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孟浩然詩中的鹿門山寺與山僧

2015-02-23 01:02:40高人雄
閱江學刊 2015年1期

高人雄

(西北民族大學,蘭州 730030)

?

孟浩然詩中的鹿門山寺與山僧

高人雄

(西北民族大學,蘭州 730030)

摘要:孟浩然一生與鹿門山、鹿門寺及諸多寺廟、僧人結下了不解之緣。孟浩然對隱逸生活的選擇,直接影響到他對佛理禪意的理解和認同,這種認同感的強化,又促使他與僧人建立了良好的關系,對寺廟僧舍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當孟浩然這種佛教情節(jié)與現實交雜互疊后,則又影響了他的詩歌創(chuàng)作,促進了孟浩然對隱逸生活的真正選擇。孟浩然詩中的鹿門山寺與山僧情結,暗示著其人生旅途軌跡。

關鍵詞:孟浩然詩;鹿門山寺;幽隱詩唱;隱逸心理;玄心禪意

李白《贈孟浩然》:“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云。醉月頻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中華書局編輯部:《全唐詩》卷168,北京:中華書局,1960年點校本,第1731頁。這首詩盛贊孟浩然不事功利、卓然特立的人生姿態(tài)。的確,與諸多同期文人相比,孟浩然隱居的心態(tài)是相對平和的,這與他受佛教文化的習染不無關系。細讀詩作不難發(fā)現,孟浩然以布衣終其一身,與鹿門山、鹿門寺和寺廟僧人均結下了不解之緣,不論在其游處靜賞還是微語沉吟,這場緣分幾乎伴其一生,并在他的筆下屢屢展露出來。

一、鹿門山中的幽隱詩唱

鹿門山自漢末著名隱士龐德公攜家隱居以來,一直被目為隱逸圣地,而孟浩然家居襄陽城南郊外峴山附近,與鹿門山隔漢江相望,距離很近,“山寺鐘鳴晝已昏”(《夜歸鹿門山歌》)*孟浩然著,徐鵬校注:《孟浩然集校注》,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9年,第85頁。每天聽著山寺的鐘聲進入黃昏。據劉文剛先生的《孟浩然年譜》載, 他最早于景云二年(711)23歲時與張子容同隱鹿門山,以后又暫隱鹿門山或游賞于鹿門山??梢哉f,鹿門山在他的生命中留下了獨特而又不容磨滅的印記。

徐鵬先生校注的《孟浩然集校注》共收錄孟浩然詩歌218首,其中與鹿門山相關的詩歌有3首,盡管數量不多,卻分別創(chuàng)作于其人生的不同階段,寫出了其不同時期的內心感受與人生態(tài)度。

《夜歸鹿門歌》:“山寺鐘鳴晝已昏,漁梁渡頭爭渡喧。人隨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歸鹿門。鹿門月照開煙樹,忽到龐公棲隱處。巖扉松徑長寂寥,惟有幽人自來去。”*孟浩然著,徐鵬校注:《孟浩然集校注》,第85頁。寫薄暮臨近時人們爭渡的喧囂,而鹿門山及其周圍的景色卻寂靜而空幽,詩人之心未有爭渡喧囂的感染,卻在寧靜的鹿門山月輝下,在清幽的龐公棲隱地徘徊,與隱士龐公默默交流。《登鹿門山懷古》:“清曉因興來,乘流越江峴。沙禽近方識,浦樹遙莫辨。漸至鹿門山,山明翠微淺。巖潭多屈曲,舟楫屢回轉。昔聞龐德公,采藥遂不返。金澗餌芝術,石床臥苔蘚。紛吾感耆舊,結攬事攀踐。隱跡今尚存,高風邈已遠。白云何時去,丹桂空偃蹇。探討意未窮,回艇夕陽晚?!?孟浩然著,徐鵬校注:《孟浩然集校注》,第14頁。詩人趁興而往鹿門山,穿流而進,一路景物變幻、曲折難行,然而其志不渝。乘舟而至鹿門山,不由追慕先賢隱士龐德公,羨賞鹿門隱逸之風。無奈現實凄惶,鹿門的高風已渺然遠去,詩人于滿懷悵然中與清幽的白云丹桂交流?!逗蛷埫鞲锹归T山》:“忽示登高作,能寬旅寓情。弦歌既多暇,山水思微清。草得風光動,虹因雨氣成。謬承巴里和,非敢應同聲?!?孟浩然著,徐鵬校注:《孟浩然集校注》,第204頁。雖為酬唱應和之作,而其對鹿門山景的描繪簡練概括,通篇流露的是詩人類比夸贊鹿門山景的語言。

鹿門山是詩人心味隱逸的第一站,在這里,詩人對隱逸似乎還停留在感性階段,但不論如何,詩人的詩筆帶著鹿門山的烙印,時時散發(fā)隱逸的味道。

二、寺舍下的題答吟賞

孟浩然的詩歌中描寫或提及為數不少的寺廟僧舍,及寺廟景觀。粗略統(tǒng)計,其中大致涉及寺廟10處以上,景空寺出現的頻率最多,大禹寺和云門寺次之;大致涉及僧舍12處左右,融公蘭若出現的頻率最多,龍泉精舍和義公禪房次之。

這些寺廟景觀在孟浩然的詩筆下,有的看似作為一個陪襯,一筆帶過,如《夜泊廬江聞故人在東寺以詩寄之》、《游鳳林寺西嶺》、《宿業(yè)師山房待丁公不至》等,詩歌主要描寫陽、壑、松、月、風、泉等自然景觀,敘寫歡賞山水、暢游自然之事,實者寺廟景觀充了當全詩的主題導線,抒發(fā)詩人現實感受,闡釋詩人人生哲理。

有的因為充當談話與相聚的場合在詩作中占有一定的篇幅,如《云門蘭若與友人同游》、《云門寺西六七里聞符公蘭若最幽與薛八同往》、《陪張丞相祠紫蓋山途經玉泉寺》、《與張折沖游耆阇寺》、《同王九題就師山房》、《陪姚使君題惠上人房》、《陪柏臺友共訪聰上人禪居》、《疾愈過龍泉精舍呈易業(yè)二公》等,在點出寺宇僧舍之后,以寫其周圍的環(huán)境為烘托,或抒發(fā)朋友相會后的心情,或描寫談話的場面,或明言相談之后的感受,或表露仕途進取之心,或對友朋進行夸贊,或對當權進行捧和等等,不一而足,在這里,寺廟景觀成為詩筆推進的背景。

有的則完全將寺廟景觀作為主要的描寫對象,進行精工細筆的描繪,這類數量最多,如《過景空寺故融公蘭若》、《過融上人蘭若》、《題融公蘭若》、《游景空寺蘭若》、《題長安翠微寺空上人房》、《臘八日于剡縣石城寺禮拜》、《題大禹義公房》、《大禹寺義公禪》、《題終南翠微寺空上人房》、《登總持寺浮圖》、《宿立公房》、《題明禪師西山蘭若》等,描寫山寺蘭若的形貌特征和周圍環(huán)境,攫取、刻畫充滿生機的美好景物,營構出空寂清幽的山寺氛圍,在展現出詩人悠然自適、醉心自然的隱逸情懷之外,又有不少詩篇隱隱流露出物是人非,生命易逝的感受,情感真摯,極為動人。寺廟景觀由幕后走到臺前與詩歌精神融為一體。

總之,寺廟景觀的主動選擇和大面積書寫,展露出詩人的隱逸心理。盡管創(chuàng)作的時間先后不一,但只就創(chuàng)作選取的對象來看,詩人內心隱逸的愿望已然變得較為強烈,不僅僅限于感性階段。

三、訪尋僧友親近山林

寺廟在孟詩中大量呈現,與孟浩然平時與僧人或密切或頻繁交往有關。從現存的孟浩然詩歌來看,與他相交往的僧人為數不少。經統(tǒng)計大致有17位,相關詩作22首,其中襄陽一帶的僧人約達14位,相關詩作約有19首,無論在人數上還是詩作上均占絕大多數。具體情況見下表:

表1 孟浩然與僧人交游情況和詩歌創(chuàng)作一覽表

從與孟浩然相交的數量不少的僧人和孟浩然創(chuàng)作的數量亦不算少的相關詩作來看,他的隱逸心理已經不只是表現在對先隱的緬懷和圣跡的參拜上,他已經跨過淺的層面,通過親近隱居山林的方外人士,向更深的層面逐漸步進。

四、游謁大德的玄心禪意

孟浩然一生經常游覽寺廟僧舍、拜謁名僧大德,在他高頻率的禮佛行為之后,是那一顆越來越虔誠的歸隱之心,及其日益洞曉精進的佛禪修養(yǎng)。在他不斷參習的過程中,不時地將玄心禪意詩歌化,這種由味禪而作詩、借作詩而參禪的行為,深刻地影響了他的詩歌創(chuàng)作。

他在詩中明言禪事,談佛理,將環(huán)境描寫與參禪味佛聯系起來,前者往往成為后者生發(fā)的基礎。如其《夜泊廬江聞故人在東寺以詩寄之》曰:“聞君尋寂樂,清夜宿招提。石鏡山精怯,禪枝怖鴿棲。一燈如悟道,為照客心迷?!?孟浩然著,徐鵬校注:《孟浩然集校注》,第197頁。普通的寄意問安之作卻通篇濃重的佛禪之味,一事一物皆沾染佛理,唱和勸慰皆寓滿禪意?!杜阋κ咕}惠上人房》開篇以寫景起興,承以“來窺童子偈,得聽法王經。會理知無我,觀空厭有形。迷心應覺悟,客思不遑寧”,*孟浩然著,徐鵬校注:《孟浩然集校注》,第176頁深言佛心佛覺?!兜强偝炙赂D》先寫登寺所見,描述周圍環(huán)境,后發(fā)佛感佛想,明言“累劫從初地,為童憶聚沙。一窺功德見,彌益道心加。坐覺諸天近,空香逐落花。”*孟浩然著,徐鵬校注:《孟浩然集校注》,第106頁?!洞笥硭铝x公禪》先述周圍環(huán)境,以一句“看取蓮花凈,應知不染心”,*孟浩然著,徐鵬校注:《孟浩然集校注》,第158頁。點出佛心禪意。《游明禪師西山蘭若》詩言西山環(huán)境秀麗,“吾師往其下,禪坐說無生”,*孟浩然著,徐鵬校注:《孟浩然集校注》,第15頁。又談參禪悟道、證求佛理之事。《云門寺西六七里聞符公蘭若最幽與薛八同往》“結交指松柏,問法尋蘭若”,寫出環(huán)境清幽,暗喻僧人德行高潔,“塵念俱已舍。四禪合真如,一切是虛假”,*孟浩然著,徐鵬校注:《孟浩然集校注》,第3頁。則要堪破俗世紛爭、名利榮華,而追求真如之境。

他除了在詩中直接生發(fā)禪理之外,亦描寫、抒發(fā)與僧人相交相談的情景和感受。如其《臘八日于剡縣石城寺禮拜》“講席邀談柄,泉堂施浴衣”,*孟浩然著,徐鵬校注:《孟浩然集校注》,第100頁。寫僧人講席、施衣的事情,《題融公蘭若》描寫精舍、講席、法雨和談玄的情形,《題終南翠微寺》有“遂造幽人室,始知靜者妙”,“兩心相喜得,畢景共談笑”,*孟浩然著,徐鵬校注:《孟浩然集校注》,第7頁。寫出造訪僧舍的感受和兩相談歡的情形。《陪柏臺友共訪聰上人禪居》詩寫好友欣逢,卻共謁禪室,足見浩然意識中已將佛禪之士看作尊高之人,將佛禪之地已視為接待賓客的最高規(guī)格的地方,《還山貽湛法師》甚至寫“晚涂歸舊壑,偶與支公鄰。導以微妙法,結為清凈因。煩惱業(yè)頓舍,山林情轉殷。朝來問疑義,夕話歸清真?!薄坝鳒缫?朝夕海鷗馴”,*孟浩然著,徐鵬校注:《孟浩然集校注》,第22頁。明言因湛法師授以妙法,而證得因果,舍棄煩惱業(yè)障,內心頓悟,萌發(fā)“山林情轉殷”的心理,《尋香山湛上人》詩中的“平生慕真隱,累日探靈異。”“愿言投此山,身世兩相棄”*孟浩然著,徐鵬校注:《孟浩然集校注》,第1頁。則更進一步,直接寫出因相尋相交湛上人而欲歸隱的心理。

此外,他又在詩中借山寺環(huán)境抒寫山林逸趣。如其《夏日辨玉法師茅齋》詩表露出“物華皆可玩”的諧心諧趣和“花蕊四時芳”*孟浩然著,徐鵬校注:《孟浩然集校注》,第170頁。的美好感受?!端蘖⒐俊吩妼懮椒凯h(huán)境清幽,山林之景動人,一派生機勃發(fā)之象直惹詩人心神愉悅、留戀難返,《晚春題永上人南亭》詩中“給園支遁隱,虛寂養(yǎng)身和”*孟浩然著,徐鵬校注:《孟浩然集校注》,第177頁。所言的寄身自然山寺,頤養(yǎng)余生的心理和對“居士竹”清雅高潔品格的贊賞,進一步揭示了詩人內心對和諧環(huán)境和人與自然互賞共存狀態(tài)的追求,《澗南園即事貽皎上人》詩中“書取幽棲事,將尋靜者論”,*孟浩然著,徐鵬校注:《孟浩然集校注》,第79頁。將清幽靜寂環(huán)境的描繪和山林逸趣的抒寫與追尋靜者結合起來,味禪與歸隱的心理最終又顯露出來。

到這里,可以說孟浩然的隱逸心理得到了完全而充分地表露,徹底完成了由遐想到實踐,由感性到理性的過渡。

綜上所述,孟浩然與鹿門山、鹿門寺及諸多寺廟、僧人均結下了不解之緣,對隱逸生活的選擇,直接影響到他對佛理禪意的理解和認同,這種認同感的強化促使他對寺廟僧舍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與方外僧人建立起良好的關系,當其與現實交雜互疊后進一步影響到他的詩歌創(chuàng)作,而這一切又反過來促進了他對隱逸生活的真正選擇,并呈現出一個明顯的發(fā)展過程。

〔責任編輯:渠紅巖〕

·古代文學研究·

Monk and Temple in Lumen Mountain in MENG Hao-ran’s poems

GAO Ren-xiong

(NorthwestUniversityforNationalities,Lanzhou730030,China)

Abstract:MENG Hao-ran’s life is related to Lumen Mountain, Lumen Temple and monks. His selection of recluse life directly affects his understanding and identity about Buddhism and Zen. Strengthening of identity promotes him to establish a good relationship with monks and take active interest in temples. After the mix of MENG Hao-ran’s complex about Buddhism and reality, his creations of poetry are influenced, which promote his real choice of recluse life. The complex about temple in Lumen Mountain and the Monk in MENG Hao-ran’s poems suggests his path of life.

Key words:MENG Hao-ran’s poems; temple in Lumen Mountain; recluse and poetry; recluse mentality; metaphysical mind and Zen

作者簡介:高人雄,女,碩士,西北民族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收稿日期:2014-10-01

中圖分類號:I206.2

文獻標識碼:A文章分類號:1674-7089(2015)01-0096-05

天长市| 任丘市| 习水县| 固镇县| 辽阳县| 沙雅县| 关岭| 封丘县| 临邑县| 卢湾区| 梁平县| 香河县| 平阴县| 札达县| 德钦县| 临泽县| 张北县| 洞头县| 富阳市| 安新县| 额济纳旗| 高碑店市| 新巴尔虎右旗| 通化县| 大厂| 阳山县| 南汇区| 陆良县| 霍林郭勒市| 清涧县| 泰安市| 宁安市| 文山县| 获嘉县| 镇坪县| 武安市| 朝阳市| 连平县| 鄱阳县| 柘城县| 枣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