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新聞
在快面前,慢約等于停滯。我相信這是很多中國人初遇瑯勃拉邦的感概。站在浦西山上眺望瀾滄江,哦不,湄公河,四面喧囂散盡,中國已在略遙遠的群山背后。
瑯勃拉邦并不是一個地理意義上的“邦”,它只是被整體的翻譯成了這四個字,事實上,“勃拉邦”是一座源自高棉的佛像的名字。這座老撾古老的城市,大概在100年內(nèi)沒怎么改變過。對這樣一座十幾萬人口的小城市來說,即便是本地人,能感知到最大的變化,可能也只有兩個,一是機場的出現(xiàn),二是游客潮涌般的趕到。
相對海拔僅百米的浦西山,是俯瞰這座古老城市的最佳制高點。每天都有來自世界各地的口音在此交匯,所有不同膚色、不同打扮的人們,瞳仁中出現(xiàn)的都是同一座城市、同一條大河。這座城市如今是聞名于世的世界文化遺產(chǎn)。和中國的景洪一樣,瑯勃拉邦也是湄公河與時間共同孕育出的驕子。這兩座城市,有著共同的初始基因,只不過后來分別作了轉(zhuǎn)基因。
老撾歷史上出現(xiàn)過的統(tǒng)一王國或地域王國,大抵以瑯勃拉邦為都城。沿浦西山腳,老撾舊王宮就坐落于此,不過,要追溯歷史的話,這座建于20世紀的老撾王宮,就遠比不上附近的香通寺。香通寺是瑯勃拉邦數(shù)十座寺院中規(guī)模最宏大的寺院,建于1560年,距今已近五百年之久。寺院依然保留了當初的格局,鑲嵌在墻上的生命樹,令許多參觀者為之驚嘆。香通寺所在的一條小街,也是無數(shù)游客每天清晨企盼參與的“布施”活動所在地,數(shù)百名黃衣僧人,依次托缽走過,從信眾手中接過布施的食物,然后消失在小巷深處……很多人所不了解的是,僧人們在路過跪地的人群時,如果遇到未成年的孩子,他們又會把缽中的食物,轉(zhuǎn)給孩子們……
多數(shù)前往瑯勃拉邦的游客,都會選擇浦西山靠近湄公河的一側(cè)作為主要的休閑地。這里不僅集中了大多數(shù)的知名景點,也遍布各種咖啡廳、家庭旅館、餐廳。在河岸邊,甚至可以吃到另類風味的老撾火鍋,當然也少不了上幾打老撾啤酒。這些消費場所,大多開設(shè)在有些年代的老房子里,絕少有豪華裝修,一位在瑯勃拉邦生活的華僑告訴我,給十年二十年,這些店也幾乎不會改變,甚至老板都是同一個。這是瑯勃拉邦的節(jié)奏。
而另一名在此投資的景洪人跟我說的是:瑯勃拉邦就好像三十年前的景洪。三十年前的景洪是什么樣子?這大概是有些偏頗的觀感。要知道,瑯勃拉邦被稱為“東南亞完整保留了殖民地建筑風格的城市”,這就是我說的兩座城市的轉(zhuǎn)基因,與三十年前的景洪如何相比呢?我知道這位朋友指的一定是生活的內(nèi)在節(jié)奏。對于這種傳說中的節(jié)奏,我們暌違已久。
但,在瑯勃拉邦,這座半停滯的時光之城里,我們再次相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