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微信逐漸成為人們生活中的“必需品”。不少商家也盯上了“微信支付”,微信正慢慢從一個純粹的社交平臺轉變?yōu)樯缃慌c電商相結合的公眾平臺。但是,在微信應用迅猛發(fā)展的同時,由微信引發(fā)的案件也逐年增多。警方提醒網(wǎng)民,刷微信要多留神,防范4類陷阱,以免上當受騙。
一些人利用微信搭訕附近陌生人,通過網(wǎng)絡聊天騙取信任后,伺機實施詐騙、搶劫;或者是通過查找“附近的人”,找到有真實姓名和個人頭像的用戶并竊取相關信息,然后將他自己的微信姓名和頭像改成被竊取對象的姓名和頭像,這樣就有可能冒充他人進行詐騙,受害人基于對姓名和頭像的信任,很容易上當。
警方提示,首先要做到不相信、不動搖,把好自身的第一關。其次,為防止陌生人發(fā)微信騷擾,可在微信的隱私設置里進行設置,如“加我為好友時需要驗證”或者用“拉入黑名單”等方式來保護自己的隱私。
微信開店已成為一種新興潮流。為何現(xiàn)在微信店家越來越多?原因是比淘寶開店更簡單,不需實名認證、信用擔保和第三方平臺監(jiān)控,更重要的是看準了“熟人經(jīng)濟”的商機:通過朋友提高銷量,再由朋友介紹給朋友拓展生意。然而,摻雜了朋友的情分,貨品真?zhèn)巍r格高低也就變成了“不能說的秘密”,不時見諸報端的“殺熟”,正讓“微店”熱潮經(jīng)受考驗。
警方表示,按照《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規(guī)定,買賣涉及雙方應是經(jīng)營主體和消費者,但微信開店的多半是個人,并未經(jīng)過工商登記,一旦賣方貨品有問題或爽約,都存在消費維權無源追溯的問題,具有一定風險性。
“只要關注本公眾號并轉發(fā)本條內容至您的微信朋友圈,累積獲得28個‘贊’,即可獲得本公司送出的港澳5天4晚免費旅游”。近期,關于集贊送旅游券、優(yōu)惠券、免費禮物的帖子鋪天蓋地。而當有人把集滿“贊”的照片發(fā)給店家后,卻被告知要進行捆綁消費或只有去的飛機票沒有回來的機票,不少人看到附加條件后大呼上當。另外,有的人為了集贊,甚至添加陌生人,也給個人信息的安全造成隱患。
警方表示,不要輕信集贊送禮的廣告,所謂“集贊送禮”多為噱頭。目前市場上“集贊送禮”活動很多,但這些兌獎?chuàng)Q禮活動都是有條件的,要么是在名額上限制,要么是在兌換時間上暗藏玄機。因為活動最終解釋權歸商家,所以消費者常常在兌換時會被告知已經(jīng)過了領取日期、商品已經(jīng)領完等。
繼多家保險公司搶占微信平臺后,多家銀行也開始推出“微信銀行”業(yè)務。市民不僅可以使用手機微信辦理借記卡賬戶查詢、轉賬匯款、信用卡賬單查詢等卡類業(yè)務,還可以進行銀行網(wǎng)點查詢、貸款申請、生活交費等。但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依托此平臺實施違法犯罪活動的隱患卻日益凸顯。
警方表示,為防“中招”,市民應注意以下幾點:一是不要登錄來源不明的WiFi,在商店時要主動向店家詢問無線網(wǎng)絡的名稱及密碼,并在電腦或智能手機中安裝安全防范軟件來提防。同時,關閉自動連接,避免誤連釣魚網(wǎng)站。二是用戶在使用微信時可以通過添加個性備注或設置聊天背景來區(qū)分類似名字的好友,在對方發(fā)送消息后,仔細查看其資料,如果存在懷疑應及時查證。三是不要輕易將密碼告訴陌生人,對不同的網(wǎng)銀設置不同的密碼,如果身份證等物品丟失要及時采取補救措施,進行掛失和補辦,不需要的銀行卡要及時銷戶,不要遺棄或者售賣,以免帶來不必要的麻煩。四是不要將資金集中在同一賬戶內,減少被盜刷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