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布坎南對西方主流經(jīng)濟學的批判和超越

2015-02-25 11:37王永光
學術界 2015年2期
關鍵詞:效用經(jīng)濟學政治

○王永光

(天津商業(yè)大學 企業(yè)社會責任研究中心,天津 300134)

由凱恩斯創(chuàng)立的宏觀經(jīng)濟學,是現(xiàn)代國家宏觀調控政策的理論基礎,它與微觀經(jīng)濟學一起,成為當今西方主流經(jīng)濟學的兩大內容之一。但是,自它問世開始一直發(fā)展到今天,卻不斷地受到一些非主流經(jīng)濟學家的質疑和批評,其中,1986年諾貝爾經(jīng)濟學獎得主、被稱作現(xiàn)代西方三大契約論代表之一和公共選擇理論首領的布坎南的觀點頗具特色,并對經(jīng)濟學的拓展進行了一次重要的理論“超越”?!?〕

一、對宏觀總量函數(shù)指標的質疑

我們知道,西方宏觀經(jīng)濟學是把整個社會作為一個有機整體以微觀經(jīng)濟主體(個人或廠商)的思維邏輯來構建其選擇模式的,也就是說,宏觀經(jīng)濟學基本是微觀經(jīng)濟學的擴大版。而微觀經(jīng)濟主體的選擇模式或思維邏輯體現(xiàn)在邊沁功利主義所揭示的個人對效用最大化的追求和測算上,這種模式可用微分求導的數(shù)學工具來表達。因此,戈森、杰文斯、門格爾、瓦爾拉斯等人創(chuàng)立了邊際效用理論,將數(shù)學分析運用于經(jīng)濟學,最終在馬歇爾那里得以完成。后來,福利經(jīng)濟學又將這種微觀分析套用在對整個社會福利的考察上,認為整個社會就像個人一樣,也追求自己的效用最大化,因此,作為社會的代表的國家或政府,在經(jīng)濟上應以實現(xiàn)社會總效用最大化為目標。凱恩斯就是以這樣的理論模式來認識和分析資本主義經(jīng)濟危機的,認為資本主義經(jīng)濟危機就是需求不足導致經(jīng)濟失衡,使社會總效用遠未達到最大化水平,因此需要政府或國家通過擴張性財政貨幣政策手段,創(chuàng)造或刺激社會需求,實現(xiàn)資源的優(yōu)化配置和充分利用,從而達到社會效用最大化水平。這一理論經(jīng)漢森、??怂沟热说氖崂砗图毣?,由薩繆爾森進行了系統(tǒng)和完備的闡述,成為現(xiàn)代西方經(jīng)濟學理論的重要部分??傊?,西方宏觀經(jīng)濟學以微觀個體經(jīng)濟選擇行為模式為基礎,以資源優(yōu)化配置和充分利用,從而達至效用最大化的思路,將整個社會看作像個人一樣但又獨立于每個個人的有機整體進行經(jīng)濟選擇,追求所謂的最大化社會效用;它被看做是代表整個社會的政府或國家的責任,也是作為社會成員的每個個人應當服從的目標,因為這是社會的整體利益所在。正是根據(jù)這樣的邏輯,主流經(jīng)濟學家構設了“社會福利函數(shù)”、“社會整體利益”、“社會目標和目的”等所謂社會價值指標。“經(jīng)濟學家?guī)缀趸蛲耆醋⒁膺x擇單位的識別問題,因而也就不自覺地從個人選擇轉成了‘社會’或‘集體’選擇,并隱含地假設集體選擇的方式類似于個人的選擇方式?!薄?〕于是,他們“從個人效用最大化的分析跳到對社會價值最大化的直接討論上去”〔3〕。

對于主流經(jīng)濟學的宏觀理論關于社會(國家)有追求整體社會總效用最大化目標這樣的看似合乎邏輯的推論,布坎南認為存在致命缺陷,并給予了嚴厲的批判。

首先,布坎南指出,社會(國家)是一個由許許多多社會成員組成并追求各自利益(包括每個成員各自所認為的“公共利益”,實際上每個人所設想和所欲求的“公共利益”各不相同)而在一定規(guī)則下相互作用的人的共同體,因此,社會(國家)是一個集合概念,它不是一個有生命有思想的獨立生物有機體。

既然社會(國家)不是一個獨立有機體,那么,社會本身(國家)也就不會自己選擇,也沒有自己的利益和目的。社會離開了每個有著自己利益和目的的個人,不能獨立存在;離開了每個個人自己各不相同的利益和目的也沒有獨立的社會利益和目的。在布坎南看來,所謂的社會整體利益和國民的共同目標,只不過是政治家、理論家(包括經(jīng)濟學家)按照他們自己的邏輯推想出來的,并要求社會予以實現(xiàn),民眾應當服從政治家、理論家(包括經(jīng)濟學家)的個人理論構設和道德期待。而實際上,獨立的具有真正意義的社會利益和目的根本不存在。社會的現(xiàn)實狀況以及將會呈現(xiàn)的未來,絕不會是某個人或所有人所意欲實現(xiàn)和努力追求的結果,而是擁有各自不同利益并懷著各自不同目的和愿望,在各自的追求和選擇中相互交往相互作用的結果。

布坎南寫道:“在一個經(jīng)濟結構之內,經(jīng)濟互動的結果產生于所有參加者作出的局部化私人選擇。因而,每個人的選擇都必然影響總的結果,盡管作為選擇者沒有人會意識到自己對這種結果的影響。在這里,與博弈作類比仍然很有用。博弈者在博弈規(guī)則之下選擇策略;每一個博弈者的選擇,都會影響產生于所有博弈者的選擇的解,但不論哪個博弈者都沒有‘選擇’這個解本身?!薄?〕“整個經(jīng)濟范圍加總的變量,諸如國民收入或產值、就業(yè)率、生產能力利用率或增長率,不是參與經(jīng)濟活動的個人能夠直接或間接地加以選擇的,也不是政治代理人能夠選擇的,盡管他們可能宣稱自己是代表作為一個集體或作為一個子集體的所有參與者行事的?!薄?〕所以,布坎南的“立憲經(jīng)濟學……與其前輩——古典政治經(jīng)濟學及其變體——現(xiàn)代新古典微觀經(jīng)濟學,都遵循一個基本的方法論假定,只有個人才做出選擇和決定。集體本身不選擇也不行動,假定集體仿佛可以選擇而進行的分析是不符合通行的科學準則的。從蘇格蘭道德哲學的早期論斷以來,就一直強調對互相作用導致的非有意的總體結果進行解釋。”〔6〕

也正是在這個意義上,布坎南強調,除了各個社會成員之外,一個社會(國家)活動從其整體本身來說,沒有意圖和目標,當然也沒有選擇,“經(jīng)濟既沒有目的或功能,也沒有意圖?!薄?〕“政治本身沒有目標或目的?!薄?〕因此,布坎南堅決反對排斥個人利益選擇的任何社會(國家)利益和目標理念;認為它們是徹頭徹尾的客觀唯心主義;主流經(jīng)濟學家所謂最大化社會(國家)價值或整個國家的社會福利總函數(shù)等指標的構設,只不過是柏拉圖、黑格爾客觀唯心主義和神秘主義國家觀的“變種”〔9〕,而且會成為國家專制主義的根據(jù)?!拔覀兙芙^仁慈的、可能高效的專制主義,它是常規(guī)的規(guī)范性政策框架、財政政策以及其他地方占支配地位的隱含政治模型。對這種政治模型的表述有著形形色色的形式,如薩繆爾森-柏格森的‘社會福利函數(shù)’;追隨庇古或馬斯格雷夫傳統(tǒng)的公共財政/稅收專家所熟悉的‘公共財政理論’;丁伯根(Tinbergen)和漢森(Hansen)設計的,以職責配置問題的目標—手段的區(qū)分為中心的政策背景;或現(xiàn)代功利主義者以‘最優(yōu)稅收’作為主題寫出的著作?!谒羞@些規(guī)范分析中,都包含著一個未言明的信仰或信念,即政治家—官僚,作為所設計的規(guī)范性建議的接受者,不僅有權決定政府—政治產生的結果,而且有能力發(fā)現(xiàn)這些基于倫理的證據(jù)是頗有說服力的。”〔10〕而專制主義則是對人人平等、自由選擇、政治民主等現(xiàn)代社會價值理念的嚴重挑戰(zhàn),將自己看做是一個強烈個人主義者的布坎南,〔11〕當然不會予以容忍。

其次,布坎南認為,價值、效用、福利等都源于每個個人的主觀判斷,而且人與人之間各不相同,沒有可比性,當然不可通約,所以,主流經(jīng)濟學宏觀理論的社會福利函數(shù)等總量分析指標,不存在真實的微觀個量邏輯基礎。

由此,在布坎南看來,社會價值、社會效用或社會福利函數(shù)最大化等由主流經(jīng)濟學家構設的所謂社會追求目標,并不是社會意欲實現(xiàn)的目的,也不是全社會每一個社會成員自己所追求和意欲實現(xiàn)的最大化個人價值、效用或福利相加的總和。

宏觀經(jīng)濟學所構設的認為社會(國家)應予以達到的宏觀指標,是主流經(jīng)濟學家脫離人們現(xiàn)實的社會關系和市場交易的純粹邏輯推斷,與每一個個人所追求的真實目標函數(shù)不存在任何實際對應的邏輯關系,“社會選擇理論家曾經(jīng)嘗試界定‘社會選擇函數(shù)’或‘政府選擇函數(shù)’可能具有的合理屬性。但是,所有這些努力都敗于這樣一個中心矛盾,該矛盾涉及一個單個人的偏好或價值排序轉向為了反映由人組成的群體或共同體的潛在選擇基礎而設計的排序。許多社會理論分析的焦點一直是著名的阿羅不可能定理(impossibility theorem)。這一定理說明,基于個人評價的社會選擇函數(shù)不可能存在,除非違反從一開始就強加在這個函數(shù)上的一個或多個合理條件或者屬性。”〔12〕因此,既然實際上不可能從無數(shù)取向不一、性質各異、標準有別的所有每一個個人的實際效用進行加總求出整個社會(國家)效用總量,那么,主流經(jīng)濟學家計算和提出的社會應予實現(xiàn)或達到宏觀指標,純粹是主觀臆想和虛構,不具有真實意義?!拔覀兏髯杂蟮募w目標就如日常消費一般不盡相同”,任何試圖為社會訂立獨立客觀標準的嘗試,“若不說有害,也至少是大大地浪費了精力,那些自命為專家的人也無法避免此種結局?!薄?3〕所以,宏觀經(jīng)濟學所構設的所謂社會意欲追求和應當予以實現(xiàn)的宏觀指標,與每一個社會成員的價值追求和欲達目標不存在任何邏輯關系,它不是社會成員的共同選擇?!啊腋!?、‘滿意’,或簡單地說‘X’這樣的術語,可能被效用一詞替代。在這個層次上的概括,并不表明對于不同的人含有相同的參數(shù),或者同一個人的最大化包括歷久不變的同樣參數(shù)。在限制條件中,并不存在一個專門的如效用這樣的概念來表達所有的參數(shù)。”〔14〕

布坎南認為,像社會福利函數(shù)等這樣的宏觀經(jīng)濟學指標,是主流經(jīng)濟學家們主觀臆斷地把社會(國家)當作具體個人一樣的選擇行為主體,一個人經(jīng)濟理性的邏輯而推導出來的,它與社會經(jīng)濟可能達到的實際狀態(tài)的結果不存在真實的客觀邏輯上的聯(lián)系。實際上,作為社會經(jīng)濟活動未來總體結果的客觀狀況,也并不是社會成員個體選擇有意而為之實現(xiàn)的目標,而是他們在一定規(guī)則下追求各自的利益或價值目標而相互作用形成的不期然而然的結果。“集體活動的結果并不直接指示出任何有關任意具體個人之行為的東西,甚至也不直接表明任何有關普通的或典型的個人之行為的情況。”〔15〕價值或價格“這種尺度或標準產生于整個互動過程,與任何一個參與者的自利計算沒有直接關系。”〔16〕因此,人們之間的社會互動關系,可以說就是一種博弈,“每一個博弈者的選擇,都會影響產生于所有博弈者的選擇的解,但不論哪個博弈者都沒有‘選擇’這個解本身。”“不論是個人還是集體,都不可能對選擇的總體結果做出有效的選擇?!薄?7〕就整個市場體系來說,“在競爭性‘博弈’的這種解中,究竟什么被最大化了呢?從對行為有意義的任何意思上說,被最大化的都是每個參與者的價值,這種價值是每個參與者單獨和主觀地確立的,受到的約束使其最初擁有的稟賦和其他人在互動關系中表現(xiàn)出的偏好,此種偏好反映在他人在市場上的出價(報價)上。即使從某種理想化的意義上說,在交換過程中也根本沒有‘社會’價值或‘集體’價值最大化?!薄?8〕可見,“脫離了據(jù)以達到總價值的市場過程便不可能存在抽象界定的最大化總價值?!薄?9〕所以,“偏好或效用函數(shù)描述的某人主觀上愿意交易的比率”〔20〕,無論是在市場還是政治的過程中,“個人投身于社會相互作用以圖推進他們自己的目標(不管目標是什么)。在參與社會活動的個人目標或目的以外不存在別的目標或目的。在正確理解的公共選擇觀點中,根本沒有‘社會目的’、‘國家目標’或‘社會福利機能’諸如此類的東西?!薄?1〕由于人與人之間,也就是個體行為主體之間的需求和價值取向各不相同,別說是對種類繁多、性能各異的所有物品,即使是對同一物品給他們帶來的效用的性質和量級的評價也各不相同。因此,在他們之間,其效用不能通約,自然也就無法加總;“在分析層面上,這種等級排列不一定與可以由某個局外觀察者客觀地加以度量的選擇對象的排列相一致?!薄?2〕提出社會總效用函數(shù)本身就不存在個人效應函數(shù)的微觀基礎。所謂效用只是社會成員個體對外在物品及其數(shù)量和性能是否滿足自己以及滿足程度的個人體驗和評判,人與人之間有著各不相同的特點,所以人們之間的效用不可通約,因而也就不可比較和統(tǒng)一度量。經(jīng)濟學家的所謂社會總體效用或福利函數(shù),與實際的每個個人的效用或福利函數(shù)之間,沒有任何真實的邏輯聯(lián)系,當然,也就根本不可能反映或體現(xiàn)現(xiàn)實社會成員的利益和要求。也正因為如此,所以布坎南指出:“以效用尺度解釋的純粹再分配根本不可能被各方普遍同意。運用功利主義秩序不可能達到這樣的目的?!薄?3〕“以抽象的效率作為社會目標的論點很難獲得支持。因而,這些論點在選舉過程贏得選票方面難有作為。效率作為政策標準很少或沒有情感方面的動力,而經(jīng)濟學家決不應當因其絕對支持結構以促進效率為目標的變革遭到漠視感到驚訝。”〔24〕既然經(jīng)濟學家構設的社會總效用或國家目標等函數(shù)與社會成員各個個人的效用、價值取向以及選擇目標幾乎完全沒有任何邏輯關系和現(xiàn)實共同點,那么,它不會給社會及其成員帶來積極的意義,如果當權者按照這樣的宏觀指標來主導和組織社會活動,不可避免地會脫離社會實際,違背社會成員的真實意志,導致工程主義式的強權治理。因此布坎南明確指出,“選擇行為對于個人選擇機會是有限的,在任何直接意義上用于個人選擇的理性告誡不能拓展到非個人共同體?!薄?5〕

二、主流經(jīng)濟學國家干預主義的批判

主流經(jīng)濟學家既然把社會作為如同個人一樣的選擇主體,以資源優(yōu)化配置或充分利用為目的,用所謂的社會總效用或社會福利總函數(shù)為考量指標,因而他們便順理成章地將經(jīng)濟的社會運行是否達到他們推算和預設的資源優(yōu)化配置或充分利用的社會總效用或總福利指標來衡量或研判經(jīng)濟運行是否合理,市場是否失靈?!澳切┻壿嫽A在于最大化計算的經(jīng)濟學家往往把崩潰或失靈界定為達不到最大可能實現(xiàn)的總價值?!薄?6〕根據(jù)這樣的思路,他們便不加分析地以此作為國家干預市場的理由,從而鼓吹國家干預經(jīng)濟的正當性和必要性。而布坎南則對國家干預主義政策主張進行了深刻分析和嚴厲批判。

首先,不應把政府及其代理人想象為全知全能的仁慈上帝,實際上他們與普通人一樣,也有認知和能力上的不足,也會犯錯誤,也追求自己的利益。

在布坎南看來,主流經(jīng)濟學家提出國家干預主義的主張,實際上暗含或確認了這樣一個前提,即政府及其代理人天然的代表全社會的利益,他們像仁慈的上帝一樣,全知全能并大公無私。所以主流經(jīng)濟學家便自然而然地認為社會及其經(jīng)濟一旦出現(xiàn)問題,政府及其代理人就能夠從整個社會的全局利益出發(fā)做出正確的決斷,予以完滿的解決。因此,主流經(jīng)濟學家?guī)缀醵紵o視現(xiàn)實社會制度結構和規(guī)則方式對人們之間利益關系的制約和影響,而是埋頭于他們純粹主觀的理論構架或模式的設計和數(shù)理分析,并企圖得到政府及其代理人的采納以作為規(guī)劃和安排社會的實施方案。對此,布坎南寫道:“經(jīng)濟學,如它在80年代的那個樣子,是一門忘記了最終目的或意義的‘科學’……在非常現(xiàn)實的意義上,80年代的經(jīng)濟學家在他們自己領域的基本原理方面其實是文盲……他們似乎是一群被閹割了意識形態(tài)的人……我們的研究生院正在成批生產著這些訓練有素的,高度機智的技術專家,這些專家被訓練為幸運地可以無視他們學術事業(yè)的最高宗旨的匠人。他們絕不感到有道德上的義務去說服和傳授給他們的學生有關一群自由個體究竟如何能被組織為可以相當有效率地利用其自然資源并且不發(fā)生導致社會解體的重大沖突的社會過程的理念?!薄?7〕而且,把不符合他們模型理想數(shù)據(jù)的所謂“市場失靈”作為關注的焦點,“這個世紀(20世紀)的經(jīng)濟學家頗為關注‘市場失靈’,它是在這個世紀中葉一直主宰著經(jīng)濟學思想的理論福利經(jīng)濟學家討論的焦點。這種對市場失靈的重視擴展到了微觀分析和宏觀分析兩個層次。在這兩個層面從事研究的學者,都毫不遲疑地向政府提出有關規(guī)范市場、改善宏觀管理的詳細建議?!麄儙缀醪魂P注政治學和政治制度。從他們對市場失靈的分析中一旦出現(xiàn)了政策建議,他們便不想再做后續(xù)分析,以便證明那些作為委托人和代理人扮演著政治角色的人,大體上會像經(jīng)濟學家的信條所要求的那樣采取行動。經(jīng)濟學家不知不覺地陷在一種預設中不能自拔——政治權威機構是一群道德超人組成的,可以用一種受到恰當約束的社會福利函數(shù)去描述他們的行為。少數(shù)公共選擇理論的先驅者曾經(jīng)初試鋒芒,試圖給我們的政治中個人行為模型注入一點實在的現(xiàn)實主義因素,卻被斥責為來自意識形態(tài)偏見?!薄?8〕然而,主流經(jīng)濟學家宏觀經(jīng)濟理論及其政策建議所暗含的這種對政治機構預設前提在邏輯上與經(jīng)濟學中普遍接受的經(jīng)濟人假定的理念是矛盾的,與通常人們在政治活動中的實際表現(xiàn)和選擇傾向也不相符。理論上講,經(jīng)濟學家一方面對市場活動的人的假定是追求自己利益最大化的“經(jīng)濟人”,而另一方面又把政治活動的人看作是唯公無私的仁人君子,這顯然違背了邏輯一貫性的基本原則;同時,在人們的實際生活中,人們參與政治活動,絕不會不帶有自己的利益訴求,否則,政治活動對每一個人來說便失去實際意義,因此,政治絕不是一種淹沒個人利益及其追求的純粹唯公行為。布坎南說得好:“人們在轉變角色是不會成為圣人,或至少不會像我們學術界某些同仁所渴望的那樣容易地成為圣人?!薄?9〕“如果現(xiàn)行規(guī)則不變,則指望利益群體會單方面獨立進行充分的自我約束,看起來就是十分愚蠢。指望他們這樣做,就等于期望他們采取與其存在理由相反的行動?!薄?0〕所以,布坎南對現(xiàn)實政治做了深刻的揭露:“掌握集體決策的個人傾向于利用這種手段獲得可直接享受的私人財貨及可分割財貨,而不傾向于生產真正的公共財貨,以造福共同體中的所有人。在不受憲章約束的集體內,政府行動所牽涉到的財富和收入的轉移量很可能遠大于憲政政體在受限制下的情況。把從那些‘局外人’那里收來的稅打入‘局內人’瑞士銀行賬戶是真實世界中人們熟知的事例?!薄?1〕可見,主流經(jīng)濟學家的宏觀經(jīng)濟理論,以政府機構及其代理人為唯公是舉的無私圣賢作為暗含的前提,把所謂以克服市場失靈,提高社會效率,實施公平分配,普遍增加民眾社會福利為目的的宏觀經(jīng)濟干預或調控的公共選擇,在沒有或不去考察分析權力運行規(guī)則和約束制度的情況下,輕易地直接交給政治家及其所領導的政府機構,是理論上的嚴重疏忽和缺失,在實踐上也是危險的。也正是看到這一點,并以此為切入,布坎南和他的同道們,進行了公共選擇理論和立憲政治經(jīng)濟學的學術開拓。

其次,市場和政府的作用之間并不存在互補關系,市場失靈不是政府對經(jīng)濟實施政策干預的充分理由。

主流經(jīng)濟學家認為,市場本身的運行是有缺陷的,這種缺陷需要政府來彌補;市場一旦失靈,便形成了政府進行干預活動的空間,政府就應該采取政策措施予以克服。也就是說,在主流經(jīng)濟學家看來,市場和政府在活動范圍之間存在著互補關系:市場失靈,政府干預立即跟進,市場低效便可消除;政府失靈,市場機制即可引入,政府缺陷便可克服。布坎南認為,市場與政府的關系并不是這樣簡單,現(xiàn)實中,理想的政府和理想的市場是同樣不存在的。然而,“不論是市場還是政治制度都沒有達到它們概念中理想的模式,這一簡單真理卻常常未能為社會科學家和哲學家所認識。”〔32〕與去政治的理想的市場萬能論不符合實際一樣,崇尚政治的政府萬能論也不符合實際。市場不是萬能的,政府也不是萬能的。如果市場能夠解決政府存在的所有問題,政府也就失去了其存在的理由;同樣,如果政府能夠解決市場存在的所有問題,市場也就失去了其存在的理由。因此,不能簡單地認為市場出現(xiàn)了問題直接求諸政府就都能得到解決,政府出現(xiàn)了問題直接求諸市場就都能得到解決。實際上,市場當中有政府解決不了的問題,政府當中也有市場解決不了的問題。政府和市場之間并不存在嚴格的互補關系,它們都有局限性,都會失靈。各國經(jīng)濟運行的客觀現(xiàn)實的確也一再告訴我們,市場出現(xiàn)的問題并不是通過政府都能解決好,政府出現(xiàn)的問題通過市場都能解決好。對此,以布坎南為首的公共選擇經(jīng)濟學家有著全面的認識,所以布坎南寫道:“公共選擇經(jīng)濟學家既不強調市場過程更優(yōu)的配置效率,亦不強調取消對經(jīng)濟的限制發(fā)掘未能從交易獲得之收益的可能性,而是直接關注市場互動過程之替代性制度預期與看到的失靈或崩潰。市場會失靈,當根據(jù)理想化的效率標準進行衡量尤為如此。但是,市場失靈的制度矯正機制亦會失靈,即使如赫特那樣的巧妙設計出來的制度亦是如此?!薄?3〕“在本世紀(20世紀—引者)中葉的理論福利經(jīng)濟學家中,只要確定外部性的存在就為實施政治化的矯正措施提供了明顯的規(guī)范基礎。公共選擇理論的影響就是要消除這種過度簡單化而且又未經(jīng)檢驗的論點。像市場一樣,政治活動也會失靈,我們同樣可以按照評價前面簡單述及的內部交易矯正措施的方式評價以政治措施有效矯正外部性的可能性?!薄?4〕因而,在布坎南看來,對于市場出現(xiàn)失靈,要不要進行政府干預,只有根據(jù)具體的實際情況而定,“出自私人行為的外部效應的存在,已被證明既不是集體行動的必要條件,也不是集體行動的充分條件。只是在仔細考慮了預期將由各種替代組織結構(替代規(guī)則集)產生的成本收益后,才發(fā)展出一種集體行動理論?!薄?5〕所以,不能簡單地認為市場一失靈政府就能予以消除,無條件地把市場失靈的解決辦法直接推給政府。要知道,有時政府失靈所導致的效率損失要遠遠大于市場失靈所導致的效率損失,“僅僅是由私人行動所導致的溢出效應或外部效應的存在,并不證明國家行動是正當?shù)?,決定必需取決于各種成本和收益的比較?!薄?6〕因此,“在理想而且不可否認是有限的情況,只有當干預是價值促進而非價值減損性的,才能實行這種得到憲法授權的政治干預?!薄?7〕針對主流經(jīng)濟學信奉政府萬能的國家干預主義,布坎南一再指出,“事實上,政治也會失敗。對市場失敗與政治失敗的正確觀點是對其進行實際比較。有時是市場在起作用,有時是政治在起作用,有時二者的作用都差。二者中任何一種都不可能在所有的情況下均能很好地起作用。因此,這僅僅是一個比較問題?!薄?8〕在布坎南看來,相信政府干預就能解決所有市場失靈問題,是對政治的迷信,其主要原因是長期以來經(jīng)濟學家未能對政府決策及其制度結構即公共選擇問題進行科學研究和理論分析。

三、布坎南對主流經(jīng)濟學的超越

正是因為主流經(jīng)濟學家把社會集體看作是一個像個人一樣的有機體,并以個體選擇行為的模式,根據(jù)個人利益最大化來進行資源優(yōu)化配置的邏輯,他們設置了社會總效用、社會總目標、社會整體利益等宏觀目標,并以此來觀察某一社會經(jīng)濟體實際的市場運行狀況。如果社會經(jīng)濟實際的市場運行狀況符合他們預設的社會總效用、社會總目標、社會整體利益等宏觀目標,那么他們便認為社會經(jīng)濟實際的市場運行狀況良好,達到了宏觀均衡狀態(tài);而如果社會實際的市場運行狀況背離他們所預設的社會總效用、社會總目標、社會整體利益等宏觀目標,他們就斷定社會經(jīng)濟實際的市場運行狀況不佳,沒有達到宏觀均衡狀態(tài),他們將其稱作市場失靈?!澳切┻壿嫽A在于最大化計算的經(jīng)濟學家往往把崩潰或失靈界定為達不到最大可能的總價值?!薄?9〕

也正是基于這樣的認識,主流經(jīng)濟學家便將希望寄托在被他們看作是代表社會整體利益的政府身上,企圖使政府接受他們所測算的最大化社會函數(shù)目標來實行貨幣、財政等宏觀調控政策,以實現(xiàn)所謂的社會資源的優(yōu)化配置?!皩τ诟@?jīng)濟學而言,在配置資源過程中,市場‘失靈’了,‘理想的’政府被假定為是可選擇的?!薄?0〕“這種主張認為,如果經(jīng)濟由或許全知全能的、仁慈的政治代理人加以明確地指導,經(jīng)濟的運行會更加令人滿意。”〔41〕然而,現(xiàn)實的政策結果與經(jīng)濟學家的理論愿望嚴重背離,一方面,財政開支加大,赤字猛增,通貨膨脹嚴重,物價持續(xù)升高;政府規(guī)模不斷增大,社會管理效率日益下降。另一方面,經(jīng)濟增長低迷停滯,市場交易不暢,個人選擇的自由被種種非市場力量限制,公眾利益屢屢受損?!霸诟@麌以俜峙涞谋幼o下,現(xiàn)代民主制度由利益驅動的政治活動給我們帶來了‘劇烈攪拌的國家’,這種國家確實與再分配有關,但它在很大程度上卻與福利國家的‘合法’目標無關,已或多或少公然被轉變成了相互對立的利益集團之間的負和博弈?,F(xiàn)代國家的再分配活動,僅僅受多數(shù)主義選舉的約束,究竟是否‘改善’了市場原本的未受干擾的分配格局仍然是個尚未搞清楚的問題,急需進行分析性的和經(jīng)驗性的研究。我們確確實實看到,在‘劇烈攪拌的國家’,相互對立的集團為了爭取在政治上的得寵,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搞尋租活動,再分配博弈因此而浪費了巨大的寶貴資源。在我們進入20世紀最后十年的時候,至少在我自己的國家,這種浪費似乎以指數(shù)級數(shù)增長。”〔42〕由于受主流經(jīng)濟學的影響,在迷信于國家干預主義和福利國家的情況下,“至少是我自己國家內公民們的整體態(tài)度,很容易被利益集團所利用,利益集團有自己現(xiàn)成的國家行動議事日程,旨在為自己帶來極高的租金或利潤。由于公眾不愿意采用自由放任原則,不愿意借助于市場解決實際的或想象出來的問題,這些利益集團便可以隨心所欲地限制自由交換,由此而為其成員獲得租金,同時減少國內和國際的經(jīng)濟大家庭中其他成員的自由和經(jīng)濟福利?!薄?3〕正是主流經(jīng)濟學的宏觀理論的荒謬和政策主張的天真,導致了市場運行條件的扭曲和政治運作的惡化。之所以如此,是因為主流經(jīng)濟學家構設的總量目標脫離了市場過程,而市場上的交換參與者的個體價值目標根本無法被客觀反映出來,并為除自己以外的其他人所準確把握,因此“在個人所要促進的那些利益和價值與被假設作為最終規(guī)范標準的非個人主義價值這二者之間,不存在概念上的規(guī)范溝通?!薄?4〕自然,那些所謂的總量指標或目標函數(shù)只不過是主流經(jīng)濟學家的主觀推論而已。利益及其標準,“對于實踐它們的個人而言都是主觀的?!薄?5〕用這樣的一些經(jīng)濟學家的個人主觀推論的指標來考量和干預整個市場經(jīng)濟的運行,必然帶來嚴重后果。同時,從這樣的理念出發(fā),打著科學的旗號將社會復雜的經(jīng)濟運行關系和過程看作可以由少部分人根據(jù)其設計目的和要求進行調控和改造的機器,這本身就是一種社會工程主義,它所帶有的命令主義和專制主義傾向將大大限制社會成員為追求各自不同的利益或目的而進行的選擇自由,使人們去服從少數(shù)理論精英和政治代理人所制定的所謂整體社會目標和共同利益。在布坎南看來,這是對西方個人至上、人人平等、民主自由價值觀的背離。而且,他們自負而天真地認為,把自己的理論構設和以此為依據(jù)的政策建議一經(jīng)提出,政府及其代理人就會從公共的社會利益出發(fā),不折不扣地予以采納和貫徹,而忽略對公共決策過程的現(xiàn)實運行特點的分析?!笆軇P恩斯的啟發(fā)建立起來的宏觀經(jīng)濟學有一個致命缺陷,就是它接受因而也就忽視了結構,而把全部注意力集中于如何‘引導’經(jīng)濟達至令人滿意的總變量目標水平。現(xiàn)在回過頭來看,考慮到20世紀中葉形勢危急的年代中最大化范式居于支配地位,出現(xiàn)這種對科學研究工作的重大誤導也就不足為怪了。人們普遍沒有認識到,這整個知識建構是與當時的經(jīng)濟結構不相符的,這種結構允許眾多參與者在經(jīng)濟關系中作出獨立的選擇。正如凱恩斯本人在其著作的德文版前言中所承認的,用一種規(guī)范導向的目的論全面重新解釋經(jīng)濟,更加適用于獨裁體制,而不是民主體制。”〔46〕

總之,根據(jù)布坎南的分析推論,主流經(jīng)濟學由于存在“古典功利主義的殘余,普遍存在和到處滲透的工程學主張和杰出人物統(tǒng)治者的心理?!薄?7〕市場制度在這樣的理論指引下,自然造成政府專制傾向的加重和自由市場交易的破壞。因此,布坎南指出:“不論是作為實證科學的一部分,還是作為政策行動的領域,都沒有宏觀經(jīng)濟學存在的空間?!薄?8〕并主張,“應該把宏觀經(jīng)濟學從經(jīng)濟學的研究領域中排除出去,至少就通常而理解的宏觀經(jīng)濟學來說是如此?!薄?9〕

既然布坎南認為主流經(jīng)濟學的宏觀理論存在著嚴重缺陷,并企圖將其從研究領域中排除出去,那么在他看來應當確立一種怎樣的經(jīng)濟學呢?布坎南的探索確乎體現(xiàn)了其對主流經(jīng)濟學的一些超越。他本人也經(jīng)常表明自己所做的理論努力,“我過去是,現(xiàn)在也自然是個局外人,并一直致力于改變經(jīng)濟學研究計劃的方向。”〔50〕

布坎南的努力主要著重于兩個方面:

首先,由于主流經(jīng)濟學在宏觀上一直把對資源的優(yōu)化配置實現(xiàn)社會效應的最大化作為研究的核心,因此根據(jù)他們的理論推斷如果經(jīng)濟運行未能實現(xiàn)社會效應的最大化,他們便主張政府應通過擴張的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來刺激經(jīng)濟以向這一目標發(fā)展。但是,由于主流經(jīng)濟學忽視了市場制度和交易規(guī)則所存在的問題,特別是信用(在市場交易中主要體現(xiàn)在貨幣價值上,這可以說是現(xiàn)代交易制度的核心。)的穩(wěn)定性及其可預期性的問題,因而即使擴張政策一時激勵了經(jīng)濟的增長,但由于深層次的市場結構和交易障礙仍未得到解決,市場上的買方和賣方就不可能在市場交易中進行自由選擇,實現(xiàn)各自利益的需求,從而使整個社會經(jīng)濟實現(xiàn)每一個社會成員的利益都得以增進的帕累托均衡?!皠P恩斯理論的悲劇在于,由于忽視了制度和憲法變化的可能性,它未能直接改變總體結果?!薄?1〕因此,布坎南寫道:“我竭力主張,我們不要使最大化范例在我們工具箱里占有支配地位;不要再以缺乏限制來給我們的學科、我們的‘科學’下定義;我們要改變這個定義,改變我們‘科學’的名稱;我們不必再為資源支配及其效率過低擔憂,不要繼續(xù)以這種憂慮來代替一整套思想;我們要把注意力集中在交換的起源、性質和制度。亞當·斯密所信奉的是以一樣東西交換另一樣東西——這成為我們研究和調查的合適目標。我長期以來竭力主張,現(xiàn)在也竭力主張,經(jīng)濟學研究的是19世紀幾位經(jīng)濟學家稱之的交換科學。近時,哈耶克教授談到‘交換經(jīng)濟學’一詞,他所主張的這個詞更符合這個希臘詞固有的意思。如此去探討經(jīng)濟學,把交換經(jīng)濟學作為調查研究的題材,會直接把我們的注意力引向交換的過程、交易、協(xié)議和契約?!薄?2〕

因此,正是基于為了清除交易障礙,使交易多方從交易合作中獲得各自所要追求的利益,從而促進市場活動乃至社會經(jīng)濟生活良性運行的社會哲學主張,布坎南堅決反對擴張性財政政策造成的對社會成員同代人之間和代際之間的利益剝奪和公共服務的不均等或政策歧視,堅決反對擴張性貨幣政策造成的幣值不穩(wěn)定及其帶來的預期不確定,堅決反對無論是政府保護還是私人聯(lián)手共謀而造成的破壞平等競爭、自由選擇的各種人為的市場壟斷等等,并竭力要求嚴格區(qū)分政府的保護性職能和生產性職能,使政府恪守這兩種職能的界限。保護性職能是致力于社會成員之間達成共識的市場規(guī)則和制度的維護,以保證人們交易往來的公正、正常、有序。生產性職能就是致力于社會成員對共同社會生活所購買的公共產品的供給,并做到價格(稅賦)公平合理(參見《自由的界限》第4、6、9章),以體現(xiàn)“作為公平的正義”(justice as fairness)。“‘生產性國家’有其合法的行動范圍,但這種行動必須保持在個人評價所規(guī)定的限度內。”〔53〕總之,布坎南“批評經(jīng)濟學賦予最大化范式以中心地位,呼吁復興‘交易學’,把它當作我們這門學科的核心?!辈娬{,“我的論點是,經(jīng)濟學作為一門社會科學,研究對象是或者應該是交易、交換以及許許多多、各種各樣的實施和便利交易的制度形式,其中包括所有復雜多樣的現(xiàn)代契約以及關于政治社會立憲規(guī)則的所有集體一致意見?!薄?4〕

當然,布坎南雖然大肆鼓吹對市場交易及其契約規(guī)則的研究,并提出了一些重要見解,但在這方面并沒有給出多少詳盡的分析和系統(tǒng)的論述。這里要特別指出的是,布坎南雖然一再強調超越主流經(jīng)濟學社會整體效應最大化范式而復興以亞當·斯密為代表的古典經(jīng)濟學的交易經(jīng)濟學范式,從而要求就這一范式展開相關市場交易規(guī)律和制度的研究,但不是對古典經(jīng)濟學的簡單回歸,而是針對新的社會市場環(huán)境進行了多方面的完善和發(fā)展。其一,“古典經(jīng)濟學家并未明確否定效用在個人之間的可比較性和可度量性,而是在他們的一些優(yōu)秀著作中,可以認為這些是他們賴以進行分析的基礎。在這種情況下,整個古典政治經(jīng)濟學就成了經(jīng)濟學中最大化范式的先驅?!薄?5〕而布坎南卻堅持效用的個人主觀特殊性,徹底否定個人之間的效用的可比較性和可度量性,從而從根本上破除了經(jīng)濟學中社會整體效用最大化微觀個量加總的邏輯基礎。其二,古典政治經(jīng)濟學確信市場自身運行是完美的,并以此來否定國家對市場的任何干預,而布坎南卻并不認為市場運行本身及其結果天然合理,“我并不是說,面對分配正義方面存在的實際問題,我們可以無所作為,我確實也不認為,歷史演化形成的市場前稟賦分配以及市場本身的運行產生的分配格局,具有道德合法性?!薄?6〕“我雖然與諾齊克一樣,從一個既定的權利結構出發(fā)討論社會契約理論,但我與后者不同,我不認為那個既定結構是合理的。我不認為‘繼承權’(諾齊克的看法:不論何種權利,只要是通過合法程序繼承或累積起來的就具有正義性)多么重要?!薄?7〕因此,在布坎南看來,國家干預并不是多余,“國家無論在生產方面還是在轉移支付方面都應發(fā)揮應有的作用?!薄?8〕只不過應當對其進行具體的分析和適當?shù)闹贫燃s束。其三,古典政治經(jīng)濟學天真地認為政府及其代理人一旦明白了經(jīng)濟學家關于市場完美性的理論分析,就會自動聽從經(jīng)濟學家的建議,從而放棄保護主義、重商主義的國家干預政策。“亞當·斯密之所以享有知識奠基的地位,是因為他最先證明了,對市場上自愿交換的政治化干預,既減少經(jīng)濟福利,也減少個人自由。但斯密自己仍很天真,覺得政府一旦明白保護主義和重商主義措施會造成廣泛的危害,就會按原則行事,取消所有這樣的限制。我們現(xiàn)在知道,運轉中的政府絕不會做這種事?!薄?9〕而以布坎南為代表的“現(xiàn)代公共選擇理論始終強調,作為‘統(tǒng)治者’以代理人身份采取行動的個人,與普通公民并無根本不同,方法論上的一致性也提醒我們,個人在公共選擇和私人選擇中具有相同的動機”〔60〕,若沒有相應的制度約束,統(tǒng)治者是不會自覺或自動放棄有利于自己而不利于民眾的干預政策的。其四,由于其三所說的原因,從理論視野和學術旨趣來說,古典經(jīng)濟學及其之后的幾乎整個經(jīng)濟學基本上沒有在政治過程中對人們的集體選擇的利益機理及其作用進行制度上的科學分析,古典經(jīng)濟學家“有他們自己特有的那種盲目性,這種盲目性也導致了他們忽略了結構因素。他們隱含地假設,不管可能發(fā)生什么樣的結構失靈,最終出現(xiàn)的結果都會體現(xiàn)令人滿意的總變量水平。在這種假設下,古典經(jīng)濟學家沒有做好保護經(jīng)濟學的充分準備,以使其免遭那些鼓吹宏觀經(jīng)濟管理的狂熱分子的損害?!薄?1〕“從來沒有類似的假設,用以分析個人在政治或公共選擇任務和位置上的行為,不管這個人是投票過程的參加者還是政治團體中的代理人。不論是古典經(jīng)濟學家或他們的后繼人均未提出過像這樣的假設。也從未有過從個人選擇行為演繹出的‘政治的經(jīng)濟理論’?!薄?2〕布坎南學說恰恰實現(xiàn)了“公共選擇革命”〔63〕,從個人選擇演繹出“政治的經(jīng)濟理論”,以便使人們關注政治決策所賴以存在的制度結構,“制度研究的全部意義在于確保各種約束,制度和結構能降低自私的政治行為的重要性?!薄?4〕這也是被人們所公認的布坎南理論最突出的學術貢獻。對于布坎南的這一特殊貢獻,經(jīng)濟學大師弗里德曼曾給予很高的評價:“布坎南教授對經(jīng)濟科學有他創(chuàng)見性的貢獻,50年以后出版的經(jīng)濟思想史中,布坎南的名字一定會出現(xiàn)。”〔65〕

其次,布坎南的公共選擇理論,為人們觀察政治或集體行動提供了一個新的窗口,也為經(jīng)濟理論分析拓展了新的疆域,填補了經(jīng)濟學理論上的一個空白。

第一,以個體主義的方法來分析政治活動,認為公共活動是由個人目的而驅動?!皞€體主義的探究方法傾向于抹掉人類活動的公共部門與私人部門之間的任何邏輯區(qū)分或差異。集體行動與個體行動一起,都是為那些從個人角度構想的目的所驅動的,所有的行動都只是在某個個人或某些個人做了心理計算之后進行的。作為決策或選擇機構,在私人活動與公共活動兩者的范圍之內,個體的人基本上仍然是不變的。政治哲學家鮮明區(qū)分‘公共權利’與‘私人權利’的所有嘗試,看來都是與這種方法格格不入的?!薄?6〕因此,任何人類活動,無論是個體的還是集體的,無論是市場的還是政治的,在布坎南看來,最終都不外乎是為了實現(xiàn)參與其中的各個個人的利益和目的而已。

第二,由于人們在各種活動的相互關系中追求的價值目標不同,不可避免會發(fā)生利益上的沖突,而解決利益沖突的最好方式就是在各方共同認可或一致同意的規(guī)則下相互交換,這種交換所蘊含的內在機理就在于,“在市場追逐私利必須假定要受互利界限的限制和約束”〔67〕,也就是關聯(lián)各方的自愿平等、相互尊重、合作共贏。因此,布坎南把市場交換這一人們自愿接受和普遍認可的作為公平的正義標準和模式作為考察社會生活的新視角,來分析和衡量人們之間社會利益互動關系的方法,并以此作為社會公共活動是否合理并避免人們之間發(fā)生利益侵害的衡量原則和研判依據(jù)。而在西方現(xiàn)實政治活動中,“現(xiàn)代政治學者通過他們繼續(xù)拒絕和不愿意把政府設想為復雜的交換過程(甚至理想型的交換過程),他們?yōu)槁訆Z性的政治提供不同的辯解和理由而使之合理化,這是我們大家看到的。這樣的掠奪性往往被許多論說所掩蓋,他們以目的論解釋政治,把它描繪成理想形象,好像政治的目的在于推進某些卓越的超個人的目標或目的,不管這些目標是‘真理’、‘效率’、‘善意’、‘社會正義’或‘上帝的光榮’。”〔68〕布坎南以經(jīng)濟學家的獨特思維和理解張力,把追求和滿足個人利益并使各方都能接受和同意的交換模式代替了政治目的論模式,在理論架構和思想方法上,徹底顛覆了以社會目的論為旗幟而必然帶有獨裁專制傾向的社群主義政治理念。因此,布坎南一再強調,“經(jīng)濟學的交換科學方法,即作為交換科學的經(jīng)濟學范例”與個體主義方法是其公共選擇理論中的兩個基本的方法論要素?!拔以趧e處指出,公共選擇視角包含兩個不同的要素:一是把‘政治活動’概念化為‘交換’,二是把經(jīng)濟學的效用最大化行為模式擴展至政治選擇。《同意的計算》是把這兩個要素融合成一個首尾一致的邏輯架構的第一本著作?!薄?9〕

第三,一致同意規(guī)則是判定人們社會交往關系是否合理的唯一標準,也是維持社會合作穩(wěn)定的根本保障。既然人們各自有著不同的利益或價值追求,而消除人們不同利益或價值沖突并避免人與人之間的利益剝削或價值歧視又能使不同利益或價值追求得以在互利合作中實現(xiàn)的最佳方式則是交換。因此,作為經(jīng)濟學家的布坎南繼承了古典經(jīng)濟學的傳統(tǒng),把市場交換作為經(jīng)濟學分析的核心范式。而交換之所以能夠被人們普遍接受,就是因為它能夠使人們各自不同的利益得以實現(xiàn),不同的價值取向得以尊重。交換各方都認為在交換中不存在利益剝削或價值歧視,否則,交換便不可能實施和完成。也就是說,交換之所以被大家接受并能夠得以實現(xiàn),說到底,就在于交換使各方在利益分配和價值調整上達成契約的一致同意,人們的一致同意,就在于各方利益都達到了在相互聯(lián)系中自己期望的增進而沒有受損,每一方的價值取向都得到了其他各方的相應尊重和顧及,否則,契約一致同意便不能達成。交換的核心,就在于契約的一致同意,人們同意的實質則是自己利益訴求的滿足和價值取向的尊重。人們絕不會自愿同意有損于自己利益和踐踏自己尊嚴的共事合作,因此,一致同意是人與人之間相互關系和社會公共活動或集體行動的公正性、合理性的根本原則,也是維持社會長期穩(wěn)定和持久繁榮的可靠保障。也正是如此,布坎南把一致同意作為自己公共選擇理論——立憲經(jīng)濟學的規(guī)范標準和希望為之努力追求的政治社會的理想目標。正如布坎南在回答中國學者的提問時所說:“我們怎樣為在一個比自然單位更大的群體中共同生活提供一種邏輯呢?唯一的辦法就是我們就某些規(guī)則達成共識,從某種意義上說,這是理想主義的。……契約的意義全在于我們能夠贊同。要每個人、有關的各方都贊同。當然,這樣就又回到了一致同意的原則。在雙方或多方進行交易時,他們就自己所需的條件達成一致,于是就進入了政治上的統(tǒng)一。但是,鑒于各方的基準不同,一致的標準是這樣一套規(guī)則,或者說這樣一種政策,隨便你把它稱作什么,它指的都是人們能夠普遍接受的東西。當然,我們生活在同一個世界,相互之間并未因此而簽署契約,從來就沒有人與他人簽署契約。但是,真正的契約的觀點還在于它是否向你提供了一整套能夠使你評價現(xiàn)存法規(guī)的標準。一些人為主、一些人為仆的世界并非契約約定而產生的。所以,我們說,契約是一套評價標準,一種觀察政治世界的方法??赡苓@與你們的觀察方法相去甚遠,我亦并不否認從你們的觀點來看,這種看法是非常理想主義的。就規(guī)范來說,這類事情都是規(guī)范的。不過,我所說的規(guī)范也并不是一來就要你接受我的價值觀。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可能僅僅需要你盡量去理解一種政治秩序的邏輯。如果把自己的價值觀強加于社會的其他人,那就不是規(guī)范的了,那完全是不公平的事。通常都是以一種法規(guī)的方式,從個人的價值觀中產生出一種政治秩序的邏輯,這種邏輯就直接將你置于剛才所說的你們一致同意的規(guī)則之中,使你成為法規(guī)社會的一員?!薄?0〕“讓每個人明白,這個社會的基本契約將一視同仁地應用于每個人身上,而不允許一部分人借著(人與人之間的)差異來剝削另一部分人?!薄?1〕因此,人與人之間的任何政治特權或權利歧視都勢必是違背全體社會成員一致同意原則,在布坎南以經(jīng)濟學為基礎的交換—契約主義政治邏輯中也是非正義的。

可見,布坎南對主流經(jīng)濟學的超越,主要體現(xiàn)在將效用最大化范式嚴格限制在個人選擇的層面,要求注重于對市場的交換條件、制度結構等方面的研究,以保證每一個交易個體在市場交換中根據(jù)自己的計算使自己的情況變得更好,也就是使市場交易收益得以充分利用;進而,布坎南又將個人主義和交換范式用于對社會公共(政治)生活領域的考察,以交換—契約主義表達了一致同意規(guī)則為標準的立憲民主理想,并以此為觀照來衡量現(xiàn)實政治的改進空間,“在道義上我強調有義務維護人與人之間的平等,也就是沒有誰比其他人更重要。即使現(xiàn)實生活中存在著不平等,這種觀念仍舊也必須是一種基本的規(guī)范性框架。”〔72〕因此,“在我看來,民主價值必須以康德的基本觀念為基礎,其中個人存在就是終極道德存在,嚴格地說人是目的而絕不是手段,同時也不存在什么先驗的和超個人的規(guī)范?!薄?3〕在布坎南這里,體現(xiàn)了經(jīng)濟學范式與社會政治哲學的一種別樣的貫通。

總之,布坎南對主流經(jīng)濟學以追求宏觀指標為目的的資源配置模式和政府及其代理人不存在自己特殊利益訴求的政治邏輯的批判是以個體主義和交換模式為方法論武器的;對主流經(jīng)濟學的超越而闡發(fā)的公共選擇理論——立憲經(jīng)濟學思想,也是以個體主義方法和交換模式為致思邏輯的。雖然我們并不贊同布坎南的所有觀點,但不可否認,布坎南的理論分析視角和思考路徑,對于我們深入認識和慎重看待市場運行與政府調控的關系、個人價值與政治民主的關系,將經(jīng)濟改革的重點放在市場交換制度秩序的改善和治理上,將民主政治建設放在規(guī)則共識的一致達成上,還是有著一定的啟發(fā)和借鑒意義的。

注釋:

〔1〕〔2〕〔4〕〔5〕〔7〕〔9〕〔16〕〔17〕〔18〕〔19〕〔22〕〔24〕〔26〕〔33〕〔34〕〔37〕〔39〕〔41〕〔42〕〔43〕〔46〕〔48〕〔49〕〔50〕〔51〕〔53〕〔54〕〔55〕〔56〕〔58〕〔59〕〔61〕〔69〕布坎南:《憲法秩序的經(jīng)濟學和倫理學》,商務印書館,2008年,第10、13、36、50、41、12、34、36、49、49、23、159、147、60、223、139、147、42、320-321、324、51、44、50、45、60、322、47、19、321、53、325、51、63頁。

〔3〕〔8〕〔10〕〔12〕〔28〕〔45〕〔60〕布坎南:《憲政經(jīng)濟學》,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年,第1、51、16-17、14、4、42、5頁。

〔6〕〔44〕布坎南:《立憲經(jīng)濟學》,《經(jīng)濟學動態(tài)》1992年第4期。

〔11〕布坎南:《由內觀外》,《經(jīng)濟學大師的人生哲學》,商務印書館,2001年,第150頁。

〔13〕〔20〕〔31〕布坎南:《自由的界限》,浙江大學出版社,2012年,第1、73、66-67頁。

〔14〕〔25〕〔40〕布坎南:《憲政的經(jīng)濟學闡釋》,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2年,第33、33、21頁。

〔15〕〔30〕〔35〕〔36〕〔66〕布坎南:《同意的計算》,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0年,第39-40、318、353、354、346-347頁。

〔21〕〔23〕〔29〕〔32〕〔47〕〔52〕〔62〕〔63〕〔64〕〔67〕〔68〕布坎南:《自由市場和國家》,北京經(jīng)濟學院出版社,1988年,第88、276、243、265、266、18-19、24、39、285-286、38、92頁。

〔27〕〔38〕〔57〕〔70〕〔71〕高小勇、汪丁丁主編:《專訪諾貝爾經(jīng)濟學獎得主》,朝華出版社,2005年,第148、108、162、104-105、164頁。

〔65〕魏琳、姚昆:《布坎南》,中國財政經(jīng)濟出版社,2006年,第23頁。

〔72〕〔73〕布坎南:《制度契約與自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3年,第16、190頁。

猜你喜歡
效用經(jīng)濟學政治
移民與健康經(jīng)濟學
“講政治”絕不能只是“講講”
簡明經(jīng)濟學
小學美術課堂板書的四種效用
“政治攀附”
送餐的巫術經(jīng)濟學 精讀
“政治不純”
政治不過硬,必定不可靠——政治體檢不能含糊
納米硫酸鋇及其對聚合物的改性效用
經(jīng)濟學的優(yōu)雅
正蓝旗| 习水县| 兴和县| 林西县| 察隅县| 南昌县| 河津市| 梅州市| 清水河县| 五家渠市| 钟祥市| 镇安县| 章丘市| 甘谷县| 慈溪市| 新邵县| 新丰县| 嵩明县| 江安县| 新田县| 衡阳县| 汝州市| 赣州市| 沈阳市| 特克斯县| 治多县| 贺州市| 沂水县| 唐山市| 比如县| 光泽县| 中宁县| 固镇县| 曲水县| 阜南县| 房产| 淮北市| 临沭县| 芦溪县| 周宁县| 江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