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亞美
(作者單位:河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
傳播學視角下同伴壓力對大學生的負面影響及對策研究
申亞美
(作者單位:河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
摘 要:同伴群體之間所產(chǎn)生的壓力對群體及群體中個體的發(fā)展有著正反兩方面的影響,大學生群體間產(chǎn)生的同伴壓力亦是如此。因此,這種壓力引導得好,可以促進大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若任其發(fā)展也會給社會帶來負面影響,需從傳播學和心理學等方面對其進行正面引導。
關鍵詞:同伴壓力;人際傳播;大學生;負面影響
目前,同伴壓力(peer pressure)在學界的界定還未統(tǒng)一,但眾多界定都有一個共同點,即大多承認個體受同伴群體的影響,個體自身改變原有的態(tài)度和言行。在大學生群體中,這種同伴之間對彼此施展的壓力日愈加劇,當同伴壓力發(fā)展到一定程度便會產(chǎn)生消極負面的影響,不利于大學生正向發(fā)展。
1.1 同伴壓力使大學生易淡化組織紀律觀念
近年來新媒體迅速發(fā)展,與此同時也致使多元思想觀念在大學生群體中悄然流行。大學生群體之間不乏利用網(wǎng)絡等新媒體與同伴進行交流和傾訴的,這一方面有利于消除同伴之間的誤會從而加強彼此之間的情感聯(lián)系,另一方面也使大學生群體易淡化組織紀律觀念,因為此時的大學生在自律自主性和自身辨別力等方面并未完全成熟,群體間容易產(chǎn)生和流行一些諸如拜金主義、浮躁奢靡、暴力仇殺等不良思想,從而使學生在組織紀律方面的觀念越發(fā)淡化。
1.2 同伴壓力使大學生容易遭受“文化垃圾”的侵害
傳播手段的發(fā)達,使大學生之間信息溝通的渠道得到擴寬和加強,他們所獲得和吸收的信息較之于傳統(tǒng)媒體時代的大學生大大增加,甚至到了過剩的程度。這些信息不曾得到把關和過濾,良莠不齊,很多不良的信息也隨之傳入大學生群體中間,這些不良的信息就是“文化垃圾”。
1.3 同伴壓力容易引起大學生人際交往的異化和人格缺失
由于年齡和生活環(huán)境等客觀原因的存在,大學生在人生閱歷方面還顯不足,在與群體之外的成人社會進行交流和溝通時,會存在一定的鴻溝。同輩之間的交往一方面有利于大學生在成長過程中學會如何進行合作競爭,另一方面,由于長期的同輩交往過程中,大學生易將同輩之間的價值觀作為唯一標準,從而易脫離現(xiàn)實社會多元的價值觀,因此,也易引起大學生人際交往的異化和人格缺失。
2.1 大學生群體亞文化盛行
如今,隨著信息傳播載體和傳播渠道的不斷出現(xiàn),不同的觀點和文化也隨之傳遍世界每一個角落,達到每一個人的信息接收終端,從而個人在很多時候進行著信息的被動輸入。大學生這個年輕并且求知欲和好奇心都非常旺盛的群體,極易受到亞文化的沖擊和影響。
2.2 大學生“從眾心理”泛濫
單一個體在群體同伴壓力之下對所堅持的意見動搖并最終放棄甚至轉(zhuǎn)變原來的態(tài)度,使自己看上去跟群體中大多數(shù)人保持一致的行為就叫做“從眾”。大學生群體間的這種“從眾心理”使很多大學生不敢堅持自己的觀點和立場,從而和“正確的”大多數(shù)握手言和。
2.3 大學生人際關系中不確定性和焦慮情緒影響
“不確定性削減理論”是人際傳播中又一個重要理論。在人際關系的發(fā)展過程中,不確定性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并且會隨著交流的增多和深入而逐漸減少。面對全新的環(huán)境和同學,建立并且維護好和諧友好的人際關系對于大學生來說顯得尤為重要和急迫,一種無形的同伴壓力被每一位身在其中的大學生深刻感知。
3.1 發(fā)揮“從眾心理”的正面作用,樹立群體“榜樣”
“從眾心理”有負面作用,也有正面作用。積極發(fā)揮其正面作用并在群體中樹立“榜樣”能有效減少同伴壓力的負面影響。當同伴壓力是積極正面時,應鼓勵大學生積極融入,使健康正向的群體文化和信息得以廣泛傳播,從而吸引更多成員。
3.2 降低人際交往不確定性,提高人際鑒別和選擇能力
對大學生自身來說,當面對同伴壓力時,應該學會敏銳地感知和鑒別同伴壓力的類型和導向,選擇適合自己的同伴群體。
3.3 打破認知一致性,鼓勵創(chuàng)新思維
打破認知一致性并不容易,創(chuàng)新思維的誕生也是寶貴的,但無論是學校還是家庭,都應鼓勵大學生進行創(chuàng)新思維,因為認知一致是可怕的,人類文明將不會有新的進步。
參考文獻:
[1]宋官東.對從眾行為的再認識[J].心理科學.2002(2).
[2]張恕,于淑華.大眾媒介下的人際傳播[J].新聞界,2012(3).
作者簡介:申亞美,女,河南許昌人,河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新媒體與網(wǎng)絡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