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曉麗
王爺府鎮(zhèn)位于內蒙古赤峰市喀喇沁旗政府所在地錦山鎮(zhèn)西南22公里處,因清康熙九年(1670年)喀喇沁多羅杜棱郡王班達爾沙從龍山遷來,建府于此,故得名“王爺府鎮(zhèn)”。2009年第四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zhèn)公布,王爺府鎮(zhèn)成為了我區(qū)最早進入這一名單的古鎮(zhèn)之一。
王爺府鎮(zhèn)不僅因喀喇沁親王府而得名,還以該親王府而聞名??哂H王府是內蒙古自治區(qū)建筑規(guī)模最大的一處人文旅游景區(qū)、國家4A級旅游區(qū)。這座王府始建于康熙十八年(1679年),是清朝貢親王的府地,是蒙古族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家貢桑諾爾布的故居,先后有十二代喀喇沁旗蒙古王爺在此襲政。
喀喇沁親王府主體建筑群由中軸區(qū)、東西跨院和后花園組成,坐北面南。中軸區(qū)整個建筑宏偉壯觀,布局精巧,構圖嚴謹,形成了一個較龐大的建筑體系。府內用兩道矮墻將中軸區(qū)和東、西跨院隔開,其間以若干垂花門、月亮門、角門相貫通。中軸區(qū)五進建筑格局逐級增大,主體建筑分為大堂、二堂、儀門、大廳和承慶樓。中軸區(qū)主要為衙署印務處等“十三行”政務機構處所。東跨院為寢室、膳房、倉庫和戲樓,西跨院為書齋、客廳、揖讓廳、祠堂和練武場。東西對稱排列耳房、廂房和抄手廊,構成了連環(huán)的四合院形狀。府內主體建筑為大式磚木結構房屋,青磚灰瓦,朱梁彩窗,美輪美奐。位于后部的承慶樓,五間兩層,雕牙雀替,和璽彩繪,為府內專用佛堂;位于最北部的后花園與北山自然風景區(qū)毗連呼應,建有池塘、假山、曲徑、回廊、亭榭、石橋,栽植花卉,放養(yǎng)禽魚,還修筑了戲樓、茶肆、鹿場、文武廟等。
這座古老的建筑將清王朝政權制度與蒙古族人民生活習俗糅合其中,體現(xiàn)了中國北方清代官式建筑嚴謹、莊重的構造特點,具有很高的工藝水平,是國內現(xiàn)存王府建筑中建成年代最早、建筑規(guī)模最大、規(guī)格等級最高、保存最好的清代蒙古王府建筑群,具有濃郁的民族、宗教和地域特色,是蒙、滿、漢文化交流的充分體現(xiàn),在我國北方古建筑中獨樹一幟。
2001年喀喇沁親王府被國務院列為全國第五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后,2002年該王府以“中國清代蒙古王府博物館”為名正式對外開放。這所博物館匯聚著濃郁的地域特色、民族特色、宗教特色,開辟了“歷史陳列”“復原陳列”“書畫陳列”等20個展室,珍藏了百余件傳世文物精品。這些精品是清代蒙古族歷史和蒙古族文化不可缺少的見證,具有不可替代的補史、糾史和證史的作用,也有著極高的科研價值、文化價值、藝術價值。
喀喇沁親王府雖歷經(jīng)風雨,但王府的中軸區(qū)及西跨院保存完好。每年的金秋時節(jié),這里都會舉辦“王爺府文化節(jié)”,通過雅樂歌舞、公主下嫁等形式再現(xiàn)300多年前的王府風范,場面龐大,深受游客的青睞。
(作者單位:赤峰市喀喇沁旗文化局)
責任編輯:田旭東
相關鏈接
中國歷史文化名鎮(zhèn)是由國家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部、國家文物局自2003年起共同組織評選的,評選保存文物特別豐富、具有重大歷史價值或紀念意義、能較完整反映一些歷史時期傳統(tǒng)風貌和地方民族特色的鎮(zhèn)。至今已公布國家級歷史文化名鎮(zhèn)六批252個,我區(qū)的喀喇沁旗王爺府鎮(zhèn)、多倫縣多倫淖爾鎮(zhèn)、豐鎮(zhèn)市隆盛莊鎮(zhèn)、庫倫旗庫倫鎮(zhèn)位列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