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zhí)煳?/p>
夏至已過,圍繞廣西玉林荔枝狗肉節(jié)而發(fā)生的輿論爭議仍未平息,愛狗人士奔赴玉林展開實際的救狗、護狗行動,當?shù)厥晨?、商戶也予以針鋒相對的反擊。如此激烈的對抗和沖突,把一個存在多年的公共議題以更加極端、醒目的方式再次提出。
愛狗人士表現(xiàn)出的愛狗之情,常常讓普通人難以理解。面對愛狗者的慷慨激昂,反對者最常提出的質(zhì)疑是:同樣是動物,為什么豬可以吃、牛可以吃,而只有狗不可以吃?這樣的詰問,在邏輯上顯然頗為犀利,提問者常以為就此可以令愛狗者啞口無言。
但無論這個問題被提出多少次,也從來沒有讓愛狗者對自己的信念產(chǎn)生絲毫動搖,更不曾讓他們從堅定的立場上后退半分。原因在于,除了對瀕危動物的搶救之外,包括愛狗在內(nèi)的動物保護行動,其基本的立足點從來不是道理,而是情感。因此,邏輯上的不能自洽,自然不足以動搖愛狗者的信念和行為。
實際上,基于理性的“道理”,固然是主導人類行為的重要因素,卻從來不是唯一的因素。道理之外,情感常常成為主導人們行為的另一個重要因素,尤其在個體行為中,情感因素還常常占據(jù)上風。正如同樣是豬、狗,充滿“萌”態(tài)的小豬、小狗,總是會激起人們更普遍的憐惜和疼愛,傷害一只憨態(tài)可掬的“萌豬”,也總是比屠宰場里大規(guī)模的殺戮讓人感到更多的不忍。在這樣的比較中,沒什么道理可講,無非是小豬比大豬可愛些而已。
同樣的道理,狗比豬、牛可愛,足以成為愛狗者的全部理由。這樣的愛心沒什么道理可言,但作為一種情感,卻現(xiàn)實存在,且必須予以正視。因此,面對愛狗者,講道理往往徒勞,如何體諒和理解其觀念,并與其平和相處,才是反對者應該做的。
與之相對,愛狗者如何厘清愛狗沖動的情感動因,恪守情感訴求的邊界,或許也有利于讓更多的人理解動物保護的觀念和行為。反之,如果動輒把個人化的情感訴求,強行拉升為“文明與野蠻”之類的空洞道理攻擊他人,反而可能讓自己的行為越發(fā)顯得不可理喻。
玉林狗肉節(jié)上的沖突盡管堪稱空前,但從中也可看出一些積極的變化。首先,狗肉餐館的招牌上,已經(jīng)盡量隱去“狗肉”字樣,可以看做吃狗者向愛狗者做出的妥協(xié)。而妥協(xié)是沖突的最佳解決方式,也是社會觀念變化的最可取的路徑。其次,除了部分愛狗者對狗肉餐館或狗肉市場的干擾之外,更多的愛狗者采取的是相對平和、合法的抗議方式,部分比較極致的愛狗者還采取了出錢購買的方式,救贖他們認為最可愛的狗狗。這些在合法范疇之內(nèi)的抗議和救助行為,顯然吸取了以往救狗行為的教訓。而如何在伸張自身利益的同時,既不違反法律又不傷害他人利益,對擁有越來越強烈的權利觀念的中國人而言,都是需要學習的功課。否則,不同群體之間動輒以傷害他人利益的方式主張自己的利益,不僅各個群體都不能維護自己的權利,還會對社會整體利益帶來更大的傷害。
吃狗與愛狗,既沒有直接的利益沖突,也沒有明確的是非分野,不過是不同群體之間的情感差異而已。未來很長時間內(nèi),狗肉還會端上餐桌,愛狗者也會繼續(xù)抗爭。但經(jīng)此一役,估計玉林狗肉節(jié)會逐步萎縮,乃至最終回歸到僅屬于當?shù)孛癖娖玫恼嬲拿袼?。這一天若真的到來,則可以看做今天這出活劇的完美謝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