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成群,黃寶靈,葉燕萍,農紹岳,呂世凡
?
桉樹+草珊瑚復合經(jīng)營模式研究及其經(jīng)濟效益分析
呂成群1,黃寶靈1,葉燕萍2,農紹岳3,呂世凡4
(1. 廣西大學林學院,廣西南寧 530004;2. 廣西大學農學院,廣西南寧 530004;3. 廣西南寧市林業(yè)園林局,廣西南寧 530022;4. 廣西大學行健文理學院,廣西南寧530004)
為提高桉樹人工林地的土地利用率,有效改善生態(tài)環(huán)境,項目在桂中平原低丘和高丘陵區(qū)兩種立地條件下,采用隨機區(qū)組試驗設計方法,研究了桉樹+草珊瑚兩種復合經(jīng)營模式、3種栽培模式下產(chǎn)量及其經(jīng)濟效益。結果表明:(1)桉樹林下培育草珊瑚苗木復合經(jīng)營比對照桉樹純林增值456 623.73元·hm-2,增值率422.67%。(2)桉樹人工林下套種草珊瑚的桉1+草1、桉1+草2、桉1+草3等復合經(jīng)營模式分別比對照桉樹純林增值?1 041.89元·hm-2、18 934.23元·hm-2、20 212.27元·hm-2,增值率分別是?3.95%、71.88%和76.73%,以桉1+草3復合經(jīng)營模式經(jīng)濟效益最好。 (3)桉樹林下套種的草珊瑚生長5個月、16個月和25個月比對照桉樹純林分別增值2 264.14元·hm-2、15 823.69元·hm-2和42 334.03元·hm-2,增值率分別是8.73%、49.64%和115.45%。研究結果表明,對于萌芽力強的多年生植物草珊瑚而言,隨著生長時間延長,草珊瑚的分蘗數(shù)量和生物量增加,經(jīng)濟效益更好。
桉樹;草珊瑚;復合經(jīng)營;經(jīng)濟效益
草珊瑚()是我國傳統(tǒng)的中草藥,具消炎、止痛、抗腫瘤等主要功效,是國家重點開發(fā)的中草藥[1-2]。隨著林業(yè)改革的深入,林下套種草珊瑚作為發(fā)展林業(yè)多種經(jīng)營模式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在馬尾松()純林[3]、杉木()純林[3-5]、木荷()純林[6]、火力楠()純林[7]、馬尾松杉木混交林[8]、杉木木荷混交林[5]、杉木擬赤楊()混交林[5]等林下套種草珊瑚經(jīng)營模式進行了一些有益的探討。桉樹林農復合經(jīng)營模式至今尚無成功的推廣模式,桉樹+草珊瑚復合經(jīng)營模式及其經(jīng)濟效益評價的研究也尚未見報道。
桉樹()是全球三大速生樹種之一,且木材用途廣,自20世紀90年代廣西開始推廣良種桉以來,廣西桉樹人工林栽培面積迅速增加,成為我國桉樹人工林面積最大的省區(qū),但桉樹人工林的土地管理問題也日益突出[9-10]。本研究以桂中平原低丘和高丘陵區(qū)兩種立地條件,研究兩種桉樹+草珊瑚復合經(jīng)營模式、3種草珊瑚栽培模式,并分析其相應的經(jīng)濟效益,探討相應的栽培技術及其推廣應用的可行性。
1.1 試驗地概況
試驗地分別設在廣西南寧市橫縣馬嶺鎮(zhèn)和南寧市吳圩鎮(zhèn)2個地點,各試點的自然概況如下:
馬嶺鎮(zhèn)位于橫縣的中東部,地處該縣的平原低丘陵區(qū),地勢較為平坦,屬南亞熱帶氣候,年均氣溫21.4℃,年降雨量1 431 mm,土壤為磚紅壤性紅壤,土層深厚,淋溶作用大,缺磷鉀。
吳圩鎮(zhèn)位于南寧市的西南部,地處該縣的高丘陵區(qū);屬亞熱帶季風型氣候,年均氣溫21.8℃,年降雨量1 247 mm,土壤為紅壤,土層較厚。
1.2 復合經(jīng)營模式類型
1.2.1 桉樹人工林下培育草珊瑚苗木經(jīng)營模式
育苗基地設在橫縣良圻農場二分場的2年生尾巨桉(×) DH32-29無性系純林下,桉樹株行距為2 m × 3 m,機耕整地,組培苗造林,造林當年施基肥0.25 kg,追肥0.25 kg及撫育除草一次。實施草珊瑚育苗前,桉樹幼林樹高10.2 m,胸徑7.6 cm。苗圃地沿桉樹行起畦,畦寬約1.4 m,畦邊距桉樹根蔸約60 cm。以播種方式培育草珊瑚實生苗,采用噴灌方式澆水,常規(guī)管理,培育草珊瑚1年生苗木。共設有2個育苗基地,面積約20 hm2。
1.2.2 桉樹人工林下套種草珊瑚經(jīng)營模式
在南寧市吳圩鎮(zhèn)新橋村建立桉1+草1(即1行桉樹+1行草珊瑚,以下類推)、桉1+草2、桉1+草3共3種栽培模式的試驗地。桉樹為林齡2年生、株行距2 m × 3 m的尾巨桉DH32-29無性系純林,桉1+草1模式的草珊瑚株距約20 cm,桉1+草2模式的草珊瑚株行距為40 cm × 100 cm,桉1+草3模式的草珊瑚株行距為60 cm × 50 cm。草珊瑚的種植密度均為15 000株·hm-2。每年除草撫育施肥1次。
在橫縣馬嶺鎮(zhèn)建立不同間種年限的對比樣地,桉樹為巨尾桉DH32-29無性系純林,株行距為2 m × 3 m。分別于2012年7月、2013年4月和2014年4月套種草珊瑚,套種初期桉樹的林齡約1.0 ~ 1.5年生,2014年9月2日調查時,依據(jù)套種的草珊瑚年齡分別對5個月、16個月、25個月的處理樣地和對照內桉樹林及草珊瑚生長情況等進行調查。套種模式均為桉1+草3模式,草珊瑚株行距為45 cm × 40 cm。草珊瑚種植密度約為19 500株·hm-2。每年滴灌3次,并經(jīng)滴灌施以薄肥,每年除草撫育1次。
1.3 試驗樣地設置及測定
上述每一種經(jīng)營模式,均按隨機區(qū)組試驗設計設置調查樣地,每個測試樣地面積不小于600 m2。
1.3.1 林木測定
樣地內隨機連續(xù)測定20株桉樹的樹高和胸徑,按廣西區(qū)林業(yè)廳、廣西區(qū)林業(yè)勘測設計院主編的《廣西速豐桉數(shù)表》的速豐桉二元材積模型計算單株材積和林分蓄積量:
桉樹單株材積計算公式為:
=0×[C1?2(D+H)]×[C3+C4(D+H)]
其中:為立木材積(m3);為胸徑(cm);為樹高(m);0、1、2、3、4為參數(shù),其中0=1.091 541 45×10-4;1=1.878 923 70;2=5.691 855 03×10-3;3=0.652 598 05;4=7.847 535 07×10-3。
林分蓄積量(m3·hm-2) =
1.3.2 草珊瑚測定
1.3.2.1 苗圃地測定
在苗圃的不同方位共測定10個點的桉樹行寬和苗畦寬,求出圃地占林地面積的百分率,再減去10%的地邊地角,得出圃地實際占林地面積的百分率為41.28%。
按1個基地設3個重復樣地,每個樣地中設2個1 m2的小樣方,測定苗木株數(shù)、苗高、地徑,并取10株平均苗木帶回實驗室測定生物量。
1.3.2.2 間種地測定
按3個重復樣地,在每個樣地的間植帶上設2個1 m2的小樣方,調查草珊瑚的現(xiàn)存叢數(shù)、每叢分枝數(shù)、株高、生物量等指標。以此推算各個模式單位面積間種的草珊瑚產(chǎn)量。
1.4 各模式投入產(chǎn)出評價方法
以2013年廣西的桉樹草珊瑚種苗木、肥料成本,造林、撫育、管理用工費用等的市場價,統(tǒng)計和計算各桉樹人工林復合經(jīng)營模式單位面積的凈收益及投資收益率等,并以此來評價各桉樹人工林+草珊瑚復合經(jīng)營模式的經(jīng)濟效益。
總成本=桉樹種植成本 + 草珊瑚種植成本
產(chǎn)品收入=產(chǎn)量×產(chǎn)品市場價格
總收入=桉樹木材收入 + 草珊瑚的產(chǎn)品收入
式中:θ(·)表示激活函數(shù),bh表示偏置向量,Wxh表示輸入與神經(jīng)元之間的權值矩陣,Whh表示神經(jīng)元內部自循環(huán)的循環(huán)權值矩陣。神經(jīng)元內各部分在t時刻的具體運算如下:
凈收益=收入?總成本
2.1 桉樹人工林下培育草珊瑚苗木經(jīng)營模式
由表1可知,在桉樹人工林下培育草珊瑚苗木,由于育苗的松土、淋水和施肥等措施的實施,增加了林地的管理和水肥,從而促進了間種林桉樹的生長,林木的胸徑、樹高、單株材積及林分蓄積量均比對照林有不同程度的增長。但由于經(jīng)營的時間僅半年,林木生長之間的差異經(jīng)方差分析未達到顯著性水平(>0.05)。
表1 林下培育草珊瑚的桉樹林木生長量
草珊瑚是陰生植物,通常其人工育苗需要搭蓋遮蔭棚。而桉樹人工林一般的郁閉度為0.6 ~ 0.8,剛好滿足草珊瑚生長對庇蔭的需要。而且桉樹人工林林木的枝下高較高,便于林下作業(yè)。因此,在桉樹人工林下培育草珊瑚苗木,既可節(jié)省搭蓋遮蔭棚的環(huán)節(jié)和資金,又有利于兩種植物同時生長。在本經(jīng)營模式中,育苗對林地的利用率約為41.28% (已去除地邊地角),每公頃林地的產(chǎn)苗量可達119.358萬株(表2)。
表2 草珊瑚苗木生長情況
表3 桉樹人工林下培育草珊瑚苗木的成本統(tǒng)計表 元·hm-2
經(jīng)統(tǒng)計,種植桉樹和草珊瑚育苗的成本見表3。培育草珊瑚苗木的林分比對照林分的投入增加了15.10萬元·hm-2,即在桉樹人工林下培育草珊瑚苗木的成本比單純種植桉樹要高很多。但是,對該復合經(jīng)營模式的經(jīng)濟效益估算(表4)后得知,復合經(jīng)營模式比單一的桉樹經(jīng)營模式的產(chǎn)值也高較多。按目前市場低價,草珊瑚苗木0.5元·株-1計算,其凈收益比對照林增加了45.662 4萬元·hm-2,增值率達422.67%,經(jīng)濟效益非常顯著。
表4 桉樹人工林下培育草珊瑚苗木的經(jīng)濟效益估算 元·hm-2
2.2 桉樹人工林下套種草珊瑚經(jīng)營模式
2.2.1 不同栽培模式的對比試驗
從表5中可以看出,除了桉1+草1模式的桉樹樹高生長量與對照相比無增長外,各模式的林木胸徑、樹高、單株材積和林分蓄積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長,并以桉1+草3模式增長最大,其林木的胸徑增長了12.33%,樹高增長13.29%,單株材積和林分蓄積量均增長37.37%;其次為桉1+草2模式,而桉1+草1模式增長最少。經(jīng)方差分析表明,不同栽培模式的林木生長差異,除胸徑外,均達到極顯著的水平。對桉樹林分蓄積量進行LSD法多重比較(表6)得知,不同栽培模式的桉樹林木生長量的差異主要存在于桉1+草2、桉1+草3模式與桉1+草1模式和對照林之間,而桉1+草2模式與桉1+草3模式之間、桉1+草1模式與對照林之間則無顯著性差異。
表5 不同栽培模式的桉樹林木生長量
表6 桉樹林分蓄積量LSD法多重比較
注:LSD0.05=21.459 5,LSD0.01=31.221 4
從表7可知,桉1+草1模式的草珊瑚保存率較高,但植株的分枝數(shù)和生長量均較低。而桉1+草2模式和桉1+草3模式,雖然現(xiàn)存率稍低一些,但草珊瑚植株的分枝數(shù)和生長量較高,其中又以桉1+草3模式表現(xiàn)最好,其生物量達2 885.1 kg·hm-2,比桉1+草1模式增長了50.33%。
表7 不同栽培模式的草珊瑚生長情況
3種栽培模式的經(jīng)營成本統(tǒng)計見表8。由表8可知,3種復合經(jīng)營模式分別比對照增加投入18 155.0、18 635.0、18 872.0元·hm-2,即成本均增長一倍以上。但經(jīng)對不同栽培模式的經(jīng)濟效益進行估算(表9)得知,以草珊瑚目前的市價8元·kg-1(干質量,含水率不超過10%)計算,桉1+草1模式的增值率為?3.95%,其效益低于對照林地;桉1+草2模式的增值率達到71.88%,桉1+草3的增值率為76.73%。說明后兩種桉樹人工林間種草珊瑚的栽培模式經(jīng)濟效益顯著,其中又以桉1+草3模式最佳。
表8 不同栽培模式的成本統(tǒng)計 元·hm-2
表9 不同栽培模式的經(jīng)濟效益估算 元·hm-2
2.2.2 草珊瑚間種年限的效益分析
草珊瑚是多年生植物,種植成活后,可連續(xù)收獲十幾年甚至幾十年。為探討套種年限的經(jīng)濟效益,在不同栽培模式試驗的基礎上,以桉1+草3模式為基礎,分別對不同復合經(jīng)營的套種年限效果進行初步觀測,結果見表10和表13。
從桉樹林木生長量看(表10),套種草珊瑚對林木的生長有促進作用,套種林的林木生長量均比相應的對照林大。如林分蓄積量比對照林增長34.07% ~ 46.84%,以幼林增長最大。表11的方差分析結果表明,林木生長的4項指標均達到極顯著的差異。
表10 不同套種年限的桉樹林木生長量
表11 不同套種年限的林木生長量方差分析結果
對套種不同年限的桉樹林分蓄積量進行LSD多重比較(表12)得知,套種25個月及其對照之間、套種5個月及其對照之間的差異達到極顯著水平,套種16個月及其對照之間的差異顯著;在3種套種林中,套種25個月與套種5個月的林分之間存在極顯著差異,而套種25個月與套種16個月之間僅林分蓄積量存在顯著性差異,套種16個月與套種5個月的林分之間無顯著性差異。
表12 不同套種年限的林分蓄積量LSD法多重比較
注:LSD0.05=22.270 9,LSD0.01=31.224 2
從表13可知,套種第1年草珊瑚的保存率較高,但其每叢的分枝株數(shù)很少,生長5個月的平均株高僅為20.7 cm,為了促進草珊瑚的根系發(fā)育和分枝,以免采割時損傷植株,此時不宜采收。而套種后的第2年,草珊瑚的分枝及生長都比較發(fā)達,生物量達2 563.1 kg·hm-2,可以試產(chǎn);到了套種后的第3年,草珊瑚的生長量基本穩(wěn)定,此時宜正式投產(chǎn)。
表13 不同套種年限的草珊瑚生長量
從表14可知,不同套種年限的套種林均比其相應的對照林增加了一倍以上的成本。套種的年限越長,成本也越高。但是通過對不同套種年限的經(jīng)濟效益估算結果(表15)也得知,隨著套種年限的遞增,凈收益也越高,套種2 a的年平均凈收益為23 848.60元·hm-2,而套種3 a的年平均凈收益達26 333.51元·hm-2,平均每年比間種2年的增收2 484.91元·hm-2。從總體情況看,套種25個月,桉樹林年齡為37個月時,套種林比其相應的對照林增值42 334.03元·hm-2,增值率達115.45%,經(jīng)濟效益非常顯著。
表14 不同套種年限的成本統(tǒng)計 元·hm-2
表15 不同套種年限的經(jīng)濟效益估算 元·hm-2
根據(jù)結果分析,桉樹人工林下培育草珊瑚苗木經(jīng)營模式與桉樹人工林下套種草珊瑚經(jīng)營模式的經(jīng)濟效益都很好,兩者比較而言,前者的經(jīng)濟效益優(yōu)于后者。但由于受種植規(guī)模的限制,不宜盲目發(fā)展,以防苗木滯銷造成不良后果。后者的發(fā)展前景廣闊,目前草珊瑚資源嚴重短缺,而廣西適宜種植草珊瑚的桉樹人工林林地面積較廣,如能因地制宜發(fā)展該種植模式,則可給林農帶來豐厚的實惠。
從草珊瑚栽培模式比較來看,雖然3種栽培模式其單位面積的植物密度基本一致,但由于株行距配置不同,草珊瑚的生長有明顯的差異。桉1+草1模式由于種植密度太高,不利于植株分枝和生長,產(chǎn)量較低,而且種植行的兩側空間較寬,利于雜草生長,撫育管理起來難度增大;另外兩種栽培模式雖然差別不大,但以桉1+草3更佳,建議采用此模式作推廣應用。
由于草珊瑚是多年生植物,萌芽力強,定植以后可采收多年。當桉樹林進行采伐時,可先采收草珊瑚再采伐桉樹,在桉樹萌芽更新時,同時撫育草珊瑚,可在短時間內形成復合結構,繼續(xù)復合經(jīng)營,此時減少了種苗的成本投入,經(jīng)營的效益更佳。
[1] 鄭學芳,劉海洋,鐘惠民.草珊瑚化學成分的研究[J].天然產(chǎn)物研究與開發(fā),2014,26(8):1221–1224,1284.
[2] 付菊琴,梁敬鈺.草珊瑚的化學成分研究[J].海峽藥學, 2013,25(9):46–50.
[3] 鄭濤.不同林分類型林下套種草珊瑚生長比較[J].福建林業(yè)科技,2012,39(3):88–91.
[4] 林躍上.杉木林冠下草珊瑚人工種植技術[J].江西林業(yè)科技,2013(5):25–26,47.
[5] 王生華.林下生境對草珊瑚生長、形態(tài)和質量的影響[J].三明學院學報,2013,30(6):81–86.
[6] 陳建設.木荷林下種植草珊瑚的生長效果研究[J].研究現(xiàn)代農業(yè)科技,2014(13):169–170.
[7] 楊文火.閩南山地火力楠林下套種草珊瑚試驗研究[J].安徽農學通報,2012,18(11):142–144.
[8] 蘇亨榮.林下種植草珊瑚對林下植物多樣性的影響[J].福建林業(yè)科技,2014,41(2):84–89.
[9] 李孔生,周保彪,陳馬興,等.雷州半島桉樹林地土壤肥力綜合評價[J].桉樹科技,2014,31(4):27–31.
[10] 陳少雄,陳小菲.我國桉樹經(jīng)營的技術問題與思考[J].桉樹科技,2013,30(3):52–59.
Study of Eucalypt-Intercropping and Analysis of Its Economic Benefits
LV Cheng-qun1, HUANG Bao-ling1, YE Yan-ping2, NONG Shao-yue3,LV Shi-fan4
(1.,,530004,,; 2,,530004,,; 3.,530022,,; 4,,530004,,)
For increasing the global utility of eucalypt plantations and improving the environment, this study was initiated to examine the potential for intercropping ofwithinplantations. Two eucalypt-intercropping patterns and three planting patterns were studied in randomized complete block experiments on a lower hillside site and an upper hillside site in central Guangxi; data collected was used to analyze economic benefits of such intercropping systems. Intercropping systems of eucalypt-increased the economic returned by up to 456 624 RMB·hm-2, compared to pureplantations, providing a 423% higher return. For an intercropping patterns of 1-line eucalypt + 1-row, 1-line eucalypt + 2-rows1-line eucalypt + 3-rowscompared to pure eucalypt plantation the output value increase by ?1 042 RMB·hm-2, 18 934 RMB·hm-2and 20 212 RMB·hm-2providing increases of ?3.9%, 71.9% and 76.7% respectively. This showed that the cultivation mode involving 1-line eucalypt + 3-rowsprovided the highest economic benefit. The average returns from the three cultivation modes increased with time, and at 5 months, 16 months, 25 months average output values increase by 2 264 RMB·hm-2, 15 824 RMB·hm-2, 42 334 RMB·hm-2respectively compared to pure eucalypt plantation, providing increases of 8.7%, 49.6%, and 115.5% respectively. This showed that the highest economic benefit was by continuing the intercropping for 25 months.
;; intercropping pattern; economy benefits
S753.53+6
A
2015-08-13
中央財政林業(yè)科技推廣示范資金項目([2012]TG08號)
呂成群(1957— ),男,博士,教授,博導,主要從事樹木生理和森林生態(tài)學教學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