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達韜+黃波
“轉型升級!”當前,這個詞很熱。
“創(chuàng)新驅動!”相伴而來的還有這個詞。
如何“創(chuàng)新驅動轉型升級”成為人們議論的焦點。
“創(chuàng)新驅動的本質是知識產權驅動?!敝袊▽W會知識產權研究會名譽會長吳漢東一語中的。
2014年度,長安汽車、重慶齒輪箱等九個專利項目獲中國專利優(yōu)秀獎,獲獎項目累計新增銷售額57.6億元。
“這一切,離不開重慶‘專利云的幫助?!敝貞c知識產權局局長袁杰說。
信息鴻溝
2011年7月的一天,重慶國際復合材料公司(CPIC)吸引了世界目光。
這天,他們收購了萬里之外的巴西歐文斯玻纖廠。
“這為我們占領巴西乃至南美市場搶得先機?!盋PIC副總經理姚遠說。
在此之前,CPIC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研發(fā)出在國外具有廣泛市場前景的環(huán)保型ECT玻纖生產技術。
“這是重慶企業(yè)轉型升級的代表作。”外界評價甚高。
但就在收購完成之后,CPIC遭遇尷尬——不敢生產!
自己的技術為什么不敢生產?
“ECT玻纖被競爭對手布局了相關專利,還處于專利保護期,我們事前不知道?!币h無奈地嘆氣。
早在上世紀90年代,美國歐文斯科爾寧格公司就在全球進行了無硼玻纖的專利布局,巴西等國赫然在列。
“其實,這源于重慶缺乏足夠的專利信息資源?!痹苷f。
相關統(tǒng)計報告顯示,90%以上的新產品和新技術研發(fā)通過利用公共的專利信息資源而形成。
“通過專利分析,企業(yè)可以輕松找到技術突破口,而通過專利預警,企業(yè)可以更好地規(guī)避市場風險?!痹苷f。
作為汽摩重鎮(zhèn),重慶在汽摩產業(yè)上積累了豐富的專利信息資源。
“但在一些新興產業(yè)上,重慶缺乏足夠的專利信息資源。”袁杰說。
面臨轉型升級的重慶,遭遇“信息鴻溝”。
云上整合
“壓力山大!”
幾乎在姚遠嘆氣的同時,重慶潤澤醫(yī)藥有限公司知識產權處處長張建的眉頭皺成了“川”字。
不久前,他接到一項任務——分析多孔鉭材料的專利現狀。
多孔鉭材料可用于人體修復,被醫(yī)學界廣泛認為是替代現有不銹鋼及鈦材料的理想材料。
“但當時只有美國一家公司具有生產能力,我們根本沒有信息渠道?!睆埥ㄕf。
一道“信息鴻溝”擺在張建面前,無奈之下,他“求”到知識產權局。
潤澤是幸運的——2011年,重慶啟動了“專利云”建設。
首先是整合全球信息資源。“我們整合了全球102個國家的9000多萬項專利數據資源?!痹苷f。
海量的專利信息資源,迅速填平了“信息鴻溝”。
然后是構建平臺。“采用云計算的技術,可以實現專利的快速檢索、快速分析?!痹苷f。
不久,重慶知識產權局為潤澤醫(yī)藥出具了一份多孔鉭材料專利分析報告。
“就是根據這份報告,我們自主研發(fā)出新的制胚工藝,節(jié)約了2/3的成本?!睆埥ㄏ采厦忌?。
由于打破了國外技術封鎖,2013年年初,潤澤獲得國家科技部2000萬元資金支持。
與此同時,重慶五個企業(yè)重大項目參與國家重大經濟科技活動知識產權評議試點,全部通過國家知識產權局驗收。
市場閉環(huán)
2013年7月26日,重慶市知識產權局,區(qū)域專利信息服務中心(專利云)建設企業(yè)需求座談會正在召開。
“大家暢所欲言。”袁杰開誠布公。
話音剛落,長安集團、力帆集團、中冶賽迪等企業(yè)代表就打開話匣子。
“打專利官司的費用太高了?!?/p>
“代理申請專利的周期太長了?!?/p>
…………
對此,袁杰早有預料:“企業(yè)通過專利云可以即時進行專利信息檢索和監(jiān)測預警,但檢索和監(jiān)測之后,企業(yè)并沒有很好的解決之道。”
檢索和監(jiān)測之后,企業(yè)要想突破各種專利壁壘走出去,需要有針對性的專利信息服務。
而這種針對性專利信息服務,對于大多數企業(yè)來說,是難以做到的。
“若勉強去做,不但成本高,而且效果未必好?!痹苷f。
而這種針對性專利信息服務,又不能完全依賴政府來解決,因為政府的人手太有限了”。
怎么辦?
“日本在上世紀70年代能夠順利轉型,關鍵舉措就是培育了一大批知識產權服務機構來為企業(yè)服務?!痹苤赋龇较颉?/p>
為此,重慶知識產權局采取了“外引”和“內生”兩種方式來整合服務資源。
外引——重慶知識產權局與美國湯森路透等51家國內外知識產權服務機構建立合作關系,并引進上海漢之光華等知名知識產權代理公司來渝設立分公司。
內生——依托原有重慶市摩托車(汽車)信息中心,引入社會資本成立重慶帕特克勞知識產權服務有限公司。
豐富市場主體的進入,能充分發(fā)揮自我造血功能,補上這個專利生態(tài)圈的關鍵一環(huán)。
生態(tài)效應
“噹……”
2014年7月3日,鐘聲在香港證券交易所響起,又一家公司在這里上市。
而這聲鐘響,意味著重慶有了第13家H股上市公司——重慶康達國際環(huán)保有限公司。
那一刻,遠在千里之外的帕特克勞知識產權公司的員工們格外興奮:“這有我們的一份功勞?!?/p>
上市籌備期間,康達環(huán)保曾被美國某公司“警告”。
“該公司指出康達環(huán)保侵犯了他們的20項專利?!痹摴矩撠熑苏f。
一時間,康達慌了神,找到了帕特克勞。
依托龐大的專利信息資源和專業(yè)的人才隊伍,帕特克勞迅速行動起來——
針對康達的技術方案,與該公司20件中國專利進行侵權比對分析,對涉嫌侵權的2件專利找到了無效證據,提出了應對措施建議;
直接參與康達環(huán)保公司與該公司的談判,結合侵權分析報告,向該公司解釋了侵權分析的依據、過程,展示了無效證據,提出了不侵權的結論,并提示該公司,如果堅持立場,其損失更大。
最終帕特克勞幫助康達化解了這次專利糾紛,為其香港上市掃清了關鍵障礙,減少損失4000萬元。
在這朵“專利云”生態(tài)圈中,越來越多的“生態(tài)效應”在產生——
重慶力帆規(guī)避了研發(fā)產品的專利侵權風險,節(jié)省了6個月的研發(fā)時間,新產品上市首年度年銷售額26億元。
重慶太極集團瓦解了GSK公司的侵權指控,打破GSK公司對某藥物的市場壟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