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智良
(解放軍藝術學院,北京 100081)
具有國家氣派的舞臺美術
——談《勝利與和平》晚會舞臺美術創(chuàng)作
李智良
(解放軍藝術學院,北京 100081)
2015年9月3日晚,國家主席習近平和來自三十多個國家的政要共同觀看了“《勝利與和平》——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70周年文藝晚會”。演出結束后,各界觀眾盛贊這臺文藝晚會具有國家氣派、大國風范,充分展示民族力量和民族自信。這是對晚會的整體性而言評價,作為晚會不可或缺的舞臺美術當然也涵蓋其中。
《勝利與和平》文藝晚會演出內容以開場式《勝利》、第一篇章《浴血中華》、第二篇章《正義力量》和第三篇章《和平夢想》組成。表演形式以合唱、領唱、群舞為主體,節(jié)目中又穿插獨唱、重唱、表演唱,以及朗誦、情境戲劇表演。這場綜合性極強、政治性極嚴、藝術性極高的文藝演出,其舞臺美術要達到國家和人民認可、國外領袖和友人認同的地步。無疑,要求舞臺美術設計者具有極高的藝術素質和專業(yè)技巧造詣。
本臺晚會的舞臺美術總設計孫天衛(wèi)在接受這國家任務之初,為了再現抗日戰(zhàn)爭中拋頭顱灑熱血的無數先烈用了14年才將日寇趕出中國的艱苦歷程,他立下宏愿:一定要使這臺晚會的舞臺美術完美地呈現出勝利與和平的主題,以此來體現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開創(chuàng)未來的思想。功夫不負有心人。他與戰(zhàn)友林安康等苦戰(zhàn)了三個多月,舞美設計數易其稿,終于按期搬上舞臺、與期盼的觀眾見了面。而且,最終孫天衛(wèi)沒有辜負人們的期待,以震撼心魄的舞臺美術,完美地體現了國家氣派。
一
龐大靈活奇巧的舞臺裝置,構建了舞臺宏偉壯觀的場景,不僅突顯了合唱、群舞及戲劇的表演,也為推進節(jié)目高潮和延伸晚會主題起到了畫龍點睛之效。
人民大會堂的舞臺并不適合文藝演出的舞臺美術創(chuàng)造,這是舞臺工作者人人皆知的苦衷。首先是它的臺口寬32米、高17米,很難呈現完美畫面構圖;上下場副臺狹窄,不利于布景遷換;舞臺深度不夠,空間調度處理無法順暢進行……總之,要在這樣的舞臺上創(chuàng)造出一臺理想的、能讓觀眾留下不可磨滅、感悟心靈又獲得無比美感享受的舞臺美術,毫不夸張地說難度相當巨大。
可是,孫天衛(wèi)以全新的舞美創(chuàng)作理念,大智大勇,迎著困難上。在總導演陳維亞、王曉鷹等導演的合作下,在與其他舞臺工作者共同努力下,他創(chuàng)造性地設計了兩組橫貫32米舞臺的階梯式平臺,它貫穿整場演出,是既固定又靈活多變的平臺。第一組有10步階梯高2米,形成一個寬3米的平臺,其后是第二組同樣有10步階梯高4米,又形成一個寬3米的平臺。這樣設計處理從舞臺空間體積上有了厚重的分量,兩塊寬3米、高低錯落有致的平臺又豐富了表演空間,多重階梯的變幻組合也有益于產生舞臺節(jié)奏。這樣設計處理,不僅有利于合唱演員站位、群舞演員的肢體動作、說唱演員的舞臺調度,而且還有力地增強了舞臺宏偉的氣勢。僅從合唱演員站位來說,當合唱演員站滿所有的階梯上,這個足有寬30多米、高4米的合唱隊陣容是何等壯觀、何等氣勢呀!
這兩組平臺隨著劇情起承轉合、節(jié)目內容的推進,在不斷地運動,以多變的造型呈現在舞臺上。而且每逢重組時,階梯移動顯露出的空白,孫天衛(wèi)又巧妙地在每組階梯平臺后安裝有LED視頻幕,使之與階梯平臺后的通臺LED視頻幕同步,形成了統(tǒng)一完整且氣勢磅礴的舞臺畫面。如《抗日先鋒》等的節(jié)目場景,舞臺后區(qū)全屏的LED是革命圣地延安,艷陽高照在黃土高原的層層窯洞上。當窯洞門開,一對陜北青年唱起《山丹丹開花紅艷艷》,又涌來全國各地的抗日青年,在中華民族最危險的時候,到凝聚著抗戰(zhàn)力量、樹起抗日先鋒旗幟的延安去,到抗日革命根據地去。整個舞臺畫面和演員情緒都籠罩在歡騰、昂揚的氛圍中。這又是何等激奮人心的場面呀!
同時,孫天衛(wèi)還別具匠心地在階梯平臺后、在舞臺上下場門處各安裝了一座曲頸式能旋轉的升降機,托舉起扮演抗日英雄的演員亮相來造勢。如《太行山上》等節(jié)目中,在八路軍筑起的銅墻鐵壁千山萬壑中,隨著一輪紅日冉冉升起,曲頸升降機旋轉托舉起一名抗日戰(zhàn)士,他威武的英姿映襯著紅日赫然屹立其上,為節(jié)目的高潮渲染又增添了絕妙之筆。
尤其是在《鐵血雄師》等節(jié)目的男子群舞中,孫天衛(wèi)為其設計了一座高6米的U形平臺,從舞臺下場門推出。在八路軍戰(zhàn)士與日寇頑敵血戰(zhàn)中,上百個演員前仆后繼涌向這座U形平臺,炸毀了象征日寇侵華的碉堡,歡呼勝利時的群體造型,彰顯了這座U形平臺的藝術魅力。它強有力地烘托了在抗日戰(zhàn)爭關鍵階段,八路軍克敵制勝、揚威天下的英雄形象,從而無可辯駁地抒發(fā)了共產黨是抗日戰(zhàn)爭中流砥柱的歷史事實。
還有,舞臺前區(qū)的車臺和改造后樂池里隱藏的升降臺,不單純是為了場景遷換快捷,它們在演出中會令觀眾有了神秘驚奇之美感。當作為面幕,象征中華民族那蜿蜒的萬里長城前,一組八路軍、新四軍的鐵血戰(zhàn)士的群雕,突然從靜默中復活,再現了當年他們英勇抗日、保家衛(wèi)國的戰(zhàn)斗情景。瞬間,觀眾在這組復活的雕像徐徐降入舞臺時,人們如同穿越時空,仿佛又一次親歷了那抗日的烽火年代,親眼看見了抗日戰(zhàn)士用血肉之軀筑起的長城。
總之,《勝利與和平》這臺文藝晚會的舞臺美術設計,從舞臺階梯平臺、曲頸升降機、U形高臺以及舞臺前區(qū)的車臺、臺口的升降臺裝置與演員表演融為一體時。它們給觀眾審美心理上帶來了氣勢恢弘的壯美、組合運動空間變幻中興奮的感官刺激,使觀眾在美感享受中、在有形無形中也生發(fā)了對《勝利與和平》晚會主題的深刻思考。
二
巨大全屏LED視頻,以駭目驚心的歷史文獻片和恢弘的場景,給觀眾造成的視覺沖擊力和心靈震撼,是任何視覺藝術都難以比擬的;銘記歷史激發(fā)起人們的昂揚斗志,也使人們更加堅定地珍愛祖國和平的未來。
這臺晚會在視覺形象上要求眾多翔實的抗日時期的歷史照,與此同時又要將舞臺天幕區(qū)鋪滿抗戰(zhàn)年月逼真的場景形象。而且,舞臺美術還要滿足當代人們隨著時代發(fā)展,隨著主流社會崇尚性的變化,更趨于先進的、現代化的審美取向。那么,在如此舞臺造型上運用當年《東方紅》及《革命之歌》傳統(tǒng)的畫幕和幻燈手法,是不可能體現在舞臺上的。
盡管一些固執(zhí)的編導和舞臺藝術家極力反對舞臺上使用LED視頻,追求所謂的藝術情趣。然而,在如此弘揚主旋律的作品面前,面對千變萬化的視頻畫面和海量信息,面對當代時尚和人們審美取向,也不得不承認LED視頻在舞臺藝術中的審美價值。幸運的是,孫天衛(wèi)經常會接受一些國家級、省市級巨型文藝晚會舞臺美術的設計任務。為有效地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他在長期探索中已經獲得了在舞臺上使用LED的技術性、理念性的成果。對于《勝利與和平》這臺晚會,要想達到國家水準,他又一次大膽地在寬32米、高17米的舞臺后區(qū)空間里,設計了一座寬36米、高12米的LED屏。他又在階梯平臺的背面也安裝了高4米的LED屏。使舞臺畫面得以全屏顯現。駕輕就熟地將揭示、延伸、張揚晚會主題做到了極致。
依據節(jié)目內容,LED視頻展現出1931年“九·一八”,日寇的鐵蹄侵占了我東三省,國破家亡,東北人民流離失所紛紛逃難的畫面;展現出1937年7月7日盧溝橋的槍炮聲中,日寇又進犯我明清兩朝故都北平,宛平城陷落的歷文獻片;展現出日寇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無辜的中國人被砍頭、被槍殺觸目驚心的歷史照片;展現出我抗日革命根據地拍攝的妻送郎、娘送兒上戰(zhàn)場打東洋的紀錄片和八路軍平型關大捷、新四軍血戰(zhàn)劉老莊的戰(zhàn)地照……這些歷史真實的視覺形象,都是傳統(tǒng)的舞臺手法望塵莫及的,都是傳統(tǒng)的舞臺造型手段無可比擬的。
如郎朗的鋼琴獨奏《保衛(wèi)黃河》,整個LED屏是黃河壺口洶涌奔騰的巨浪、滾滾傾瀉到舞臺上。不僅是臺上,整個大會堂的穹頂上、圍墻上都布滿了黃河的浪濤,流淌到觀眾的面前,沖擊著人們的那顆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的心。
又如第三篇章《和平夢想》的幾組節(jié)目,LED視頻以俯視而流動的畫面展現出錦繡河山的祖國大地;展現出中國人民解放軍閱兵式上強大的現代化陣容;展現出我國在高科技、數字化,信息化的時代里飛船上天、蛟龍下海;展現出習主席“一帶一路”中國夢奏起陸地和大洋嶄新的樂章……一幅幅動感畫面給觀眾造成的視覺沖擊力,即便觀眾在文藝晚會結束后,走出人民大會堂也難以忘懷而久久留念。
孫天衛(wèi)舞美設計方案修改了近10次,他沒有辜負人們的期待,因地制宜、變不利為有利,巧妙科學地為本臺晚會奉獻了睿智,完美地呈現了一臺有著國家氣派,恢弘、壯美、震撼觀眾心魄的舞臺美術作品。
(編輯 張冠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