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五十年代,NBA里中前場高手不少,因為當時的籃球技術還存在很多軟肋,人人都想離筐更近一些好保證命中率。但比爾·沙曼和他們不同,投籃神準的他視距離為無物,就像一個狙擊手,冷靜地射出每一粒子彈。即便再往后數(shù)十年,沙曼也絕對是整個聯(lián)盟歷史上第一批中投(其實也包括遠投,那時候根本沒有三分線)命中率單季突破40%的佼佼者之一(其中1952-53賽季更是還高達43.6%)。除此之外,他還擁有職業(yè)生涯88.3%的罰球命中率,七個賽季都是罰球命中率聯(lián)盟第一人,這當時在NBA同樣名列前茅。
11年職業(yè)生涯,沙曼有10年都是為凱爾特人隊效力。在波士頓,他與鮑勃·庫西的組合一度是NBA第一后場,兩人均技術全面、攻守俱佳,在退役之前,綠衫軍的全部四次奪冠,他們都有參與。
杰里·韋斯特至今都還清楚地記得自己新秀賽季(1960-61)一場比賽,他與沙曼對位,后者正經(jīng)歷著他的第11個同時也是最后一個賽季。
韋斯特大膽施為,在沙曼面前連續(xù)七次跳投命中。只不過第七次之后,沙曼沖他揮舞了一下拳頭,力度不大,但暗含的信息很明確。接下來,韋斯特就對場上跟自己對位的這員老將有了不同的認識,因為他再也沒有投中一球。
“比爾是一個強硬的人。”韋斯特一次在接受《洛杉磯時報》采訪時這樣說道,“我告訴你,你根本不可能從他身上越過,他經(jīng)歷的戰(zhàn)斗非常多,作為一名菜鳥球員,除了學習跟尊重你什么也做不了?!?/p>
眾所周知,早年沙曼曾經(jīng)在棒球場和籃球場之間來回奔波,直到確認自己無法進入到更高級別的棒球聯(lián)盟后,才于1955年徹底轉(zhuǎn)向了籃球。不得不說,他的選擇是正確的,因為在籃球場他從未出現(xiàn)過像在棒球場上那樣的困擾。在效力于華盛頓國會大廈隊的新秀年里,沙曼場均就能得到12.2分,后來當國會大廈隊于1951年退出NBA后,韋恩堡活塞隊又利用解散條款選中了他。但沙曼,他卻從未為活塞隊打過一場比賽,因為奧爾巴赫相中了他——后者與活塞隊簽了一紙交易合約,精明的“紅衣主教”也再次慧眼識才。接下來十年時間里,就如同他所希望的那樣,沙曼在波士頓花園球館的鑲木地板上,不斷創(chuàng)造著他關于命中率的各項紀錄,并以強勁且富有侵略性的防守揚名立萬,進而……給這座城市帶來一個又一個總冠軍。
1960-61賽季結束后,沙曼正式從NBA退役,他所穿的21號球衣也被凱爾特人隊永久封存。不過,離開NBA卻又并不就宣告沙曼的籃球生涯結束了,1961-62賽季他又到ABL聯(lián)盟為洛杉磯噴氣機隊打球,直到球隊在賽季中期解散后,沙曼穿球衣的日子才算真正結束。結束后他仍留在ABL,擔任克利夫蘭風笛隊主教練,并帶隊奪得了當賽季的ABL總冠軍。
在球場上,沙曼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教科書式投手,而在場下,他執(zhí)教的風格也是基本如此,簡單來說,就是注重細節(jié)、特別條件訓練和嚴格的紀律,雖說這經(jīng)常會讓他的隊員們感到壓抑。沙曼建立了一套有獎有罰的體系,以對球員場上的表現(xiàn)和行為做出約束;他還引進了一套創(chuàng)新性的比賽日訓練方法,叫做“跑射(Shootaround)”,顧名思義,就是球員在比賽當天要進行的一種投籃訓練。沙曼認為讓隊員們早些對比賽有感覺,復習攻防戰(zhàn)術,放松一下肌肉,是一種極佳的智力和體力雙重熱身方式。即便現(xiàn)在,很多NBA和NCAA的球隊也都仍在沿用這種方法。
接下來,1971-72賽季開始前沙曼成為了洛杉磯湖人隊主教練,33連勝、年度最佳教練、總冠軍——這些想必大家都已經(jīng)知道了。隨后,他還坐上了球隊俱樂部主席的位子,在任期間,紫金軍團又三次問鼎。盡管球衣是在波士頓退役,但在這兩支向來頗具宿敵意味的球隊中,沙曼還是扮演了和平使者的角色。
關于沙曼,可能還是曾與他對敵并在之后被執(zhí)教過的杰里·韋斯特總結得最好,就像他在《洛杉磯時報》的一篇文章上所說的那樣:“我曾經(jīng)和許多教練共事過,但無人能像比爾那樣。他完全不同,他是一個卓越不凡的人,從不會錯過什么東西,他有能力讓每個人的潛力發(fā)揮到極致,即便是在最黑暗的時刻,也能發(fā)現(xiàn)閃光點?!?/p>
沒錯,這就是沙曼。一生當中,以球員、教練、管理者三種身份,他一共贏得了12個冠軍頭銜。雖然在2013年這位87歲的老人永遠離開了我們,但他帶給籃球運動那種不斷追求完美的精神和永遠追求勝利的態(tài)度卻永存。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