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多彩世界——色彩描寫
為了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作家在細節(jié)描寫中也常常采用濃墨重彩、繪形繪色的手法,以增強表達效果。色彩描寫中作家采用較多的是夸張、比喻和反復等。這種修辭手法體現的是作者的聯想和想象能力。
【素材卡片①】
我第二次到仙巖的時候,我驚詫于梅雨潭的綠了。
那醉人的綠呀,仿佛一張極大極大的荷葉鋪著,滿是奇異的綠呀。這平鋪著,厚積著的綠,著實可愛。她松松的皺纈著,像少婦拖著的裙幅;她輕輕的擺弄著,像跳動的初戀的處女的心;她滑滑的明亮著,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雞蛋清那樣軟,那樣嫩,令人想著所曾觸過的最嫩的皮膚;她又不雜些兒渣滓,宛然一塊溫潤的碧玉,只清清的一色——但你卻看不透她!我曾見過北京什剎海拂地的綠楊,脫不了鵝黃的底子,似乎太淡了。我又曾見過杭州虎跑寺旁高峻而深密的“綠壁”,重疊著無窮的碧草與綠葉的,那又似乎太濃了。其余呢,西湖的波太明了,秦淮河的又太暗了??蓯鄣?,我將什么來比擬你呢?我怎么比擬得出呢?大約潭是很深的,故能蘊蓄著這樣奇異的綠;仿佛蔚藍的天融了一塊在里面似的,這才這般的鮮潤呀。——那醉人的綠呀!我若能裁你以為帶,我將贈給那輕盈的舞女;她必能臨風飄舉了。我若能挹你以為眼,我將贈給那善歌的盲妹;她必明眸善睞了。我舍不得你;我怎舍得你呢?我用手拍著你,撫摩著你,如同一個十二三歲的小姑娘。我又掬你入口,便是吻著她了。我送你一個名字,我從此叫你“女兒綠”,好么?(節(jié)選自朱自清《綠》)
[品 讀] 這段描寫中,“綠”字是全文情景交融的焦點。作者像一個善調丹青的能手,調動了比喻、擬人、聯想、對比等多種手法,從各個角度,波瀾起伏地描繪了奇異、可愛、溫潤、柔和的梅雨潭水,把自己傾慕、歡愉、神往的感情融匯在這一片綠色之中。作者通過比喻不僅描繪了潭水靜態(tài)的美,“仿佛一張極大極大的荷葉鋪著,滿是奇異的綠呀”;更形容了她那動態(tài)的美,“她松松的皺纈著,像少婦拖著的裙幅……”隨著作者的筆觸,隨著作者感情的波瀾,不僅我們的眼前出現了那微微泛起的綠色漣漪,而且我們的指膚間仿佛還能感觸到那閃著光亮的綠波的跳動,一種柔和、明快、親切的感情也會從心頭漾起。作者甚至把她想象為“如同一個十二三歲的小姑娘”,想拍她、撫她、親她,別致地把她叫作“女兒綠”,感情柔美到了極點。那明艷多姿的畫面,那逸趣橫生的情懷,和諧地統(tǒng)一在一起了。在這飽含詩情、充滿生趣的綠意中,透露出作者對生活的愛。
從山頂上看,它反映天空的顏色,可是走近了看,在你能看到近岸的細沙的地方,水色先是黃澄澄的,然后是淡綠色的了,然后逐漸地加深起來,直到水波一律地呈現了全湖一致的深綠色。卻在有些時候的光線下,便是從一個山頂望去,靠近湖岸的水色也是碧綠得異常生動的。有人說,這是綠原的反映;可是在鐵路軌道這兒的黃沙地帶的襯托下,也同樣是碧綠的,而且,在春天,樹葉還沒有長大,這也許是太空中的蔚藍,調和了黃沙以后形成的一個單純的效果。這是它的虹色彩圈的色素。也是在這一個地方,春天一來,冰塊給水底反射上來的太陽的熱量,也給土地中傳播的太陽的熱量溶解了,這里首先溶解成一條狹窄的運河的樣子,而中間還是凍冰。在晴朗的氣候中,像我們其余的水波,激湍地流動時,波平面是在九十度的直角度里反映了天空的,或者因為太光亮了,從較遠處望去,它比天空更藍些;而在這種時候,泛舟湖上,四處眺望倒影,我發(fā)現了一種無可比擬、不能描述的淡藍色,像浸水的或變色的絲綢,還像青鋒寶劍,比之天空還更接近天藍色,它和那波光的另一面原來的深綠色輪番地閃現,那深綠色與之相比便似乎很混濁了。(節(jié)選自梭羅《瓦爾登湖》)
[品 讀] 同樣描寫水的綠,相比于朱自清先生的深情外露,梭羅的描寫顯得平靜得多,作者力求客觀地描述湖的色彩變化,從黃澄澄、淡綠色,逐漸地加深,直到呈現了全湖一致的深綠色。在不同的光線下,“碧綠得異常生動”,或是“一種無可比擬、不能描述的淡藍色”“比之天空還更接近天藍色,它和那波光的另一面原來的深綠色輪番地閃現,那深綠色與之相比便似乎很混濁了”,展示了瓦爾登湖藍綠的世界,讓讀者在色彩的變化中,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天空還是一片淺藍,很淺很淺的。轉眼間,天水相接的地方出現了一道紅霞。紅霞的范圍慢慢擴大,越來越亮。我知道太陽就要從天邊升起來了,便目不轉睛地望著那里。果然,過了一會兒,那里出現了太陽的小半邊臉,紅是紅得很,卻沒有亮光。太陽像負著什么重擔似的,慢慢地,一縱一縱地,使勁兒向上升。到了最后,它終于沖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顏色真紅得可愛。一剎那間,這深紅的圓東西發(fā)出奪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發(fā)痛。它旁邊的云也突然有了光彩。(節(jié)選自巴金《海上日出》)
[品 讀] 這段文字先寫了日出前“一片淺藍”,接著“出現了一道紅霞”,到“紅霞的范圍慢慢擴大,越來越亮”,到“紅是紅得很,卻沒有亮光”,再到“顏色真紅得可愛。一剎那間,這深紅的圓東西發(fā)出奪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發(fā)痛。它旁邊的云也突然有了光彩”。客觀詳盡地描寫了海上日出的色彩變化過程,細膩生動,富有動態(tài)感。
雨來了,最輕的敲打樂敲打這城市,蒼茫的屋頂,遠遠近近,一張張敲過去,古老的琴,那細細密密的節(jié)奏,單調里自有一種柔婉與親切,滴滴點點滴滴,似幻似真,若孩時在搖籃里,一曲耳熟的童謠搖搖欲睡,母親吟哦鼻音與喉音?;蚴窃诮系臐蓢l(xiāng),一大筐綠油油的桑葉被嚙于千百頭蠶,細細瑣瑣屑屑,口器與口器咀咀嚼嚼。雨來了,雨來的時候瓦這么說,一片瓦說千億片瓦說,說輕輕地奏吧沉沉地彈,徐徐地叩吧答答地打,間間歇歇敲一個雨季,即興演奏從驚蟄到清明,在零落的墳上冷冷奏挽歌,一片瓦吟千億片瓦吟。
在日式的古屋里聽雨,聽四月,霏霏不絕的黃梅雨,朝夕不斷,旬月綿延,濕黏黏的苔蘚從石階下一直侵到他舌底,心底。到七月,聽臺風臺雨在古屋頂上一夜盲奏,千尋海底的熱浪沸沸被狂風挾來,掀翻整個太平洋只為向他的矮屋檐重重壓下,整個海在他的蝸殼上嘩嘩瀉過。不然便是雷雨夜,白煙一般的紗帳里聽羯鼓一通又一通,滔天的暴雨滂滂沛沛撲來,強勁的電琵琶忐忐忑忑忐忑忑,彈動屋瓦的驚悸騰騰欲掀起。不然便是斜斜的西北雨斜斜,刷在窗玻璃上,鞭在墻上,打在闊大的芭蕉葉上,一陣寒瀨瀉過,秋意便彌漫日式的庭院了。endprint
(節(jié)選自余光中《聽聽那冷雨》)
[品 讀] 文中的古屋聽雨,是如何詩意,如何愜意啊。聽,雨之纖纖細手拂弄著無數黑鍵啊灰鍵,把晌午奏成黃昏,聽那點點滴滴點點,忐忐忑忑,綿綿瀟瀟。正如有人評論的:“譬如憑空寫一個‘雨字,點點滴滴,滂滂沱沱,淅瀝淅瀝淅瀝,一切云情雨意,就宛然其中了。”作者化用《聲聲慢》手法,疊字連綿,表態(tài)、動態(tài)、聲響三番俱出,把“雨”字的質感寫活了。
歐陽子方夜讀書,聞有聲自西南來者,悚然而聽之,曰:“異哉!”初淅瀝以蕭颯,忽奔騰而砰湃,如波濤夜驚,風雨驟至。其觸于物也, [從] [從]錚錚,金鐵皆鳴;又如赴敵之兵,銜枚疾走,不聞號令,但聞人馬之行聲。余謂童子:“此何聲也?汝出視之?!蓖釉唬骸靶窃吗?,明河在天,四無人聲,聲在樹間?!?(節(jié)選自歐陽修《秋聲賦》)
[品 讀] “初淅瀝以蕭颯,忽奔騰而砰湃,如波濤夜驚,風雨驟至。其觸于物也, [從] [從]錚錚,金鐵皆鳴;又如赴敵之兵,銜枚疾走,不聞號令,但聞人馬之行聲”。該段由夜間讀書聽見秋聲的驚異感受入筆,細致地描摹了從秋風初起到秋風越來越大的聲音變化,比喻對比,聲色渲染,為我們營造了一幅“悚然”“異哉”的動人心魄的秋聲圖。
三、美妙畫面——光影組合
在描寫優(yōu)美的景物時,為了寫出景物的層次變化,使整個畫面有立體感、滲透感,作者往往運用動靜、虛實、濃淡、疏密等手法,不僅使畫面色彩均勻悅目,而且透出一股神韻,氤氳著一種濃郁的詩意。
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霧浮起在荷塘里。葉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過一樣;又像籠著輕紗的夢。雖然是滿月,天上卻有一層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為這恰是到了好處——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別有風味的。月光是隔了樹照過來的,高處叢生的灌木,落下參差的斑駁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彎彎的楊柳的稀疏的倩影,卻又像是畫在荷葉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勻;但光與影有著和諧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著的名曲。
荷塘的四面,遠遠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樹,而楊柳最多。這些樹將一片荷塘重重圍?。恢辉谛÷芬慌?,漏著幾段空隙,像是特為月光留下的。樹色一例是陰陰的,乍看像一團煙霧;但楊柳的豐姿,便在煙霧里也辨得出。樹梢上隱隱約約的是一帶遠山,只有些大意罷了。樹縫里也漏著一兩點路燈光,沒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這時候最熱鬧的,要數樹上的蟬聲與水里的蛙聲;但熱鬧是它們的,我什么也沒有。
(節(jié)選自朱自清《荷塘月色》)
[品 讀] 此段先寫塘上月色,“薄薄的青霧浮起在荷塘里”,這是實寫;而“葉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過一樣;又像籠著輕紗的夢”,則又是虛擬,但虛中見實,貼切地表現了朦朧月色下荷花飄忽的姿態(tài)。然后著力摹寫月的投影,有“參差”“斑駁”灌木的“黑影”,也有“彎彎的楊柳的稀疏的倩影”,而這些“影”又像是“畫在荷葉上”。光影交錯,把岸邊樹、塘中荷連結在一起,構成了美麗而繁雜的圖案。最后寫荷塘四面,凝聚點在柳樹。寫月下的樹景,因為遠近高低盡是柳樹,把一片荷塘圍住了,只有幾段空隙,漏進了月光,所以“樹色一例是陰陰的,乍看像一團煙霧”,而楊柳的豐姿就在這一團迷蒙霧氣中顯露出來。
項脊軒,舊南閣子也。室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塵泥滲漉,雨澤下注;每移案,顧視無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過午已昏。余稍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墻周庭,以當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雜植蘭桂竹木于庭,舊時欄楯,亦遂增勝。借書滿架,偃仰嘯歌,冥然兀坐,萬籟有聲。而庭階寂寂,小鳥時來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墻,桂影斑駁,風移影動,珊珊可愛。 (節(jié)選自歸有光《項脊軒志》)
[品 讀] “三五之夜,明月半墻,桂影斑駁,風移影動,珊珊可愛。”十五的夜晚,明月照亮墻的半邊,在月光的籠罩下,桂樹的影子或濃或淡、參差錯落、色彩相雜,微風徐來,樹葉因風吹而動,婆娑搖曳,十分可愛。這幾句寫項脊軒經過修繕已成為幽雅舒適的讀書好地方,并進一步描繪了讀書的情趣。
四、溫情生活——場景描寫
細節(jié),在日常生活中到處都有,俯拾即是。寫作者可以根據自己的寫作需要,選擇那些生動典型的生活細節(jié),就能寫出富有生活氣息、充滿詩情畫意的場景。
江南河港交流,且又地瀕大海,湖沼特多,故空氣里時含水分;到得冬天,不時也會下著微雨,而這微雨寒村里的冬霖景象,又是一種說不出的悠閑境界。你試想想,秋收過后,河流邊三五人家會聚在一個小村子里,門對長橋,窗臨遠阜,這中間又多是樹枝槎椏的雜木樹林;在這一幅冬日農村的圖上,再灑上一層細得同粉也似的白雨,加上一層淡得幾不成墨的背景,你說夠不夠悠閑?若再要點些景致進去,則門前可以泊一只烏篷小船,茅屋里可以添幾個喧嘩的酒客,天垂暮了,還可以加一味紅黃,在茅屋窗中畫上一圈暗示著燈光的月暈。人到了這一個境界,自然會胸襟灑脫起來,終至于得失俱亡,死生不問了;我們總該還記得唐朝那位詩人做的“暮雨瀟瀟江上村”的一首絕句罷?詩人到此,連對綠林豪客都客氣起來了,這不是江南冬景的迷人又是什么?(節(jié)選自郁達夫《江南的冬景》)
[品 讀] 這段文字描繪了一幅江南微雨寒村的冬霖景象。作者選取了小橋流水人家、孤村細雨煙樹、烏蓬茅屋酒客這些典型的意象,在不經意的點染之間,一幅情調悠閑的水墨畫就呈現在讀者面前了。
(供稿:浙江省仙居中學 華偉臣)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