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誰“終結”了德國古典哲學?

2015-03-17 18:26王勝杰
黨政干部學刊 2015年2期
關鍵詞:費爾巴哈黑格爾康德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2426(2015)02-0016-06

[作者簡介]王勝杰(1973-),男,河南南陽人,中共中央黨校博士研究生,裝備學院副教授,主要從事馬克思主義哲學發(fā)展史研究。

《路德維?!べM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一文,是恩格斯為闡明馬克思主義哲學與費爾巴哈及德國古典哲學的關系而寫就的不朽的經(jīng)典著作。從標題名稱上看,誰是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者,似乎不言而喻,然而事實卻不盡然。學術界對此問題有兩種不同的觀點:一種認為是費爾巴哈終結了德國古典哲學,一種認為是黑格爾終結了德國古典哲學。那么到底誰是德國古典哲學的真正終結者,本文試從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經(jīng)典文本和歷史的實際發(fā)展進程作一探討。

一、終結者:費爾巴哈抑或黑格爾?

長期以來,在大多數(shù)中國學者對此問題的闡釋中,認為此文章的標題已經(jīng)毫無疑義地說明費爾巴哈是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者,其依據(jù)在于費爾巴哈是德國古典哲學的最后一位代表,最后者即為終結者。這樣想當然的推斷,必然會帶來另外兩個問題,一是什么是德國古典哲學?費爾巴哈是不是德國古典哲學家?二是德國古典哲學的最后代表是否就是此種哲學的終結者?第一個問題涉及到德國古典哲學內涵及范圍的理解,第二個問題涉及到最后代表與終結者之間是否存在必然性。

什么是德國古典哲學?有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教科書把德國古典哲學界定為:18世紀末至19世紀上半葉的德國資產(chǎn)階級哲學。創(chuàng)始人為康德,黑格爾為集大成者,費爾巴哈為最后的代表。德國古典哲學的主要成就是黑格爾辯證法中的“合理內核”與費爾巴哈唯物主義的“基本內核”,馬克思在此基礎上創(chuàng)立了新哲學,實現(xiàn)了哲學上的革命性變革。費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關系,被表述為“最先沖破黑格爾唯心主義體系的,是德國古典哲學最后一個杰出的代表費爾巴哈?!?[1]顯然,費爾巴哈被明確地歸入到德國古典哲學家中。在有的哲學辭典中,把德國古典哲學所包括的主要哲學家,界定為康德、費希特、謝林、黑格爾、費爾巴哈,并認為德國古典哲學分為德國古典唯心主義和德國古典唯物主義兩類,“從康德到黑格爾的哲學發(fā)展形成德國古典唯心主義的過程,費爾巴哈的人本學唯物主義形成了德國古典唯物主義的理論?!?[2]

但事實是這種觀點并不符合馬克思、恩格斯本人的原意。早在1845年秋至1846年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了《德意志意識形態(tài)》一書,但這部書稿由于種種原因并未被出版。1847年,馬克思在發(fā)表的聲明《駁卡爾·格律恩》一文中,對這部著作稱為《德意志意識形態(tài)。對費爾巴哈、布·鮑威爾和施蒂納所代表的現(xiàn)代德國哲學以及各式各樣先知所代表的德國社會主義的批判》。顯然,馬克思把費爾巴哈的哲學排除在德國古典哲學之外,把他歸為現(xiàn)代德國哲學。

恩格斯在《自然辯證法》中更是明確指出:“辯證法的第二種形態(tài)恰好離德國的自然科學家最近,這就是從康德到黑格爾的德國古典哲學?!?[3]在這里,恩格斯已經(jīng)很明確地把德國古典哲學的范圍界定為從康德到黑格爾,并未包括費爾巴哈。恩格斯在寫作《路德維?!べM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時,已經(jīng)把費爾巴哈作為一個獨立的哲學家,排除在德國古典哲學之外,德國古典哲學的最后一位代表和集大成者是黑格爾。

那么,黑格爾是否就是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者呢?有的學者做了肯定的回答,認為費爾巴哈不是德國古典哲學的最后一位代表,因而不是終結者,“黑格爾才真正是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者和集大成者?!?[4]11-22其主要依據(jù)在于文章標題中的德文詞Ausgang的復雜內涵,這個詞的通常意思是:“Ausgang乃是動詞ausgehen的過去分詞的名詞化,而ausgehen的最基本、最常用的解釋是‘外出’或‘出門’。所以,Ausgang的最基本的、最常用的解釋也是‘出口’、‘出路’或‘出門’。……在不太常用的、邊緣性的意義上,Ausgang這個德文名詞也有‘終結’、‘終局’的含義?!薄叭欢?,當我們超出單純字面的含義,從恩格斯當時寫作的特定語境中來考量Ausgang的含義時,就會發(fā)現(xiàn),上述書名中的Ausgang只能譯為‘出路’,而不能譯為‘終結’?!?[4]11-22因此,作者認為恩格斯的這篇名著應該翻譯為《路德維?!べM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出路》,黑格爾是終結者,費爾巴哈哲學只是德國古典哲學被黑格爾終結后的一個新出路。但這種觀點是否符合馬克思、恩格斯的本意呢?

恩格斯在《路德維?!べM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一文中,認為“黑格爾哲學(我們在這里只限于考察這種作為從康德以來的整個運動的完成的哲學)的真實意義和革命性質,正是在于它徹底否定了關于人的思維和行動的一切結果具有最終性質的看法?!?[5]269這也就是黑格爾哲學的合理內核,辯證法思想,把一切事物看成是一個不斷生成和滅亡的過程,看成是無止境地由低級上升到高級的不斷過程,但由于傳統(tǒng)的要求,黑格爾不得不給這一無限的過程設定一個終點,這個終點就是人類一種完美理想狀態(tài)的最終結束,這樣,他就建立起一個看起來完美無缺的絕對精神運動的體系,這個體系包括了以前任何體系都無可比擬的廣大領域,涵蓋著精神現(xiàn)象學、邏輯學、自然哲學、精神哲學、歷史哲學、法哲學、宗教哲學、哲學史、美學等,這個體系滿足了人們對永恒的需要,克服了一切矛盾,人與自然、主體與客體、思維與存在的矛盾得到了完全的解決,它們在絕對精神的外化運動中達到了高度的同一,世界歷史就完結了,“除了袖手一旁驚愕地望著這個已經(jīng)獲得的絕對真理,就再也無事可做了。” [5]270在黑格爾自認為消除了一切矛盾的地方,恰恰隱藏著深刻的矛盾,辯證的、革命的內容和僵化的、保守的體系之間產(chǎn)生了尖銳的矛盾,這一矛盾說明,黑格爾既未能終結自康德以來的德國古典哲學,反而深受舊的體系哲學影響,他創(chuàng)立這個龐大哲學體系的目的并不是為了終結包括自身在內的德國古典哲學,這個體系只能是對以往哲學體系的完成,“哲學在黑格爾那里完成了,一方面,因為他在自己的體系中以最宏偉的方式概括了哲學的全部發(fā)展;另一方面,因為他(雖然是不自覺地)給我們指出了一條走出這些體系的迷宮而達到真正地切實地認識世界的道路?!?[5]273看來,恩格斯在標題中用的Ausgang一詞,其真實的含義既有完成,也有出路之意,但完成并不是自我終結,也不是終結了以前的舊哲學。恰如克朗納所說:“理解黑格爾就是要了解黑格爾是不可再被超越的?!?[6]不能被超越,就只能被終結,這種被終結的動因雖有黑格爾哲學本身的內在矛盾,乃至整個德國古典哲學自身的矛盾與局限性,但終究無法從內部完成這種終結,舊哲學的痕跡依然存在著,“舊的研究方法和思維方法,黑格爾稱之為‘形而上學的’方法,主要是把事物當做一成不變的東西去研究,它的殘余還牢牢地盤踞在人們的頭腦中” [5]299,并且,黑格爾的體系“延續(xù)了幾十年,而且決沒有隨著黑格爾的逝世而停止” [5]273,黑格爾的觀點在其死后依然具有獨占的統(tǒng)治地位,大量滲入各種科學和日常生活。在這里,恩格斯強調了黑格爾哲學的被終結是一個過程,而青年黑格爾派和費爾巴哈也不可能是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者,“黑格爾學派雖然解體了,但是黑格爾哲學并沒有被批判地克服。施特勞斯和鮑威爾各自抓住黑格爾哲學的一個方面,在論戰(zhàn)中互相攻擊。費爾巴哈打破了黑格爾的體系,簡單地把它拋在一旁。但是簡單地宣布一種哲學是錯誤的,還制服不了這種哲學?!?[5]276問題的出路在于對包括黑格爾哲學在內的德國古典哲學,以及費爾巴哈的直觀唯物主義哲學進行革命性的批判,進行一場偉大的“揚棄”,批判他們的唯心主義和形而上學,闡釋其科學內容,創(chuàng)立一種新的不同于以往任何哲學的新哲學,才能真正實現(xiàn)對以往哲學的終結??梢?,恩格斯這篇名著標題的內涵是要終結以往的舊哲學,不僅是包括黑格爾在內的德國古典哲學,同時也包括費爾巴哈為代表的舊唯物主義哲學。因此,恩格斯才在寫作這篇文章時,又重新找出閱讀了四十年前寫就而未出版的《德意志意識形態(tài)》,并在馬克思舊筆記本中找到了十一條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作為《路德維?!べM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一文的附錄一同發(fā)表,并高度評價為“作為包含著新世界觀的天才萌芽的第一個文獻,是非常寶貴的。” [5]266可見,這種“終結”,也不僅僅是結束,更重要的是在回顧黑格爾哲學解體的過程中,馬克思、恩格斯是如何實現(xiàn)對舊哲學的終結,并闡釋馬克思主義哲學所實現(xiàn)的革命性變革,這才是這篇文章標題的真意。

二、舊哲學的終結:變革與局限

在馬克思、恩格斯看來,要終結舊哲學,就必須深入到舊哲學的內部,把握他們發(fā)展的內在邏輯,就必須批判從康德以來到費爾巴哈的舊哲學,批判的線索就是對思維和存在的關系這一哲學基本問題的回答。

德國古典哲學圍繞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高揚理性的旗幟,著力解決思維與存在的同一性問題,即思維如何切中存在問題??档率堑聡诺湔軐W的開創(chuàng)者,他接過了法國啟蒙運動中理性的大旗,開創(chuàng)了一個批判的時代,宣稱“我們的時代是批判的時代,一切東西都必須經(jīng)受批判?!?[7]其目的是要建立對理性批判的法庭,他提出了三大問題:我們能夠認識什么?我們應當做什么?我們可以希望什么?這三個問題歸結為一個問題:人是什么?康德通過對理性的深刻考察,認為我們所知道的對象,只是對我們而言的對象,即現(xiàn)象,認識的對象只是現(xiàn)象,現(xiàn)象背后的物自體,我們可以思維,但不能被認識,所謂的真理并不是傳統(tǒng)上所理解的那樣,是主觀與客觀的符合,而是客觀符合主觀,因為對象是被主體能動地建構起來的,這就是人為自然界立法??档峦ㄟ^把世界二分化為現(xiàn)象與物自體,把知識分為經(jīng)驗性的質料和先天形式的綜合,重在考察理性中的先天形式,從而為理性劃定了界限。理性一旦越出界限,進入物自體領域,即試圖認識靈魂、自由、上帝,就會造成無法克服的二律背反,陷入先驗的“幻相”,因此必須劃清現(xiàn)象與物自體的界限。純粹理論理性建構此岸的感性世界,體現(xiàn)的是人的自我意識;實踐理性涉及彼岸的物自體,也就是關于人的自由、實踐能力、意志的問題,人是從自已的欲望和意志出發(fā),體現(xiàn)在實踐活動中,來影響感性世界,體現(xiàn)的是人的自由意志。純粹實踐理性的根基就在于純粹的自由意志,就是自由地實現(xiàn)自已的對象和目的的能力,就是道德,它遵循嚴格的道德律令:“要僅僅按照你能夠同時愿意它成為一條普遍法則的那樣一個準則去行動?!?[8]自由意志自己給自己立法,其目的是為了保證自由意志能夠始終是自由意志,而不成為其他目的的手段,在這種意義上,人就是目的??档抡J為,他自己對理性的嚴格的批判性考察,為哲學建立了牢固的科學基礎,成功地回答了自己所提出的問題,實現(xiàn)了哲學領域的“哥白尼式革命”。

的確,康德哲學的革命性作用,正如黑格爾所說:“喚醒了理性的認識,或思想的絕對內在性” [9]127,“它絕對拒絕接受或容許任何具有外在性的東西,這有重大的意義。自此以后,理性獨立的原則,理性的絕對自主性,便成為哲學上的普遍原則,也成為當時共信的見解。” [9]150但康德自認為完成了的“批判哲學”的體系,也注定被他所開創(chuàng)的“批判時代”所批判。在他的哲學體系中也蘊藏著深深的矛盾,客體被二分化為現(xiàn)象和物自體,主體被二分化為理論理性和實踐理性,這個矛盾必然要被他的后繼者所批判??档碌膶W生費希特不滿意于這個矛盾,認為康德的對理性的批判是不徹底的批判,他試圖把理論理性中的“自我意識”和實踐理性中的“自由意志”統(tǒng)一起來,提出自我就是自由,自我意識到的任何對象首先正是自己,本質上是把自己當作對象的意識,其次它能動地建立非我,由此產(chǎn)生與自我的對立,康德的自在之物就包含在非我之中,自在之物不是處在彼岸世界之中,也不存在與此岸世界不可逾越的鴻溝,自在之物就是自我能動的產(chǎn)物。最后,費希特試圖建立自我與非我的統(tǒng)一,把主體的能動性延伸到物自體,進而實現(xiàn)現(xiàn)象與物自體、認識與實踐、主體與客體的統(tǒng)一。為達到這一點,他提出“建立一個絕對無條件的和不能由任何更高的東西規(guī)定的絕對自我” [10],這樣,費希特從主觀自我出發(fā),跳到了客觀的普遍的自我,但卻始終無法擺脫唯我論的致命缺陷。

解決費希特哲學的致命缺陷,就成為謝林哲學的出發(fā)點。謝林認為,在自我與非我之上有一個更高的東西,“這種更高的東西本身就既不能是主體,也不能是客體,更不能同時是這兩者,而只能是絕對的同一性”,“整個哲學都是發(fā)端于、并且必須發(fā)端于一個作為絕對本原而同時也是絕對同一體的本原”。 [11]這種“絕對同一”是主體與客體無差別的原始狀態(tài),人與自然、思維與存在、主體與客體都是從中產(chǎn)生出來,絕對同一就是沉睡著的宇宙精神,在它慢慢蘇醒的過程中,產(chǎn)生了自然界,人和人的自我意識是它的最高表現(xiàn),個別天才人物通過藝術直觀可以領會到這種宇宙精神。謝林晚年在哲學上逐漸淪為宗教神秘主義者,在政治上走向反動。青年恩格斯曾把謝林嘲諷為“基督哲學家”,稱他的學說為“撒旦學”。

黑格爾不滿意謝林把同一理解為絕對的不包含差別的同一,以及導致的神秘主義,主張同一是包含有差別的具體的同一,內含著自我否定的力量,構成自己運動的內在根據(jù),這才是真正自身能動的東西。在黑格爾看來,“一切問題的關鍵在于:不僅把真實的東西或真理理解和表述為實體,而且同樣理解和表述為主體?!?[12]10“實體作為主體是純粹的簡單否定性,它是單一東西分裂為二并樹立對立面的過程,此過程又是這種區(qū)別及其對立的否定?!?[12]11單一直接的同一性在自身否定力量的作用下,外化并重建的同一性才是現(xiàn)實的存在,現(xiàn)實的存在黑格爾也稱之為“精神”,在黑格爾哲學中,存在也稱為“絕對”。黑格爾的實體即主體的思想,也被他表述為:“實體在本質上即是主體,這乃是絕對即精神這句話所要表達的觀念?!?[12]15黑格爾把實體與主體,絕對與精神同一起來,這種同一是一種實現(xiàn)著的、有規(guī)律的歷史過程,自然界、人、社會和人的精神活動都是這一歷史過程的發(fā)展階段。這樣黑格爾就重建了主客同一性,建構起一個無所不包的宏大的哲學體系。

在黑格爾之后,“施特勞斯和鮑威爾之間關于實體和自我意識的論爭,是一場在黑格爾的思辨范圍之內進行的論爭?!?[13]341兩個人都片面地抓住了黑格爾哲學中的一個要素攻擊對方,其水平反而不如他們的老師,唯一作出積極批判的是費爾巴哈?!百M爾巴哈的發(fā)展進程是一個黑格爾主義者(誠然,他從來不是完全正統(tǒng)的黑格爾主義者)走向唯物主義的發(fā)展進程,這一發(fā)展使他在一定階段上同自己的這位先驅者的唯心主義體系完全決裂了?!?[5]281費爾巴哈發(fā)現(xiàn)黑格爾無所不包的哲學體系中被扔在一邊、失去地位的是感性,認為唯一現(xiàn)實存在的就是可感知的自然和人,而不是什么絕對精神。這樣,費爾巴哈把哲學主題從理性轉向感性,從唯心主義轉向唯物主義,但到了這里,他突然停止不前了,“他下半截是唯物主義者,上半截是唯心主義者;他沒有批判地克服黑格爾,而是簡單地把黑格爾當做無用的東西拋在一邊,同時,與黑格爾體系的百科全書式的豐富內容相比,他本人除了矯揉造作的愛的宗教和貧乏無力的道德外,拿不出什么積極的東西。” [5]296因而,費爾巴哈與施特勞斯、鮑威爾、施蒂納一樣,“就他們沒有離開哲學這塊土地來說,都是黑格爾哲學的分支”。 [5]296“但是,從黑格爾學派的解體過程中還產(chǎn)生了另一個派別,唯一的真正結出果實的派別。這個派別主要是同馬克思的名字在一起的。” [5]296以往的哲學都無法真正實現(xiàn)對舊哲學的終結,只有馬克思、恩格斯自覺地承擔起了終結舊哲學,開辟新哲學的歷史使命。

三、新哲學的開辟:從理論到現(xiàn)實

馬克思開辟的新哲學,是在黑格爾學派的解體中,立足于現(xiàn)實,回應時代的呼喚,在終結舊哲學的過程中,從理論到現(xiàn)實、從內容到形式的一次全新的革命。這一歷程并不是以費爾巴哈哲學為起點的,而是從德國古典哲學中,特別是對黑格爾哲學的批判性改造為起點的,在馬克思、恩格斯看來,“費爾巴哈,雖然他在好些方面是黑格爾哲學和我們的觀點之間的中間環(huán)節(jié),我們卻從來沒有回顧過他?!?[5]265他們是直接從黑格爾哲學出發(fā),走向歷史唯物主義之路的,因為,在他們看來,“歸根到底,黑格爾的體系只是一種就方法和內容來說唯心主義地倒置過來的唯物主義?!?[2]280

黑格爾哲學對馬克思、恩格斯哲學思想形成的作用是巨大的,海德格爾也曾說:“沒有黑格爾,馬克思不可能改變世界。” [14]在黑格爾哲學那里,蘊藏著后來由馬克思所實現(xiàn)的批判性哲學革命的大量基因。黑格爾重建的主客體同一性,強調理性與現(xiàn)實統(tǒng)一的原則,在馬克思看來是自然與精神在“現(xiàn)實的人”身上實現(xiàn)的同一性,是理論與實踐的高度統(tǒng)一;黑格爾認為絕對精神外化的動力源自內在的否定性,馬克思說:“黑格爾《現(xiàn)象學》及其最后成果——為推動原則和創(chuàng)造原則的否定的辯證法——的偉大之處就在于,黑格爾把人的自我創(chuàng)造看做一個過程,把對象化看做非對象化,看做外化和這種外化的揚棄;因而,他抓住了勞動的本質,把對象性的人,真正的因而是現(xiàn)實的人理解為他自己的勞動的結果?!?[13]280在馬克思看來,辯證法從本質上說是批判的、革命的;黑格爾的絕對精神外化為自然界、人類社會,最后回歸精神的這一歷史過程,這一運動過程,在馬克思的眼里是“工業(yè)的歷史和工業(yè)的已經(jīng)產(chǎn)生的對象性的存在,是一本打開了的關于人的本質力量的書,是感性地擺在我們面前的人的心理學。” [13]192恩格斯也對黑格爾的哲學予以高度評價:“黑格爾的思維方式不同于所有其他哲學家的地方,就是他的思維方式有巨大的歷史感作基礎……他是第一個想證明歷史中有一種發(fā)展、有一種內在聯(lián)系的人……這個劃時代的歷史觀是新的唯物主義觀點的直接的理論前提……是一個其意義不亞于唯物主義基本觀點的成果。” [15]

馬克思曾經(jīng)自稱是黑格爾的學生,但同時又表明他的哲學與黑格爾的哲學有根本的區(qū)別,是把黑格爾頭足倒立的、顛倒了的辯證法,再次顛倒過來,是剝去黑格爾哲學神秘外殼,發(fā)現(xiàn)和拯救其中合理內核,即辯證法思想,發(fā)揮它對現(xiàn)存的一切進行批判的革命作用,把哲學從書齋引入現(xiàn)實,引入活生生的人類感性實踐活動中。馬克思早在他的博士論文《德謨克里特的自然哲學與伊壁鳩魯?shù)淖匀徽軐W的差別》中,就突出強調了感性個體的自由的創(chuàng)造性,這與黑格爾對理性的片面重視有著重大差別,以此為起點,馬克思開始逐步重視感性實踐活動。費爾巴哈對馬克思完善這一思想起到了重要的影響作用,但馬克思很快就超越了費爾巴哈,開始批判費爾巴哈把感性的人的本質看作只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而抽掉了豐富的人的感性活動,強調“全部人類歷史的第一個前提無疑是有生命的個人的存在” [13]519,這個從事感性實踐活動的具體的個人,是能動的,本質是自由自覺的活動,在私有財產(chǎn)條件下,人的本質異化。而“共產(chǎn)主義是對私有財產(chǎn)即人的自我異化的積極的揚棄,因而是通過人并且為了人而對人的本質的真正占有;因此,它是人向自身、也就是向社會的即合乎人性的人的復歸,這種復歸是完全的復歸,是自覺實現(xiàn)并在以往發(fā)展的全部財富的范圍內實現(xiàn)的復歸。這種共產(chǎn)主義,作為完成了的自然主義,等于人道主義,而作為完成了的人道主義,等于自然主義,它是人和自然界之間、人和人之間的矛盾的真正解決,是存在和本質、對象化和自我確證、自由和必然、個體和類之間的斗爭的真正解決。它是歷史之謎的解答,而且知道自己就是這種解答。” [13]185-186馬克思以感性的實踐活動,科學解決了以往舊哲學的種種問題,克服了他們的局限性,為新哲學的創(chuàng)立奠定了科學的基礎。這種新哲學稱之為“實踐的唯物主義”是名符其實的,它不僅僅在于解釋世界,更重要的在于改造世界。

四十余年后,恩格斯在《路德維希·費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一文中,回顧當年德國哲學革命作政治變革前導時,所呈現(xiàn)出來的奇特的現(xiàn)象,德國的革命發(fā)生在頭腦中,發(fā)起革命的德國教授們,是由國家任命的青年的導師,黑格爾的哲學體系,甚至被推崇為普魯士王國的國家哲學,難怪人們會發(fā)出疑問:“在這些教授后面,在他們的迂腐晦澀的言詞后面,在他們的笨拙枯燥的語句里面竟能隱藏著革命嗎?” [5]267當然隱藏著革命,但那時,不管德國的反動政府還是革命的自由派,竟然無人發(fā)覺,除了海涅以詩人特殊的敏感,感受到了德國哲學深處跳動著的時代脈搏。他把康德看成是“驅降妖魔的力量”,其對社會的沖擊作用更甚于法國大革命中的羅伯斯庇爾,“如果人們把羅伯斯庇爾與伊馬努埃爾·康德相比較,那么人們確實對馬克西米利亞·羅伯斯比爾給予了過多的榮譽”,康德的名著《純粹理性批判》在海涅看來,“是一把刀,用它在德國處決了自然神論”。 [16]273-274有誰能想到一輩子住在葛尼斯堡,生活極其規(guī)律的康德,在詩人海涅的眼里,竟然比法國大革命的羅伯斯庇爾還要更徹底地沖擊著封建舊制度,只不過康德戰(zhàn)斗的武器是手中的筆,戰(zhàn)場在頭腦中。海涅把費希特與拿破侖相提并論,認為“拿破侖和費希特都代表了這個偉大的無情的自我,在這個自我之中思想和行動是統(tǒng)一,而他們兩人知道要構造的巨大建筑,證明了一個極大的意志。” [16]289-290而黑格爾則“是只孵蛋的母鳥,面帶可笑的嚴肅神情趴在危險的蛋上,我聽見他咯咯的叫聲?!?[17]

但這一切都是在哲學領域中發(fā)生的,并且激進的革命內容與極端保守的形式奇特地結合在一起,人們再也不滿意這種畸形狀態(tài),時代呼喚著從內容到形式相統(tǒng)一的新哲學?!?848年的革命毫不客氣把全部哲學都撇在一旁” [5]276,時代提出了終結舊哲學、開創(chuàng)新哲學的迫切要求,要求新哲學走出理論,直面現(xiàn)實,不僅在內容上,而且在形式上都要立足現(xiàn)實,才能獲得生機和活力。這種新哲學正如馬克思所說的:“任何真正的哲學都是自己時代的精神上的精華,因此,必然會出現(xiàn)這樣的時代:那時哲學不僅在內部通過自己的內容,而且在外部通過自己的表現(xiàn),同自己時代的現(xiàn)實世界接觸并相互作用。那時,哲學不再是同其他各特定體系相對的特定體系,而變成面對世界的一般哲學,變成當代世界的哲學。” [13]220馬克思所創(chuàng)立的新哲學,科學地解答了哲學與時代的關系,為新哲學確立了現(xiàn)實的時代與階級基礎,“哲學把無產(chǎn)階級當做自己的物質武器,同樣,無產(chǎn)階級也把哲學當做自己的精神武器”, [13]17這既是為哲學接觸現(xiàn)實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也是為無產(chǎn)階級實現(xiàn)自己的歷史使命鑄就的銳利武器。在這種意義上,馬克思、恩格斯才真正是舊哲學的終結者和新哲學的開創(chuàng)者,這種開創(chuàng)是把哲學從內容到形式的全新改造,這種新哲學牢牢植根于感性實踐活動,產(chǎn)生了改變世界的強大力量,體現(xiàn)了經(jīng)久不衰的旺盛生命力。

猜你喜歡
費爾巴哈黑格爾康德
絕對者何以作為實存者?——從后期謝林對黑格爾哲學的批判來看
他者的批判與實踐思維方式的創(chuàng)立——《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第一條的重新解讀
論馬克思《黑格爾法哲學批判》的三大層次
從《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看馬克思認識論的變革
費爾巴哈與孔子“愛”的差異及當代意義
純接受性的被給予?——康德論自我刺激、內感覺和注意
費爾巴哈之火:一個現(xiàn)象學的分析
康德是相容論者嗎?
對康德空間觀的誤解及詰難的澄清與辯護
簡述黑格爾的哲學史觀與方法論
榆中县| 博乐市| 繁昌县| 新民市| 三原县| 茶陵县| 馆陶县| 祁阳县| 云和县| 中山市| 布拖县| 泊头市| 都昌县| 得荣县| 梁河县| 长治市| 锡林浩特市| 潼关县| 天柱县| 合川市| 南宁市| 安义县| 卢龙县| 柳州市| 拜泉县| 开远市| 大丰市| 二手房| 新干县| 夹江县| 灵寿县| 寿光市| 茂名市| 慈利县| 聂拉木县| 浪卡子县| 安化县| 北流市| 定陶县| 铜鼓县| 饶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