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科濃
在眾多影視劇中,常常看到主角面對至親至愛觸犯法律時的艱難抉擇,有痛定思痛大義滅親的,有苦口婆心勸其自首的,還有心有不舍幫助逃避法律懲罰的。藝術來源于生活,這樣的情景確確實實發(fā)生在現(xiàn)實生活之中。那么法律對親人包庇、窩藏是持一個怎樣的態(tài)度?
人們常說,法不容情。雖然這句話不完全對,但法律確實是不具有感情的,窩藏和包庇行為既然是法律嚴禁的,法律不會因為行為人是出于幫助親人的目的而有所豁免。另一方面,近年來司法機關在辦理此類案件時,也會根據(jù)具體情節(jié)進行一定程度的輕判,此時,法又是容情的。
哥哥搶劫巨款,
弟弟千里護逃
2013年的最后一天,杭州市警方根據(jù)通緝令攔截了一輛奇瑞紅色轎車,車內兩個長相酷似的人同時露出了驚訝和慌張的表情,這出弟弟千里護兄逃跑的戲才開演短短一天就落幕了,兩人打車“亡命天涯”的如意算盤也落空了,一名搶劫罪的嫌疑人和一名窩藏罪的嫌疑人雙雙被杭州警方拘留并移送給了上海閘北警方,后由上海市閘北區(qū)人民檢察院提起公訴。
搶劫嫌疑人叫姜飛文,窩藏嫌疑人叫姜飛武,兩人是雙胞胎兄弟,他們的母親當時作為上海知青插隊落戶至安徽并在那里成家。后來知青子女有政策可以回滬,姜母反復糾結后選擇了大兒子姜飛文落戶上海。姜飛文落戶上海后順利地找到工作并娶妻成家。但是姜飛文沉迷賭博,不僅丟了工作,還負債累累,妻子也因此跟他離婚,母親也被迫拿出自己的養(yǎng)老錢為他還債。相反,小兒子姜飛武卻踏實勤奮,在老家事業(yè)順利,很快也娶妻成家。2013年年初,姜飛武也到了上海,買了一輛奇瑞轎車,跑起了運輸業(yè)務。然而,姜飛文在丟了工作,沒了妻子的情況下并沒有反省自己的賭博惡習,反而變本加厲。
2013年12月30日,姜飛文在一家小飯館吃過飯后發(fā)現(xiàn)自己身無分文,無奈之下只好將自己的手機抵押在店里。姜飛文剛把手機拿出來,又接到銀行的催款電話,他拖欠了近10家銀行近10萬元信用卡欠款。姜飛文覺得山窮水盡,心里突然冒出一個戾氣的念頭,何不搶些錢花花?姜飛文決定之后就開始實施,他選擇自己曾經(jīng)工作過的一家電腦科技公司作為作案目標,當時他跑業(yè)務,知道公司財務每天有幾十萬元的營業(yè)款要第二天才能存入銀行,而且晚上只有一個人值班。姜飛文買了一頂大鴨舌帽、一個口罩和一副手套,外加一把匕首和膠帶。他謊稱來找前同事,進入公司后進行了踩點。當天晚上10時許,姜飛文戴上帽子、口罩和手套,到公司后先持匕首威脅、繼而拿膠帶將值班人員焦某捆綁在椅子上,逼迫焦某拿出了25萬元營業(yè)款。得手后,姜飛文打電話給弟弟姜飛武,讓他開車送自己去江西。在車上,姜飛文告訴了姜飛武搶劫25萬元的事情,并給了他6萬元,讓他匯給母親一些,自用一些。姜飛武接受了,兄弟倆連夜開車,半路上兄弟倆分頭找銀行,姜飛文除了還信用卡還向自己借過錢的人匯款,姜飛武則把6萬全部匯給了母親。兩人正打算繼續(xù)逃亡,就被杭州警方攔截,雙雙落網(wǎng)。
在檢察官提審姜飛武的時候,有一段耐人尋味的對話。
姜飛武:“當時我哥哥告訴我他搶劫了,讓我開車送他出上海回老家,我心里是又震驚又害怕,哥哥犯了搶劫罪,這是要坐牢的。他要逃出上海,不能坐一切公共交通,因為這都是需要身份證的,如果我不幫他的話,他就真的完了。”
檢察官:“你為何不勸他自首?”
姜飛武:“我想勸的,可是我知道哥哥的性格,他是不聽勸的,我要是說了,兄弟之間肯定鬧僵?!?/p>
檢察官:“你知不知道你的行為也是犯罪?”
姜飛武:“我知道肯定是不對的,如果是別人犯事我肯定不幫他,但他是我的親哥哥……”
檢察官:“你后悔嗎?”
姜飛武:“后悔的,現(xiàn)在最傷心的肯定是我媽媽,我當時應該送哥哥去自首,這樣他可以判輕點,我也不會犯罪……”
從理性的角度考慮,親人應該勸說甚至強送犯罪嫌疑人自首,司法解釋也將親人送過來的情況視為犯罪嫌疑人自動到案。如果犯罪嫌疑人能如實供述犯罪事實,就能認定為自首,可以獲得從輕或減輕的處罰。從感性的角度考慮,親人確實難以拒絕,“見死不救”可能導致親人之間的關系徹底破裂,留下難以彌補的傷害。但是正如姜飛武最后所說,理性行動無論對自己、對親人都是好的行為,甚至他們共同的親人也能少受傷害。法能容情,但法不能因為情而改變。綜合本案的犯罪事實,姜飛文因搶劫數(shù)額巨大被判搶劫罪,判處有期徒刑十三年;姜飛武因明知姜飛文實施搶劫仍幫助其逃匿被判窩藏罪,判處有期徒刑三年緩刑四年。姜飛武被定罪但獲得了一定程度的輕判,他獲得緩刑。
繼父撞死一人,
繼子“頂包”獲罪
2013年11月底的傍晚,下著雨且天色較暗,老朱駕駛轎車在萬榮路由南向北行駛至永和路時,猝不及防地將橫穿馬路的行人吳某撞倒受傷?;帕松竦睦现爝B忙打電話通知家人,說自己撞了人,恐怕要吃官司了。繼子小陳第一個趕到現(xiàn)場??粗约荷硇尾畈欢嗟睦^子,老朱突然冒出一個念頭,何不讓小陳“頂包”!老朱就跟小陳說,自己臨近退休,收入可觀,是家里的“頂梁柱”,如果因為撞人進監(jiān)獄了,那么不僅現(xiàn)在的工資沒了,將來退休的工資也會沒有。這個“90后”小伙子非常具有“擔當”,當下就同意了。心思縝密的老朱怕道路的監(jiān)控錄像已經(jīng)拍下他在車中的體貌,他還跟小陳互換了衣服。之后,小朱打電話報警,并等候警方到現(xiàn)場處理;吳某則被送入醫(yī)院,但終經(jīng)搶救無效死亡。
警方在進一步的偵查中調取了老朱小區(qū)電梯的監(jiān)控錄像,在這當中發(fā)現(xiàn)了一些蹊蹺。當天老朱出門時穿藍格子襯衫,小陳則穿了黑色外套;而在事故現(xiàn)場,兩人的衣著反過來了。警方立即打電話傳喚老朱到案,老朱一看警察傳喚就明白事情暴露了,如實交代了自己交通肇事的經(jīng)過。當他得知小陳并不會因為真相大白而獲得自由,反而因為包庇也要被處理時,后悔不已。
在檢察官提審的時候,小陳說,他跟繼父感情非常好,繼父待他如親子。他覺得繼父年紀大了,受不起這個罪,自己頂頂也就算了。他還說:“我當時還覺得自己很孝敬,現(xiàn)在想想自己太傻了,爸爸也不會因為我頂罪就沒事了,做了的事情總是會被人知道的?,F(xiàn)在我們倆都出事了,媽媽肯定很難過?!抑肋@樣做就是騙了警察,肯定不對,但不知道會是犯罪……”
老朱因違反交通運輸管理法規(guī),導致發(fā)生重大事故并致人死亡,以交通肇事罪追究其刑事責任,被判處有期徒刑二年。小陳明知老朱犯罪而作假證明予以包庇,以包庇罪追究其刑事責任,被判處有期徒刑六個月。小陳刑期不重,但同樣為自己的行為付出了代價。
從傳統(tǒng)的道義來看,小陳是個孝順父親的好兒子,人們還會因為小陳并非老朱的親兒子而對小陳更加“贊嘆”。人們甚至覺得這樣為親人頂罪入獄,比上個案例中弟弟幫哥哥逃走的行為更“偉大”。但恰恰相反,這樣的行為對被害人來講是不公的,在這個案子中老朱是交通肇事,主觀惡性小,如果是殺人的兇手被他人頂替,想想死者是否能瞑目。同時,這樣的行為也擾亂了司法秩序,增加了司法成本,浪費的是納稅人的錢,所以刑法對此予以處罰。
親親相隱,
法與情的碰撞
孔子在《論語》中就提到:“父為子隱,子為父隱,直在其中矣?!边@句話肯定了親屬之間隱匿犯罪的倫理正當性。漢代則將“親親得相首匿”作為刑罰適用原則之一,直系三代血親之間和夫妻之間,除犯謀反、大逆以外的罪行,應當互相包庇隱瞞罪行,不得向官府告發(fā);對于親屬之間容隱犯罪的行為,法律也不追究其刑事責任。這條“親親得相首匿”的原則由此作為古代重要刑事法律原則之一,一直為后世歷代所沿用。在國外,也有類似的制度,古羅馬查士丁尼在《法學總論》中指出,親屬之間不得互相告發(fā)。美國和法國等國家在刑事訴訟法律中也規(guī)定了一定范圍的親屬可以拒絕作證。
我國刑法根據(jù)法治精神,人人平等,規(guī)定了窩藏、包庇罪并非因為親屬關系可以豁免。2012年刑訴法修改,規(guī)定親屬具有拒絕出庭指控的權利。有人說這是對“親親得相首匿”的肯定。在筆者看來,這個說法是有問題的。包庇和窩藏都是一種積極的行為,而2012年刑訴法的規(guī)定只是賦予了其“拒絕出庭作證”這一消極行為的正當性,避免的是當面指控所帶來的沖擊,但親人本身仍然負有作證的義務。
在辦理這些案件的過程中,檢察官確實沒有同往常一樣,有一種將壞人送上法庭的懲惡揚善的痛快,相反卻感覺到可惜可嘆,可惜這些嫌疑人漠視法律終被懲,可嘆這些嫌疑人為親情身陷囹圄。
閘北檢察院公訴科科長陳蘋認為:“刑罰的一個功能是國家代替私人對犯罪分子進行懲罰,具有報復功能。如果有人窩藏和包庇,則會阻礙這個功能的實現(xiàn),使被害人無法從這種國家報復中獲得救濟,使被破壞的秩序無法得到恢復,對被害人、對社會而言都是不正義的。包庇和窩藏也會助長犯罪分子的氣焰,導致他們更加猖狂,而且這種行為本身就是對司法成本的浪費?,F(xiàn)代法治理念強調法律的至上權威,‘已成立的法律要獲得普遍的服從。作為司法機關,我們不能因為犯罪嫌疑人身份的不同而區(qū)別對待,親屬之間的包庇和窩藏行為同樣應當受到法律的懲罰。當然,親人之間的相隱作為一個情節(jié)應當充分考慮,我們也是基于這種人倫情理建議法院在量刑中從輕,最終法院判決時也是充分考量這種情況,既判處他們有罪,但同時也判處較輕。”
(文中犯罪嫌疑人均系化名)
編輯:鄭賓 39375816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