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歡,周 英,嚴夏舒
香港中文大學那打素護理學院前身為香港中文大學醫(yī)學院護理學系,于1991年成立,為香港最早開設的大學本科護理學系。為紀念雅麗氏何妙齡那打素醫(yī)院執(zhí)行委員會及基督教聯合醫(yī)務協會的捐贈,護理學系于2002年1月1日更名為“那打素護理學院”。學院共有137名教職員工,包括教研人員、導師、行政及支援人員,教研人員擁有國際認可的學術及專業(yè)資格,在不同護理研究領域各具所長,并具有豐富的臨床經驗,積極從事護理教學及研究,并與本地醫(yī)院及社區(qū)護理機構緊密合作。
隨著香港醫(yī)療水平的快速發(fā)展,對高學歷護理人才的需求也越來越大,中文大學那打素護理學院根據香港護理現有特點,開設有本科、碩士及博士3個層次的課程,致力于滿足香港居民的醫(yī)療需求。文章重點介紹護理科學碩士(注冊前)、護理碩士、護理哲學碩士(博士)3個課程。
1.1 護理科學碩士(注冊前)課程(master of nursing science)護理科學碩士(注冊前)課程是一項為期3年的全日制學分制課程,為持有非護理學士學位,但有志成為注冊護士的人員開辦。護生在此課程的學習中,從多角度學習護理知識,引導護生思考,理解并解決護理工作中的問題,護生修滿學分將獲得香港注冊護士的專業(yè)資格,可在不同的醫(yī)療機構從事護理工作,也能進一步深造,考取博士學位。整個培養(yǎng)課程包括8個理論學期及4個臨床實習期,總共90個學分,其中理論67個學分,臨床實習23個學分。第1學年主要開設醫(yī)學基礎課程及護理專業(yè)課程,如解剖學、生理學、微生物學、基礎藥劑學、基礎護理學、護理發(fā)展及趨勢、應用心理學及護理等。臨床實習也是課程重要的組成部分,護生在每個學年均會參加臨床實習。在實習期間接受護理導師及臨床導師的督導,以便鞏固所學知識和技術。由于護生本科專業(yè)并非護理,為降低護生對臨床工作的不適應,第1學年的臨床實習周期較短,實習單位如幼稚園、老年人中心等。第2學年則學習??谱o理,同時培養(yǎng)護生的科研思維,在導師的指導下進行科研選題。學習課程包括急性及慢性疾病護理、??谱o理(精神科、社區(qū)護理、老人科等)、兒童及青少年護理、護理倫理及法律、護理研究等。臨床實習則安排精神康復中心、醫(yī)院的不同??撇》浚ㄈ鐑瓤啤嚎?、手術室等)。第3學年理論課程減少,臨床實習學時增加。理論課程包括健康教育及促進、護理統(tǒng)籌及醫(yī)療政策、進階護理精要、補充替代醫(yī)學等。
1.2 護理碩士課程(master of nursing) 護理碩士課程為一項為期兩年的兼讀課程,旨在為合格的護理畢業(yè)生提供以研究為本的高級??谱o理培訓,幫助其提升護理知識,并在所選的臨床專科范疇進一步研究,可擔任臨床護理高級顧問,從事高級臨床??谱o理工作,制定并實施高級臨床護理的改革措施。畢業(yè)生也可報讀博士課程。整個培養(yǎng)課程分為6個學期,涵蓋8個學科。課程設計完善、涵蓋廣泛,務求提升護生知識儲備,讓護生能在所學臨床范疇擔任高級護士。所開設護理??朴猩窠浛谱o理、心臟病護理、糖尿病護理、善終及舒緩護理等。護生于第1年必須修讀5個授課學科,如高級健康評估、高級護理介入措施、護理評估及制定研究/服務創(chuàng)新計劃書等。第2學年的課程重點是指導研究/服務創(chuàng)新計劃書,護生就所選的臨床專科進行研究。另設有兩個以護生為主的研討會,讓護生與教研人員就研究/服務創(chuàng)新計劃書及相關研究方法進行辯論。課堂采用多元化教學方式,包括課堂講授(lecture)、工作坊(workshop)、研討報告(seminar)、小組討論(group discussion)等,促進護生有效學習??己朔绞蕉鄻影ǚ此嘉恼拢╮eflective essays)、簡報(presentations)、考試(examination)、論文(dissertation)等形式。
1.3 護理哲學碩士、博士(master of philosophy-doctor of philosophy in nursing)課程 護理哲學碩士、博士課程分為哲學碩士(master of philosophy in nursing)、哲學博士(doctor of philosophy in nursing)兩個組別,旨在培養(yǎng)護理學術及研究方面的優(yōu)秀護理人才。護生入學時只會被列為哲學碩士或候任博士學位候選人,兩個組別可以銜接,護生得到學院批準,可以由哲學碩士轉為候任哲學博士學位候選人,反之亦然。文章在此只介紹哲學碩士課程。課程分為全日制及兼讀制,修讀時間分別為2年及3年。護生除了完成12學分的理論課程、論文研究班及每星期舉辦的研究研討會外,還須根據實證研究呈交1篇論文,并參加論文口試,向論文委員會發(fā)表其研究成果。
中國內地護理事業(yè)起步晚,教育發(fā)展滯后。建國初期由于種種原因,我國取消了高等護理教育,護理教育成了單一層次的中專教育,直到1978年高等護理教育才得以恢復。1992年北京醫(yī)科大學開始招收護理碩士研究生,護理教育初步形成了由單一的中專教育向???、本科、碩士比較完整的、多層次、多形式的護理教育體系轉變。2003年,第二軍醫(yī)大學獲得護理學博士學位授予權,2004年首屆招生2人。至此,我國護理教學層次基本齊全,與國外護理教育層次達到一致,但與國外仍有較大差距。香港依據自身優(yōu)勢,護理高等教育發(fā)展完善。現階段中國內地護理碩士仍以專業(yè)碩士和科學碩士為主,并且有全日制和在職研究生兩種學制;生源主要是護理專業(yè)本科生或同等學力護理從業(yè)者。課程設置單一,生源局限,不能滿足我國護理事業(yè)的需求[1]。為此,應根據我國現有的資源、護理教育發(fā)展現狀,培養(yǎng)滿足醫(yī)療市場需要的高素質護理人才,為滿足護理工作者自身職業(yè)發(fā)展的需求,開設多種形式的進修課程。
[1] 王新,周英.香港中文大學那打素護理學院進修體會[J].護士進修雜志,2010,25(17):1569-15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