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眼”的表現(xiàn)滲透在生活的各個方面,形式也多種多樣,有的讓人不齒,有的令人捧腹,有的發(fā)人深省……
氣量大不大
從前,有個人名叫朱洪,總夸口自己是個寬宏大量的人,他總說:“不管人家怎么講我,我也不會生氣,是男子漢大丈夫?!焙髞?,他索性在自家門前掛了一副對聯(lián):“八風吹不動,端坐紫金蓮”,以顯示自己的風度。
一個過路人看了,有心試試他,就在對聯(lián)旁邊寫了兩個字,寫完就走了。
人們把朱洪叫過來一看,對聯(lián)的旁邊寫了兩個大字:“放屁”。
朱洪一看就生氣,騎馬追上過路人,揪住他就問:“你跟我有什么冤仇嗎,為什么在我的對聯(lián)邊寫‘放屁兩個字?”
過路人反問道:“你說你是‘八風吹不動,端坐紫金蓮,我只寫了一個‘放屁,這屁大的風就把你吹起來了,難道這就是你的氣量嗎?”朱洪聽了,無言反駁。
像不像
南朝時,有位叫蘇小小的歌伎。她生得花容月貌,而且能詩善書。一批紈绔子弟,對她糾纏不休。這日,她正在湖邊的畫舫彈琴,不料那幫無賴又追隨而來,爭著要往船上爬。
蘇小小見狀,走出艙門說:“你們要我待客,就得以禮相待,憑才取勝。你們不是說都會琴棋書畫嗎?我想請各位相公每人畫一幅畫,誰畫得好,誰就是我的座上客?!北娙她R聲說:“好,那畫什么呢?”
蘇小小早已胸有成竹,她說:“我看諸位相公個個貌若潘安,大家不如把彼此的相貌畫下來,也好讓大家賞識一番?!北娙吮惶K小小一夸,都樂呵呵地答應(yīng)了。于是,趙相公對著錢相公,孫相公對著李相公,大家相互盯著對方的臉畫起來。
他們雖然各自作畫,但都在打同一個鬼主意:要把對方畫得越難看越好,這樣更能反襯自己。結(jié)果,趙相公給錢相公畫上了牛鼻子,錢相公給趙相公畫了麻子臉,孫相公把李相公的舌頭畫得很長,活像吊死鬼……很快,他們畫完,高呼:“蘇小姐,請出來賞畫吧!”
蘇小小站在船頭,指著趙相公的畫說:“趙相公,你畫的是誰呀?”
趙相公指著錢相公說:“我畫的是他?!卞X相公轉(zhuǎn)頭去看趙相公的畫,一看他把自己畫得那么丑陋,一把抓住趙相公的衣襟打了他一拳。
這時,其他人也都發(fā)現(xiàn)自己被別人畫成了妖怪,眾人互相揪打,霎時間鬧得不可開交。他們一直打到日落西山,一個個都頭破血流,動彈不得。而蘇小小的畫舫早已消失得無影無蹤了。
皇帝的疑心
朱元璋在火燒“慶功樓”后,整日坐立不安,他覺得自己干的缺德事瞞得了天下人,也瞞不了神算劉伯溫。于是,朱元璋派使臣召劉伯溫回朝,伺機下手。
那使臣晝夜兼程趕到劉府,卻見府內(nèi)白幡飄飄,哀樂陣陣,原來劉伯溫剛剛死去。使臣趕回朝中復(fù)命。朱元璋聽說劉伯溫已死,心里的一塊石頭總算落了地。
過了幾日,朱元璋微服出訪。這一天,他路過一座破廟,觸景生情,想起了自己當小和尚的情景,就信步走了進去,只見廟內(nèi)野草叢生,寂無人聲,非?;臎觯紶杺鱽硪宦書f啼,讓人渾身起雞皮疙瘩。他走進大殿,只見墻壁上畫著一個和尚,和尚背著一個大布袋,旁邊寫著一首詩:
大千世界正茫茫,
何必收拾一袋藏?
古來多少英雄輩,
得道多助失道亡!
朱元璋對著詩畫看了又看,越看這畫上的和尚越像是自己,越想那詩的含義越覺得有來歷,越琢磨那筆跡越覺可疑……最后,他長嘆一聲,叫隨從用紙印下這詩畫,鏟去墻上的墨跡,才擺駕離去。
從此,朱元璋不再殺功臣了。但他問心有愧,精神恍惚,沒過幾年,便得病死了。
捐酒
在一個小村落,村長召集村民們來開會。村長提議,每家每戶捐出一碗酒,倒進一個大酒缸里,把酒缸封存好,在過年的時候把酒缸打開,全村的人一起喝酒慶祝,每家每戶再分得一碗酒。大家都覺得這個建議很好,于是都回去準備捐酒。
有個村民回到家里,正準備往碗里倒酒,忽然他開始琢磨:如果只有這一碗酒,我往里面摻水,別人喝的時候肯定會發(fā)現(xiàn),可我們?nèi)逵幸话賾羧?,我要是往這酒里摻一點水,沒有人會嘗出來的。他轉(zhuǎn)念又想:我這一碗酒,在大酒缸里只算是百分之一,可謂微不足道,哪怕我這碗里全是水,別人也嘗不出來吧?
于是,在捐酒的那天,這個村民就把他的一碗水倒進了大酒缸里。
很快到了大年初一,全村人歡天喜地地準備好了碗,準備品嘗甜蜜的美酒。酒缸打開了,每家每戶都取了一碗酒,由村長帶頭拿起碗給大家敬酒。村長喝了一口便皺起了眉頭,村民們一喝,也都驚呆了:大家喝到的是水!
書生戲財主
從前有個財主,人稱笑面虎。他見了衣著體面的人,就拼命巴結(jié);見了粗衣爛衫的窮人,就隨意欺侮。
有個叫王少的青年,曾因衣服穿得破爛,被他狠狠奚落過。王少回去越想越氣,就在元宵這天扎了一頂大花燈,來到笑面虎家門前。這大花燈上題著一首詩,寫道:
頭尖身細白如銀,
稱稱沒有半毫分。
眼睛長到屁股上,
光認衣裳不認人。
笑面虎看罷,氣得暴跳如雷:“好小子,膽敢來罵老爺。”
王少則笑嘻嘻地說:“老爺莫犯猜疑,我這四句詩是個謎,謎底就是‘針,你想想是不是。這‘針怎么是說你呢?莫非是‘針對你說的,不然你又怎么知道說的是你呢?”
笑面虎氣得干瞪眼,灰溜溜地走了。周圍的人都樂得哈哈大笑。這件事一傳十、十傳百,很快傳遍了大街小巷。第二年元宵,人們紛紛仿效,將謎語寫在花燈上,供人猜謎取樂,就漸漸形成了“燈謎”。
李白戲權(quán)臣
唐玄宗的寵臣楊國忠嫉恨李白的才華,總想奚落他一番。一天,楊國忠想出一個辦法,約李白去對三步句。李白一進門,楊國忠便看著李白,譏諷道:“兩猿截木山中,問猴兒如何對鋸?”
“鋸”取“句”的諧音,“猴兒”暗指李白。李白聽了,微微一笑說:“請大人起步,三步之內(nèi)對不上,算我輸?!睏顕蚁脍s快走完三步,但剛跨出一步,李白便指著楊國忠的腳喊道:“匹馬隱身泥里,看畜生怎樣出蹄?”
“蹄”與“題”是諧音,與上聯(lián)對得剛剛好。楊國忠本想占便宜,卻反被李白羞辱了一番,他剛抬腳就被譏為“畜生出蹄”,弄得走也不是,不走也不是,十分尷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