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璠
中國改革開放的窗口深圳市,上個世紀里曾在“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的標語激勵下,創(chuàng)造過“三天蓋一層樓”的“深圳速度”。
當“速度”為深圳的發(fā)展提供了基本的保證之后,2004年,它率先把基本實現現代化的指針撥慢了5年,從2005年推遲到2010年;2005年,它在全國范圍內率先制訂發(fā)布衡量城市文明程度的文明指數體系,7個一級指標中的“幸福指數”頗受關注;今年8月,深圳又掀起了一陣陣幸福的漣漪,各行各業(yè)的人們在向特區(qū)34年生日致意的同時,也共同期冀8月26日能被設為“深圳幸福日”。
這座地區(qū)生產總值(GDP)在去年已達到14500.23億元的城市,正在對所向往和追求的幸福進行重新的詮釋和定義。
位于中國西南邊陲的拉薩市,雖然地區(qū)生產總值拼不過深圳,但其市民的幸福感卻毫不遜色。在CCTV經濟生活大調查中,拉薩市連續(xù)8年獲“百姓幸福感最強城市”。今年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拉薩市委副書記、人大常委會主任洛桑旦巴自豪地告訴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xié)主席俞正聲,“拉薩是最具幸福感的城市?!彼诮邮苡浾卟稍L時說,“近幾年,拉薩市大力實施‘民生安市戰(zhàn)略,努力在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yī)、老有所養(yǎng)、住有所居上持續(xù)取得新進展,使改革發(fā)展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每一個群眾,筑牢了幸福拉薩建設的群眾基礎?!倍?,已經筑牢了群眾基礎的拉薩,正對照著文明城市的坐標,積極推進幸福拉薩的建設。
越來越多的中國城市正在努力追逐著屬于自己的幸福姿態(tài)。
一直領跑中國縣域經濟社會發(fā)展的江陰市,早在2006年就率先提出“幸福江陰”的新理念,如今,幸福早已在那里安下了家;“古老與現代輝映,傳統(tǒng)與時尚俱進”的西安市,則提出要“提升市民幸福指數,建設和諧、宜居、美麗西安”;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衢州市,做出了《中共衢州市委關于打造生態(tài)屏障建設幸福衢州的決定》,為人民群眾描繪了“收入更稱心、居住更舒心、保障更安心、平安更放心、生活更順心”的幸福衢州愿景……
盡管“你幸福嗎”這個問題曾一度讓人揶揄嘲笑,但追求幸福本身卻并不虛作浮夸,這是一個以幸福指數衡量一座城市生產力、競爭力的時代。城市,將如何肩負起讓生活更美好、讓人民更幸福的重任?
哪些城市讓人更幸福?
城市因人而興,因人而生動,因人而精彩……但人,能因城市而居,因城市而快樂,因城市而幸福嗎?
近十年的“中國居住小康指數”、“中國公共服務小康指數”、“中國生態(tài)小康指數”、“中國休閑小康指數”、“中國快樂小康指數”、“中國幸福小康指數”測評結果,都或直接或間接地回答了這個問題。答案當然是肯定的。人們選擇是否落腳于一座城市,從理性上來說是“為了生存需要”,從感性上來說便是“能否獲得幸?!?。
哪座城市是你心目中的幸福城市?若將這個問題拋給中國人,一千個市民的心目中,會不會有一千個幸福城市?
8年前,《小康》雜志聯(lián)合新浪網、騰訊網、央視國際、中國網等網絡媒體,對中國70個著名城市的“幸福度”進行了調查。在3萬多人的“票選”中,杭州位列“最幸福的十大城市”排行榜榜首,上海位居次席,麗江排名第三,廈門、青島、大連、成都、蘇州、香港、福州分列第四至十位。
雖然每個市民的心中都會裝著自己心目中的幸福城市,但調查結果表明,公眾的眼睛是雪亮的,真正的“幸福城市”,在大部分受訪者心目中都會“發(fā)光”。
杭州就是這樣一座名符其實的幸福城市,在不同單位、機構進行的各種不同的幸福城市測評中,杭州獲評“最具幸福感城市”的次數非常多?!疤焯谩保侨藗儗贾葸@座美麗城市的由衷贊美,除了山光水色外,還有什么讓人覺得生活在那里會很幸福呢?電影藝術家王曉棠曾說:“踏入這個城市,我會感到真誠、友善、美麗,人們不分老中青幼,彼此體貼互助,他們關愛這個城市的一草一木,關注它的環(huán)保勝過自己的家……”
而真正帶給杭州人幸福體驗的還不止這些:對社會治安的信任,對居住的滿足,對公共服務的肯定,西湖邊散步的閑情逸致,等等,都讓人們覺得,如果杭州都不幸福,還有哪里能幸福呢?
和杭州一樣,多次獲評“最具幸福感城市”的還有拉薩。高寒缺氧、經濟發(fā)展不如許多內地城市的拉薩,為何能夠在樣本涵蓋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qū)、104個城市和300個縣的“CCTV經濟生活大調查”中脫穎而出?拉薩市委副書記馬新明從物質和精神兩大方面總結出了“幸福拉薩”的“十大密碼”。
幸福拉薩的物質密碼有五個方面。一是今昔巨變帶來幸福;二是民生改善帶來幸福,“拉薩市民感到幸福,關鍵是他們的基本民生需求得到了滿足,拉薩加快推進社會保障體系建設,農牧民安居工程建設、農牧區(qū)免費醫(yī)療制度、城鎮(zhèn)基本醫(yī)療等社會保險、新型農村養(yǎng)老保險、基本養(yǎng)老保險、城鄉(xiāng)低保等民生制度建設,力求全覆蓋、廣普惠,基本實現了住有所居、學有所教、業(yè)有所就、病有所醫(yī)、老有所養(yǎng),為幸福和諧拉薩建設邁出了實質性步伐”;三是經濟發(fā)展帶來幸福;四是城市發(fā)展帶來幸福,“在拉薩,隨時隨地能夠感受到西藏現代化發(fā)展的成果和氣息,縱目眺望拉薩城,拉薩飯店、西藏賓館及各色建筑物星羅棋布,連綿不斷,站在布達拉宮頂上俯瞰拉薩全城,整個拉薩市區(qū)到處是一片片掩映在綠蔭中具有藏式風格的現代樓房”;五是生態(tài)宜居帶來幸福,“人們在這個城市中享受著最藍的天、最凈的水、最清新的空氣和最燦爛的陽光,不必為環(huán)境污染、交通擁擠等‘城市病而煩惱,過著舒心愜意的生活”。
幸福拉薩的精神密碼也同樣包含著五個方面。一是無私關懷帶來幸福;二是文化發(fā)展帶來幸福;三是社會公平帶來幸福;四是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深入人心;五是團結穩(wěn)定帶來幸福。
杭州和拉薩的幸福固然出彩,在各種幸福城市測評中上榜過的上海、麗江、廈門等城市的幸福固然精彩,但中國人心目中的“幸福城市”卻遠不止這些?!吧钤谀睦?,你能感覺到幸福?”去年,當全國各地的老百姓面對《小康》雜志提出的這個問題時,“條件反射”出的答案并不僅僅局限于他們所生活的地方,而是一長串城市的名字,他們寫出的“幸福城市”名單里,不僅僅有北京、上海、廣州、深圳這四個一線城市,還有武漢、大理、揚州等二三線城市。不管這些城市的GDP如何,能讓人幸福,才能擁有旺旺的人氣和讓其他城市羨慕的人緣。endprint
幸福城市的資本
城市如何讓人更幸福?早在18世紀末,英國經濟學家、哲學家邊沁就提到,城市的主要目標應該通過增加快樂和減少痛苦以保證“最大多數人的最大幸?!薄?/p>
如何增加快樂、減少痛苦,并不好測量。上世紀70年代,經濟學家伊斯特林更加具體地指出,影響居民幸福感的要素,從宏觀層面包括穩(wěn)定的社會秩序、平等的政治制度和宜人的自然環(huán)境,就個人層面,包括美滿的婚姻、健康的身體、良好的社會關系等。不丹政府則提出了由經濟增長、環(huán)境保護、文化發(fā)展和政府善治四個方面要素組成的“國民幸??傊担℅HN)指標”。
在中國,幸福城市的研究在學術界還是個很新的命題。而對于各個城市的主政者來說,如何打造幸福城市,如何提升市民的幸福感,卻成為近年來愈來愈重要的議題。滾燙的幸福成為各地官員的施政目標,專家學者們亦為此設計了不少關于幸福城市的測評指標,但若不用硬性指標來為一個個城市打分、排名,而是請老百姓說出自己對于城市生活的真實感受,則能夠從另外一個角度更“以人為本”地去幫助城市尋路幸福。
《小康》雜志便做出了這樣的嘗試。去年年底,《小康》雜志聯(lián)合清華大學媒介調查實驗室以及新浪網,并會同有關專家及機構,在全國范圍內的200個城市中開展了“你的幸福城市在哪里”萬人大調查。此外,《小康》還聯(lián)合多家地方媒體、高校,重點對一線城市北京和廣州,二線城市武漢、貴陽和太原,三線城市揚州和廊坊這七個城市的3500余位市民進行了深入采訪。
從市民們提供的上萬條城市讓他們感到幸福的“證據”中,《小康》找出了其中的特點與規(guī)律,發(fā)現了幸福城市所必須具備的九大資本。第一是生活舒適、宜居;第二是生態(tài)美、環(huán)境優(yōu);第三是給市民以安全感;第四是擁有較高的公共服務水平;第五是有能為人民辦實事的領導班子;第六是能為市民提供成長、發(fā)展的機會;第七是讓市民實現居住夢;第八是有休閑的空間;第九是有活力、有個性。
有幸福就難免有煩惱,梳理城市帶給人們的煩惱,則有助于城市在追尋幸福的路上“自我革新”。在“中國居住小康指數”、“中國公共服務小康指數”、“中國幸福小康指數”的測評中,《小康》發(fā)現,同一類型的城市帶給人們的煩惱具有同質性,一線城市居民的共同煩惱是人口多、房價高、環(huán)境污染重、交通擁堵嚴重、生活消費高、競爭壓力大,等等;二線城市居民的共同煩惱是房價上漲過快、交通擁堵越來越嚴重、環(huán)境日益遭受污染、社會保障“打折扣”、收入與城市發(fā)展水平不符,等等;三線城市居民的共同煩惱是收入太少、發(fā)展空間小、就業(yè)機會偏少、車多路窄、交通秩序不好、優(yōu)質教育資源少而且分布不均衡,等等。
《小康》在調查中亦發(fā)現,幸福并不是大城市和經濟發(fā)達城市的專利,中小城市,乃至城鎮(zhèn)、縣域、鄉(xiāng)村,只要“用心”,也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幸福姿態(tài)。在今年的國際幸福日(3月20日)當天,由清華大學行為與大數據實驗室發(fā)布的“清華幸福中國指數”幸福城市“50強”名單中,就沒有上海、北京這兩個大城市的蹤影。進入幸福指數最高的城市排名前五位的,除了“老牌幸福勁旅”杭州(排名第一)、一線城市廣州(排名第三)外,還有玉溪(排名第二)、衢州(排名第四)和鷹潭(排名第五)這三個地級市。
據清華大學社科學院心理學系教授、系主任,美國伯克利加州大學終身教授彭凱平介紹,“清華幸福中國指數”是國際上首次利用大數據的研究方法探索幸福這一主題,研究采用行為科學的方法,分析了2013年新浪微博的全年數據,研究團隊根據中國人的文化和心理特點,結合幸福科學的經典理論,構建了用以測量幸福程度的中文心理詞庫,包括7個維度、1252個衡量指標中文心理詞庫,還有一些表情符號,除了積極情緒、意義、投入、關系和成就等傳統(tǒng)維度外,還加入了有關事件的維度。
彭凱平及其團隊的研究發(fā)現,幸福與經濟發(fā)展沒有必然聯(lián)系;在比較貧窮的地區(qū),幸福隨著經濟發(fā)展而迅速上升,但在人均GDP3000美元左右存在一個“幸福拐點”,人均GDP超過這條線后,幸福將不會隨著經濟發(fā)展而得到很快提升;文化是很重要的幸福指標,文化傳統(tǒng)豐富、重視文化建設的城市幸福指數普遍較高?!八猿鞘幸欢ㄒ岣呷嗣竦臍w屬感和文化感。有底蘊、有歸宿,幸福指數才容易提高?!迸韯P平對《小康》記者說。
城市的幸福法寶:以人為本
城市有何“幸福法寶”?有學者指出:“幸福感的高低取決于城市本身特色及其發(fā)展是否更容易被居民所感知?!本椭袊裕瑢τ谛腋3鞘械难芯亢吞剿?,基于改革開放后中國快速的城鎮(zhèn)化進程。
劍橋大學心理學學者和企管專家蘇德中曾指出,中國過去30多年的城鎮(zhèn)化過程中一直存在“速度大于質量”以及“重物輕人”的傾向,落實的重點主要放在以物為主的城鎮(zhèn)化,然而,缺乏以人為核心、缺乏幸福規(guī)劃的城鎮(zhèn)化非但未能帶來正面的成效,反而會導致一連串的問題,包括居住環(huán)境、生活質量、人民幸福的成本代價高昂等,這些問題都挑戰(zhàn)著城鎮(zhèn)化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中國城市規(guī)劃學會副理事長、中國城市規(guī)劃設計研究院院長李曉江就此強調:城市的本質是以人為本,使人能夠幸福地生存、生活。人居環(huán)境的核心是人,創(chuàng)造有序空間與宜居環(huán)境是治國安邦的重要手段,也是規(guī)劃的責任。
鳳凰城市與旅游研究院院長葉一劍在不久前刊發(fā)的文章中指出:城市,讓幸福發(fā)生,這將成為中國城市發(fā)展的哲學,也必須成為很多城市的發(fā)展哲學,我們需要更多的從一開始就將人作為城市營造的邏輯起點,以幸福的達成為追求,進行城市化思考。
《國家新型城鎮(zhèn)化規(guī)劃(2014-2020年)》最大的亮點便是強調以人為本,推進以人為核心的城鎮(zhèn)化。在擁有這一政策背景的當下,越來越多的地方在努力地讓幸福發(fā)生。
葉一劍在《城市,讓幸福發(fā)生》一文中舉了河北省廊坊市固安縣的例子,“我們注意到,越來越多城市規(guī)劃者和運營者開始從人居環(huán)境和生活方式的角度重新發(fā)現城市,重新思考區(qū)域開發(fā)的路徑和未來,重新打造區(qū)域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驅動力。比如,最近北京市第八中學、固安縣人民政府、華夏幸?;鶚I(yè)股份有限公司合作辦學項目——北京八中固安分校正式開學就是一例。該項目一方面被理解為,是北京市推動教育等公共資源在環(huán)北京區(qū)域內共建共享的具體舉措,但在我們看來,對于華夏幸福和固安而言,更體現了完善城市公共服務設施、優(yōu)化城市發(fā)展環(huán)境、促進城市更好更快發(fā)展,逐步實現‘幸福城市愿景的邏輯?!比~一劍還發(fā)現,“更清晰可見的改變將是,在未來的城市競爭力決定因素中,不僅包括產業(yè)實力和經濟總量,更包括生態(tài)環(huán)境以及教育醫(yī)療等公務服務資源的配置?!?/p>
陜西省就通過對這些因素以及更多指標的綜合分析,尋找出了最幸福的城市,在2012-2013年度陜西省幸福指數調查中,各市幸福指數排名依次為西安、銅川、寶雞、渭南、漢中、商洛、咸陽、延安、安康、榆林。
西安屬于典型的生活質量和生活條件突出型幸福城市,這座提出要“提升市民幸福指數,建設和諧、宜居、美麗西安”的城市,在棚戶區(qū)改造、教育、社會保障等事情上都會充分考慮到“以人為本”的原則。
談及生活在西安的幸福感受,著名作家賈平凹說過一段十分精彩的話,他用陜西的biangbiang面的“biang”字,創(chuàng)意地為西安人的幸福做了點睛之筆:上面寶蓋頭,有房子??;中間是個言,老百姓可以自由言論;還有兩個絞絲旁,證明有衣服穿;下面有個馬,不缺出行工具;左邊是月,有肉吃;右邊是戈,有武器保護;心很大,表明很踏實;最后還有一個走之旁,能四處出游,去旅游。
這段話其實是適用于每一座幸福城市的,讓市民們的衣食住行都得到保障,尊重他們的想法,給他們休閑的空間和充分的自由,讓他們獲得安全感和歸屬感,當每個人都能以幸福的姿態(tài)生活于這座與之朝夕相處的城市,那么這座城市也就自然地追尋到了幸福的坐標。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