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曉冰
我院開展脛腓骨骨折術護理干預,包括心理護理、健康宣教、家屬支持等措施,有效地改善患者焦慮情緒及疼痛程度,促進康復,現報告如下。
1 一般資料 本研究選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120例脛腓骨骨折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排除合并惡性腫瘤、意識障礙、精神類藥物服用病史及其他嚴重基礎疾病的病例。其中男性67例,女性53例;年齡4~73歲,平均42歲。120例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60例。兩組對象的年齡、性別、文化水平、職業(yè)、婚姻狀況、骨折的嚴重程度等臨床資料的差異均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 方法
2.1 護理干預方法 兩組均給予手術治療、基礎護理,實驗組在此基礎上實施護理干預。干預方法包括:心理護理、健康宣教、家屬支持。
2.2 評價方法 (1)焦慮自評量表:采用Zung焦慮自評量表(SAS)評價患者焦慮程度。(2)疼痛評估量表:采用簡式的McGill疼痛問卷表,分別計算感覺性詞匯強度評定值總和作為感覺性疼痛指數(SI)、情感性詞匯強度評定值的和作為情感性疼痛指數(AI)以及各類詞匯強度評定值的總和作為疼痛評定指數(PRI)。
3 結果 (1)干預前評估120例患者焦慮評分,其中共有42例患者評估為焦慮(占35%),與國外骨折患者焦慮發(fā)生率為14% ~39%[1]一致。(2)與治療前相比,實驗組與對照組焦慮自評量表評分、疼痛評分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實驗組與對照組相比,焦慮自評量表評分、疼痛評分改善程度明顯,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
近年來,生理-心理-社會醫(yī)學模式已經逐步取代了傳統(tǒng)醫(yī)學模式,軀體疾病對患者的心理狀況和社會生活的影響越來越受到關注,同時心理和社會因素在疾病治療和預后中的作用也在護理康復等醫(yī)學研究中引起廣泛重視。
焦慮、疼痛影響骨折的愈合以及患者的生活質量,同時也是影響患者預后的重要因素。
我科首創(chuàng)將心理干預應用到骨折患者的治療中,效果較滿意,我們的體會是:(1)為患者創(chuàng)建良好的病房內外環(huán)境,溫濕度適宜、空氣清新、安靜舒適,并減少不必要的刺激。(2)和患者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解釋軀體產生這種反應是正常的,隨著治療的深入,這種不適會逐漸消失。解答患者的提問,加強對手術的了解。結合患者自身狀況,講解脛腓骨骨折發(fā)生部位、手術方式、麻醉方法、安全性、預后、術后活動等情況。加強病友間的溝通,讓已接受手術的患者現身說法,介紹如何配合治療及術后感受,消除不良情緒。通過暗示、鼓勵、誘導等方式促進患者不良情緒的釋放。術后鼓勵患者盡早適當活動,協(xié)助患者在床上翻身、坐起等動作,并幫助他們制定康復訓練計劃,在身體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開展一些有益健康的活動。(3)做好家屬心理護理,注重與患者家屬的溝通,為患者創(chuàng)造良好的治療環(huán)境,幫助患者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
[1]Bruggemann L,Nixon RD,Cavenett T.Predicting acute anxiety and depression following hip fracture[J].J Behav Med,2007,30(2):97-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