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廷莉等
摘要:目的 觀察氦氖激光治療儀輔助治療術后慢性愈合傷口的臨床療效。方法 將46例行開腹手術術后發(fā)生切口感染的患者分成兩組,每組23例,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換藥方法,觀察組在此基礎上采用氦氖激光輔助治療,觀察兩組患者的切口愈合天數、換藥次數、換藥總費用以及愈合情況。結果 觀察組切口愈合所需天數為15 d,對照組為20 d;平均換藥次數分別為2次、4次;換藥總費用為1200元、2400元;兩組總有效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氦氖激光治療儀在輔助治療術后慢性愈合傷口中能促進傷口早日愈合,可減少換藥次數、降低換藥總費用。
關鍵詞:氦氖激光治療儀,輔助治療,慢性愈合傷口
慢性愈合傷口是指愈合時限延長、不能正確自愈而需要借助外力才能愈合的傷口。手術切口感染是術后的常見并發(fā)癥之一,若感染未及時發(fā)現或早期處理不當,在任何時候,急性傷口都可發(fā)展成為慢性傷口。可導致切口愈合延遲、不僅使患者延長住院時間,增加用藥,加重經濟負擔,同時也使患者蒙受痛苦。外科手術后創(chuàng)面的良好愈合是機體功能康復的前提[1]。對于切口的處理,在20世紀60年代前認為盡可能為其創(chuàng)造一個干燥的環(huán)境,才有利于切口愈合。我科自2013年以來采用氦氖激光治療儀輔助治療術后延遲愈合傷口,取得了較滿意的臨床效果?,F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2013年6月~2014年6月在我科行腹部手術后發(fā)生切口裂開,脂肪液化,滲液共46例,年齡46~72歲。疾病類型:胰腺癌12例,膽管細胞癌19例,肝癌8例,十二指腸腫瘤5例,肝硬化2例。治療前傷口基本情況[2]:傷口持續(xù)時間(7±5)d,傷口長度(15±7)cm,傷口深度(4.2±2.0)cm,傷口寬度(5±2)cm,傷口滲液量(56±27)ml/d,滲液量以濕透一塊紗布約10 ml計算,滲液最多者約1200 ml/d。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0例,兩組在性別、年齡、病情、手術方式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傷口常規(guī)消毒和清創(chuàng) 用安爾碘粘膜消毒劑棉球消毒周邊皮膚3~5 cm,消毒傷口創(chuàng)面,清除壞死組織和異物。用生理鹽水沖洗傷口。根據傷口滲出物顏色和氣味或細菌培養(yǎng)結果選擇沖洗液。可以選擇安爾碘粘膜消毒劑或和慶大霉素沖洗,使用前、中、后用生理鹽水沖洗。
1.2.2對照組操作方法 常規(guī)消毒傷口及清創(chuàng),評估傷口,選擇新型傷口敷料如藻酸鹽、高滲鹽敷料等,傷口外敷料用無菌紗布、棉墊覆蓋。全身治療以抗感染、營養(yǎng)支持治療為主。
1.2.3觀察組操作方法 常規(guī)消毒傷口及清創(chuàng)同對照組。在常規(guī)治療的同時給予激光照射治療。治療時患者取半臥位或平臥位,以患者自己感覺舒適為宜,充分暴露創(chuàng)面,注意保暖,避免患者受涼。將治療儀圓形輻射罩置于傷口上方,將激光探頭對準切口,照射距離10 cm。1~2次/d,20~30 min/次,治療時可依患者耐受程度進行適當調整。操作護士在治療過程中應2~3 min巡視1次,保證照射效果。
1.2.4觀察指標
1.2.4.1①傷口愈合時間:指傷口完成肉芽填充并且上皮化所需時間;②每日換藥次數;③換藥總費用。
1.2.4.2治愈 切口無紅腫滲液,愈合良好;顯效:局部紅、腫、痛減輕,創(chuàng)面明顯縮??;好轉:滲出液減少,創(chuàng)面無擴大;無效:創(chuàng)面不愈合,仍有滲出液。
2結果
2.1觀察組、對照組患者切口愈合所需天數為15 d、20 d;平均換藥次數2次/d、4次/d;換藥總費用1200元、2400元。
2.2兩組療效比較,見表1。
3護理
3.1做好宣教工作 護士在為患者行氦氖激光激光照射前應做好宣教工作,告知患者及家屬治療的目的以及照射中的配合,以免影響治療效果。積極給予安慰,耐心細致地做好宣教工作,消除患者顧慮。照射過程中醫(yī)護人員要注意保護患者眼睛,嚴禁眼睛直視激光束。
3.2消毒隔離 醫(yī)護人員應嚴格無菌操作規(guī)范,接觸患者前后用肥皂、流水洗手;病房嚴格執(zhí)行探視制度,限制探視人數。早晚開窗通風各一次。照射后再次按常規(guī)消毒傷口后無菌敷料覆蓋。
3.3飲食護理 外科手術患者待肛門排氣后可進食富含蛋白質、高能量、高維生素易消化的食物,常吃新鮮水果,以增強機體免疫力。
4討論
我科腹部手術多采用縱切口,張力相對較橫切口大,而肥胖患者及糖尿病患者出現脂肪液化、切口裂開的情況相對較多,經腹直肌縱切口損傷腹壁神經和血管較多,切口營養(yǎng)供給受到影響,術后并發(fā)腹脹咳嗽時腹壁張力均向體兩側拉開,故可影響愈合。局部激光照射治療,具有消炎作用,能激活或誘導T、B淋巴細胞核巨噬細胞因子,通過淋巴細胞再循環(huán)而活化全身免疫系統(tǒng),增強巨噬細胞的吞噬能力,提高非特異性免疫和特異性免疫系統(tǒng),抑制或減輕炎癥。同時照射可促進血液循環(huán),促進致痛物質代謝,緩解疼痛;促進新生血管生長和肉芽組織增生,刺激蛋白質合成[3]。激光照射后增強了機體的免疫功能,調節(jié)了內分泌,可達到雙向調節(jié)作用。因此,可加速切口的愈合,縮短病程。氦氖激光是一種功率低激光,穿透淺,對人體組織無損傷破壞,治療時患者有溫熱感,無痛苦及毒副反應,有效率明顯提高,易被患者接受。
參考文獻:
[1]趙琳,宋建星.創(chuàng)面敷料的研究現狀與進展[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與康復,2007,2(9):1724-1726.
[2]蔣琪霞,李曉華,胡素琴,等.負壓閉合技術在處理傷口中的應用及效果分析[J].醫(yī)學研究生學報,2009,22(12):1303-1306.
[3]郄俊改,張楠,胡躍寧,等,半導體激光聯合阿昔洛韋治療帶狀皰疹療效觀察[J].實用診斷與治療雜志,2008,22(5):368-369.編輯/張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