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鵬
乳腺為纖維組織、皮膚、脂肪以及乳腺腺體組成的,乳腺癌則是出現(xiàn)在乳腺上皮組織上的惡性腫瘤。乳腺雖不是人體重要的生命活動器官,且原位的乳腺癌并不會危及患者生命[1-2]。但是乳腺癌的細胞因失去正常細胞特性,使細胞之間較為松散,出現(xiàn)脫落的癥狀,當癌細胞脫落后,其通過淋巴液或者血液散播到患者全身,出現(xiàn)轉移,則會導致死亡[3-4]。癌細胞入侵到血管或者淋巴管時,才能轉移到遠端部位或者局部的淋巴結,所以乳腺癌患者通過對腫瘤脈管進行浸潤檢測,才可指定準確良好的治療方案[5]。本研究選取61例乳腺癌患者進行分析,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8月~2014年1月南省南陽市中心醫(yī)院收治的61例乳腺癌患者進行研究,采取乳腺浸潤性導管癌的手術切除標本,所有患者均為女性,年齡33~74歲,平均(47.31±3.18)歲,患者在手術前沒有進行放療、化療或者抗腫瘤的其他治療,對患者給予重新切片以及HE染色,病理醫(yī)生給予確診。
1.2 方法
1.2.1 檢測方法 所有患者在免疫組織化學的試劑中選擇CD 34和CKpan,以及Dako公司的雙重免疫組織化學的試劑盒。將患者的標本采用4%的中性緩沖的甲醛給予固定,并采用常規(guī)石蠟的包埋,給予4μm的連續(xù)切片,并給予雙重免疫組織化學的染色和常規(guī)HE染色,在免疫組織化學使用SP法,使用堿性磷酸酶和DAB(二氨基聯(lián)苯胺)進行雙重染色,并給予封固,每個步驟都按照相關文獻進行操作。并對檢測結果進行詳細記錄。
1.2.2 結果判定 CD 34若為棕黃色則陽性結果,則定位在內皮細胞;CK若為紅色則評為陽性,可定位在瘤細胞胞質。HE和免疫組織化學切片要求2名病理醫(yī)生進行獨立檢驗,若HE切片中有明確的被覆內皮細胞腔隙,且有腫瘤細胞時,則為LVSI(+),在免疫組織化學的染色切片中,若在CD 34變?yōu)樽攸S色染成紅色的腫瘤細胞的患者內皮細胞腔隙為LVSI(+)[3]。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4.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61例乳腺癌患者中,在HE染色判斷中,有16例判斷為LVSI(+)。而在雙重免疫組織化學染色證實的有:10例患者為LVSI(+),6例患者為LVSI(-),而在HE染色判斷中,有45例患者沒有確定為LVSI(+)的,在雙重免疫組織化學染色的檢測后,13例患者為LVSI(+)。兩種檢測方法的診斷結果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乳腺癌患者在早期沒有明顯的體征和癥狀,很多人是通過體檢而發(fā)現(xiàn)的,其主要癥狀有乳腺腫塊、乳頭溢乳、皮膚改變,乳腺癌會導致皮膚失去彈性,以及橘皮樣的改變,而且乳頭、乳暈出現(xiàn)異常,若腫瘤在乳頭深部,會使乳頭出現(xiàn)回縮,但若腫瘤與乳頭的距離較遠,則會導致乳頭抬高或者回縮[6-7],對患者正常的工作和生活造成嚴重的不良影響,一旦腫瘤出現(xiàn)轉移,還會造成生命危險。腫瘤轉移這個過程較為復雜,且脈管浸潤為中藥緩解,當腫瘤細胞到達脈管腔,則就會通過淋巴和血液進入到遠處的器官和淋巴結中,造成轉移瘤的形成,所以在對實體瘤的診斷中,LVSI為重要指標,根據其來判斷患者的病情、復發(fā)以及生存時間。腫瘤脈管浸潤這種方法為:采用光鏡對HE切片進行觀察,在被覆的內皮細胞腔隙中對瘤細胞進行明確觀察,但在有些狀態(tài)下不能給予較好判斷[8]。比如,若制片中,腫瘤細胞團因為收縮導致的裂隙和血管真正的間隙難以辨別;如果血管腔隙的瘤細胞陶紹,則HE染色不能將其在背景血液細胞中進行區(qū)分;而且若瘤細胞團填滿血管的腔隙,則不能和間質侵潤的瘤細胞團進行區(qū)分。為了較好避免上述的問題,則在檢測中使用免疫組織化學雙重標記的方法,對瘤細胞上皮性的標志物與血管內皮的細胞標志物在同1張切片上展示,并和常規(guī)的HE染色給予比較,從而得出乳腺癌脈管浸潤檢測中雙重免疫組織化學染色的應用效果。
雙重免疫組織化學染色的原理為,利用抗體和抗原之間特異性的結合以及特殊標記的技術,并對細胞和組織內給予抗體或者特定抗原的定性、定位和定量檢測[9]。在HE檢測中,雖然可區(qū)分腫瘤細胞團因收縮造成的裂隙和血管腔的間隙,可是若血管腔隙中瘤細胞較少,則會診斷為血細胞,而導致漏診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而雙重免疫組織化學染色這種檢測方法,在同一張切片上對瘤細胞給予血管內皮細胞物和上皮性的標記,可明顯直觀地看到腫瘤組織與血管之間的關系,促進檢出率和診斷準確率的提高。
綜上所述,乳腺浸潤性導管癌患者在檢測中雙重免疫組織化學染色的檢出率,明顯比HE觀察的檢出率高,只有在早期判斷出癌細胞是否轉移或者復發(fā), 才可進行積極有效的預后治療,達到較好的預后效果,延長患者的生存時間和生活質量。
[1] 賀莉,丁彥青,王蔚,等.免疫細胞在SARS病變組織中的表達及其作用[J].第一軍醫(yī)大學學報,2013,24(15):142-143.
[2] 陳慧,徐琳瑜,鐘曉怡,等.雙重免疫組化技術在乳腺癌組織芯片中的應用[J].中國醫(yī)藥生物技術,2013,2:150-153.
[3] 丁貴坡.乳腺癌脈管浸潤的檢測及其臨床病理學意義[D].廣州:南方醫(yī)科大學,2009.
[4] 王虎霞,盛薇,王光輝,等.乳腺癌VEGF-C mRNA的表達與淋巴結轉移的關系[J].西安交通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2,13(11):124-125.
[5] 張濤.乳腺癌前哨淋巴結活檢及其微小轉移的檢測[D].北京: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2005.
[6] 邱東民,周士福,蔡鳳林,等.乳腺浸潤性導管癌中COX-2、MMP-2的表達與細胞增殖的關系[J].蘇州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2,14(10):129-130.
[7] 耿艦,丁彥青,蔡俊杰,等.雙重免疫組化染色在乳腺癌脈管浸潤檢測中的應用[J].診斷病理學雜志,2008,1:40-41,46.
[8] 李蘭,楊紅鷹,張鐵毅.乳腺導管內增生性病變的病理學特點及其與浸潤性癌的關系[J].診斷病理學雜志,2011,31(19):162-163.
[9] 楊莉,何奇,王嘯,等.Ki-67、C-erbB-2、P53蛋白在乳腺癌組織中的表達及其臨床意義[J].診斷學理論與實踐,2009,1:87-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