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秋季農資市場的啟動,中農集團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的“中國農資”智能配肥站建設工作取得了穩(wěn)步推進。9月以來先后在河北省獻縣、鹽山縣、大名縣以及陜西省洛川縣成立了4家“中國農資”智能配肥站,不僅極大推進了測土配方肥的應用進程,更成為今年秋季肥料市場一大亮點。
為推進測土配方施肥工作的落實,加大智能配方肥應用,同時探索新的農資經營模式,強化終端服務功能,中農控股于2014年啟動了終端智能配肥項目,在全國重點農業(yè)產區(qū)試點建設終端智能配肥站,截至目前,已經在全國建立了30多家智能配肥終端,服務作物種類10余種,覆蓋面積達20萬畝,成功解決了國家測土配方施肥項目最后一公里實施難的問題,還有效減少了農資流通環(huán)節(jié),降低了流通成本,幫助經銷商以較低成本實現經營模式轉型,為農民提供了及時、有效的增值服務。
設立各個鄉(xiāng)鎮(zhèn)的“中國農資”智能配肥站,都配備智能配肥機、原料倉庫、技術展廳、農民培訓室等基礎設施,向農民提供數字化、智能化的配肥供肥服務,指導農民科學施肥。通過智能終端配肥中心,有效整合測土配方技術、配方肥產品、終端服務,并根據土壤類別、作物需求、農民需要進行配肥,實現“一家一測土,一戶一配肥”,從根本上改變了農民盲目施肥的習慣。此外,通過項目建設的農民培訓室作為傳播科學種田知識的平臺,讓老百姓在家門口就享受到優(yōu)質的售后服務。
客戶在參觀配肥站化驗室。
“中國農資”洛川石頭智能配肥站,是陜西省第一家智能配肥站。這家配肥站不僅是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推廣應用從大田作物到經濟作物的探索,也是讓果農與企業(yè)進行無縫對接的嘗試,將為引導當地科學施肥、促進豐產豐收作出重要貢獻。
隨著設備的不斷更新以及服務模式的探索和創(chuàng)新,“中國農資”智能配肥站正逐步走向模式化、規(guī)范化、本土化,影響力和服務能力將得到進一步提升,中農控股將繼續(xù)升級和完善智能配肥站的建設,不斷打造農業(yè)領域的新標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