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艷華 程偉東* 覃蘭秋 周錦國 譚賢杰 江禹奉 謝和霞 謝小東
(廣西壯族自治區(qū)農業(yè)科學院玉米研究所,南寧 530007)
20世紀50年代,自從證實了硒是生物體生命活動必須的一種微量元素,人們就開始了對它的生物學研究,至今已有60a歷史。隨著近年來環(huán)境污染程度的加劇以及人類對健康的關注度不斷提升,對食品的要求也日益提高,不僅要吃好,還要吃健康。硒與人類健康,以及富硒食品的開發(fā)逐漸成為熱門話題。硒是人和動物生長發(fā)育必須的一種微量元素,參與機體許多重要的生理生化活動。研究證實,硒是甲狀腺激素代謝、抗氧化防御系統(tǒng)和免疫系統(tǒng)等重要代謝途徑的基本成分,對增強免疫力、增進健康和預防衰老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硒對重金屬有拮抗作用,是抵抗有毒物質的保護劑,能與毒性強的重金屬如汞、鎘、鉛等結合形成金屬硒蛋白復合物而解毒,將重金屬排出體外,從而保護肝細胞,被譽為“生命的奇效元素”、“二十一世紀的第21種氨基酸”[1-2]。
研究報告顯示,機體缺硒將導致一系列疾病的發(fā)生,如克山病、大骨節(jié)病等[3],但硒同時具有毒性。機體攝入過量的硒,則會產生中毒癥狀,嚴重者可致死亡[4]。人體對硒的需要量尚無統(tǒng)一的標準,1976年國際硒學會推薦的標準是每日60μg,中國營養(yǎng)學會1988年的推薦標準是每日50μg。然而,20世紀90年代初對我國進行的總膳食結構調查顯示,我國居民日常飲食中硒攝入量平均值為43.3μg/d,生活在嚴重缺硒地區(qū)的居民硒攝入量低于20μg/d,普遍低于標準攝入量。據報導,世界上有40多個國家、中國有72%的縣市存在不同程度缺硒[5-6],缺硒現(xiàn)象普遍存在。而礦質元素硒在體內無法自己合成,必須經由食物鏈獲?。?]。借助食品添加劑、保健品或藥物來快速補充人體缺乏的硒,雖不失為一種途徑,但存在毒副作用風險,費用高、投資大、覆蓋面小,不能從根本上解決礦質元素營養(yǎng)不良的問題[8]。玉米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近些年來也逐漸成為畜牧養(yǎng)殖業(yè)主要的飼料來源,其含硒量高低與人體硒營養(yǎng)狀況密切相關,開展富硒玉米的研究對于提高缺硒地區(qū)、缺硒居民群體的健康水平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文章從硒與人體健康、硒與玉米生長發(fā)育及富硒玉米生產、育種等方面對富硒玉米的研究現(xiàn)狀進行綜述,以期為富硒玉米的進一步研究及富硒玉米產業(yè)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提供理論參考。
首先,硒參與人體重要生理生化活動而對人體產生直接影響。硒是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的重要組成成分,在體內特異地催化還原谷胱甘肽與過氧化物的氧化還原反應,從而保護生物膜免受損害,維持細胞的正常功能[9],其抗過氧化物酶的抗氧化能力要比維生素E高出500倍,兩者相互作用可以起到抗癌作用;硒對保護心血管有重要作用,是清除體內“自由基”的勇士[10]。其次,硒還有促進生長、保護視覺器官、提高機體免疫能力等作用[11]。
硒對人體有益有害取決于它在食物中的含量。研究表明,人和動物缺硒和硒中毒之間的范圍很窄,如果食物中的硒小于0.05mg/kg,就會造成人體缺硒,大于35mg/kg又會產生中毒,最安全的范圍是0.1-0.36mg/kg之間[12]。在估算硒的適宜攝入量時需參考硒的最低需要量(即生命必需的臨界量)和硒的生理需要量水平(即維持人體正常生理代謝所需的必要量)[9],我國在硒的最低需要量的研究上,采取以克山病區(qū)與非克山病區(qū)的對比,確定硒的最低需要量為22μg/d,硒的生理需要量為50μg/d。中國營養(yǎng)學會及FAO/WHO/IAEA聯(lián)合專家委員會1989年正式確定人體對硒的適宜攝入量為50-250μg/d,安全劑量為400μg/d,中毒劑量為800μg/d[5]。
硒對機體的有益有害性還取決于它的存在形態(tài)。硒以無機硒(Se(IV)/Se(VI))和有機硒多種形態(tài)存在。無機硒毒性大,有機硒主要以硒代蛋氨酸(SeMet)等形式廣泛存在于蛋白質中,對人體有益,生物利用率高[13],是人類攝取硒元素的主要來源。自然界中硒主要以無機態(tài)存在,需要通過植物轉化成有機硒以后,參與人和動物的食物鏈才能成為守護我們健康的有益元素。
礦質元素硒雖然已被科學界確定為動物和人體所必需的微量元素,并未證實是植物的必須營養(yǎng)元素,但硒對重金屬有拮抗作用,這對于植物的生長和品質是有益的;對于人和動物來說也是不可或缺的,植物把無機硒轉化為人體所需的有機硒,把硒從土壤轉入食物鏈[14]。硒在小麥、玉米、大豆、油菜等作物體內有抗氧化作用,這一性能是通過谷朧甘膚過氧化物酶的作用來實現(xiàn)的[15]。研究表明,不論是土壤施硒還是葉面噴施,普通玉米和鮮食玉米均表現(xiàn)出對不同硒肥濃度的響應,含硒量大小會影響玉米對硒的吸收,分配及代謝,進而影響玉米的生物量。硒含量低于10mg/kg能促進玉米生長,植株生物量及籽粒產量也顯著增加;高于25mg/kg的硒含量則會抑制玉米的生長,生物量和籽粒品質均下降。并且,在安全濃度的范圍內,玉米籽粒的硒含量與土壤硒含量呈顯著正相關[16-19]。
不同種類的植物對硒的富集能力差異很大[20]。目前富硒作物主要分類方法有兩種:一種將富硒植物分為聚硒植物和非聚硒植物。聚硒植物可作為硒指示植物,如黃芪屬植物,硒含量為1-10g/kg。大部分農作物屬非聚硒植物,含硒量不超過30mg/kg[21-22]。另一種將富硒植物分為累積植物(指示植物)、中度含硒植物與低度含硒植物[23]。農作物屬于低度含硒植物,其中十字花科植物油菜對硒的積聚能力最強,其次為豆科植物,谷類最低。谷類中又以小麥對硒的積聚最強,玉米、甘薯、蠶豆和豌豆的含硒量均低于0.05mg/kg。
玉米屬于低度含硒植物,通過增加土壤有效態(tài)硒、噴施葉面硒肥等方式可以有效提高玉米籽粒硒元素含量。按照陜西省地方標準(DB61/T556-2012),富硒玉米的硒含量范圍在0.15-0.3mg/kg之間;如果在玉米生長時期噴施亞硒酸鈉等富硒肥,玉米籽粒中硒含量可達57.53mg/kg。普通玉米的富硒效果要強于糯玉米[16]。富硒玉米中的有機態(tài)硒占90%以上,有機態(tài)硒中以蛋白質硒為主要存在形式,占總硒的61.51%[24]。此外,富硒玉米油的硒含量為普通玉米油的22倍,并且高于一般液體類富硒產品,其中不飽和脂肪酸特別是亞油酸含量較高,具有較強的保健功能[25]。
目前,通過生物技術或遺傳等手段選育出富硒玉米品種的報道不多見,多數是通過施用富硒肥來生產富硒玉米。山西省農業(yè)科學院玉米研究所選育出的玉米品種晉糯8號,是以兩個自選系作為親本雜交選育的一個鮮食富硒糯玉米品種,其玉米籽粒硒含量可達0.473mg/kg,富硒效果顯著[26-27]。
關于富硒玉米的生產現(xiàn)狀,中國農業(yè)大學資環(huán)學院李圣男等曾發(fā)表一篇比較詳盡的綜述[28]。我國自20世紀80年代開始富硒農產品相關研究,取得了一定的進展,為富硒農產品的生產提供了理論依據。目前中國富硒玉米的生產研究主要集中在湖南、湖北、黑龍江、遼寧、重慶、山西、安徽等9個省區(qū);研究品種包括普通玉米、糯玉米和甜玉米。生產的主要方式是施用硒肥,包括有機硒肥(氨基酸硒肥和腐殖酸硒肥)和無機硒肥(亞硒酸鹽、硒酸鹽、硒礦粉),其中亞硒酸鈉是目前主要的硒肥品種。自富硒農產品開發(fā)以來,還研制出一些新的硒肥品種。目前市場上硒肥品種有10多種,如湖南“硒霸”牌有機富硒葉面肥、天津“富硒植物營養(yǎng)調節(jié)劑”、內蒙“富硒增產素”等。據報道,富硒肥在玉米不同時期施用,能成倍提高玉米中硒的含量,如天津市農業(yè)技術推廣站研制的富硒植物營養(yǎng)調節(jié)劑,可以使小麥和水稻的含硒量大幅提高,并穩(wěn)定在200-300μg/kg范圍內[5]。有研究表明,甜玉米灌漿前期對其葉面噴施富硒植物營養(yǎng)素,能增加甜玉米生物學產量,改善產品外觀質量,提高產品品質,使玉米硒含量達到0.17mg/kg,達到富硒、增產的目的[29]。
硒肥的施用方式有基施、浸種、拌種和葉面噴施。由于富硒農產品有嚴格的含硒量標準,采用土壤施硒需要對土壤進行監(jiān)測,施硒量大、投資高;而浸種和拌種由于濃度不好掌控、富硒效果不顯著等原因不被看好,并且土壤施硒和拌種都有可能對環(huán)境造成污染。因此,在富硒農產品開發(fā)中多采用葉面施硒的方法,富硒效果比較明顯,不失為低硒區(qū)補硒的一條操作簡單、經濟有效、安全無污染的途徑。葉面噴施硒肥以在抽雄期噴施亞硒酸鈉、采用硒肥分次噴施效果最好,噴施濃度以40-70mg/kg最佳。黑龍江省低硒地區(qū)曾對玉米、小麥、大豆進行葉噴試驗,結果籽粒中含硒量的提高幅度與噴硒量呈正相關,葉面噴硒30g/hm2,可使玉米、小麥和大豆籽粒的硒含量滿足低硒地區(qū)居民補硒的需求[30]。
N.Rani等(2005)通過在土壤中施用不同濃度梯度(1-25μg/g)的亞硒酸鹽,研究土壤中不同硒含量對芥菜、玉米、小麥、水稻四種作物的影響,結果表明,土壤中硒含量濃度超過5μg/g時,芥菜和玉米的干物質產量會顯著降低;硒在玉米中的臨界水平是76.9ug/g,超過這個水平會使玉米顯著減產[31]。Mélanie Longchamp等(2013)研究了在0.12μM和0.63μM兩種高低不同的硒濃度下亞硒酸鹽和硒酸鹽對玉米的影響,發(fā)現(xiàn)在兩種濃度下,亞硒酸鹽營養(yǎng)液中硒在玉米的累積量都高于硒酸鹽的營養(yǎng)液,并且前者硒更多的累積于玉米的根,而后者中硒主要累積于玉米的幼苗;兩者相互作用只現(xiàn)于高濃度(0.63μM)中,硒酸鹽會抑制玉米根對亞硒酸鹽的吸收。其研究結果表明營養(yǎng)液中硒的存在形態(tài)和濃度對于玉米對硒的吸收,以及硒在玉米中的分配及代謝都有強烈的影響[17]。國內有關研究對富硒地區(qū)玉米油的硒及脂肪含量進行了測定,對富硒玉米籽粒中硒的分布規(guī)律和賦存形態(tài)進行了分析,結果表明富硒地區(qū)玉米油硒含量為普通地區(qū)玉米油的22倍。通過對油脂提取、皂化分離所得的相關產物的硒含量進行比較,玉米粕的含硒量最高,玉米粉次之,玉米油、脂肪酸、不皂化物的含硒量相近,均遠低于玉米粕和玉米粉的含硒量;硒在玉米籽粒中主要以有機結合態(tài)的形式存在,有機態(tài)硒含量約占總硒的90%,其中又以堿溶蛋白質硒含量最高,占到總硒的50.62%,為富硒玉米的深度開發(fā)提供了理論參考[24-25]。
目前富硒玉米的生產主要以噴施硒肥為主,方法雖然簡單,高效,但也存在不少問題。首先,生產成本太高;其次,目前主要的硒肥亞硒酸鈉是一種有毒的化合物,使用不合理很容易對作物造成毒害作用,為食品安全產生隱患,長期施用也必然會導致土壤環(huán)境的污染和惡化;第三,硒肥的施用量不易掌控,如果使用不當,生產的有可能是超富硒玉米。有統(tǒng)計分析表明,按照陜西省地方標準(DB61/T556-2012)所規(guī)定的玉米中全硒含量0.15-0.30mg/kg的要求,統(tǒng)計的富硒玉米研究樣本中僅有11.5%的產品符合富硒標準,硒含量超標的樣本高達44.2%[27]。硒含量超標,不但于健康無益,對人和動物還會造成毒害。因此,當前除了研制安全的多功能復合硒肥,進一步研究硒的有效施用方式,提高玉米體內硒含量、改善玉米品質和提高玉米產量的經濟有效的途徑外,應用生物技術及遺傳學手段,選育富硒玉米品種,讓其自然富硒,把土壤中的無機硒轉化成人體所需的有機硒,才是最健康和安全的途徑。
富硒農產品含硒量有嚴格的標準,要讓富硒農產品開發(fā)走向產業(yè)化,必須嚴格按照富硒農產品生產技術規(guī)范進行生產,在產品收獲后和加工過程中都要進行檢測,保證富硒產品的健康、安全。因此,研究出臺相關的法規(guī)、標準,對保證富硒玉米開發(fā)健康有序地進行非常必要。
廣西富硒土壤面積達2.12×104km2,是目前我國多目標區(qū)域地球化學調查工作圈定出的最大面積連片富硒土壤。自治區(qū)東部、南部、西部和北部均有富硒土壤分布,在北部灣地區(qū)、防城港十萬大山以南,欽州市除欽南區(qū)外所有地區(qū),南寧市區(qū)正東方向100km,正南50km的夾角地帶之外,江南區(qū)—青秀區(qū)以北地區(qū),武鳴縣的全部行政區(qū)域內土壤幾乎均屬于富硒土壤,均可發(fā)展富硒產業(yè)。河池市周邊50km范圍及北部區(qū)域,桂林市湘桂鐵路以北包括永福全境,賀州和梧州全境等區(qū)域,土壤硒含量均在0.5mg/kg以上,屬于富硒土壤。廣西中國長壽之鄉(xiāng)巴馬瑤族自治縣、昭平縣、岑溪市、蒙山縣、永福縣、東興市、容縣、扶綏縣、上林縣、金秀瑤族自治縣等,均屬富硒地帶[32]。同時在廣西富硒地區(qū)還發(fā)現(xiàn)了一些天然的富硒農產品,報導在廣西30多個縣(市、區(qū))采集了300多個作物樣品(玉米、大米、淮山、木耳、花生、紅薯、荔枝、茶葉、茉莉花等)分析,發(fā)現(xiàn)有大米、墨米、荔枝、茶葉、木耳等70多個樣品達到天然富硒水平,占抽調樣品的24%[33]。
目前富硒食品被視為保健食品而倍受青睞。我國東北地區(qū)已開發(fā)出富硒大米,售價7-8元/kg;南方地區(qū)有富硒茶問世,價格成倍增長;滄州地區(qū)開發(fā)了富硒金絲小棗;邯鄲地區(qū)廣平縣一農民開發(fā)了富硒大棗;承德地區(qū)開發(fā)了富硒大米和富硒玉米面。廣西永福有兩家米業(yè)公司生產富硒大米,價格為11-16元/kg,比普通優(yōu)質稻米貴3-7元/kg;巴馬富硒茶油價格110-120元/kg,比普通茶油貴40-50元;樂業(yè)縣出產的富硒獼猴桃,每個售價10-12元,比普通獼猴桃每個貴2-5元。富硒農產品的開發(fā)具有廣闊的發(fā)展前景,2013年開始,廣西全面啟動了富硒農產品開發(fā)工作,兩年來已經建立46個富硒農產品示范基地,打造了富硒五谷、富硒香米、天然富硒茶等30多個品牌,建立富硒產品示范面積累計2800hm2,帶動1.3萬農戶參與,富硒農產品產值達2.89億元[34]。與此同時,為了規(guī)范富硒農產品市場,也讓生產者和消費者都有明確的參照標準,廣西于2014年9月正式施行《富硒農產品硒含量分類要求》地方標準,規(guī)定糧食類硒含量范圍為0.15-0.5mg/kg,茶葉及茶制品類硒含量范圍為0.25-4mg/kg,含硒量達不到該標準的,不得標識“富硒農產品”;2015年5月,廣西正式啟動富硒農產品認證工作,為富硒農產品在廣西的規(guī)范化開發(fā)、產業(yè)化生產、加工及銷售提供了重要標準和參考依據。
玉米是我國三大糧食作物之一,總產量僅次于水稻。近年來,由于玉米深加工、養(yǎng)殖業(yè)、飼料業(yè)的快速發(fā)展,國內對玉米的需求也越來越大,并且富硒玉米的銷售價格較普通玉米高20%以上。目前開發(fā)的富硒玉米主要是鮮食玉米,今后應充分利用廣西本土資源優(yōu)勢,開展普通富硒玉米品種資源篩選、鑒定以及富硒玉米品種選育、富硒玉米增產技術等研究,確定適合的富硒玉米品種、種植技術及加工工藝,形成富硒玉米優(yōu)質、高產的生產加工標準和技術規(guī)程;充分利用現(xiàn)代食品、飼料加工技術,將富硒玉米作為富硒新產品的原料進行深加工,生產富硒玉米粕、玉米油、提取富硒玉米淀粉等,以利于玉米富硒研究不斷深入和拓展產業(yè)鏈條,增加附加值,使得玉米富硒產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
[1]朱善良.硒的生物學作用及其研究進展[J].生物學通報,2004,39(6):6-8.
[2]李麗輝,林親錄,陳海軍.硒的生理學功能及富硒強化食品的研究進展[J].現(xiàn)代食品科技,2005,21(3):198-200.
[3]王俊,等.硒及富硒功能食品研究進展[J].江蘇農業(yè)科學,2003,(2):53-56.
[4]王平主編.食品營養(yǎng)強化劑知識問答[M].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0:259-261.
[5]王景懷,施辰子.富硒農產品開發(fā)及含硒量標準的探討[J].天津農林科技,2005,185(3):15-17.
[6]Cao ZH,Wang XC,Yao DH,etal.Selenium geochemistry of paddy soils in Yangtze River delta [J].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2001,26:335-339.
[7]Sanjiv KY,Ishwar S,Anita S,etal.Selenium status in food grains of northern districts of India[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2008,88:770-774.
[8]Lucca P,Hurrell R,Potrykus I.Approaches to improving the bio-availability and level of iron in rice seeds[J].Journal of the Science of Food and Agriculture,2001,81:828-834.
[9]楊光圻.膳食硒需要量和安全攝入量范圍研究述要[J].營養(yǎng)學報,1992,14(3):218-219.
[10]孫邦復.硒對人體健康的重要作用及富硒食品的開發(fā)[J].適用技術市場,1992,(1):6-8.
[11]周俊梅.微量元素硒的研究新進展[J].四川食品與發(fā)酵,1996,(4):1-5.
[12]萬洪富.生態(tài)環(huán)境中硒及植物對它的吸收和轉化[J].土壤學進展,1988,16(6):1-7.
[13]李冰.環(huán)境樣品中鉻、硒形態(tài)分析方法及應用[D],2013.
[14]Riikka Keskinen & Marja Turakainen &Helina咬Hartikainen,Plant availability of soil selenate additions and selenium distribution within wheat and ryegrass.Plant Soil,2010,(333):301-313.
[15]薛泰麟,侯少范,譚建安,等.硒在高等植物內的抗軟化作用:硒對過乳化作用的抑制效應及酶促機制的探討[J].科學通報,1993,(3):274-358.
[16]郝玉波,劉華琳,慈曉科,等.施硒對兩種類型玉米硒元素分配及產量品質的影響[J].應用生態(tài)學報,2012,23(2):411-418.
[17]Mélanie Longchamp & Nicolas Angeli& Maryse Castrec-Rouelle.Selenium uptake in Zea mays supplied with selenate or selenite under hydroponic conditions[J].Plant Soil,2013,(362):107-117.
[18]昝亞玲,王朝輝,毛暉,等.施用硒、鋅、鐵對玉米和大豆產量與營養(yǎng)品質的影響[J].植物營養(yǎng)與肥料學報,2010,16(1):252-256.
[19]劉春菊,劉夫國,陳偉,等.葉面噴施硒肥對鮮食玉米硒富集的影響[J].江蘇農業(yè)學報,2012,28(4):713-716.
[20]劉錚.中國土壤微量元素[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1996:330-332.
[21]秀敏,牛君仿,方正,等.植物中硒的形態(tài)及其生理作用[J].河北農業(yè)大學學報,2003,26(增刊):142-147.
[22]吳軍 ,劉秀芳,徐漢生.硒在植物生命活動中的作用[J].植物生理學通訊,1999,35(5):417-422.
[23]遲鳳琴.土壤環(huán)境中的硒和植物對硒的吸收轉化[J].黑龍江農業(yè)科學,2001,(6):33-34.
[24]向東山,翟琨,劉曉鵬.富硒玉米籽粒中硒賦存形態(tài)研究[J].玉米科學,2007,15(5):93-95.
[25]蘇青云,嚴煤,郭祖銘,等.富硒地區(qū)玉米油中硒及脂肪酸含量的測定[J].華中農業(yè)大學學報,2002,21(2):169-171.
[26]陳永欣,翟廣謙,韓永明,等.玉米新品種晉糯8號的選育及栽培技術[J].農業(yè)科技通訊,2009,7:117-118.
[27]栗利元,陳永欣,韓永明,等.優(yōu)質富硒玉米新品種晉糯 8 號的開發(fā)及利用[J].山西農業(yè)科學,2011,39(2):159-161.
[28]李圣男,岳士忠,喬玉輝,等.中國富硒玉米的生產與富硒效應[J].中國農學通報,2014,30(30):6-10.
[29]羅連光,郭亞飛,楊勇,等.富硒植物營養(yǎng)素對桂東山區(qū)夏甜玉米產量及硒含量的影響[J].作物研究,2013,27(4):310-313.
[30]周勛波,吳海燕,洪延生,等.作物施硒研究進展[J].中國農業(yè)科技導報,2002,4(6):45-50.
[31]N.Rani,K.S.Dhillon,S.K.Dhillon.Critical levels of selenium in different crops grown in an alkaline silty loam soil treated with selenite-Se[J].Plant and Soil,2005,(277):367-374.
[32]戴光忠.我國富硒農業(yè)地質環(huán)境調查進展分析[J].安徽農業(yè)科學,2013,41(30):12140-12143.
[33]劉永賢,陽繼輝,石玫莉,等.廣西富硒功能農產品開發(fā)前景分析[J].農業(yè)與技術,2015,35(1):176-178.
[34]王春楠.變資源優(yōu)勢為產業(yè)優(yōu)勢,廣西加快開發(fā)富硒農產品[N].糧油市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