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曉雨 韓 松
(鐵道第三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天津 300251)
The Application and Research of AMT Field Work Methods
QI Xiaoyu HAN Song
天然源大地電磁法野外工作方法的研究與應用
祁曉雨韓松
(鐵道第三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天津300251)
The Application and Research of AMT Field Work Methods
QI XiaoyuHAN Song
摘要影響天然源大地電磁(AMT)數(shù)據(jù)質量因素除人文噪聲外,其主要影響因素有電極距的長度誤差、電極距的方向偏差、電極位置相對高差、電極接地電阻、磁探頭與電極夾角偏差及其磁探頭水平傾角偏差,通過對上述非人文噪聲的研究,提高了物探對地質斷層勘察的探測精度與分辨率,為鐵路地質勘察提供有力依據(jù)。
關鍵詞天然源大地電磁法(AMT)斷層構造選線視電阻率相對誤差
近些年,隨著物探技術的發(fā)展,天然源大地電磁法(AMT)被廣泛應用到鐵路地質勘察工作中,主要用于隧道、斷層、采空區(qū)等探測工作,具有施工靈活、不受地形限制等優(yōu)點,但也存在抗干擾能力弱、受非人文因素的影響大的缺點;影響天然源大地電磁法(AMT)數(shù)據(jù)質量因素除人文噪聲外,其主要影響因素有電極距的長度誤差、電極距的方向偏差、電極位置相對高差、電極接地電阻、磁探頭與電極夾角偏差、磁探頭水平傾角偏差,通過對上述非人文噪聲的研究,目的是提高數(shù)據(jù)采集質量,增加物探對地質勘察的探測精度與分辨率,為鐵路地質勘察提供有力依據(jù)。
1各種因素對AMT視電阻率的影響
在實際工作中,通常都會有電極距長度誤差,其對視電阻率的影響為
(1)
有實際測量的電位差V,因此
(2)
(2)代入(1)得
(3)
式中Vc與Vr分別是MN無誤差與存在誤差時實際產(chǎn)生的電位差;ΔV=Vr-Vc;MN是電極距長度;ΔMN是電極距長度誤差。
由于實際應用的電位差只有一個,因此需重新推導[1]。
設MN、ΔMN、MN+ΔMN分別為實測的長度、長度誤差、實際長度,V為電位差,則
(4)
在野外,并不知道有長度誤差ΔMN,所以誤將MN認為是MN+ΔMN,因此,帶誤差的視電阻率影響為
(5)
則
(6)
(7)
令W=ΔMN/MN,上式變?yōu)?/p>
(8)
由(8)式,Δρ/ρ與ΔMN的關系如圖1所示。
圖1 Δρ/ρ與W的關系特征曲線
計算結果表明:①Δρ/ρ與W并不是通常所理解的2倍關系;②Δρ/ρ隨著W的增大而增大。
圖2為電極距方向偏差示意。
圖2 電極距方向偏差示意
在野外工作中,電極距方向通常也存在一定的偏差角度,假設有準確的電極距長度,有一偏差夾角θ,電位差V[2],則
(9)
在野外中,并不知道有偏角θ的存在,所以誤將MNcosθ代替成MN,(9)代入式(2),則
(10)
將式(9)和式(10)代入式(6),則
(11)
由(11)式,可以繪制Δρ/ρ與θ的關系特征曲線(如圖3)。
圖3 Δρ/ρ與的關系特征曲線
計算結果表明:①當電極距方向偏差θ數(shù)值相等、角度相反時,Δρ/ρ相同;②當MN準確時,Δρ/ρ隨著偏差θ的增大而增大。
在野外工作時,通常ΔMN與θ同時存在,則由式(6)和式(11)可得出對視電阻率的影響[2]
(12)
據(jù)(12)式,繪制Δρ/ρ與ΔMN及θ的關系特征曲線(如圖4)。
圖4 Δρ/ρ與W及的關系特征曲線
計算結果表明:①隨著W的增大,Δρ/ρ也逐漸增大;②W為負時,當θ增大,則Δρ/ρ變小;W為正時,當θ增大,則Δρ/ρ也增大;③W為正時比W為負時產(chǎn)生的Δρ/ρ小[2]。
在野外工作中,有時由于地形較差,高差較大,導致一對電極不在同一高度,對測得到的電阻率也會有一定影響[3]。
針對加拿大鳳凰公司生產(chǎn)的大地電磁系統(tǒng)來講,要求配對電極的高差不能超過電極距的1/10,但未具體說明對測量所得的視電阻率及相位等結果有多大的影響。野外施工中存在地形切割嚴重的情況,兩個電極的相對高差已超過電極距的1/10,所以,要對電極相對高差ΔH對測量所得的視電阻率及相位等結果產(chǎn)生的影響進行分析,以便在數(shù)據(jù)處理過程中對其進行校正[3]。
根據(jù)大地電磁趨膚深度理論及野外試驗,不均勻體的幾何尺寸與導電介質的波長相當時,地形對電阻率-頻率曲線的影響最大。高頻時,地表起伏的尺寸與有效探測深度相比,后者可能變得較小[2][3]。針對加拿大鳳凰公司生產(chǎn)的大地電磁系統(tǒng)V5-2000,對于天然源大地電磁法(AMT)的最高頻10 400 Hz,設地表電阻率為100 Ω·m,其有效探測深度為34.9 m;當電阻率為10 Ω·m時,其有效探測深度變?yōu)?1 m。因此,在天然源大地電磁法(AMT)的高頻時,當?shù)乇黼娮杪瘦^低,偶極距較大時,地形起伏的尺寸可能要大于其趨膚深度。
受地形起伏影響,當電極相對高差與電極距之比增大時,產(chǎn)生的視電阻率誤差比呈非同比增長。地形起伏非常復雜時,可以采用TE模式的成果,當受地形影響嚴重時,TM模式受影響程度要大于TE模式,但是,TE模式在分辨地質不均勻體方面不如TM模式[5]。
依據(jù)MT的理論與誤差傳播理論,經(jīng)過推導可得出
(13)
式(13)中R為接地電阻與采集儀器的輸入阻抗之和[3]。
同一偶極中的兩個電極之間的接地電阻為電極的接地電阻,電極接地的情況好壞可以由接地電阻確定,野外工作中,通常采用模擬萬用表進行測量。查閱相關文獻及物探規(guī)范,無論天然源還是可控源大地電磁方法中,要求在實際工作中的接地電阻小于2 000 Ω,同時還應注意偶極中的直流電位(DC)與交流電位(AC),如果DC>150 mV,可能電極出現(xiàn)問題;如果AC>150 mV,則附近可能有強干擾源的存在。
野外工作中,接地電阻越低越好,如果出現(xiàn)接地電阻過高的情況,應盡快采取措施,查找原因,將接地電阻降到規(guī)范范圍內,確保采集的精度[6]。
數(shù)據(jù)采集時得到的接地電阻為采集儀器的輸入阻抗與偶極接地電阻之和,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地點,會產(chǎn)生不同的測量結果,很難對其進行量化。
依據(jù)大地電磁測深理論,磁探頭與其對應的電極之間的角度應為90°,假設θ為野外工作中磁探頭實際方向與理論要求的夾角,Hx是正常方向的磁場,Hr是帶偏差θ的磁場,Ey是電場,如圖5所示。
圖5 磁探頭與電極夾角偏差θ示意
當存在夾角時,實測得到的磁場Hr應是Hx和Hy在Hr方向上的矢量和
(14)
(15)
假設大地為均勻的或是層狀均勻,則Hx與Hy相等,則
(16)
由上式繪制Δρ/ρ與θ的關系特征曲線[3](如圖6)。
圖6 Δρ/ρ與的關系特征曲線
從圖6中可見,當大地為均勻的或是層狀均勻時,磁探頭偏差角度為45°時,電阻率相對誤差大約為50%;當大地為二維或者三維時,大地為非均勻分布,存在各向異性,導致Hx與Hy不等,且關系復雜,與工區(qū)的地質情況也有很大關系,很難對其進行量化。因此,在野外工作中,要嚴格控制磁探頭的方向,減小偏角所帶來的視電阻率誤差[7]。
根據(jù)MT理論要求,磁探頭應水平,而在實際探測中,由于受地形起伏等因素影響,磁探頭很難絕對水平。當大地為一維時,源場沒有垂直分量,在此,只探討一維大地。對于二維或者三維大地,源場具有垂直分量,很難對其進行量化[3]。
設磁探頭與水平地面存在傾角偏差β,水平磁場為Hx,實際測得的磁場為Hm,則Hm=Hxcosβ,產(chǎn)生的視電阻率相對誤差為
(17)
由上式可得出Δρ/ρ與β的關系特征曲線[8](如圖7)。
圖7 Δρ/ρ與的關系特征曲線
在野外探測過程中,尤其應注意磁探頭與電極夾角的精度,應盡可能保持磁探頭與其對應的偶極的角度為90°,減小Δρ/ρ[8]。
2應用實例
山東某高速鐵路工程隧道斷層勘察采用天然源大地電磁法(AMT)開展工作,目的是查明土石分界、地下水情況及對線位的影響。該斷層構造地表大部為黃土與風化基巖,下伏基巖為花崗巖,地質提供的地調成果中,有一處斷層構造。為查明斷裂走向,布置兩條測線,均平行于線位,AMT-3測線距離線位10 m,AMT-4測線距離線位210 m。
圖8 AMT-3大地電磁成果圖
圖9 AMT-4大地電磁成果
AMT-3測線的CK45+775~CK45+800段等值線向下彎曲,相對兩側圍巖電阻率較低,推斷存在斷層破碎帶,記為F2。AMT-4測線的CK45+800~CK45+825段等值線向下彎曲,相對兩側圍巖電阻率較低,推斷存在斷層破碎帶,與AMT-3線斷層破碎帶為同一斷層破碎帶,統(tǒng)一記為F2[8]。
物探推斷斷層F2走向N4°W,傾向小里程,傾角陡立,破碎帶及影響帶寬度25m,與線位交叉里程段為CK45+787~CK45+812。本次工作基本探明了線位附近的地質斷層構造等情況,對鐵路地質勘探工作具有指導意義[8]。
3結論
(1)在野外測量中,野外采集人員在布置測站時,應嚴格按照施工要求進行施測,減少電極距長度誤差、電極距方向偏差、接地電阻、磁探頭方向偏差、磁探頭傾角偏差等人為因素帶來的影響,從而減少視電阻率誤差,獲得準確的地球物理信息。
(2)通過本次研究,提高了大地電磁對地質勘察的分辨率和探測精度,成果顯示正確、清晰;充分發(fā)揮出物探方便快捷、準確可靠的優(yōu)勢,有效縮短了勘察周期,降低了成本,對類似項目斷裂、地裂縫等勘察工作具有示范和指導意義。
參考文獻
[1]祁曉雨,許廣春,李志華.天然源大地電磁法在構造勘察中的應用研究[J].鐵道工程學報,2012(6):11-14
[2]劉黎東,張吉振.EH-4電導率成像系統(tǒng)在鐵路長大隧道中的應用[J].鐵道勘察,2007(2):50-52
[3]石昆法.可控源音頻大地電磁法理論與應用[M].北京:科學出版社,1999.
[4]祁曉雨.IPHONE手機在物探測量中的應用[J].鐵道勘察,2014(6):20-22
[5]李志華,朱旭東.復雜地質隧道的綜合物探技術[J].鐵道工程學報,2008(8):58-61
[6]樸化榮.電磁測深原理[M].北京:地質出版社,1990
[7]何繼善.可控源音頻大地電磁法[M].長沙:中南工業(yè)大學出版社,1989
中圖分類號:P631.3+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7479(2015)03-0075-04
作者簡介:第一祁曉雨(1983—),男,2010年畢業(yè)于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地球探測與信息技術專業(yè),碩士,工程師。
收稿日期:2015-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