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玲,朱喜玲,李魁印,常 秋,孫翠英
(安順學院農學院,貴州安順561000)
煙青蟲(Helicoverpa assulta Guenee),又名煙草夜蛾,屬昆蟲綱鱗翅目夜蛾科鈴夜蛾屬,是一種世界性煙草害蟲。煙青蟲不但危害煙草,而且還是重要的蔬菜害蟲,在我國除西藏外各省(市、區(qū))均有發(fā)生,以煙草產地及辣椒產地發(fā)生最重[1]。煙青蟲的分布十分廣泛,在河北、山東、四川、河南、陜西、江蘇、浙江、安徽、上海、云南、貴州、湖北、湖南、江西等地均有發(fā)生[2]。煙青蟲一般在北方地區(qū)發(fā)生2~3代,在南方地區(qū)發(fā)生4~5代。煙青蟲幼蟲多取食煙草的心芽及頂部的嫩葉,煙葉被咬成許多小洞,嚴重時只剩葉脈,導致煙葉的產量和質量大大降低。煙青蟲還是傳播黃瓜花葉病毒(CMV)、煙草蝕文病毒(TEV)等100多種病毒的媒介昆蟲[3]。因此,加強煙青蟲的預防及防治尤為重要。李曉婷等[4-7]分別采用天敵、蘇云金桿菌藥劑以及植物源藥劑等防治煙青蟲,并取得顯著效果。但是,每年煙青蟲發(fā)生高峰期僅集中在幾個月份,給研究者帶來了不便。據調查,山東煙青蟲高峰期是在6月中旬至下旬[8],江西煙青蟲高峰期是在5月末6月初[9],云南煙青蟲高峰期是在8月中旬[10],貴州煙青蟲高峰期是在7月中下旬[11]。鑒于此,筆者探討了煙青蟲室內飼養(yǎng)的合理方法,以期為煙青蟲防治研究提供參考。
1.1 材料 煙青蟲蟲卵采自貴州安順,幼蟲在(26±1)℃下恒溫培養(yǎng),相對濕度為70% ~80%;光暗周期為10∶14 h。
1.2.1 飼料配方的制備。參照李詠軍等[12-13]的飼料配方并加以改進。制備1 L飼料所需材料及其劑量:精面粉275.00 g、大豆粉75.00 g、辣椒粉387.00 g、酵母6.00 g、對羥基苯甲酸甲酯4.00 g、肌醇0.33 g、VC2.00 g、復合 VB80 mg、VB1240 mg、葉酸 4 mg、瓊脂粉 25.00 g,以及單蒸水 400 ml。制備過程:①將面粉、大豆粉、酵母粉和200 ml水混勻,高壓滅菌30 min,冷卻后取出。②瓊脂和200 ml水一起加熱溶解。③將維生素、防腐劑混勻,研磨成粉狀,加少量溫開水。④待溫度降至50℃以下,將瓊脂、維生素、防腐劑、辣椒粉(已滅菌)倒入滅菌飼料中,攪拌混勻,4℃保存。
1.2.2 飼育過程。將含有蟲卵的紗布(已用甲醛稀釋液對蟲卵進行殺毒)放入培養(yǎng)皿,并放入適量加濕的棉花以保持濕度,待蟲卵孵育。蟲卵孵育后,待幼蟲發(fā)育至3齡時將其分裝到已滅菌的指形試管中。每只試管內飼料以幼蟲一天盡食為宜,飼料一天更換一次。飼料不可過濕,以免引發(fā)霉菌導致幼蟲感染病菌而死。一旦發(fā)現試管內長有菌斑,立刻更換新試管,并用75%乙醇擦拭幼蟲體表進行消毒。
1.2.3 調查方法。取不同齡期幼蟲30頭,測量體長與體重,統(tǒng)計各齡期幼蟲的成活率和死亡率。3次重復取其平均值。
2.1 不同齡期煙青蟲幼蟲死亡率的變化 由圖1可知,在3齡之前,煙青蟲幼蟲死亡率先下降后升高;3齡之后死亡率呈下降趨勢,5齡死亡率降至最低;3齡期死亡率達到高峰。
2.2 不同齡期煙青蟲幼蟲體長的變化 由圖2可知,3齡幼蟲體長增長最快,其次是2齡和4齡幼蟲,1齡幼蟲增長最慢。1齡、2齡、4齡幼蟲體長增長速率分別是3齡幼蟲的0.40、0.80、0.73 倍。
2.3 不同齡期煙青蟲幼蟲體重的變化 由圖3可知,3齡
幼蟲體重增長最快,其次是2齡和4齡幼蟲,1齡幼蟲增長最慢。1齡、2齡、4齡幼蟲體重增長速率分別是3齡幼蟲的0.61、0.70、0.71 倍。
3.1 不同齡期煙青蟲幼蟲死亡率的變化 在3齡之前,煙青蟲幼蟲死亡率先下降后升高;3齡之后死亡率呈下降趨勢,5齡死亡率降至最低;3齡期死亡率達到高峰。主要是因為1齡幼蟲個體較小,對外部環(huán)境適應力較弱,生長發(fā)育程度較弱,不能及時補充所需營養(yǎng)及水分,導致死亡率高。隨著齡期的增長,幼蟲不斷生長發(fā)育,各項生理功能加強,進食量也明顯增加,但由于短時間內食量不足,或是沒有及時地將高齡期幼蟲與低齡期幼蟲分開,導致高齡幼蟲撕咬低領幼蟲的現象,致使低齡幼蟲死亡率較高。隨著幼蟲不斷蛻皮,齡期逐步增加,幼蟲對外界環(huán)境的適應力越來越強,各項生理功能逐漸增強,所以死亡率明顯降低。
3.2 不同齡期煙青蟲幼蟲體長的變化 室內飼養(yǎng)條件下不同齡期的煙青蟲幼蟲體長出現明顯變化。其中,3齡幼蟲體長增長最快,其次是2齡和4齡幼蟲,1齡幼蟲增長最慢。1齡、2齡、4齡幼蟲體長增長速率分別是3齡幼蟲的0.40、0.80、0.73倍。不同的體長增長速率可能與不同齡期的生理特征及進食量有關。1齡幼蟲剛剛孵化出來,個體較小,各項生理功能較弱,在有限的時間內身體生長并不是很快。1齡幼蟲經蛻皮之后成為2齡幼蟲,在1齡的基礎上各項生理功能逐步加強,也有可能是蛻皮刺激了幼蟲攝食量的增加,從而促進幼蟲的生長,到3齡幼蟲其生長速率最高,表現為體長的顯著增加。
3.3 不同齡期煙青蟲幼蟲體重的變化 3齡幼蟲體重增長最快,其次是2齡和4齡幼蟲,1齡幼蟲增長最慢。1齡、2齡、4齡幼蟲體重增長速率分別是3齡幼蟲的0.61、0.70、0.71倍。幼蟲的體重變化與其生長發(fā)育過程、生理特征、進食量以及環(huán)境因素都有關系。
自然環(huán)境下煙青蟲的生長受氣候、天敵、病害等因素的影響,導致其存活率大大降低。因此,自然環(huán)境下難以獲得足夠數量的蟲源,由此限制了對煙青蟲的深入性研究,所以做好室內飼養(yǎng)工作顯得尤為重要,為蟲源的獲得奠定基礎。室內飼養(yǎng)有2個關鍵環(huán)節(jié):一是人工飼料要配制好[14],適度適中。在飼喂幼蟲時,飼料供給量要適量。二是飼養(yǎng)環(huán)境要注意消毒滅菌[15],防止雜菌污染。指形管使用之前要滅菌,使用時試管外表面要用75%乙醇擦拭消毒。擺放試管的臺面也要定期用酒精消毒。飼養(yǎng)室內要定期噴灑過氧化氫水或石灰水進行消毒。煙青蟲室內飼養(yǎng)受多因素的影響,飼養(yǎng)方法有待于進一步研究。
[1]邊紅偉.漯河市煙青蟲的發(fā)生為害與防治技術[J].農技服務,2014,31(3):111.
[2]高巖,王人民.煙青蟲生物學特征和生態(tài)學特性[J].河南農業(yè)科學,2005(5):46-48.
[3]侯茂林,萬方浩,王福蓮.山東煙區(qū)煙青蟲和煙蚜及其天敵的發(fā)生動態(tài)[J].中國生物防治,2002,18(2):54 -57.
[4]李曉婷,羅華元,陳月舞,等.不同生物防治技術對煙草煙蚜和煙青蟲及斜紋夜蛾的防治效果[J].作物研究,2011,25(4):361 -365.
[5]張永春,周杜浪,楊曉剛,等.煙青蟲生物防治藥劑的篩選[J].貴州農業(yè)科學,2012,40(6):124 -127.
[6]陳庭慧,段玉琪,馮再興,等.7種生物藥劑防治煙青蟲的田間藥效試驗[J].廣東農業(yè)科學,2013(24):67 -70.
[7]華勁松,歐陽朝輝.紫莖澤蘭提取物對煙青蟲的生物活性試驗[J].現代農業(yè)科技,2014(11):115 -116.
[8]陳林華.烤煙煙青蟲生物防治試驗[J].農業(yè)開發(fā)與裝備,2013(1):111-112.
[9]徐邵煥,羅妹,喻敏,等.江西煙田主要害蟲及其天敵種群主要動態(tài)[J].生物災害科學,2013,36(4):351 -354.
[10]楊敏娟,張懿,陶玫.丘北辣椒主要害蟲及天敵種類發(fā)生消長規(guī)律研究[J].云南農業(yè)大學學報,2009(1):150-153.
[11]陳雪,喻會平,高冬冬.威寧煙田煙青蟲和棉鈴蟲成蟲種群數量動態(tài)調查與分析[J].安徽農業(yè)科學,2014,42(26):8984 -9008.
[12]李詠軍,吳孔明,羅術東.煙青蟲人工大量飼養(yǎng)技術的研究[J].核農學報,2007,21(1):75 -78.
[13]董鈞鋒,許曉利,牛東升,等.煙青蟲人工飼料的改進研究[J].應用昆蟲學報,2013,50(1):261 -267.
[14]張勇,王開運,原曉玲,等.人工飼料與天然飼料飼養(yǎng)條件下煙青蟲的生長發(fā)育和繁殖力比較[J].昆蟲知識,2006,43(4):545 -549.
[15]魏吉利,黃誠華,王伯輝.鱗翅目昆蟲人工飼養(yǎng)技術的研究進展[J].甘蔗糖業(yè),2013(5):44 -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