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城里人來說,不動產統(tǒng)一登記,最直接的是房地統(tǒng)一。我們經常說房地產,其實房產、地產是兩碼事兒。按國際標準,只有地產,沒有房產,所謂的不動產是指地產及其上面的建筑物。因為在物理世界,只有土地是“不動”的。因此,不動產登記,讓土地管理部門“牽頭”做,還是有道理的。
我國情況特殊。按憲法,我國城市土地是國有制。我們的普通商品房,房子是所有權,土地是使用權。大家知道,國有土地使用權有70年期限。所以我們就犯嘀咕——這不就成了租用嗎?對。但經濟法上有說法,無限期或非常長期的使用權,就相當于所有權了。因此《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原則上規(guī)定住房70年后,土地使用權自動延期——盡管缺乏細則,也不清楚是不是免費。
《物權法》的規(guī)定相當原則,有待具體的細則。我們已經等了7年。在物權法各項細則中,有前提意義的就是《不動產登記條例》(現(xiàn)在加上了“暫行”二字)這部條例,就是要實行不動產統(tǒng)一登記。當然包括房產與地產的統(tǒng)一。
有房子的人,都特別珍惜自己的房產證,但從法理上說,“地產證”更牢靠。沒有“地本”的房本,那是相當虛幻的。為了老百姓切身利益著想,實施不動產統(tǒng)一登記就是要落實物權法要求,包括推動房產與地產統(tǒng)一,就是變成一個本本。這就是法學家們經常說的“不動產登記核心要件是登記簿”的意思。
對于不動產登記,城里人比較關心自己的房子。但對于我們國家來說,最大一筆不動產,在城市的環(huán)路以外——廣大農村地區(qū)。
我們有些人老家是農村的,至少都與農村沾親帶故。自駕游、鄉(xiāng)村游、農家樂等,使我們離農村越來越近。從產權上看,我們離農村不動產并不遠,我們很多人住房的土地就是從農村征地來的。
憲法規(guī)定,我國農村和城郊實行土地集體所有制。由于經濟社會發(fā)展水平限制,我國農村集體土地在流轉、交易、抵押等方面市場空間尚未打開。相對于城市房地產,農村土地可交易性差,自然在“價格”上沒優(yōu)勢。
但價格上沒優(yōu)勢,不影響價值上有絕對優(yōu)勢。物權法及《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在法律上界定了農村不動產的范疇,包括耕地、林地、草地、海域等,就是山水林田湖。英國人認為,只有鄉(xiāng)村地產才是真的不動產——某種意義確實就是這樣,就像電影《飄》的那句臺詞“只有土地是永恒的”。我們的七八十平方米住房,不能與農場、莊園、森林、海島同日而語。
您會說,可是農村不動產交易性太差呀。對,但條例就要改變這一點。以農村承包地為大頭,農村宅基地、農村集體建設用地的流轉、改革,會使農村土地“活”起來,使農民獲得更多財產權。而這些改革的前提,就是明確的權屬關系,也就是不動產統(tǒng)一登記。就是要明確這塊玉米地是誰家的,把權屬證書發(fā)到承包經營權或使用權人手里,這塊地才能更順利、完整地流轉,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才談得上清晰分離。土地流轉、農地“入市”就具備了前提條件。這樣,農村不動產就值錢了。
您可能動心了,但還是得告訴您,“小產權房”不得進行不動產登記。(據(jù)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