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海學[南京師范大學附屬揚子中學, 南京 210048]
花香何處
——《鈴蘭花》創(chuàng)作意圖探析
⊙顧海學[南京師范大學附屬揚子中學, 南京 210048]
《鈴蘭花》是普·沃蘭茨的一篇散文佳作。鈴蘭花是南斯拉夫的國花,象征著純潔和幸福。作者寫此文的目的是什么?研究者普遍認為文章通過記敘年幼的“我”戰(zhàn)勝恐懼為母親采摘鈴蘭花的故事,表達了“愛能戰(zhàn)勝一切”的思想。其實,細細揣摩文本,作者的創(chuàng)作意圖豐富深邃,別具匠心。他借鈴蘭花表達著對父母的感恩,對自己的鼓舞,對家園幸福自由的美好祝愿。
《鈴蘭花》 現(xiàn)代散文 創(chuàng)作意圖
《鈴蘭花》是南斯拉夫斯洛文尼亞社會現(xiàn)實主義作家普·沃蘭茨的一篇散文佳作,被選入了蘇教版《現(xiàn)代散文選讀》第二專題“難以忘懷的故事”。在眾多的解讀中,大家認為該文記敘了年幼的“我”戰(zhàn)勝恐懼為母親采摘鈴蘭花的故事。作者的創(chuàng)作意圖僅此而已嗎?細讀文本,筆者發(fā)現(xiàn)作者的創(chuàng)作意圖豐富深邃,別具匠心。文章既表達了對父母的感恩,也傳達著對自己的鼓舞,更流露出對家園幸福自由的美好祝愿。
母親對“我”的愛,張揚而不夸張,內聚而不蔓延。她用溫和貼心的語言、輕柔細膩的動作讓“我”感受到了那份滋養(yǎng)心田的偉大母愛。母親教會了“我”懂得感恩,“我”不想讓母親的嘆息延續(xù),不想讓母親的教堂禱告留下遺憾,當“我”聽到母親的嘆息聲后,“一股神奇的力量”和“一種愜意而奇妙的責任感”油然而生,“我”步入心生恐懼的“地獄”完成母親的心愿。所以,鈴蘭花是對母親做一個幸福的人的美好祝愿,也是對自己勇敢地戰(zhàn)勝恐懼的肯定。
“我”是一個不到6歲的非常膽小的孩子??謶忠恢闭紦?jù)著“我”的心靈,是“我”心中難以散去的陰霾。文章開端,我將現(xiàn)實的“地獄”和“父母對我進行基督教的啟蒙教育時的地獄”進行心理上的匹配,得出了“我們當?shù)氐摹鬲z’簡直和真正的地獄一模一樣,只不過在它的深處少一堆不熄滅的大火罷了”的結論,從而有了“我每次總是恐懼萬端地走近那個地方,然后又盡快跑開”的結果。對于死亡者的歸宿地、對于陰森可怖的“地獄”的害怕符合“我”的年齡特點,是一個不到6歲的孩子的正常反應。基于這樣的恐懼積蓄,當“我”第一次進入地獄放牧、直面地獄時,“我”只能選擇哭,選擇逃避。
然而,“我”又是一個極為懂事的孩子。不到6歲的年齡已經(jīng)懂得了自己應有的責任,懂得了感恩母愛。因此,母親的嘆息聲會一直回響在“我”內心深處,即使對“地獄”仍舊那樣恐懼,但內心卻“充滿一種愜意而奇妙的責任感”,“一股神奇的力量”使我邁開步子“徑直向‘地獄’走去”。雖然父母精心安排的不經(jīng)意的對話是催促“我”走進“地獄”的外因,但如果沒有內心的責任和主動克服恐懼意愿的內因,外界的逼迫再大,也不可能邁出這勇敢的一步。因此,當“我”獨自進入地獄為母親采回鈴蘭花時,文中寫道:“天邊的紅日已經(jīng)把它的第一束光輝投進我們家的院子,把院子裝扮得絢麗多彩。”這不正是“我”戰(zhàn)勝恐懼回到家園后的絢麗多彩嗎?“我沉浸在幸福和無限的喜悅之中,更顯得容光煥發(fā)?!薄按箢w淚珠還噙在眼里,但陶醉在勝利之中竟把它忘得一干二凈了。”此時的“我”一反恐懼畏縮,勇敢充盈整個身體,幸福和喜悅流淌在全身的每一個經(jīng)脈。“我”終于從恐懼的陰霾中走了出來,“我”被自己的勇氣所感染,被自己的壯舉所征服。這是自我的超越,而鈴蘭花是“我”進步的動力,是送給“我”人生成長的最好的禮物。
關于父親的形象,有人認為他偉大,有人認為他過于粗暴。其實,父親是一位柔中有剛、立場堅定的嚴厲的教育智者。
首先,父親是溫柔的。當“我”對到“地獄”放牧面露難色時,“父親看出了這一點,他笑了笑,給我打氣說:‘這個‘地獄’里沒有鬼。快去吧!’”“看”“笑”“打氣”表現(xiàn)出父親對孩子的心理活動、細節(jié)神態(tài)的敏銳覺察,流露著父親對“我”的溫和鼓勵。沒有長期積淀的父愛,父親很難如此知心。當“我”大聲哭叫著跑到父母身邊說“牲口不見了,所有的牲口……”時,“父親的臉色陡然變得鐵青,接著溫和地揮了揮手說:‘沒什么大不了的事。我們一起去看看?!泵鎸ω敭a(chǎn)的巨大損失和孩子的驚慌失措,父親更關心的是兒子的身心健康。神態(tài)的瞬間轉變和語言的溫和是父親對“我”恐懼心靈的溫暖安撫、細膩呵護,這是偉大而崇高的父親才具備的品質。其次,父親是嚴厲的。父親的嚴厲主要體現(xiàn)在“但剎那間他像是悟出了我撒謊的緣由,怒氣沖沖地一把揪住我的頭發(fā),順勢往坡下一推,我便朝下滾去?!闳鲋e,就叫你入地獄!’”父親為何一下子變得如此粗暴?因為兒子撒謊。是對“我”逃避恐懼的失望和選擇懦弱的憤怒。在父親眼里,他更看重做人的品質,他要讓兒子明白,一個男人要勇于承擔,敢于面對。恨之切,正是因為愛之深。第三,父親是智慧的。有人說:“這位父親勝過一百位校長?!钡拇_,這是一位充滿教育智慧的父親。第一次放牧,父親的“笑了笑,給我打氣”——“溫和地揮了揮手”——“怒氣沖沖地一把揪住我的頭發(fā)”——“笑”的變化,體現(xiàn)了父親在教育時的張弛有度,剛柔并濟。害怕時的“笑”“溫和”,給“我”安慰和力量;撒謊時的“怒氣沖沖”“推”,讓“我”明白做人的原則;回家時的“笑”,是對“我”完成任務后的肯定和贊許。初次的考驗,讓父親看到了“我”能夠戰(zhàn)勝恐懼的希望。因此,后文父母達成共識,在特殊時刻毫無破綻但頗有用心地巧妙安排,催生“我”鼓起勇氣,克服恐懼,獨自走進“地獄”為母親采摘鈴蘭花的壯舉也就順其自然了。為了幫助兒子克服恐懼,幫助其健康成長,父親想方設法,苦心經(jīng)營,沒有一處不流淌著無微不至的愛和點石成金的教育智慧。第四,父親是堅定的。父親始終沒有改變的就是幫“我”克服對“地獄”的恐懼。初次的行為單刀直入,用逼迫的方式讓“我”直面恐懼。方式上雖顯粗魯,但“我”沒有再次逃避,選擇放牧直至天黑,完成任務,讓“我”在克服恐懼上邁出了堅實的一步?!按蜻@以后,果真不再叫我到‘地獄’去放牧了。”這段短暫寧靜的時間里,父親真害怕妥協(xié)了嗎?其實不然,父親在反思第一次的教育行為,在和母親商量,尋求更好的教育途徑。“我”主動再進“地獄”,是父親持之以恒的結果。
正是因為有這樣一位智慧而偉大的父親,才有了成為斯洛文尼亞人民共和國人民教育委員會主席的作者。這樣的父愛,崇高而深遠。所以,作者回憶起這段經(jīng)歷,怎么可能不感激父親對自己成長嘔心瀝血的付出?怎么會不把幸福的“鈴蘭花”送給最敬愛最智慧最艱辛的父親呢?
采鈴蘭花是“我”不到6歲時的經(jīng)歷,時隔多年后回憶起這段往事,作者的意圖在感恩父母、肯定自我的基礎上有了新的內涵。沃蘭茨于1893年出生在一個貧苦的農(nóng)民家庭,青少年時期碰上了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當時的斯洛文尼亞受到奧匈帝國的侵略而喪失了領土主權。1920年參加南斯拉夫共產(chǎn)黨,曾被迫流亡國外多年,后秘密回國。1941年為斯洛文尼亞解放陣線的發(fā)起人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被關禁在納粹集中營。由此可見,作者的成長史就是一部戰(zhàn)爭史。他的人生一直籠罩在戰(zhàn)爭的煙火和死亡的恐懼中?!暗鬲z”是戰(zhàn)爭煙火下國土的象征,“地獄”的陰森可怖象征著戰(zhàn)爭的陰森可怖,“我”對“地獄”的恐懼就是對戰(zhàn)爭的恐懼。作者如此,當時的國民亦是如此。他們都生活在戰(zhàn)爭死亡的恐懼之中。因此,作者借此控訴了戰(zhàn)爭的罪惡,戰(zhàn)爭給自己帶來的心靈創(chuàng)傷,戰(zhàn)爭給國民帶來的無限恐慌,戰(zhàn)爭給國家?guī)淼木薮鬄碾y。
然而,作者并沒有身陷恐懼的囹圄,沒有被戰(zhàn)爭的威脅嚇倒,他勇敢地站了起來,直面戰(zhàn)爭,開啟了國家的解放事業(yè)?!拔摇睈垅徧m花,“我”愛母親,亦如“我”愛幸福,“我”愛國家。對母親的責任感,不就象征著對國家的責任感嗎?“一股神奇的力量”是對母親的愛,不也是對國家的愛嗎?“我”勇敢地邁進“地獄”,不正象征了“我”邁出了反抗戰(zhàn)爭的重要一步嗎?“我”對地獄的恐懼到“我”半睡不醒的狀態(tài),再到沉浸在幸福和無限喜悅中,陶醉在勝利之中,不正是“我”逐步覺醒逐步努力直面戰(zhàn)爭恐懼展開斗爭的成長歷程嗎?“我”是國民的一個縮影,作者借此表達著對國民覺醒、勇于反戰(zhàn)的呼吁和吶喊。在“我”的覺醒過程中,文章巧妙地穿插了三處自然環(huán)境的描寫,分別在第1節(jié)、第28節(jié)、第31節(jié),三處景物的特點由陰森可怖的灰暗轉變?yōu)槌紵t了半爿天、晨霧籠罩的明暗交錯再到紅日光輝的絢麗多彩,這正體現(xiàn)了國家在人民覺醒、投入戰(zhàn)斗后,陰森可怖的戰(zhàn)火逐漸散去,勝利的曙光最終到來的變化。而推動這一變化的動力正是鈴蘭花。鈴蘭花是南斯拉夫的國花,象征著美好、自由、希望與幸福。它是人們心中對和平安定的渴望,對幸福自由的追求,以及積極行動的勇氣,“我”進入“地獄”采回鈴蘭花的時刻,就是人們奮起斗爭收獲自由幸福的時刻,天邊紅日的第一束光輝把院子裝扮得絢麗多彩的時刻,正是抗戰(zhàn)勝利舉國歡慶開啟新生活的時刻。
因此,作者借鈴蘭花既表達了對戰(zhàn)爭摧毀家園、戕害人性罪惡的控訴,也表達了對人民勇于覺醒、直面戰(zhàn)爭、戰(zhàn)勝恐懼的呼吁,更表達了對美好自由、幸福安寧的社會的期盼。
[1] 丁帆,楊九俊.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選修·現(xiàn)代散文選讀[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7.
[2] 高詩翔.地獄有水 人間有愛——芻議《鈴蘭花》的細微處[J].語文月刊,2013(5).
[3] 張雪松.《鈴蘭花》審美意蘊探微[J].語文天地,2011(10).
作 者:顧海學,南京師范大學附屬揚子中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中學語文教學。
編 輯:杜碧媛 E-mail:dubiyu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