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胡布斯哈力 巴·其其克 解立松
摘要:簡述了母羊難產的主要原因、助產原則、診斷及處理方法。
關鍵詞:母羊;難產;助產
中圖分類號:S858.2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7-273X(2014)11-0061-01
母羊難產一般由以下幾種情況引起,初產羊骨盆狹窄、陰道狹窄、陣縮及努責無力、胎兒過大、胎位不正等。當羊水破裂后20 min左右不努責,胎膜也未出來時,應當檢查進行助產。對母羊難產的助產原則是早發(fā)現、早診斷、早處理,早助產,使羔羊順利產出,并對難產羔羊重點護理。
現將母羊難產幾種情況及助產原則介紹如下,供參考。
1 胎兒過大
胎兒過大確定后,應進行助產,需要對母羊陰門實施擴張術。有條件的,由獸醫(yī)或在獸醫(yī)的指導下,用專用擴張器對難產母羊實施陰門擴張術。通常情況下,接羔人員可抓住胎兒的兩只前腿,隨母羊努責節(jié)奏,輕輕向下拉,母羊不努責時,再將拉出部分送進去,母羊再次努責時,再按同樣的方法向外拉,如此反復三四次后,陰門就會有所擴張,這時,接羔人員一手拉住羔羊的兩前肢,一手扶著羔羊的頭頂部,另一人護住母羊陰門,伴隨著母羊的努責緩慢用力,將胎兒拉出體外。
2 胎位不正
常見的胎位不正有后位、側位、橫位、正位異常等情況。
(1)后位:也叫倒生,即胎兒臀部對著陰門口,后肢和臀部先露出。這種情況很難將其調整為正位生產,可順著母羊的陣縮和努責,將胎兒送回子宮,讓兩后肢先出,接羔人員一手抓住胎兒兩后肢,一手護住陰門,隨著母羊努責節(jié)奏,將胎兒順勢緩慢用力拉出體外。
(2)側位:側位又有前左側位和前右側位及后左側位和后右側位之分。前左右側位是指胎兒頭朝前,左或右肩膀先露出來。可順著母羊的陣縮和努責,將胎兒送回子宮調整為正位,自然或人工助產產出,左右后側位的,可順母羊努責,將胎兒送回子宮調整為后位,再以后位的方法進行助產將胎兒產出。
(3)橫位:即胎兒橫在子宮里、背部或腹部對著陰門口,背部或腹部先露出陰門。橫位的難產死亡率很高,必須馬上進行處理。解決橫位難產的辦法是,隨著母羊的陣縮和努責,將胎兒送回子宮,體外加子宮內進行人工調整為正位或后位,再以正位或后位進行人工助產即可。
(4)正位異常:是羔羊正位的一種異常狀態(tài),有俯位、仰位及其肢前頭后與頭前肢后四種形式。
俯位有的胎兒兩腿在前、頭部向下埋于前肢下胸脯前或向后靠在背脊上(肢前頭后),胎兒頭在前,前肢彎曲在胸下或向后舉于頭的后上方,則為頭前肢后。仰位亦有以上四種情況,即俯位的翻版。
正位異常的助產原則是:順隨母羊陣縮規(guī)律,將胎兒推回子宮,糾正為正位,然后讓其自然或伴隨母羊努責人工幫助產出胎兒。
3 特殊情況的處理原則
在上述難產情況下,所有助產措施均告失敗、危及母仔生命的情況下,應立即采取剖腹產手術,力保母仔平安。在無法保證兩全其美時,應堅持以下取舍原則:初產年輕母羊先保母后保仔;老年母羊先保仔后保母;胚胎移植良種羊,先保羔羊后保受體母羊。
4 胎兒在母羊腹中死亡的確診與處理
(1)死胎鑒定診斷方法:一是用聽診器聽取胎兒的胎心音和呼吸音,如能聽到胎心音和呼吸音,說明胎兒還活著,反之則說明胎兒已經死亡。二是用乳膠軟管插入胎兒鼻孔或口中,聽取是否有呼吸音。三是把手指伸到胎兒口中按壓舌頭,感覺其是否有吸吮或抵抗反應,如果沒有反應,則視為胎兒死亡。
(2)應采取的措施:一是用動物助產器(帶有保護的專用工具)伸入到母羊生殖道里,將鉤索鉤在胎兒的下頜骨、頸部或腿部,將其隨著母羊努責拉出體外,死亡的胎兒拉出后要進行無害化處理,進行焚燒或深埋。二是用帶有保護的專用工具(小動物解剖器),深入到母羊生殖道里,將胎兒分割,人工掏出體外。三是實施剖腹產手術。
5 母羊難產后的護理
母羊難產后在體能和體力上都受到了很大的創(chuàng)傷和付出,必須安排專人精心特殊護理,加強飼養(yǎng)管理,給以易消化飼草料,適當增加精料,適當運動,使之盡快恢復體能和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