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欣妍
陜西咸陽西藏民族學(xué)院
淺析朱陸關(guān)于無極而太極之爭論
李欣妍
陜西咸陽西藏民族學(xué)院
宋明時候朱熹的理學(xué)和陸九淵的心學(xué)是當時兩個相反的思想主流,朱陸之間的爭論有很多,比如鵝湖之會、尊德性與道問學(xué)之爭、臨川評論之爭、無極太極之辯等。朱熹和陸九淵關(guān)于“無極而太極”的辯論,實質(zhì)上沒有什么思想史意義,它也只是朱陸之爭的一個附屬品,但同時也反映了朱陸在思想上的根本對立。朱熹和陸九淵關(guān)于“無極而太極”之爭主要是關(guān)于“無極”的爭論,主要是由于朱熹和陸九淵對“極”的理解不同。
朱熹;陸九淵;無極;太極
淳熙十二年初開始,陸九韶開始與朱熹面對面的討論“無極而太極”的問題。陸九韶就“無極而太極”的問題,他主要的觀點有兩點:一是懷疑《太極圖說》到底是不是周敦頤所作的,二是認為無極是道家學(xué)說,不應(yīng)該在“太極”上加上“無極”。
朱熹對于陸就韶的關(guān)于無極的觀點提出來反駁與質(zhì)疑,朱熹認為:“不言無極,則太極同于一物,而不足為萬化之根;不言太極,則無極淪于空寂,而不能為萬化之根”,[1]553他很明確的指出了“言無極”是很有必要的,“太極”雖然是萬物之根,是理也,但是不言無極,則太極不足為萬物之根。認為“言無極”并不像陸九淵說的是道家之學(xué),沒必要說,堅持自己的“無極而太極”。
在“無極”這個問題上,陸九淵的主要觀點有兩點:一是認為無極是多余的,不應(yīng)該在太極之上加無極,無極是老子的道家學(xué)說;二則是認為“極”字應(yīng)解釋為“中”。這也正是朱陸關(guān)于無極而太極爭論的焦點:是否應(yīng)該言無極;“極”到底應(yīng)該怎么解釋,是陸子眼中的“中”呢,還是朱熹眼中的“至極”呢?
在陸九淵寫給朱熹關(guān)于“無極而太極”的第一辨書信中,我們就可以看到,“尊兄向與梭山書云:“不言無極,則太極同于一物,而不足為萬化根本;不言太極,則無極淪于空寂,而不能為萬化根本?!狈蛱珮O者,實有是理,圣人從而發(fā)明之耳,非以空言立論,使后人簸弄于頰舌紙筆之間也。其為萬化根本固自素定,其足不足,能不能,豈以人言不言之故耶?”[1]23他認為太極本身就是萬化根本,它無形而有理,這是“固自素定”的,在太極之上加無極是多余。關(guān)于陸子提出的關(guān)于“無極”的問題,朱熹在回玉山后也做出了相應(yīng)的回信,在信上朱熹說道:“且夫《大傳》之太極者,何也?即兩儀、四象、八卦之理,具于三者之先,而蘊于三者之內(nèi)者也。圣人之意,正以其究竟至極,無名可名,故特謂之太極,猶曰舉天下之至極,無以加以此云爾,初不以其中而命之也。至如北極之極,屋極之極,皇極之極,民極之極,諸儒雖有解為中者,蓋以此物之極,當在此物之中,非指極字而訓(xùn)之以中也?!敝熳咏忉屃恕皹O”是“至極”而“非指極字而訓(xùn)之以中也”,無極是對無形無體,沒有限制之意,是對“太極”的支撐與更深一步的解釋,是必然的。
陸子之所以會反駁朱熹的“無極而太極”,最主要是因為他們關(guān)于“極”字的解釋不同,“極”在朱熹的眼中是至極、極限的意思,所以朱熹覺得在“無極”上加上“太極”是必然的。在陸九淵的眼中,他認為“極”字應(yīng)解釋為中,那么“無極”也就是無中了,而且周敦頤的《通書》和而二程的言論中,都不言無極,再加上“《老子》首章言‘無名天地之始,有名天地之母',而卒同之,此老氏宗旨也。”[1]24他認為言無極是老子的道家學(xué)說思想。這樣在太極上言無極就是多此一舉的。
在這場爭論中,無論朱陸誰敗了,對他們的學(xué)說思想來說都是一個嚴重的打擊,這是爭論只是朱陸之爭的一個副產(chǎn)品,但也是最關(guān)鍵的一次爭論。對于朱熹而言,《太極圖說》是他闡述理氣學(xué)說的理論基石,他的理氣先后、陰陽動靜、理一分殊這些思想都需要“太極而無極。太極動而生陽,動極而靜,靜而生陰”來支撐,《太極圖說》中用“無極而太極”客觀的來解釋宇宙萬物的生成,這及其的符合朱熹的理學(xué)思想,與陸九淵的“心學(xué)”,以主觀的形式來解釋宇宙萬物,反而是相違背的。在反對“無極”這個問題上,馮友蘭老先生曾經(jīng)認為,“反對`無極'只是一個開端,陸九淵的真正意思是反對`太極'。因為《周易·系辭傳》和《通書》都講到太極,所以陸九淵在辯論中不好直接把他的真意思說出來,只好先批評無極。朱熹沒有看出來,還是為無極作辯解”[2]223陸九淵重在反對“太極”,從而提倡他的“心學(xué)”。
朱子和陸九淵為什么要就“無極而太極”這個問題進行辯論呢,看似沒有什么理論意義,實際上他們辯論的背后有著他們的哲學(xué)理由。首先對于朱熹而言,他的理氣二元論體系以理和氣作為兩個要素,理是使得萬事萬物得以可能的原則和依據(jù),因此構(gòu)成萬物之性,而氣則是讓事物實際具體呈現(xiàn)的現(xiàn)實條件。對朱熹來說,太極和陰陽的關(guān)系可以清楚說明理與氣之兩組概念,太極是陰陽動靜的基礎(chǔ),所以可以被當作理來看待,相較之下,陰陽可以被視為氣,太極或是理必須存在于陰陽或氣當中,如此才能夠構(gòu)成萬事萬物。然而陸九淵則以“本心”為形而上基礎(chǔ),完全從主體原則來說明宇宙的創(chuàng)造過程,根本不需要具客觀意義的實體支撐就能建立起來了。正如馮友蘭先生所說的,在這場辯論中,陸子真正反對的“太極”并不是“無極”。
[1]陸九淵.《陸九淵集》[M],中華書局,1980年.
[2]馮友蘭,《中國哲學(xué)史新編(下)》[M],人民出版社,199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