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昌
廣播電視防雷技術概述
劉 昌
(作者單位:安徽省阜南廣播電視臺)
廣播電視防雷已成為當前技術維護的重要課題?;诖耍瑥睦纂妼V播電視入侵途徑出發(fā),分類別概述了廣播電視防雷的主要措施。
廣播電視;防雷技術;供電線路
雷電災害是聯合國公布10種最嚴重的自然災害之一,直接危及人的生命和財產安全。隨著全球氣候的異常,雷電災害發(fā)生的頻率及危害程度明顯增加。隨著現代電子技術的不斷發(fā)展,精密的設備被廣泛應用于廣播電視發(fā)射系統(tǒng)中。這些高機密的微電子、計算機設備內置大量的半導體集成模塊,其過壓、過流脆弱??估讚羲捷^低,一旦遭受雷波入侵,如不加以防護即可造成設備損壞,使播出發(fā)射工作不能正常進行,造成直接的或間接的經濟損失。因此,廣播電視防雷已成為技術維護的一項重要課題。筆者從如下幾點簡要概述如何做好廣播電視設備防雷。
1.1通過廣播電視發(fā)射塔引入
由于廣播電視發(fā)射塔的位置很高,塔頂的尖端既能放電,也能引電,廣播電視發(fā)射天線容易遭受雷擊而引入雷電浪涌電流。
1.2通過供電線路途徑進入
當供電線路或廣播電視塔遭受雷電時,就會在動力線路上產生平均高達10000V以上的過電壓,雷擊沖擊波沿電力線路侵入低壓廣播電視設備及系統(tǒng),對系統(tǒng)設備造成嚴重的打擊。
1.3通過各類通信和網絡線路(音、視頻線、同軸電纜、光纜等)入侵
(1)當地面建筑物或構筑物遭受直擊雷時,強烈的雷電會將附近的土壤擊穿從而擊穿埋在地下的通信及網絡線路線纜的外皮,導致高壓侵入網絡系統(tǒng)。(2)當雷云對地面放電時,通信及網絡等線路上會感應出高達千伏的過電壓,進而擊毀與線路相連的系統(tǒng)設施。
1.4通過地電位的反擊電壓的接地體侵入
雷電擊中避雷針時,避雷針的接地體附近就會產出放射狀的電位分布。將會對鄰近的廣播電視設備接地體產生出高壓電位反擊,侵入電壓甚至能夠達數萬伏。
2.1解決雷電防護的關鍵是良好的接地
針對上述雷電入侵的特點,可以看出,廣播電視設備良好的接地可以將雷擊中產生的電荷部分或者全部引入地下,從而避免雷擊事故發(fā)生。這一保護接地措施就是將廣播電視設施的金屬外殼和金屬機架等金屬裝置用接地線同大地可靠對連接起來。工作接地可以有效保護廣播電視設備和工作人員的人身安全作用不容忽視。接地時注意以下幾點:
2.1.1防止直接雷擊的接地
為了防止雷電的反擊,避雷針的接地裝置及引下線必須離開建筑物及引入其中的各種金屬管線有一定的距離,其接地流散電阻不應大于10Ω。對于采用獨立避雷針的裝置,最好能符合要求。但是,對于廣播電視設備引入的管道較多,與避雷針的接地裝置及引下線間的距離往往不能滿足上述要求。此種情形,是為了限制雷擊時接地點的電位增高,可使用把變壓器中性點和各種廣播電視設備的工作接地以及保護接地與防雷接地共同連接起來的辦法,要求總接地電阻應在1Ω以下。
2.1.2防止電磁感應和電磁感應的接地
防止電磁感應和靜電感應的接地裝置均可以與廣播電視設備的接地裝置相連接或者利用該接地裝置,接地裝置電阻應不大于5Ω。
2.1.3防止沿架空線線路傳入高電位的接地
為了防止雷電沿架空線路傳入廣播電視機房內。最好使用電纜線供電。應該把電纜的金屬護套在電源端及進入建筑物處進行接地,該接地可與廣播電視設備的接地系統(tǒng)相連接。
2.1.4防止沿架空管道傳入高電位的接地
為了防止雷電由架空管道傳入廣播電視建筑物內,在靠近建筑物的兩個支架應接地,流散電阻不應大于20Ω。
2.2設立防雷保護裝置
為了確保廣播電視建筑物和天線以及設備和人身安全,必須在易遭受雷擊的地方架設防雷保護裝置。
2.2.1設置避雷針或避雷網
這是防止直擊雷的一種簡單而且比較有效的方法。對于廣播電視發(fā)射臺而言,接收天線一般都位于樓頂位置,很容易將雷電引入前端,尤其是衛(wèi)星天線,防雷措施的考慮必須嚴密細致。在使衛(wèi)星天線在避雷針的保護區(qū)內的同時,還要盡可能地降低避雷針的接地電阻。避雷針要選擇導電良好而且直徑較粗的優(yōu)質金屬材料,而且要深埋地下并且可靠接地,接地電阻要小于四歐姆。
2.2.2安裝避雷器加裝
這是防范雷擊由線路入侵的有效途徑。當供電因雷擊或其他因素產生高脈沖電壓時,會損壞電路上設備,需要在低壓總配電室和低壓分配電柜以及各個廣播電視設備上安裝多級電源避雷器。
避雷器是防止雷電侵入波造成危害的保護設備,當雷電侵入波沿線路侵入時,避雷器能及時將雷電導入大地中,防止廣播電視設備遭受雷擊。進出廣播電視發(fā)射機房的導體都有可能引入浪涌電流。因此,對于任何進出機房內的任何線纜都必須加裝避雷器。其作用是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釋放電路上因感應雷擊而產生的大量脈沖能量到安全地線上,進而保護廣播電視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