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令湖,張?zhí)K江,韓 健
(國土資源實物地質資料中心,河北 三河065201)
實物地質資料包括鉆孔巖芯、標本、光薄片、巖屑及副樣等。目前,國家館藏機構對典型礦床實物地質資料的篩選采集以代表性鉆孔巖芯為主,少量收藏標本、光薄片等。然而,國家館藏機構容量有限,相對于鉆孔巖芯而言,系列標本具有數(shù)量少、體積小、可大量系統(tǒng)直觀展示典型礦床各個成礦部位地質信息的優(yōu)勢。本文以福建行洛坑鎢礦床采集到的12塊系列標本與1塊觀賞性大礦石標本為例,總結典型礦床標本采集方法、采集成果及保管意義,對其他不同礦種不同類型礦床系列標本的采集技術方法有一定的借鑒與參考意義。
行洛坑鎢礦大地構造位置處于華南加里東褶皺系東端閩西北加里東隆起區(qū)(閩西-贛南)邊緣。區(qū)內(nèi)出露地層主要為含鎢豐度高的震旦系-寒武系淺變質巖,次為上泥盆統(tǒng)-下二疊統(tǒng)和少量上白堊統(tǒng)-第三系;區(qū)域內(nèi)近EW向、NE向斷裂帶較為發(fā)育;巖漿巖主要為燕山早期花崗巖(行洛坑、國母洋等巖體),次為加里東期花崗巖(寧化、北坑等巖體)及海西-印支期捕虜體。
礦區(qū)內(nèi)出露震旦系羅峰溪群石英砂巖、粉砂巖及鈣質砂巖透鏡體,組成單斜構造,附近尚見中上泥盆統(tǒng)。
礦區(qū)出露兩個含礦花崗(斑)巖體,均侵入于羅峰溪群淺變質巖中。此外,尚有花崗斑巖、安山玢巖、輝綠巖脈等產(chǎn)出。兩個含礦巖體間距3km,其中北巖體面積為0.008km2,其中發(fā)育浸染狀鎢礦化,但尚未查明其規(guī)模;南巖體面積為0.128km2,其上部呈全巖浸染狀鎢礦化,因而巖體就是工業(yè)礦體。含礦花崗巖體在平面上呈北東東向的橢圓形,地表出露長490m,寬300余米,剖面上呈筒狀,是燕山早期的產(chǎn)物。巖體中部有變質巖的頂蓋殘存,把巖體分隔為南北兩部分,南部受強烈的同化作用,捕虜體較多,北部則未見同化現(xiàn)象。南部巖體主要為中細粒似斑狀黑云母花崗巖,灰白色,致密塊狀,不等?;◢徑Y構,由鉀長石、斜長石、石英、黑云母組成。鉀長石為微斜長石,格子狀雙晶中有石英、斜長石、黑云母等包裹體。北部巖體主要為含紅柱石鈉化中?;◢弾r。鉀長石為微斜條紋長石,不規(guī)則狀,鈉長石一般為柱粒狀和小方塊狀,雙晶發(fā)育,明顯交化鉀長石。巖石中具變余中粒結構,粒度比較均勻,大小1~3mm,鈉長石化較普遍。
礦化特征:整個巖體被白鎢礦浸染,密集分布的含鎢、鉬石英小脈穿插其中(另有七條石英大脈)。石英細脈一般小于1cm,早期產(chǎn)出者以含白鎢礦、輝鉬礦為主,晚期石英脈以黑鎢礦為主,亦見白鎢礦。礦體形態(tài)呈似三軸不等的橢球狀,總長數(shù)百米,厚自數(shù)米至數(shù)百米,延深600m以上。整個礦體的工業(yè)品位雖然較低但分布較均勻,具有明顯的“低品位大噸位”特征。其中,黑鎢礦與白鎢礦的含量比例大約是1∶1。黑鎢礦、白鎢礦主要富集在上部,輝鉬礦則往深部有變富的趨勢。
行洛坑鎢礦體中礦石礦物有黑鎢礦、白鎢礦、輝鉬礦、綠柱石、錫石、鐵閃鋅礦、黃銅礦、輝鉍礦、自然鉍等,脈石礦物有黑鱗云母、磷灰石、鋯石、長石、螢石、方解石、石英、白云母和蒙脫石。次生礦物有褐鐵礦、赤鐵礦、硬錳礦、軟錳礦、鎢華、鉬華、泡鉍礦、蘭銅礦、孔雀石、方解石、石膏、滑石、高嶺石、綠泥石等。
本區(qū)成礦作用大致經(jīng)歷了六個階段:①鉀長石化階段,生成浸染狀的輝鉬礦、黑鎢礦、白鎢礦,并與螢石、黑鱗云母共生。礦脈較不規(guī)則;②輝鉬礦石英細脈礦化階段;③白鎢礦-輝鉬礦-石英大脈、網(wǎng)脈、細脈礦化階段,是重要成礦階段,礦脈中富含輝鉬礦、白鎢礦,小于1mm的石英脈遍及整個含礦巖體;④綠柱石-黑鎢礦-長石-石英大脈、細脈礦化階段,大量出現(xiàn)綠柱石,局部黑鎢礦富集;⑤硫化物-碳酸鹽-白鎢礦-黑鎢礦-石英大脈、細脈礦化階段,裂隙發(fā)育,黑鎢礦、硫化物常見,是主要成礦階段;⑥石英碳酸鹽階段,不具鎢礦化。
隨著礦化作用的發(fā)展,整個巖體不同程度地產(chǎn)生各類蝕變。主要有:鉀長石化、云英巖化、蒙脫石-絹云母化、鈉長石化、綠泥石化、石英-絹云母化和硅化等。不同類型的蝕變往往重迭復合而構成復雜的蝕變帶。
以上特點充分說明,相對于贛南石英脈型鎢礦而言,福建行洛坑鎢礦屬斑巖型鎢礦床。
標本與鉆孔巖芯一樣,也是非常重要的實物地質資料。與代表性鉆孔巖芯相比,標本具有較好的展覽和觀察效果;另外,獲取標本的成本較低,且更多時候可用標本代替鉆孔巖芯,適用于觀察及分析取樣,能夠最大限度地延長代表性鉆孔巖芯的保存年限與服務壽命。
系列標本以最大限度客觀反映典型礦床基本地質特征、圍繞主開采中斷面進行系統(tǒng)采集為首要原則。其次,如果巖(礦)石類型、物質成分等變化較大、蝕變分帶較明顯的礦床,可在多個開采中斷面上采集標本。
系列標本主要采集巖石標本(包括礦體主要圍巖的各種類型巖石標本,礦體頂?shù)装鍘r石標本,蝕變巖石,特別是與成礦有關的蝕變巖石標本,火成巖標本)、礦石標本(包括主要含礦層位礦石標本,主要礦石類型的標本,富礦品位礦石標本)及礦物標本(包括礦物晶型發(fā)育完好的礦物標本,具觀賞性的礦物標本)。
每個采點的標本,應同時同地采集一式兩份,一大一小,大者20cm×15cm×10cm(巖礦鑒定用),小者10cm×8cm×5cm(手標本展覽展示用),兩者標本編號相同。
觀賞性大礦石標本一般于礦區(qū)主采礦層內(nèi)采集。所采集的觀賞性大礦石標本應具有較高的礦石品位、較典型的礦石類型,整塊標本應堅固完整,其內(nèi)部不能存在明顯的裂紋;另外,采集規(guī)格應根據(jù)礦區(qū)采場能力與條件而定(分露采與坑采),盡可能大(坑采不低于為:長×寬×高=1000mm×600mm×600mm,露天采集更大)。
通過對福建行洛坑鎢礦的成礦地質背景與礦床地質特征進行系統(tǒng)分析后,根據(jù)礦區(qū)內(nèi)不同巖石類型、礦石類型、蝕變分帶等地質特征進行標本采集,本次共計采集典型實物標本13塊,其中系列標本12塊,觀賞性大礦石標本1塊。
選擇羅峰溪群采集變質細砂巖(圍巖);在羅峰溪群采集變質含長石石英砂巖(外接觸帶);在蝕變帶內(nèi)采集燕山期黑云母花崗巖、斑狀黑云母花崗巖(內(nèi)接觸帶);在主礦體不同部位采集鎢礦石標本(礦體);在主礦體上采集觀賞性大礦石標本。
行洛坑鎢礦床含鎢量從圍巖-外接觸帶-接觸帶-內(nèi)接觸帶-礦體漸變(表1、圖1),結合典型礦床實物標本采集技術要求,在該礦區(qū)共計采集系列標本12塊,觀賞性大礦石標本1塊(7個采集點)。采集標本類型如下:圍巖(變質細砂巖,B1-1、B1-2);外接觸帶(硅化變質細砂巖,B2-1、B2-2);接觸帶(變質細砂巖和巖體均可見,B3-1、B3-2);內(nèi)接觸帶(似斑狀花崗巖,B4-1、B4-2);礦體(斑巖型鎢礦體,B5-1、B5-2,礦區(qū)鎢礦主要礦床類型;石英脈型鎢礦體,B6-1、B6-2)。觀賞性大礦石標本(露天采集,規(guī)格較大,同時包含了斑巖型鎢礦和石英大脈型兩種礦床類型)。
采集典型礦床實物標本時,應注意收集與實物標本密切相關的成果資料、原始資料及影像資料。這些資料充分說明實物的來源與地質特征,反映礦區(qū)成礦地質條件。主要包括系列標本與觀賞性大礦石標本的采樣位置圖(將各標本的采集地點標于礦區(qū)坑道圖或中斷圖),采樣標本編錄表(每件標本應附有相應標簽說明,包括編號、名稱、采樣位置,巖性描述等內(nèi)容)。本次行洛坑鎢礦床典型實物標本收集的資料有礦區(qū)典型實物標本采樣位置圖、采樣標本編錄表及礦區(qū)的巖礦芯、系列標本、觀賞性大礦石標本照片及礦區(qū)采坑照片)。由于其他原因,行洛坑鎢礦代表性巖芯不在此次采集范圍內(nèi),有待以后將此部分重要鉆孔巖芯入庫國家實物地質資料館,與實物標本一起提供地質信息服務。
表1 行洛坑典型系列標本與大標本地質特征一覽表
圖1 行洛坑標本采樣位置圖
行洛坑鎢礦位于福建省清流縣境內(nèi),屬特大型鎢礦床,累計探明儲量(WO3)30.43萬t,并伴生可觀的鉬錫鉍及鈮鉭鋰鈹銣等稀有元素。本次典型礦床實物標本的采集,共采集12塊系列標本和1塊觀賞性大礦石標本,并收集相關的文本與圖件資料,每塊標本采集點位準確,描述規(guī)范,可滿足當前該區(qū)鎢礦科研需要。后期,若條件允許,將把該區(qū)代表性鉆孔巖芯一并篩選采集,共同為區(qū)域地質找礦服務。另外,本次實物標本采集可以為其他典型礦床標本采集提供一定的參考,也可以為完善典型礦床標本采集技術要求提供一定的依據(jù)。
[1] 張家菁,陳鄭輝,王登紅,等.福建行洛坑大型鎢礦的地質特征、成礦時代及找礦意義[J].大地構造與成礦學,2008,32(1):92-97.
[2] 夏浩東,高鵬鑫,易錦俊.國家級礦產(chǎn)實物地質資料篩選方法與采集工作流程[R].實物地質資料管理論文選編(3),2014:40-47.
[3] 史維鑫,劉曉文,沈迪.新疆阿舍勒銅鋅礦礦床特征及典型實物標本采集 [R].實物地質資料管理動態(tài)和研究(1),2013:1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