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小喬
每天晚上,我都要和閨蜜通一會兒電話。但是最近,只要到了鐵錘睡覺的時間,我就會對她說:“不能和你說了,鐵錘要睡覺了,我得陪他!”
幾次過后,閨蜜開始質(zhì)問我:“你兒子也不小了,怎么老要你陪?而且連睡覺也要陪?”
其實,鐵錘一直是自己睡覺的。我要陪的,只是他睡前的10分鐘。
打從鐵錘剛剛能夠閱讀的那會兒,我就開始給他講睡前故事了。時間為10分鐘,內(nèi)容大都由他來選擇,一般是200頁左右的小說,由我每天讀10頁左右。
一開始,我對睡前講故事這件事有些敷衍,也有些焦躁。有時會走神,有時為了快點結(jié)束,會故意跳過其中的一些情節(jié)。但是,一旦被鐵錘發(fā)現(xiàn)了,他就會耐心地提醒我說:“媽媽,這個地方不對,你漏掉了很多?!被蛘呗犖易x到某一句時,他會說:“這個地方的‘我是加雙引號的吧?”
我忍不住有點氣,心想:既然整本書你都讀過了,連標點符號都記下來了,為什么還要我讀給你聽?
心想歸心想,這話我當然不會說出口。不過,在這種不良情緒的影響下,我對每晚睡前故事的敷衍程度更上一層樓了:
有時一邊做著大幅度的瑜伽動作,一邊給他讀故事,讀得氣喘吁吁;有時一邊做家務一邊給他讀故事,還常常讀串行……這事于我,就是一項無奈且不得不完成的工作,所以我講故事基本流于形式,大都只求快快講完,根本不在乎講故事的過程與效果,以為只要講了就盡到了責任,也打發(fā)了孩子。
直到有一晚,按捺不住的鐵錘說:“媽媽,要不換我來給你講故事吧,你躺床上。”
他學著我坐在那盞橘紅色的小熊臺燈旁邊,但是神色比我專注得多,寧靜得多;右手拿著書,左手還放在我鼓鼓軟軟的肚子上,畫著圈,輕輕撫摸著。
我乖乖地聽話躺著不動,蜷曲著身體,想象著他也曾是從這個角度看著我,享受著我給他講的故事。
伴隨著柔和的橘紅色燈光,鐵錘開始聲情并茂地講述,我眼睛半睜半閉地享受著。從這個角度,我忽然明白到很多時候他明明已經(jīng)很困卻還不肯睡的原因——他仍留戀著我讀的故事,不舍得就這樣睡了。
我還發(fā)現(xiàn),就是這樣躺著的10分鐘,恰恰是孩子精神最為放松、也最容易接納的時刻,即便白天和孩子發(fā)生了多么不愉快的事,在睡前這10分鐘里,都可以很好地彌補,因為這就是他一天中最乖巧和美好的時刻。
躺在床上的孩子,仰著臉,望著橘紅色燈光下媽媽烏黑的長發(fā)、光潔的皮膚、溫柔的微笑,靜靜地聽著媽媽甜美的聲音,在最美好的一刻,依依不舍地入睡,這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孩子在認真地聽,我又有什么理由不認真講呢?
打那以后,我就開始認真對待這10分鐘了。我覺得這不是普通的10分鐘,而是我在鐵錘面前展示自己溫柔、甜美一面的絕佳機會。在這10分鐘里,我不再是那個事事講道理、天天列計劃、處處設陷阱的強悍母親,他也變回那個在我腹中相伴十月、須叟不離的小肉肉。
這睡前的10分鐘,是每一天我都可以送給他的最美的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