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李元章
南北悅心亭
文、圖/李元章
蕩然無存的悅心亭舊影。
棲霞悅心亭,又分南悅心亭和北悅心亭。過去在城垣內,有一條貫穿城東門與西門的大街,東為迎旭街,西為挹爽街,悅心亭被挹爽街分隔成南北兩部分,因此,才有了南北悅心亭之分。
南北悅心亭位于棲霞老城區(qū)的西半部,東界北門里和林家大廳,西界馬家塋,南界城垣的南城墻,北界城隍廟和延福寺。東西寬65米,南北長140米,總面積均9000平方米左右。
南北悅心亭原是郝氏家族的,明末,郝氏家族七世人郝夢柱在外當官,任光祿寺署丞時建的該宅。郝夢柱生有5個兒子(延亨、延太、延吉、延慶、延愈)和一個女兒,女兒嫁給了牟氏九世人牟鏜,即牟氏小八支牟國玠、牟國瓏兄弟的母親。清兵入關后,牟國玠、牟國瓏兄弟遭于七抗清案的牽連,年方17歲的牟國瓏同六位哥哥一起坐了三年大獄,家中財產全部散盡。他們八個兄弟分家后,郝夢柱可憐牟家有難,便把南北悅心亭的房產送給了他的小外孫牟國瓏。還有一說,因為悅心亭處于城隍廟和大寺廟前,不吉利,便把該地賣給了牟國瓏,他們自己則遷到棲霞觀里鎮(zhèn)與亭口有關村去了。
南悅心亭位于挹爽街以南,后歸牟氏莊園"日新堂"所有,坐南朝北,大門臨街略偏東,南北四排瓦房,房屋矮小,院落狹窄,共96間,其中北群房28間,5幢廂房10間,因南部緊靠城墻,故開北門。由于“日新堂”主人常年住在牟氏莊園,因而南悅心亭的房屋除繅絲坊外,余者都閑著。
北悅心亭位于挹爽街以北,后歸牟氏莊園"寶善堂"所有,坐北朝南,大門臨街略偏西,兩側有一對灰色花崗巖石鑿制的石鼓,通高1.46米,長1.08米,寬31厘米,荷花托,鼓徑59厘米。由國槐板制作的大門高2.44米,寬2.02米,厚5厘米。牟國瓏在世時,逢春節(jié)便書寫"耕讀世業(yè),勤儉家風"楹聯(lián),貼于大門之上。由此可以看出牟國瓏從原來的讀書做官開始向農耕興業(yè)方向轉變。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仲夏,牟國瓏題寫楹聯(lián)“霜露興思遠,箕裘繼世長”,筆勢大氣流暢,顯示其深厚的書法功底,寓意子孫要有遠大理想,將家業(yè)世世代代傳承下去。后來,牟國瓏的裔孫牟所聘請清代著名書法家何紹基書寫“耕讀世業(yè),勤儉家風”楹聯(lián),并請工匠雕刻在北悅心亭的大街門上,文化大革命時,城鎮(zhèn)人民公社駐北悅心亭,用簿鐵將門板蓋了起來,“耕讀世業(yè),勤儉家風”楹聯(lián)才得以存世。該大門由牟氏莊園管理處收藏,后將此楹聯(lián)雕刻在牟氏莊園西忠來的大門上。
北悅心亭建造精致,規(guī)模也比南悅心亭大,共有南北五排房屋,即五進四個院落,分東、中、西三個單元,其中有一幢二層小樓(5間),連同兩排東西群廂和幾處小院的廂房,共有房屋132間,由南向北排列是:
第一排是大門樓及南群房,計16間,大門樓東是賬房和"寶和堂"藥鋪,大門樓西是長工宿舍和"恒和"雜貨鋪。這排因是臨街房,故都前后開門。大門樓正北有一座做工精致的大照壁,圖案用青色方磚加工鑲嵌的許多圓形制作。據(jù)說是三個瓦工花了近一年的時間才建成的。
第二排即是照壁北面的那排房,中間一幢是5間大廳,用來宴請官員貴客和祭祀神主,東西兩邊各5間小廳,主要是用來招待一般客人。
第三排,中間是設有穿堂門的5間平房,"寶善堂"主人牟宗樸住東兩間,他的兩個妾王氏、閆氏住西兩間,東西兩邊分別為5間小廳。
第四排,中間是5間,兩層小樓,上層閑著,下層住牟宗樸繼室張氏和三個女兒。東西兩邊分別是糧倉和馬棚,各5間。
第五排,是北群房16間,因兼有后圍墻的作用,北窗均開設在房墻上端,且窗口窄小。北悅心亭東邊是牟宗樸的副業(yè)大院兼菜園。
東西群廂共26間,另各小院廂房12幢24間,北悅心亭比南悅心亭的房屋多36間。
南北悅心亭歷經(jīng)300余年,曾三易其主,其大體經(jīng)過略述如下:
悅心亭第一代主人牟國瓏(1645-1713),系牟鏜之子,童年父母早逝,依靠長兄、嫂生活,坐牢三年,出獄后,通過艱苦學習,37歲中舉,41歲考取進士,52歲出任直隸省南宮縣令。為南宮縣人民做了許多好事,受到人民的稱贊和直隸巡撫于成龍的褒獎。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牟國瓏出任順天鄉(xiāng)試同考官時,被某權貴誣陷營私舞弊,訟于吏部,次年,解職歸里。
牟國瓏當了四年的知縣,把俸銀全部捐給了南宮縣的災民,其生活依靠教書維持。他在歸里時手無分文,他教的那些學生均已成才,憐憫老師貧寒,捐助了一筆銀兩,才得以歸里。
牟國瓏回家之后,利用學生捐助的銀兩,將外祖父贈送的住宅改建成官宅,又在東邊的空地上,建起了一座書亭,名曰"悅心亭"??滴跛氖吣辏?708)春季,清著名書法家魯岳題寫"悅心亭"三個大字,讓工匠刻在木匾上,懸掛在"悅心亭"前上方。他每日置身于亭中,邀友點評史籍,講學論文;倦則烹茗植花,或焚香靜坐,聊以自娛,借以幽靜環(huán)境,消磨時光。曾作:《南宮歸詠》詩一首:
"清風兩袖意蕭蕭,三徑雖荒興自饒,
世上由他竟富貴,山中容我老漁樵。
后來,牟國瓏的冤案得以昭雪,許多友人勸他復出,他卻說:"吾所悅不再是,吾將以丘壑老矣",因為他已厭倦了官場生涯。牟國瓏晚年,參與纂修《棲霞縣志》,為家鄉(xiāng)人民做了一些好事。李任,清代貢生,是牟國瓏的生前好友,曾在《悅心亭記》中寫道:"宅東隅有園,就其地構一亭與南山對,草色嵐光,時時在目,先生悅之。亭之前鑿一池,池泉甘冽可烹茗。中蓄金魚十余尾,常游泳水面上,先生悅之。池周圍砌磚為檻,檻上置梅蘭二三盆,檻下栽竹一叢,菊數(shù)本。風晨月夕,竹影花香,清幽可愛,先生悅之,因名其亭曰'悅心亭'。悅心云者,悅在內而不在外也。亭上有古史數(shù)卷,常評點之。倦則焚香靜坐,或與子侄講學論文。所接見者二三知己,外無多客。官衙非公事不一至,歷寒暑晦明,無日不在亭,有所悅故也。吾與先生為心交,知先生之悅之真,而慨世之能有此悅者少也。"
悅心亭第二代主人牟之儀(1706-1750),系牟國瓏的長孫(牟恢之子),增生,時已遷居古鎮(zhèn)都村,生有五個兒子,均有出息,便由其三子牟組(1731-1782),庠生,將南北悅心亭的房產買下,清嘉慶、道光年間,牟組讓他的三個兒子牟貞相(進士,出任直隸省肥鄉(xiāng)縣知縣,后調署滿城)、牟廷相(又名牟庭,字陌人,觀城縣訓導,著名學者)、牟家相(太學生),由古鎮(zhèn)都村牟氏莊園遷回悅心亭。此悅心亭分三個單元,牟貞相住東單元,牟廷相住中單元,牟家相住西單元。經(jīng)過三代,住了近百年,他們又守不住悅心亭了,便又轉賣給古鎮(zhèn)都村牟墨林的三子牟振,自己遷到"馬耳 村"定居。
悅心亭第三代主人牟振(牟墨林的三子),太學生,候選直隸州知州。牟振遷到悅心亭住了不到20年,便傳給了兩個兒子牟宗植和牟宗樸。牟宗植繼承了南悅心亭;牟宗樸繼承了北悅心亭。他們兄弟倆本想把悅心亭世世代代守下去,也該氣數(shù)已盡,便天下大亂。
民國十八年(1929)一天,棲霞縣長郁葆棣派兵把牟宗樸抓到縣衙大獄里,讓他繼續(xù)捐款,牟宗樸因上次捐款的債務尚未還清,只得用悅心亭的房產頂捐,才被釋放回家,一家人又遷回古鎮(zhèn)都牟氏莊園"寶善堂",后來又去煙臺居住。次年,牟宗樸死在煙臺返棲霞的路上,臨死之前,告訴繼妻:"我死后,你一定到省里打官司,將咱的房產要回來!"
據(jù)說,民國二十一年(1932),牟宗樸的繼妻張氏領著兒媳于學英(其胞兄于學忠任河北省主席)由萊陽律師蓋子衡陪著到省府打官司。于學忠給山東省主席韓復榘信請關照這件事,故省府判決:將沒收的家產全部歸還牟家。這時,張氏覺得什么家產不家產的,能出這口氣就行了,隨之她又把悅心亭全部捐給省教育廳,做為辦教育之用,她得到了教育廳"深明大義"金字匾的嘉獎,從此,悅心亭正式成為了公產。
民國十二年(1923),高彤(江蘇省、舉人)來棲霞任知縣時,寫了一首有關悅心亭的順口溜:
登南山望棲霞城,霧氣騰騰悅心亭;
紳金富戶共四位,高彤與民呼清聲;
純正不屈牟子棫,公正李老先生;
邪氣一縷張介臣,襖襟伸手郝國忠。
1944年12月14日,棲霞全境解放。15日,中共棲霞縣委機關駐南北悅心亭。1947年,土地改革時,棲霞縣委、縣政府按照《土地法大綱》的規(guī)定,將牟二黑子地主莊園和南北悅心亭收歸國家所有。南悅心亭曾有縣婦聯(lián)、劇團住過,北悅心亭曾有縣委、武裝部、銀行、城鎮(zhèn)公社等住過??h委遷出后,用作縣政府的招待所。1984年,將南北悅心亭的房屋全部拆除,建有南北兩座大樓的"悅心亭賓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