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繼偉
在大唐長安城的北墻外,居高臨下的大明宮含元殿前,不可一世的太宗李世民注視著城南,那里雖有幾座寺廟,我們熟悉的慈恩寺卻還沒有誕生,耳熟能詳?shù)拇笱闼菦]有什么蹤影。遼闊的藍天,畫著可愛的天際線,平直而美麗,偶爾有一些凸起凹陷。李世民自信的笑了,回頭對著自己心愛的臣下,指向南邊:“看看,這才是我心中的長安吶!”唐長安城無論是從設計理念還是施工,都很符合這位帝王的“胃口”,可謂是震古爍今。
此時,一位歷經(jīng)千辛萬苦、九死一生、西行求法的大德正在回國路上。這位高僧游歷天竺18載,在那爛陀大寺虛心學習,成為佛國世界的“大乘天”,聲震五印度,事成猶念國。他就是釋門龍,俗名陳袆,釋家名玄奘。沒有風能比這位高僧回到大唐弘揚佛法的腳步更急促,走過千山萬水,層疊山巒,他演繹了一段踏實的足跡,最終歸來。公元645年,長安,萬人空巷都來一睹這位精神導師的真容,就連皇室公卿也在長亭靜候,以示自己的謙恭。朝廷在慈恩寺舉行了空前盛大的歡迎儀式,出動了1500多輛軒車、200多幅刺繡佛像、500多幅以金線繡出的經(jīng)幡,入寺和送行的高僧分坐500輛莊寶車,盛況空前。步輦兩邊隨行人員在烈日下,手搭涼棚,盡量的望遠方。與出去的窘迫不同,玄奘歸來可謂風光無限,蔓蓋蔽天,鮮花遍地,香煙裊裊,信眾云云,派頭十足!
轉過年來,在為文德皇后祈福修建的慈恩寺內(nèi),歸國多年的玄奘在佛前敬香,他盡力推掉了皇家的宴饗,臣公的請吃,一心只想著盡快浴佛理經(jīng)完成宏愿。西天取經(jīng),玄奘帶回佛經(jīng)657部,先后在弘福寺、慈恩寺、玉華寺等處翻譯佛經(jīng)74部,共計1335卷,翻譯佛經(jīng)之浩繁,任務之艱巨可謂空前絕后。后世在評價玄奘時,非??隙ǖ恼J為玄奘在我國佛教四大譯家中譯書最多,譯文最精。公元652年,玄奘為了展示佛法的偉大,適時的推出了一項工程———建慈恩寺塔。玄奘按照當時在印度流行的金剛頂寶塔的圖紙親自主持規(guī)劃設計施工,初為5層土心包磚塔,現(xiàn)就大雁塔,但具體樣貌如今只能從古老的詩篇中摩挲。岑參曾寫過《與高適、薛據(jù)同登慈恩寺浮圖》:“塔勢如涌出,孤高聳天宮;登臨出世界,鹼道盤虛空。突兀壓神州,崢嶸如鬼工;四角礙自日,七層摩蒼穹。下窺指高鳥,俯呼聞驚風;連山若波濤,奔湊似朝東。青槐夾馳道,宮觀何玲瓏;秋色從西來,蒼然滿關中。五陵北原上,萬古青蒙蒙。凈理了可悟,騰因夙所宗;誓將掛冠去,覺道資無窮。”詩句中氣勢磅礴的描寫與富于哲理的感嘆,常常在人們登塔時引起共鳴。你看悠悠的寶塔撐起了青的蒼穹,雄偉壯闊的詩篇綿綿的為他贊頌,還有什么能比這具象和想象結合的如此曼妙的建筑更令人動心的呢?同時,能在大雁塔題銘是一種榮譽,更是一種文人立世的資本。白居易在塔下得意的題銘時,那種意氣風發(fā),將自己的未來和高端大氣上檔次結合在一起的筆力,豈不正是唐代文人致高的人生境界與價值體現(xiàn)嗎?
后來大雁塔又經(jīng)改建,從5層到7層,又從7層變?yōu)?0層,外形也作改動,如今的大雁塔是樓閣式四角攢尖的浮屠寶塔,它巍峨聳立了1300年,就其挺拔的身姿始終給我們向上的動力,顯示著進取的昂揚,下大上小的造型,給人一種穩(wěn)重感。側面的輪廓則線條感十足,切面有種延伸視線無限遠的感覺。作為皇家寺院———慈恩寺的重要建筑,大雁塔是唐代長安城宗教空間、政治空間以及世俗空間所共享的視覺景觀。它不僅是玄奘實現(xiàn)其宗教理想的重要陣地,同時也因為位于新宮殿區(qū)(大明宮)的軸線上,從此參與了唐代新的權力空間的建構。
大雁塔是長安人共同的心理坐標、等級刻度。以它為節(jié)點,宗教、權力體系接受著萬千人民的膜拜和敬仰。大雁塔上的歷史之光照耀萬方,凝結著長安人對于文化的認同和向往。這里古韻幽幽絲路花雨迎萬福,這里貝葉梵語句句真言播神州。這里“吼”著秦腔,這里“奏”著華章,只有你親臨大雁塔的身旁,你才能了解“不到大雁塔,怎言到長安”的真意。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