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建光
馮麗麗最早發(fā)現(xiàn)女兒的“問題”,是在2007年。
這一年秋天,天天該上小學了。開學的第一個早晨,夫妻倆將女兒送到教室門口,一路上,女兒都高高興興。但放學后,她的情緒發(fā)生了很大變化。夫妻二人費了半天工夫,大概了解了事情的原委。原來,女兒不習慣小學“有規(guī)矩”的生活。
好說歹說,馮麗麗鼓勵女兒連續(xù)上了10多天學。但每天早晨起床后,女兒都重復同樣的話:“我應該上學,我想上學,可我不敢上學?!?/p>
大約半個月后的一個早晨,當馮麗麗和女兒敲開教室門時,正在講課的任課老師一把將天天拽進教室,嘴里嘟囔著說“打斷了講課”。馮麗麗急忙阻止,哭著對老師說:“你不要拽了,我們不上學了。”隨即,她為女兒辦理了退學手續(xù),母女倆抱頭痛哭。
“我沒想到,女兒一下子成了‘問題兒童?!瘪T麗麗抽泣道,“從那以后,女兒就經(jīng)常對我說,媽媽,我好失敗。”
馮麗麗發(fā)現(xiàn),女兒自退學后,“癥狀”加劇,晚上常常做噩夢。到了后來,女兒晚上都不敢睡覺,以致晝夜顛倒。這位母親還留意到,原本愛說話的女兒變得敏感脆弱,讓她做什么事,她總是退縮。
為幫助女兒恢復正常,馮麗麗夫婦開始參加各種關于“問題兒童”的交流活動。走進這個圈子他們才發(fā)現(xiàn),像天天這樣對上學有恐懼感的兒童并不少。在一次關于兒童教育的交流活動中,天天的爸爸認識了從事兒童教育的老師喬艷坤。喬艷坤在聽他講述完女兒的問題后,給天天開出了“藥方”:到鄉(xiāng)下去生活。
2009年3月初的一天,以寫作和校對為生的爸爸發(fā)動起家里的電動三輪車,載著妻子和女兒朝村子出發(fā)。
到地方后,天已經(jīng)黑了,整個村子很安靜。他們匆匆收拾了一下就躺下休息。平日的“夜貓子”天天,出乎意料地早早入睡。第二天一大早,天天就催促爸爸媽媽起床,到外面看一看。馮麗麗看著在空地上奔跑的女兒,有種莫名的感慨。
連續(xù)幾天上午,喬艷坤都出現(xiàn)在這個家。通過觀察,她向馮麗麗夫婦提出了第一個方案:讓天天做飯,培養(yǎng)生活能力。
“能行嗎?”馮麗麗不解。
“沒問題!”喬艷坤回答道。
這位長年從事兒童教育的老師有其理論基礎:孩子的生活能力越強,自信心就會越強,將來駕馭環(huán)境的能力也就越強。而做飯,是培養(yǎng)生活能力最有效的方式之一。
自然,這個方案遭到天天的反對。其后一連幾天,喬艷坤中午幫著馮麗麗做飯時,都會叫天天幫忙。天天不答應,她也不堅持,就做一些能引起天天興趣的事情。一次做西紅柿雞蛋面,喬艷坤直接問天天:“你要洗西紅柿還是要打雞蛋?”天天毫不猶豫地選擇了打雞蛋。
此后幾天,喬艷坤又鼓勵天天獨自去菜市場買菜、買豆腐。她還鼓勵天天動手包包子。當房東大媽對天天包的包子贊不絕口時,天天做飯的興趣更濃了。
“那時候,天天經(jīng)常說,媽媽我會做這個了,我會做那個了。我覺得,她的自信心回來了?!瘪T麗麗回憶。
喬艷坤告訴馮麗麗:“孩子的自信不是夸出來的,而是做出來的。孩子通過自己的感受來思考,做出決定,去行動,最后得到結果。有了這樣一次次的過程,自信就會慢慢生長出來?!?h3>三
房東大媽買了兔子,送給天天兩只,她就開始每天喂兔子,后來還養(yǎng)了小雞和小鴨。在照顧這些小動物的過程中,馮麗麗發(fā)現(xiàn)女兒發(fā)生了很大變化,天天不再像以前那樣對外界的事物漠不關心,對待自己也不像以前那樣“沖”了。每天中午天天都會主動問媽媽想吃什么飯,媽媽吩咐后,她就自己準備食材,給媽媽做飯。幾個月內(nèi),馮麗麗幾乎每天中午都能吃到8歲女兒做的飯。
一天散步的時候,天天看到羊群,就纏著爸爸媽媽給她買一只小羊。在征得喬艷坤同意后,天天擁有了自己人生中第一只小羊。天天給它起名“小山”。在放羊的過程中,天天對各種植物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她央求爸爸進城的時候給她買一本關于野生植物的書。讓馮麗麗想不到的是,在很短的時間內(nèi),女兒就讀完了這本書。每次馮麗麗和女兒一塊兒出門的時候,女兒總能給她講出各種野生植物的名字。有一次,女兒甚至給馮麗麗采了很多野花,讓她泡水喝,說這是從書中學到的知識。
馮麗麗和喬艷坤說起女兒的各種變化,感慨不已。喬艷坤向她解釋道:“你以前的方向錯了,教育的本質(zhì)是引導,每個孩子都有內(nèi)在的、天賦的、智慧的生命力,所以成年人要做的不是塑造孩子,而是幫助他們成為自己?!?h3>四
一家人剛搬到鄉(xiāng)下的時候,女兒要出門,馮麗麗總是不放心地跟在后面,看著女兒玩。女兒也習慣了這種依賴,出門時總要叫上媽媽陪伴。
“這種狀況非常不好,影響孩子的獨立能力?!眴唐G坤幾次和馮麗麗說。
馮麗麗也認同喬老師的說法,但她還是放心不下。
從14歲開始,馮麗麗就是這么焦慮。那年,她父親所在的水泥廠發(fā)生爆炸,父親在爆炸中遇難。姐姐接了父親的班后,母親不放心姐姐路上的安全;妹妹經(jīng)常玩到天黑也不回家,母親就和幾個孩子一塊兒找。
母親的這種焦慮,延續(xù)到馮麗麗身上。女兒天天從小體弱多病,跑遍了北京“所有有兒科的醫(yī)院”,馮麗麗常焦慮、抱怨。
喬艷坤觀察到,馮麗麗又將焦慮的情緒傳染給了天天。因此,她在引導天天的同時,也開始引導馮麗麗夫婦。
鄰居家的小男孩,年齡和天天差不多。兩個孩子一會兒玩,一會兒鬧別扭。
“放心吧,孩子打打鬧鬧很正常,他們有處理問題的能力,一定會處理好。”喬艷坤開導馮麗麗。
對此,馮麗麗始終不相信。直到有一天,女兒告訴她:“媽媽,以前我不會跟小朋友打交道,跟誰都玩不好。我現(xiàn)在可有辦法了,我想讓東東跟我好,我就對他好,有什么事我都幫他,向著他,他就把我當朋友了。”
馮麗麗聽女兒這么說,松了一口氣。
一天,天天端粥時不慎燙到了腳,馮麗麗流著淚處理了天天的燙傷。喬艷坤目睹了全過程。事后,她告訴這位媽媽:“那個時刻,你是在愛童年未得到愛的自己,而不是孩子。”
果然,馮麗麗在兒時遇到過同樣的事情,母親在她燙傷后,對她嚴加斥責。
“天天就是一面鏡子,照出了自己的人格缺陷?!瘪T麗麗終于明白了,天天之所以軟弱無力,和自己有直接的關系。正是因為自己無微不至的照顧,才讓女兒越來越脆弱。
短短幾個月,8歲的天天學會了諸多本領。
她會養(yǎng)各種小動物,知道什么時間做什么;她學會了辨別植物,凡是在鄉(xiāng)下那塊土地上出現(xiàn)的植物,她幾乎都能叫出名,甚至還能說出其功效;她學會了交朋友,在村里有了幾個好朋友;她也學會了種蔬菜、壘墻;她還會包包子、包餃子,甚至做魚和紅燒肉……
馮麗麗逐漸明白喬艷坤和她說過的:“天天本來就是棵小樹,是你們兩棵大樹使勁給她遮風雨,同時也遮住了陽光,她才沒有長壯。父母讓出了空間,孩子才開始自己成長?!?/p>
突然有一天,天天對媽媽說:“我要上學,要和小朋友一起讀書、一起玩?!?/p>
“天天不再害怕上學了?!瘪T麗麗笑了。
為此,一家三口搬到北京郊外昌平區(qū)另一處鄉(xiāng)下。在那里,天天在一所特色兒童教育學校讀了3年。又有一天,天天提出要求:“我要上普通小學?!?/p>
“不怕考砸?”馮麗麗問。
“我不怕?!迸畠夯卮鹫f。
隨后,夫妻二人就開始給女兒找學校,一所挨一所參加插班考試。前幾次,天天的成績都不理想,未能達到學校的要求。幾次考試失敗后,馮麗麗發(fā)現(xiàn)女兒更加用功了。即使在公共汽車上、地鐵上,女兒也一直捧著普通小學的教材看。春節(jié)期間,她發(fā)現(xiàn)女兒幾乎沒出去玩過。
“這應該都是那段鄉(xiāng)下生活,以及喬老師給她的力量?!瘪T麗麗感慨道。在鄉(xiāng)下的那段日子里,馮麗麗曾擔心喬老師對女兒的一再加壓會挫傷女兒的自信心。
“我知道你們平時對天天說話很溫和,非常照顧她的自尊心。但是為什么天天沒有力量,什么都怕呢?”喬艷坤說,“因為真實的社會不是這樣。老師會批評她、懲罰她,小朋友會欺負她、嘲笑她。我給天天展示社會最真實的一面,讓她學會面對,反而給了她力量?!?/p>
終于,天天考取了一所公立小學,正式成為一名五年級學生。兩個月后,天天競選當上班長,并成為大隊長。這樣的結果,讓馮麗麗非常滿意。
今年小升初之前,天天的另一個決定又讓馮麗麗大吃一驚:她要參加擇校考試?!拔沂遣灏嗌?,可我不比別人差?!碧焯煺f。她所在的小學,300多名畢業(yè)生中,有60名選擇參加擇??荚?。最后,她順利通過北京朝陽區(qū)一所重點初中的考試。此前的擇??荚?,天天也失利過,但她興奮地對媽媽說:“媽媽,我都參加過神秘的考試了!”
馮麗麗發(fā)現(xiàn),女兒已經(jīng)成長為一個充滿力量的孩子。
(若 子摘自《中國青年報》2014年11月26日,本刊有刪節(jié),喻 梁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