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 寧
當代藝術的體驗與解讀*
——評《畢加索與當代藝術》
□文|王寧
時下很多人說看不懂現(xiàn)當代藝術,看不懂畢加索的作品。事實上,不只是時下的多數(shù)人,即便是和畢加索同時代的人,也沒多少能讀懂畢加索、讀懂畢加索的作品。但那有什么緊要呢?我們要的不是懂,而是啟示。藝術首先訴諸于感官和情緒,其次才是思想與認知。對大多數(shù)人來說,觀看一個展覽、觀看一個作品,不過是“快餐式”的選擇,改變不了一個人的審美,改變不了社會認知。
畢加索作為20世紀最獨具特色、最有魅力的藝術家,其作品必然有其他藝術家作品不曾具有的特點所在。那么對于這樣一個藝術家,我們應該怎樣更好地解讀他呢?如何更好地理解畢加索,如何盡可能地讀懂畢加索留下的啟示呢?作者高宣揚在《畢加索與當代藝術》(人民出版社2014年11月出版)這本書中給出了詳細的闡釋。
該書共16章,大致分為3個部分。前兩章包括導論大致講到了藝術史的發(fā)展過程,尤其詳細地談到了當代藝術的發(fā)展。藝術的發(fā)展并沒有什么規(guī)律可言,因為藝術一直在追求它自身的自由,為了自身的需求和發(fā)展,藝術不斷地改變自身的形式和內容。作者不僅詳細地闡述了溫克爾曼、謝林、布柯哈特、康德、哈曼、福柯、波德萊爾、盧梭、尼采等眾多思想家、批評家的思想主張,以及以他們?yōu)榇砣宋锏呐上抵g的思想搏斗。作者還列舉了杜尚、塞尚、高更、梵高、畢加索的部分作品,生動地解釋了藝術史的發(fā)展過程,尤其是當代藝術的演變。
隨后,在該書中間部分,作者對畢加索做了詳細的解讀。作者對畢加索的整個人生、創(chuàng)作風格的變遷、創(chuàng)作的激情與巔峰,都給予了最客觀的記述。作者通過對畢加索各個創(chuàng)作時間段的詳述,呈現(xiàn)了畢加索對生命本源的追問,對“自由”的向往。畢加索從來不拘泥于一種藝術語言,他不斷地超越自己,走在時代的前沿,將意像和情感帶入藝術的殿堂。畢加索顛覆了傳統(tǒng)的藝術形式和審美觀念,將自然瓦解又重新建構,這種天才的創(chuàng)造力使眾多藝術家望塵莫及。直到畢加索逝世,他打開的藝術大門依然敞開,藝術創(chuàng)造的無限可能也逐步解放。
該書的最后兩章著重闡述了畢加索逝世后當代藝術的發(fā)展,尤其是最后一章中關于當代藝術對傳統(tǒng)藝術的顛覆、藝術是否終結的問題,作者通過紐曼、利歐塔、羅斯科等藝術家的實踐進行了客觀的說明。當代藝術的任務是為了突破傳統(tǒng)藝術的形式、規(guī)則、技巧的約束,利用當前的技術和文化,進行新的藝術創(chuàng)作,以及揭示當代藝術的無限可能性。作者認為當代藝術創(chuàng)作的多元性和不確定性、材料的多樣性,恰恰是藝術走向新的繁榮的信號。
當代藝術的發(fā)展是藝術自身發(fā)展的需要,是藝術追求自由的需要。針對觀者對畢加索的作品、當代藝術等看不懂的問題,筆者有兩條建議:首先對于當代藝術的理解需要積累。雖然當代藝術在出現(xiàn)之初,以反精英文化為精神,但它本身卻逐步成為了精英文化的一部分。其次欣賞當代藝術需要包容心。藝術發(fā)展到今天,歷史很長;某種程度上講,藝術的歷史幾乎等同于人的歷史。只有舊的藝術的終結,新的藝術才能誕生。面對多種多樣的當代藝術,觀者應該盡可能地用包容心去試著接受,在這個過程中,當代藝術或許就給予了觀者全新的體驗。
(作者單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新媒體藝術與設計學院)
*本文系北京市教委青年英才計劃,中央高?;究蒲袠I(yè)務費專項資金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