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槿
4年前開始關注網名為“一回”的劉美松,“詩人兼商人”的他在新浪博客上記錄自己“身無分文游神州”。一人一車從深圳出發(fā),不帶錢、不乞討、不打工、不要贊助,劉美松僅僅通過與人溝通,說服陌生人賒賬或借錢完成了100天的旅程。他北至漠河、南至三亞天涯海角,足跡遍布31個省會城市,行程28510公里,共打欠條222張,金額48272元。網友贊他是用冒險之旅,證明了社會誠信仍在。
慕名已久,終于在今年的深圳文博會上與這位性情中人謀面。穿著印有“字在”Logo的黑T恤,面對一撥接一撥的參觀者,劉美松一臉笑容、滿頭大汗。他用手觸摸著鉛字印刷的書感嘆:“活字印刷出來的文字有著凹凸不平的紋路,可以摸得到,就像摸到文字的骨骼,那是文化的脈絡。”
這樣的話很容易讓人想起他詩人的身份。而此時的劉美松,角色不是詩人,也不是某印刷企業(yè)的老總,作為“字在”活字工坊的創(chuàng)辦人,他已變身為一位推廣與傳播中國活字印刷文化的使者。
文博會上的第一名
今年,深圳文博會恰逢第十屆,規(guī)模宏大、熱鬧非凡,人氣最為爆棚的展位就屬位于2號館的“字在”活字工坊。
背景墻由一個個五彩的活字設計而成,營造出厚重、悠遠的人文氣息。展架上陳列著九萬枚橫跨千年歷史的泥、錫、木、鉛、銅、瓷等各時期各類活字。玻璃柜里展示著由活字衍生出的各種創(chuàng)意文化產品,比如活字鎮(zhèn)紙、活字U盤、活字項鏈,就連待客的座位也設計成了一個個方方正正的“活字”凳。展臺上空懸掛著“字在中國,致敬活字”八個大字,一語道破展示的主題。
十來個年輕人在劉美松的帶領下,熱情地向參觀者演示如何通過微信互動“解碼”,在9萬枚活字中輕松找到自己的名字,如何排列組合、蘸上墨汁,將自己的名字印在紙上。劉美松不時親自上陣,向觀眾演示活字印刷,并將自己印制的《心經》贈送觀眾。
從開館到閉館,“字在”工坊總是被一撥撥人潮圍得水泄不通,無論是老者還是年輕人,都對這古老而又現代的活字創(chuàng)意展充滿了興趣。為了吸引小朋友對活字印刷的關注,劉美松還在展覽過程中,設計了“活字與唐詩”互動體驗環(huán)節(jié),讓現場的小朋友用20個六面色彩各異的木活字兒童方枕擺出經典唐詩。
寓教于樂的方式令活字印刷的知識很自然地扎根在了孩子們的心中??粗⒆觽兺娴貌灰鄻泛酰瑒⒚浪捎淇斓卣f道:“我們從小教給孩子中國古代有四大發(fā)明——指南針、火藥、印刷術、造紙,從來都是停留在書本上,孩子甚至都沒有見過。我想做的是把立體的東西傳播給孩子,變成看得見摸得著的。不求給孩子賺多少錢,而是存一些精神食糧?!?/p>
來自臺灣的《漢聲》雜志創(chuàng)辦人、民間文化保護者及推動者黃永松看了“字在”展區(qū)后大加贊賞,向劉美松豎起大拇指,“你們是這屆文博會的第一名?!蹦橙珖f(xié)委員當場表示要寫個保護漢字的提案,并稱贊“字在”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為收藏不惜抵押房子
文博會結束那天,劉美松大醉一場。短短5天的展會,濃縮了他5年的蟄伏與探索。
劉美松說收藏鉛字印刷的念頭產生于2009年,有一次在某書吧跟朋友聊天,大家感嘆隨著激光照排的普及,鉛字印刷被淘汰,慢慢消失掉了,很可惜。以后跟孩子們講古代的四大發(fā)明,活字印刷或許都找不到對應的實物。說者無意,聽者有心。劉美松本身是做印刷的,覺得自己可以做點搶救性的工作。
劉美松對活字印刷的最初概念來自家鄉(xiāng)湖北赤壁的一家印刷廠,年輕時他曾在那里實習。于是他馬上聯(lián)系收購那家印刷廠的友人,友人回答對不起,那些鉛字已經進了廢品回收站,在回到鉛鋅礦廠熔解后,如今的新用途很可能是打獵用的鉛彈。
“活字傳承的是文化,如今變成了武器和傷害?!眲⒚浪烧f他很心痛,繼續(xù)托關系四處打聽尋找,終于,在赤壁的城北印刷廠,他收到了自己的“第一桶鉛”,“那批鉛字的準確重量是826公斤?!边@數字他一輩子都忘不了。
“你還要不要放鉛字的字架?”交易完成后對方隨口一問,“當然要!”
那更是一個令人心痛的場景——待劉美松按照對方提供的線索,找到收購了字架用來當柴火燒的一間小豆腐坊時,那些字架幾乎已經全被燒成了炭灰,他撿起灶邊只剩一角的一小條字架,感慨萬千。
劉美松意識到:自己必須加快速度。所以2010年在他踐行的“誠信百天走天下”過程中,他暗地里也在全國各地打聽鉛字印刷的機器。在浙江他直接把GPS定位到瑞安平陽坑,因為他知道那里的木活字印刷有著悠久的歷史,堪稱遠古印刷術的活化石。
“瑞安至今尚有近百人仍專門從事活字印刷,還有七八位能拿下印刷全套程序的傳承人?!痹谀净钭种l(xiāng)瑞安,劉美松在一個傳承人的家中邂逅了一套光緒年間流傳下來用于印制家譜的木活字,共計有100000余枚。劉美松想把這套珍貴的雕版收入囊中,但傳承人并不愿意割愛。后來當此人了解到劉美松真正是一位想將活字印刷保存下去的收藏者后,終于決定拱手相讓,把這套珍貴的木活字交由劉美松收藏。
在東北齊齊哈爾,劉美松還發(fā)現了十幾套字模、兩臺鑄字機還有幾噸鉛字,當時他身無分文,跟對方砍好價后,派朋友前去收購。雇了車花了3天2夜,從東北將這些老古董運回赤壁。這是他的收藏中第一次有字模、鑄字機。要知道,鉛字是通過鑄字機鑄造出來的,如果說以前收藏的只是單個的成品的話,現在他的收藏里終于有了出產成品的機器,這意味著他的收藏中有了再生產的延續(xù)性。
劉美松前后走訪了全國各地20多家印刷廠,投入了近千萬元,把已經 所剩不多的活字及機器都買了下來,遇到資金短缺,他甚至一度抵押了自己的房子。為了收藏這幾百萬枚的活字、20余臺鑄字機以及各種印刷機及輔助設備,他還在老家專門買了一個基地,并且雇傭了工人維修、鑄造和養(yǎng)護這些鉛字。
讓活字“活”在當代
2012年5月,鑄字機器修復好了,終于可以出字了。劉美松說,每咔嚓一聲,就意味著一個字模出籠了,聽到原始機械的咔嚓聲,很舒服。
機聲轟轟,已被廢棄的鉛字印刷體系在古老的赤壁,絕地重生。七個員工的任務是鑄字,排版,做一些印數極少的書?!般U字印刷耗費的人力物力太大,要一個月、甚至幾個月才能拿到一本書。它的轉換價值幾乎是沒有。它存活的意義在于可以把印刷史的脈絡建立起來。”這是劉美松最初的想法。
有一天,他發(fā)現收藏苗文化的朋友把苗繡轉化為了各種現代產品。于是,苗族繡娘的手藝也因為有了商業(yè)與市場的支撐,而得到了可持續(xù)的傳承,這給了劉美松很大啟發(fā)。2013年上半年,劉美松決定將活字收藏進行轉換。
“收藏是最直接的也是最笨的,投入很多,可以讓富人變成窮人。然而不做轉換,這些活字依然只是冰冷僵硬躺在博物館的物證,而不會真正活起來?!彼ρ门笥?、知名設計師韓湛寧一起,開始進行產品的研發(fā),希望將活字轉化為文化創(chuàng)意產品,應用到電子產品、文化用品、箱包飾品等多方面。
后來,劉美松專程去了一趟臺灣,參觀、拜訪了臺灣最后一家鑄字行——日星鑄字行,與負責人張介冠一番交流后,劉美松覺得收藏活字這事做對了?;貋砗?,他注冊了“字在”品牌,嘗試著把腦子里無數的念頭落地開花。
今年4月,在深圳龍崗奔馳4S店里,一間名為“字在”的活字工坊正式開幕。古老的活字與創(chuàng)意的衍生品陳列其間,交相呼應,濃濃的人文氣息中流露出時尚科技的光芒。拾起一枚光緒年間木活字拓片版制成百家姓原子印,輕輕一按,充滿古典意韻的漢字躍然紙上。
“中國活字在今天的再現,不單是文明物證的聚合,也旨在撿拾逝去的文字靈魂,同時,讓人們有機會觸摸到漢字文化骨骼?!痹陂_幕典禮上,劉美松說,“歷史的車輪永不可逆轉,我們所做的事情并非是為了讓活字印刷能夠從幕后走向前臺,而真正想做的是,保存歷史進程中的點滴物證,致敬文明進程中的光彩一脈?!眲⒚浪烧J為,傳統(tǒng)手藝活下來最終要靠商業(yè)引導帶動,真正的收藏絕不僅僅是藏在家里,而應該通過轉換和傳播最終落腳到分享,要讓更多人了解活字印刷,教育宣傳與產業(yè)推動得雙管齊下。
在劉美松的微信里,時常出現“字在”的活動內容和新品展示。前不久,“字在”受邀參加了黃埔軍校90周年致敬展,用活字印刷的黃埔軍校校訓在展覽上大受歡迎,著名藝術家陳丹青、地產大亨王石等都對“字在”傳承活字印刷的文化意義表示贊賞。
暑假里,“字在”活字工坊迎來了一批90后大學生義工,這群年輕人主動申請為“字在”做木活字整理工作。劉美松很欣慰,他說:“活字印刷能得到年輕人的關注與支持,應該會有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