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慧
(遼寧大學外國語學院 遼寧 沈陽 110036)
房子意象的構建與重構
李文慧
(遼寧大學外國語學院 遼寧 沈陽 110036)
縱觀世界文學發(fā)展史,對于房子的細致描寫在文學作品中比比皆是。在作家筆下,房子并不單單是供人居住的建筑,相反,它具有深層次的寓意,讀者可以通過房子來觀察世界和體味人生。本文著重從文化和精神兩個方面來闡述作家筆下的房子所構建的文學意象,并在此基礎上對由于時代以及思想進步所引起的房子重構意象進行詳細描寫,旨在探討房子意象在文學發(fā)展史中的演變過程。
房子意象構建重構演變
在文學作品中,房子并不僅僅是一種可有可無的裝飾物。它是一個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甚至是人們心理狀態(tài)的反映。房子代表著夢想與成功,體現(xiàn)了人類雄心壯志、銳意進取的精神。同時,房子也代表了人類心靈的孤獨與封閉,表現(xiàn)了某個時代人們的一種病態(tài)心理。
1.1 夢想與成功
在加拿大作家格羅夫的《雪》中,格羅夫就對小說中一個主要人物克里夫的房子進行了詳細的描述。
盡管加拿大的氣候極端寒冷,但是來自歐洲的早期移民克服種種困難,最終在這片土地上扎下了根。雖然這些早期移民建造的房子粗糙簡陋,但這些房子代表了早期開拓者向往幸福生活的夢想。這些早期的定居者,憑著銳意進取的精神,開墾土地、種植莊稼,甚至建造了屬于自己的房子。激勵他們這么做的正是對美好生活的渴望。同時,也象征著戰(zhàn)勝自然的成功??死锓虻姆孔邮怯脕斫Y婚的,這更加強調了房子是成功與夢想的代表,因為這些早期的定居者不僅設法在這片土地上生存了下來,并且繁衍生息,這代表了光明的未來與希望。
在薇拉.凱瑟的《一個迷途的女人》中,凱瑟對于上尉這一代是如何努力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的進行了描述。在與惡劣的自然環(huán)境的斗爭中,他們表現(xiàn)出了頑強拼搏、勇敢無畏的精神。當上尉剛剛到達美國西部時,就被這片土地深深地吸引,于是下決心要在這片土地上建造一所房子。最終,上尉的夢想實現(xiàn)了。事實上,上尉的夢想代表了眾多歐洲移民共同的夢想:在美國西部這片土地上發(fā)展貿易,建立美好家園。作者著重描寫上尉的房子的原因在于房子不僅僅是上尉生活的場所,同時也是千千萬萬個開拓者成功的集中體現(xiàn)。因為自古以來,房子不僅代表了人類生存的地方,同時也象征著一個人在社會中的地位。因此,薇拉.凱瑟把房子描寫成代表上尉社會地位的標志。
1.2 心靈的孤獨與封閉
房子有時代表了一些人心靈的孤獨與封閉,對于一些女性來說尤其如此。房子成為女性把自己與外界隔離開來的避風港。
在托妮.莫里森作品《寵兒》中,作者對女主人公塞絲所住的房子進行了詳細的描述。隨著故事的發(fā)展,不難發(fā)現(xiàn),這座房子不再僅僅是供人居住的房子,而代表著塞絲的內心世界。在《寵兒》中,房子呈現(xiàn)出了一種與世隔絕的狀態(tài),這正反映出了塞絲內心世界的變化過程。從小說的一開始,塞絲所住的房子就被描述成與外界毫無關系的住所,這種與世隔絕的狀態(tài)并不僅僅是因為門外的柵欄所造成的,主人公對待外界的冷漠態(tài)度才是主要原因。房子的狀態(tài)符合塞絲的心理狀態(tài):逃避過去,將來以及社區(qū)里的其他居民。
首先,過去作為奴隸的生活帶給塞絲太多的痛苦回憶,因此她不愿意回想她的過去。只有拒絕與社區(qū)內的其他居民交流才能使她暫時地忘掉痛苦。其次,塞絲長期不與鄰居交流的原因在于她刻意隱瞞她的過去,不愿與人分享。她拒絕打開房門迎接鄰居的行為正表明了她拒絕向別人敞開心扉。
如果房子意象的構建象征著人類的成功以及心靈的孤獨與封閉,那么房子意象的重建則象征著人們夢想的破滅和失敗以及人們心靈的覺醒與解放。
2.1 夢想的破滅與失敗
本文在上一章節(jié)已經討論過克里夫所建造的房子代表的不僅是對美好生活向往的夢想而且是戰(zhàn)勝自然的成功。盡管克里夫勤勞勇敢,建造了自己的房子,并且結婚,生子,但在暴風雪面前,他選放棄了生存的機會,死在了雪地里。艱難的生活使克里夫感到疲倦,他在艱難環(huán)境中所取得的成就并沒有給他繼續(xù)活下去的勇氣。換句話說,克里夫的死象征著夢想的破滅與失敗。
在《一個迷途的女人》中,上尉的房子是美國西部繁榮的象征。當上尉的房子被自己妻子的情人奪去后,房子象征著上尉所處時代的完全終結。在文章的最后上尉妻子的情人成為了這所房子新的主人,這意味著房子被新的趨勢所重構。同時,它也標明舊事物終究會被新事物以一種勢不可擋的力量所取代。無疑,新事物會展現(xiàn)出它殘酷的本性,但它確實推動了社會的發(fā)展與歷史的進步。在《一個迷途的女人》中,上尉房子的建造標志著房子的構建,而上尉妻子的情人成為房子新的主人則預示著房子的重構。房子的重構不僅意味著舊時代的終結與新時代的開啟,而且也標志著上尉夢想的破滅與失敗。
2.2 心靈的解放
在托妮.莫里森的作品《寵兒》中,塞絲因親手殺死了自己剛出生的孩子而飽受愧疚感的折磨。然而,鄰居為把死嬰的靈魂趕出家門所唱的歌使塞絲的內心深受震撼。在社區(qū)黑人的幫助下,“寵兒”從塞絲的房子里消失了,塞絲的家里又重新恢復了平靜與和諧。至此,塞絲徹底從過去的陰影中走了出來。她再也沒有看到“寵兒”意味著塞絲的內心重獲平靜,獲得了繼續(xù)生過下去的信心與勇氣并且與丈夫開始了新的生活。這時,房子不再是塞絲封閉自己的建筑物。塞絲的內心不再孤獨,她的靈魂得到了解放,因此她可以正視過去,面對現(xiàn)在,展望未來。換句話說,塞絲的房子得到了重建,這意味著房子不再是一個人心靈孤獨與封閉的場所,而是一個人心靈的釋懷與解放。
在不同的文學時期,許多作家都把房子當成反映人們內心世界、社會進步以及社會變遷的意象。本文著重從文化和精神兩個方面來闡述了作家筆下的房子所構建的文學意象。房子意象的重構標志著時代的進步,社會的發(fā)展以及人們心理狀態(tài)的變化,這對探求文學的發(fā)展與社會的進步具有重要意義。
[1]董衡巽等譯,薇拉?凱瑟著.一個迷途的女人[M].桂林:漓江出版社,1996.
[2]石平萍.開辟女性生存的新空間——析桑德拉?希斯內羅斯的《芒果街的房子》[J].外國文學,2005(5).
[3]文忠強,賈淑琴等譯,凱特.肖班.覺醒[M].桂林:漓江出版,1999毛信德.美國黑人文學的巨星——托妮·莫里森小說創(chuàng)作論[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