肺癌患者的臨床效果
王丹丹
(南通大學附屬醫(yī)院胸外科江蘇南通226000)
摘要目的:探討優(yōu)質護理對肺癌患者的效果。方法:根據肺癌患者的特點,采用科學的、有效的手段在患者術前、術后進行綜合的護理。結果:經過優(yōu)質的護理結合精心的治療,98例患者病情有顯著改善,總有效率達93.4%。結論:優(yōu)質的護理能有效延長患者的生存期及生活質量。
關鍵詞肺癌;術前;術后;護理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high quality nursing care for patients with lung cancer. Methods: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atients with lung cancer,adopt scientific and effective approach in patients with preoperative and postoperative comprehensive care. Results: with the high quality nursing combined with careful treatment,98 cases of patients has improved significantly,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93. 4%. Conclusion: high quality nursing can effectively prolong patient survival and quality of life.
Keywords lung cancer; Preoperative; Postoperative; nursing
當前,肺癌已成為我國常見癌癥之一,是一種支氣管粘膜上皮常見的惡性腫瘤,男性發(fā)生肺癌的機率大于女性,40歲以上者居多且城市高于農村[1]。臨床癥狀表現為:咳嗽、咯血;出現哮喘、胸悶、氣促并伴有胸痛;體重下降;呼吸困難;發(fā)熱等[2]。由于該病不易根治且易發(fā)生淋巴轉移,所以手術或放(化)療是治療肺癌的常見手段。而患者的治療效果不但與醫(yī)生高超的技術有關,還與患者術后的護理質量息息相關。"三分手術,七分護理"的理念在癌癥治療中尤為凸顯。本文就肺癌患者的術前、術后護理工作體會總結如下。
1.1一般資料:收集我科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肺癌患者152例,其中男94例,女58例,年齡21歲~84歲,平均年齡54.12歲,病人基本都有吸煙史。具體癥狀表現為:刺激性咳嗽、胸痛、聲音嘶啞、進行性消瘦、血性痰等。
發(fā)病主要原因:吸煙,吸煙是目前公認的造成肺癌的最重要的高危因素,煙中的多鏈芳香烴類化合物和亞硝胺可通過多種機制導致支氣管上皮細胞DNA損傷,使得癌基因(如Ras基因)激活和抑癌基因(如p53,FHIT基因等)失活,進而引起細胞的轉化,最終癌變;職業(yè)或環(huán)境接觸,估約10%的肺癌患者有環(huán)境和職業(yè)接觸史;遺傳,研究表明,遺傳因素可能在對環(huán)境致癌物易感的人群或個體中起重要作用。
1.2護理方法
1.2.1術前護理
1.2.1.1情志護理癌癥病人對手術和疾病有很多的顧慮,常伴有情緒低落、抑郁、恐懼手術等現象,護理人員應用通俗易懂的術語向患者介紹肺癌的相關知識,手術的大概過程以及手術后可能存在的并發(fā)癥,盡量減少因恐懼而增加患者的心理負擔,讓患者心理有治愈或好轉的希望,以取得患者在治療或后期護理過程中的配合,所以醫(yī)護人員應鼓勵、安慰、疏導病人,緩解其負面情緒,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減輕患者的心理負擔,使患者主動配合臨床治療及護理活動,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
1.2.1.2基礎護理保持病區(qū)的安靜、整潔,定時消毒,開窗通風通氣,控制病房溫度。加強患者的個人衛(wèi)生,增強營養(yǎng),增強機體免疫功能,同時注意防寒保暖。
1.2.1.3病情觀察評估病人的全身狀態(tài),包括:精神面貌、情緒、體溫、血壓、脈搏及睡眠等,發(fā)現病情異常第一時間通知醫(yī)生并根據應急預案采取措施;協助病人做好心、肺、肝、腎及血液的檢查。
1.2.1.4術前指導為了使患者適應術后的改變,護理人員應指導患者用鼻深吸氣,用口呼氣,做口哨樣,緩慢呼吸,吸氣及呼氣時間比為1:2,每天練習6-10次,每次10min;同時指導患者學會一手輕捂胸部,一手輕捂腹部的腹式呼吸技巧,在掌握呼吸技巧的同時還得指導患者正確有效的咳嗽方式,有助于防范肺炎等并發(fā)癥。告知病人訓練床上大小便,術前1天備血,術前晚清潔灌腸,口服地西泮5mg,并告知病人禁食12h、禁飲4h。
1.2.2術后護理
1.2.2.1病情觀察接臺后使患者取平臥位,頭偏向一側,麻醉過后取1/4側臥位,有利于胸腔積液引流,使引流液引出體外,可以減輕傷口疼痛,能降低機體炎癥反應,同時下降的膈肌有助于改善呼吸和循環(huán)功能,促進呼吸功能的復蘇,患者感覺更為舒適,利于呼吸,減輕呼吸困難;術后48h利用多功能監(jiān)護儀檢測血壓、心電及血氧飽和度,執(zhí)行特級護理并做好巡房記錄;術后要給予鼻導管吸氧或面罩吸氧,給氧濃度應根據病情及血氧飽和度的高低進行調整,一般給氧流量控制在4~6L/min,24h后根據血氧飽和度等調節(jié)氧流量(2-3L/min)。
1.2.2.2鎮(zhèn)痛護理術后疼痛是肺癌患者恐懼手術的原因之一。疼痛使呼吸淺快,潮氣量減低,病人不敢深呼吸咳嗽,,呼吸道的分泌物不易排出,除可引起低氧血癥外,尚可引起肺不張及肺部感染等并發(fā)癥,在征得家屬或病人的同意下,護理人員應根據病人的疼痛程度結合醫(yī)囑給予鎮(zhèn)痛泵;每隔四小時協助患者做好身體各部位的輕度活動;術后第一天為了恢復上肢功能,要求患者作肩臂的主動運動;轉移患者注意力。
1.2.2.3引流管護理為排除胸腔內的積氣、積液,恢復胸腔負壓,促使肺及時膨脹,應設置引流管,回房后應檢查外輔料有無滲液,引流管銜接是否牢固緊密,其位置是否居中。為保證引流管暢通,避免被血凝塊堵塞,30min/次擠壓胸腔引流管,同時為了保證胸腔積液利用重力由引流口引出,注意控制好患者體位與引流袋的位置,密切觀察引流量及血液顏色。每天做好相應部位的消毒處理。
1.2.2.4呼吸道護理術后,由于疼痛患者無法進行深呼吸及咳嗽而會引發(fā)肺部并發(fā)癥,所以,當患者清醒后護理人員應正確指導及協助患者做好深呼吸、咳嗽??人詴r患者取側臥位或坐位,護理人員位于患者肩后方,一只手放在患者肩膀,另一只手手指彎曲成勺狀,由下而上、由外向內避開患者胸部切口拍擊其背部,每次輕叩背部4-6min,同時囑咐患者在拍背期間深呼吸,使堵塞在患者支氣管內的分泌物排出體外,并且能促進患者術后的肺膨脹。
1.2.2.5維持體液平衡,補充營養(yǎng)嚴格控制補液的量和速度,防止負荷過重導致肺水腫;記錄好24h出入量;麻醉蘇醒后適量飲水與進食,順序是流食、半流食、普食。要求高蛋白,高熱量,豐富維生素飲食,如肉類、蛋類、奶類及各種水果,保證營養(yǎng),以增強體質,提高抵抗力。
152例患者經過護理人員的精心護理及有效的治療,效果顯著的98例,有效44例,無效7例,總有效率93.4%。
在世界各國肺癌的發(fā)病率及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趨勢,對于肺癌的治療經過多年的完善與發(fā)展,已形成了具有一定成效的治療方案,同時經過術前、術后優(yōu)質的護理最大程度的減少了術后并發(fā)癥,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質量[3]。所以,長期的臨床實踐證明,實施科學的護理,能更好地體現以人為本的理念,使得患者的身心狀態(tài)得到改善,延長了患者的生存期。
參考文獻
[1]劉麗娟,鞠秀波,魏艷麗.肺癌患者的正西醫(yī)結合護理[J].中國中醫(y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3,11(14):123-124.
[2]劉萍.袖狀肺葉切除患者的圍術期護理[J].護士進修雜志,2011,26(9):815-816.
[3]紀偉娟,熊偉芬.肺癌患者的中西醫(yī)結合護理[J].現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08,17(13):2073
【中圖分類號】R473.7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9-6019(2015)07-00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