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韶關南雄市永康路小學 鐘梅蘭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老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這一理念揭示了閱讀教學的基本要求:堅持以教材為媒體,實現老師、學生、文本之間的對話和交流,充分發(fā)揮學生在課堂上的自主性。而在語文S版教材中,語文百花園中就開辟了“閱讀平臺”這一欄目,其實際就是進行閱讀教學的內容安排。下面就以S版小學三年級語文上冊第55頁語文百花園三中閱讀平臺《第一個望遠鏡》為例談談我的引領教學。
S版小學三年級語文上冊第三單元安排的四篇課文都是圍繞“動腦思考”這個主題進行教學。而《第一個望遠鏡》這篇短文與這四篇課文的主題是一致的。因此,我首先讓學生回顧本單元的四篇課文,明白《電腦棋手》通過寫“我”與電腦下棋的事情,體會作者的認真思考,善于發(fā)現的品質;《走馬燈的奧秘》通過寫茅以升仔細觀察,積極探索,弄明白走馬燈奧秘的故事,激發(fā)學生勤于動腦、動手去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孩子考科學家》通過寫一對小兄弟拼成一條怪模怪樣的蟲子標本來考科學家達爾文的故事,激發(fā)學生熱愛科學的興趣;《空氣在哪里》通過寫小猴子找空氣,巧妙地告訴了我們空氣時時刻刻就在我們身邊激發(fā)學生保護環(huán)境。
在新課程背景下的語文教學中,學生若有好奇心以及求知欲,要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意識以及進取精神。因此,在引導學生閱讀短文前,我先引導學生齊讀課題,然后再質疑課題,提出問題,探究新知。
如“課題讀了后,你有什么疑問?學生們有的說:“第一個望遠鏡是什么樣的?”有的說“是誰發(fā)明了第一個望遠鏡?”有的說“怎樣發(fā)明第一個望遠鏡?”等。隨后,同學們就會帶者這些問題用自己的方式讀起短文來了。
閱讀習慣的好壞對于學生的閱讀效果非常重要。所以,在閱讀教學中,應該注重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首先,教師要提醒學生在閱讀時不要三心二意,要靜下心來閱讀文章。在讀課文中,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讀課文,可以大聲讀,小聲讀或者默讀,也可以同桌讀、小組讀。這時,同學們的讀書興趣就越來越高漲了。
其次,要培養(yǎng)學生勤動筆的習慣,劃出文中優(yōu)美的詞句、段落,不認識的生字、不理解的詞語、句子可以在文章中作出記號和批注。如有的同學邊讀邊劃出了“半信半疑、神奇、凸透鏡、凹透鏡、手舞足蹈”等詞語;有的同學劃出了“一次偶然的發(fā)現,使利普希受到了啟發(fā),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個望遠鏡”等句子。
《語文新課程標準》要求學生對課文的內容和表達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并能運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討疑難問題。因此,在學生們閱讀短文后,我常常會采取四人為一小組的方法進行合作交流,同學們把各自的問題提出來進行解決。
如在一個小組中,我發(fā)現四個同學就提出了四個不同的問題:一是發(fā)明望遠鏡的人是誰?二是利普希是哪個國家人?三是事情發(fā)生在哪一年?四是利普希是在干什么?這一連串的問題,不就是短文中事情發(fā)生的起因嗎?在小組合作中都得以了解決。
師生互動是一種特殊的活動方式。為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在師生互動中,主要圍繞教學目標,采取一問一答、討論或爭論、相互啟發(fā)、相互合作等多種形式進行互動。如:短文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重點解決兩個問題:一是一次偶然的發(fā)現后,利普希是怎樣做的?二是他這樣做取得了什么成就?這兩個問題,對于學生來說,要全面具體的回答,還需要教師的引導。因此,我與學生開展互動:
師:利普希通過不斷的觀察和比較,發(fā)現了什么?
生:利普希通過不斷的觀察和比較,發(fā)現了只有兩個鏡片,一個是凸鏡片,一個是凹鏡片。
師:這時,利普希又是怎樣做的?
生:利普希做了一根管子,把凸鏡片和凹鏡片裝在管內。
師:最后,利普希取得了什么成就?生:創(chuàng)造出世界上第一個望遠鏡。師:讀了這個故事,你有什么體會?
生:平時在日常生活中,要善于發(fā)現問題,大膽實踐,敢于創(chuàng)造。
就這樣,經過一番師生的互動,學生能更好更自覺的投入到課堂學習中,對短文有了一個系統(tǒng)的梳理。也只有師生充分互動起來,才會讓學生在一節(jié)課中獲得最大的收效,明白更深刻的道理。
“課后延伸”是語文教學改革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是語文學科內容的擴展和延伸。因此,在短文閱讀完后,我布置了這樣一個小實驗:用一個雞蛋和一碗醋做一個小實驗。要求學生仔細觀察,看看雞蛋有什么變化?然后倒掉醋,換上清水,看看雞蛋又有什么變化?實驗做完后寫一篇文章,題目自擬。
第二天,同學們一早就把自己的作品交上來了。題目各不相同,有的是“有趣的實驗”; 有的是 “雞蛋和醋”;有的是 “神奇的實驗”,有的是 “一次有趣的實驗”。這些題目的自擬,拓寬了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了學生的寫作興趣。
由此可見,作為一個在新課程改革下的教師,不僅要用好教材,還要做個有心人,不斷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同時,還要發(fā)揮語文教學應有的實效,不斷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這樣,祖國的花朵就會開得更加燦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