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盈盈 郭劍橋 (江西科技師范大學藝術設計學院 330009)
淺析中國回族清真寺建筑的裝飾藝術
陳盈盈 郭劍橋 (江西科技師范大學藝術設計學院 330009)
伊斯蘭教自唐代早期傳入中國后,在中國古代的建筑寶庫里便出現(xiàn)了清真寺這一建筑類型,中國回族清真寺的裝飾藝術與其他地區(qū)的既有相同的地方,也有自己獨創(chuàng)之處。從裝飾材料、裝飾圖案、裝飾色彩和裝飾布置幾個方面來對中國清真寺的裝飾藝術做一個研究,為回族伊斯蘭教建筑的延續(xù)和發(fā)展獻出微薄之力,并希望能吸引更多的學者加入到研究的隊伍中來。
回族;清真寺;裝飾藝術
回族是一個愛好藝術的的民族,他們憑借著自己的智慧和雙手,留下了豐富多彩的藝術文化,如建筑藝術、燈彩藝術、里畫壺藝術、葫蘆雕藝術等;在文學、哲學、音樂、書畫方面也有許多創(chuàng)造,其中的阿拉伯文書法,是世界上最優(yōu)美的書法藝術之一。這些藝術都與回族的文化習俗息息相關,體現(xiàn)得最為明顯的就是他們的建筑藝術。
裝飾材料以提高建筑的使用功能和美觀,保護主體結構在各種環(huán)境因素下的穩(wěn)定性和耐久性,所以穆斯林在建造清真寺時對裝飾材料特別的講究,早期的中國清真寺大多用磚石砌筑,在各種細節(jié)處理上體現(xiàn)出阿拉伯風格;到元代時,中國的清真寺建筑開始吸收中國傳統(tǒng)建筑的布局和磚木結構體,形成中阿混合風格;明清時期,已經(jīng)基本遵循中國傳統(tǒng)建筑的原則,承重結構和門窗使用鐵梨木、香檀木、松木等木料,屋面用陶瓦或琉璃,墻面用青磚,黃泥灰漿砌筑,鋪地多用木質地板,并且才有中國式的雕刻手法,對其外表進行裝飾,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清真寺建筑。近代以來,由于建筑材料的不斷豐富,中國回族的清真寺已出現(xiàn)鋼筋混凝土結構,在墻面和地面裝飾上或用彩色大理石貼面,或用琉璃磚鑲嵌,這些耐酸耐磨的材料使清真寺的壽命更加持久。比如位于臨夏(臨夏回族自治州,簡稱臨夏州,是中國兩大回族自治州之一,1956年11月設立,該市有將近3000多座清真寺建筑)市東鄉(xiāng)族自治縣那勒寺鎮(zhèn)的那勒寺清真大寺,該寺修建于上世紀80 年代,它的大殿和大門以及大門之上的宣禮塔都是按照傳統(tǒng)建筑模式修建的,主要使用木料、磚塊、水泥等混合而成。又如坐落在甘肅省蘭州市中山橋以南的橋門街清真寺,它的主要結構為現(xiàn)代建筑中的鋼筋混凝土。而同樣位于蘭州市的西關清真寺則也在結構上采用鋼架、混凝土等現(xiàn)代裝飾材料。
根據(jù)伊斯蘭教教規(guī),伊斯蘭教崇拜獨一無二的、無形無像的最高主宰安拉,先知穆罕默德認為,安拉的啟示是通過天使哲卜賴伊勒傳達給他的。天使的到來是有條件的,條件之一就是“不進有畫像的房子”。誰繪制了畫像,“天使就不會進入他的家室和為其祈禱及誦念贖罪詞了?!彼裕谇逭嫠聝?,尤其是大殿內,絕對不信奉偶像,也絕不用人與動物圖形作為裝飾,而是以花卉、幾何圖案和阿拉伯文書法藝術才作為裝飾圖案。例如東鄉(xiāng)族自治縣的那勒寺清真大寺,大殿的大門兩側為彩繪磚雕,分別刻畫樹木和花卉等紋樣;東鄉(xiāng)境內其他清真寺的裝飾圖案也大致相同,在大殿前的柱子上雕刻有牡丹、荷花、菊花、梅花、竹子,分別象征著春、夏、秋、冬四季。蘭州橋門街清真寺大殿前的枋上甚至還出現(xiàn)了中國傳統(tǒng)建筑中用來裝飾梁、枋、檁的山水畫。值得一提的是阿拉伯書法藝術,它具有悠久的歷史,在阿拉伯伊斯蘭文化史和世界文化藝術領域中占有重要地位,也常常被當做裝飾圖案出現(xiàn)在清真寺建筑中,比如作為中國伊斯蘭教四大清真寺之一的杭州鳳凰寺,它的殿內禮拜朝向墻砌有凹壁,壁面裝有精湛的明代木雕,鐫刻有書法精美的《古蘭經(jīng)》文,書法筆畫縱向,線條直而棱角分明,很有裝飾味道。
回族人民崇尚綠色,同時也喜歡白色,這兩種顏色是穆斯林最喜歡的顏色。綠色代表和平和生命,白色代表純潔和寧靜。兩種顏色的搭配使清真寺的裝飾色調整體和諧,典雅而莊重。廣河縣南街清真大寺,白色圓拱頂,下面稍帶一圈綠色,整個建筑外部裝飾色調和諧自然,大殿簡潔明了,殿外、殿內潔白素雅,不加過多裝飾。(如圖1)
清真寺的裝飾色彩主要以這兩種顏色為主,如果受到皇帝的冊封,也會使用一些黃色。在中國,一般較小的清真寺的柱枋和天花板都保持本色而不加色彩,這樣可以顯得莊重。而一些規(guī)模較大的清真寺則會使用藍色的屋瓦,產(chǎn)生一種清靜淡雅的色彩格調。
中國回族清真寺內的裝飾布置受中國建筑文化影響較大,在寺內設置假山、碑亭、欄桿、湖池等,很有中國古典園林的味道。又由于中國回族的清真寺大多由許多四合院組成,因此門便顯得很重要,過亭門、垂花門、山門、連墻門等對清真寺加以分隔,使寺院顯得曲折、深遠又豐富、宏偉。位于西安的大學習巷清真寺創(chuàng)建于705年(唐神龍元年),是西安最古老清真寺之一。寺內的亭、臺、殿、閣布局非常得當,寺門對面有磚雕紋飾大照壁一座,門外臨街有四柱三間石牌坊“敕建陸次”石額,鐫于牌坊門楣。該寺的后面是南北碑亭,中間夾有一甬道,通向月臺,月臺前有石門三座并各有踏道,月臺周圍繞有石欄,柱頭飾有云飾。登上寬大的月臺,屹立在面前的就是禮拜大殿。大殿面闊五間,碧瓦丹楹,斗拱層疊,頂為歇山式單檐,檐中部有新月剎桿。在天花板上寫有古蘭經(jīng)文字,文筆有力,線條流暢。在飾有精美鮮花圖案的墻壁上,刻有《古蘭經(jīng)》和阿拉伯語,這些精品在中國古代清真寺中存量極少,具有極其珍貴的藝術價值。右側有一木質的宣講臺。大殿面積約為550平方米,可同時容納600
余人做禮拜。整個寺院,緊湊有序,肅穆莊嚴的寺院建筑,都完全按照伊斯蘭教系統(tǒng)布局,均包含禮拜殿、宣禮臺、邦克樓、碑亭等。
中國回族清真寺的裝飾藝術與其建筑一樣歷史悠久,從有清真寺起便有了裝飾,寄托著人們對未來的憧憬和對真主的虔誠,也反映著回族人民歷史、經(jīng)濟、教育、藝術等方面的文化內涵,清真寺也是中國建筑史中不可或缺的一個章節(jié)。隨著科技的發(fā)展和時代的進步,裝飾材料變得豐富多樣,裝飾技術也穩(wěn)步提升,我們相信在這樣的大環(huán)境下,中國回族清真寺建筑的裝飾藝術會變得更加的具有吸引力,成為全國人民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
[1]劉偉.寧夏回族歷史與文化[M].寧夏人民出版社,2004.
[2]李衛(wèi)東.寧夏回族建筑研究[M].科學出版社,2012.
[3]劉芳.清真寺建筑——阿拉伯伊斯蘭文化的瑰寶[D].上海:上海為國語大學,2007.
陳盈盈(1989-)女,江西南昌人,江西科技師范大學藝術設計學院在讀研究生。
郭劍橋(1989-)男,江蘇宿遷人,江西科技師范大學藝術設計學院在讀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