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德彰
2015年6月26日,習近平主席提出說我們要鏟除不良作風和腐敗現(xiàn)象滋生蔓延(multiply and spread)的土壤,必須要靠法規(guī)制度阻止“破窗效應(yīng)”(brokenwindows theory),不斷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shè)、管理、監(jiān)督。
“破窗效應(yīng)”理論最先是由美國社會科學家(social psychologist)詹姆士·威爾遜(James Q.Wilson)及喬治·凱林(George L.Kelling)在1982年3月《大西洋月刊》(TheAtlantic Month別的一篇題為“Broken Windows”的文章中提出的。此理論認為環(huán)境中的不良現(xiàn)象如果被放任(without restraint)存在,會誘使人們仿效(follow example),甚至變本加厲(befurther intensified)。
“破窗效應(yīng)”又稱為“破窗理論”,是一種社會心理學效應(yīng)(psychological effect)。比如,一棟房子如果有一扇窗戶破了,沒有人去修補,隔不久,其他的窗戶也會莫名其妙地被人打破,甚至會有人闖入建筑內(nèi),如果發(fā)現(xiàn)無人居住,也許就在那里定居或者縱火;一面墻,如果出現(xiàn)一些涂鴉(graffiti)沒有被清洗掉.墻上很快就會布滿了亂七八糟、不堪入目(most unsightly)的東西;一條人行道有些許紙屑,不久后就會有更多垃圾,最終人們會理所當然地(as a matter of course)將垃圾順手丟棄在地上。有人在街頭吐痰,就會有人在路邊小便;有人上班遲到,就會有人便提前早退(leave earlier than oneshould);一個人不按順序搶上公交車,大家便一哄而上(try to get on unscrupulously);一個人間紅燈(jump ared light),后面便跟上一大片……這就顯示出一個規(guī)律:任何壞事,如果在開始時沒有被有效阻攔,就會形成風氣,很難改掉,就好像河堤,如果一個小缺口沒有及時修補,就可能崩壩,造成千百萬倍的損失,即所謂的“千里長堤,潰于蟻穴”。(A thousand mile long dyke may collapsebecause of an ant hole in it.)。這個現(xiàn)象,就是犯罪心理學中的“破窗效應(yīng)”。
美國斯坦福大學心理學家菲利普·辛巴杜(PhilipZimbardo)早在1969年就進行過一項實驗。他找來兩輛一模一樣的汽車,把其中一輛的車牌摘掉,把頂棚打開,停在相對雜亂的紐約布朗克斯區(qū)(Bronx District.NewYork City),另一輛則完好地停在加州帕洛阿爾托(PaloAlto,California)。結(jié)果,停在布朗克斯的那輛車當天就被偷走了,而放在帕洛阿爾托的那一輛,一個星期也無人理睬。后來,辛巴杜把那輛車的玻璃敲了個大洞,結(jié)果僅僅過了幾個小時,它就不見了。這說明,環(huán)境可以對一個人產(chǎn)生強烈的暗示性和誘導性(become a strong hint andinduction)。
我們?nèi)粘I钪幸步?jīng)常有這樣的情況:桌上的財物、敞開的大門,可能使本無貪念的人心生貪念;對于有些干部違反廉政(honest and clean governance)規(guī)定的行為,有關(guān)組織沒有進行嚴肅處理,甚至放縱,從而使類似行為再次甚至多次重復發(fā)生,成為“破窗”,甚至在一些地方形成集體腐敗、塌方式腐?。╟ave-in/landslide corruption),也就是窩案。不過,人和環(huán)境之間是互動的,不少違反黨紀國法的人,抱怨環(huán)境惡劣,卻很少反思自己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