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代權(quán)[清遠市第一中學(xué), 廣東 清遠 511500]
為何如此震撼人心
——論長詩《驚蟄雷》的思想藝術(shù)特色
⊙李代權(quán)[清遠市第一中學(xué), 廣東 清遠 511500]
唐德亮的長詩《驚蟄雷》出版后,在詩壇與讀者中反響強烈,備受關(guān)注。有評論者稱之為“現(xiàn)實主義詩歌的重要成果”,有人譽之有“百科全書式的含量”;六十多家媒體發(fā)表消息,近三十家報刊發(fā)表評論,十五家報刊選載,廣受好評。2014年,這部長詩榮獲了首屆中國阮章競詩歌獎,中國社會科學(xué)院文學(xué)研究所編的《中國文學(xué)年鑒》也節(jié)選了該長詩。
那么,《驚蟄雷》這部長詩有何魅力與特色,以致如此震撼人心?
讀《驚蟄雷》,首先為其巨大豐富的思想蘊含所折服。上下數(shù)千年,縱橫幾萬里,詩人寫了上百個古今中外的歷史人物,同時對這些人物的新思考折射出深邃的思想和力量。詩人不僅謳歌了一大批先賢、先哲、革命家、英烈、文化名人、大師,更大膽地抨擊了一批歷史巨惡、叛徒、機會主義頭子。長詩從著名的“通鋼事件”切入,反思中國與世界歷史,探究許多歷史悲劇何以會發(fā)生。作者借馬克思思索:“消滅私有制/是共產(chǎn)黨的使命與責(zé)任/怎能讓早已成為主人的工人/再淪為資本家的/雇傭和奴仆?!”他寫列寧:“列寧走出小屋/俯視全世界的江河大地/眺望東方古國的變幻風(fēng)云/用手撥開撲向額頭的濃重夜幕/他信步在草徑中走著,走著”“夜色中的列寧/站成一座燈塔/任彌天大雪也撲不滅/那溫暖而睿智的/真理之光……”詩人反思中國現(xiàn)實:腐敗、私有化、殖民主義、封建主義文化卷土復(fù)來;他憂慮:“茫茫塵寰/我探尋多少面紅旗/已縹緲沒在遙空/哪里的紅星/已暗淡在迷茫的夜色/哪里的星光/還在人們的心頭閃爍/哪里的寒流/還在冰凍凝固/人們?nèi)紵难}……”更難能可貴的是,詩人還有“先見之明”,時任云南省委副書記的欺世盜名的大貪官仇和正以所謂“改革家”爆紅全國、飛黃騰達、威風(fēng)八面的2013年7月,詩人就在這部長詩中鞭笞了他:“我想起宿遷的‘仇賣光’……/想起大江南北長城內(nèi)外/多少國企被賤賣、奉送/多少官員在送賣中大飽私囊/幾千萬工人失業(yè)下崗/百分之零點四的富豪/占有百分之七十的財富/貧窮不是社會主義/兩極分化又是什么主義?”這真是石破天驚的歷史追問!是詩人良知與正義激情的大爆發(fā)!由于詩人敢言前人之不敢言,且說出了廣大人民群眾的心聲,因此才引發(fā)讀者的廣泛共鳴,才震撼了讀者的心弦。高爾基說:“真正的詩永遠是心靈的詩,永遠是靈魂的歌……”什么是靈魂?思想也!沒有靈魂(思想),詩必然是輕飄飄的,如同無根的浮萍。
白居易說:“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薄扼@蟄雷》作為一部長達四千六百行的抒情長詩,其抒發(fā)的情關(guān)乎作品的成敗。首先要看這“情”是否真,是否“有溫度”。說真話,抒真情,是優(yōu)秀詩歌之生命力所在。從《驚蟄雷》看,詩人的確是抒了真情的。他愛人民之所愛,恨人民之所恨。對革命英烈、領(lǐng)袖、先哲,他是歌頌之;對叛徒、機會主義頭子、腐敗分子,他是鞭撻之?!扼@蟄雷》的情感主調(diào)是憂憤。憂的是國家的前途,人民的命運,是社會主義的低潮;憤的是各種反動腐朽勢力的猖獗。這種憂憤是深刻而寬廣的,詩人的情感是濃烈的,那些個人的“小情懷”“小傷感”“小花小草”與此不可同日而語。譬如詩人寫楊靖宇:“倏地發(fā)現(xiàn)日本開拓團紀念碑/竟堂而皇之矗在/中國的國土/不禁憤怒地對蒼天質(zhì)問:為豺狼張目/為魔鬼招魂/安的是何居心!”寫趙一曼:“從血泊的刑場上站起。”怒斥當代漢奸:“胸中迸出怒火”“大興安嶺的白樺樹流下的淚水,結(jié)成了/透明的冰棱……”又如寫大慶:“斷了——臍帶……/斬斷不了/挺直的脊梁/已經(jīng)流進民族血脈的/精神/雖然在蕭索的季節(jié)仍讓人心頭升騰起/一陣陣灼熱的激動……”這些有溫度的詩的激情火焰般燒灼著讀者的胸膛,沖擊著讀者的肺腑,使讀者也不禁流下了滾燙的熱淚。凱爾納說:“真正的詩歌只出于深切苦惱所熾燃的人心?!边@“人心”亦即人的情感。以情動人,是《驚蟄雷》成功的重要因素。
《驚蟄雷》營造了一幅幅逼真的歷史詩境。這些詩境,或熱烈,或粗獷,或細致,或冷峻,或陰暗,或明亮,顯示出詩人的個性與審美特色。譬如他寫歌德、海涅、貝多芬的萊茵河,那么的浪漫,富有畫面感,令人神往;寫蘇聯(lián)危在旦夕時 “憂郁的大海/洶涌的濁流/正瘋狂/撲向一艘紅色巨輪/無數(shù)的螻蟻、蛀蟲/正狠命地噬咬/曾經(jīng)堅固偉岸的長堤……”令人揪心、沉重的情景,讓人難以忘懷。請讀長詩中寫巴黎公社失敗后反動派鎮(zhèn)壓人民的場景:
我坐在大文豪雨果老人面前/聽他講公社失敗后/梯也爾、卑斯麥匪軍/怎樣如紅眼的惡魔/用亂槍掃射窮人/無論大人,小孩,病人/聽他講梯也爾、卑斯麥匪軍用大炮/殘忍屠殺戰(zhàn)俘 成排速射霰彈炮/吐出罪惡的火舌 尸橫遍地/塞納河 漂著鮮紅的血液/聽他講熱血怎樣洗遍街壘/母親用手挖窟窿/掩埋才兩個月的孩子/聽他講巴黎到處是血污的尸體/遍地是令人發(fā)指的罪惡/聽他講“革命被傳到庭受審”/劊子手們在審判正義的曙光/聽他講同情公社起義/“安慰受苦受難的兄弟”/竟被追捕,被圍攻/被石頭威脅與恐嚇/被巴黎報紙鋪天蓋地/噴吐污沫……
殘酷的屠殺場景活靈活現(xiàn),使人如臨其境、如聞其聲。他寫黃河、長江、黃土高原、陜北、工廠、農(nóng)村、城市、學(xué)校、烈士的囚牢、槍林彈雨的戰(zhàn)場、起義的風(fēng)暴、大叛徒們的密室……這些歷史情境無不生動逼真,加上與當年的歷史背景血肉融合,形成一個個充滿歷史感的空間和真實的情境。由于根植于歷史和當代中國與世界現(xiàn)實,因而使這部長詩有非常強烈的歷史感與現(xiàn)實感。這是藝術(shù)的質(zhì)感的呈現(xiàn),也是這部長詩的成功之處。
一部四千六百多行的長詩,尤其寫了上百個古今中外的歷史人物,如果人物形象不鮮明、不生動,那是不可想象的?!扼@蟄雷》的作者是深諳形象之重要性的。為此他精心選取古今中外一百多個有代表性的人物,既有政治、軍事、文化、科學(xué)領(lǐng)域的,又有普通工人、農(nóng)民,甚至下崗工人;反面人物中既有機會主義頭目、變色龍、叛徒,又有政客、奸佞、腐敗分子。詩人在歷史大潮、歷史風(fēng)暴中刻畫形象,雖然不像也不必像小說那樣全面豐滿,但他卻善于抓住人物主要特征,寫出了人物的“魂”。比如他寫歐陽海:“鋼鐵的呼嘯/從我身邊劃過/一匹馬,釘在鐵軌/仿佛要攔截/飛馳而來的/時間……”寫楊善洲:“……我看見/年過花甲的楊善洲老人/緩步而上/躬腰揮刀砍去/一層又一層的荒蕪/撫平斑痕與創(chuàng)傷……”寥寥幾句,歐陽海無畏犧牲、楊善洲“躬腰”奉獻的特征就突顯出來了。作者還善于運用對話描寫人物。如寫周文雍與陳鐵軍的刑場上的婚禮,詩人虛擬了一段刑前對話,可謂真實地描繪出共產(chǎn)黨人追求革命、不畏犧牲、大義凜然、對愛情忠貞不渝的崇高內(nèi)心世界,讀來催人淚下,感人至深。
《驚蟄雷》的本質(zhì)是一部抒情長詩,但它又常常通過大量的敘事性詩句來作具體呈現(xiàn)。其語言搖曳多姿、富有穿透力。一方面作品是通過比擬、象征、通感、隱喻、夸張等手法,將實景虛化,將思想、情感具象化、形象化,使之不空泛、不枯燥。比如這樣的句子:“我看見被鮮血浸透的土地/一邊是茂盛的綠/一邊是日漸枯萎的黃/我看見另一條鴻溝/在人們心上縱橫……”表面寫的是大自然的景象,實際寫的是貧富的鴻溝、心靈的鴻溝。尤其是最后的幾百行,交織著希望、傷痛、憎恨的詩句給人很大的聯(lián)想與思考,使詩句有很大的張力、重力、魅力與穿透力。請讀:
深夜。只見追尋者/用一支不倦的利筆/寫下光明的面貌/又用真實的血絲/刻下黑暗的魅影/肅殺的秋天/會有曖昧的春溫/盎然的春色/也有縷縷襲人的寒意/空谷足音 余韻裊裊/呈一種高緯度的存在/幽蘭何在?芬芳無痕/飛出肺腑 飛進/一顆顆疲憊的心臟/面對變幻的世界/我是三月杜鵑/啼出團團殷紅的鮮血/心底的顫音 不知/有多少人共鳴/有多少個知音?/我是自由奔放之魂/在太陽的軌道上/日夜飛翔 我看見/一種精神在萬千身軀中/找到了它的載體/一種美麗的思想/已在萬千顆健康的頭顱中/筑巢生根/雷聲!隱隱的/這是驚蟄雷。地球/睜開了惺忪的眼/它的心,咚咚地劇跳/春天打開了睫毛/山原在醒,蟄伏的草根/不知何時冒出了地表/托舉一葉葉鵝黃的嫩芽/高加索的盜火者在復(fù)活/歐羅巴的幽靈在醒/凌空蹈虛的安泰在醒/黑影追逐著陽光/陽光讓果實透紅泛金/白日里走失的花朵/明年或許會交還你/一個如錦的春天……
渾融的情景,鮮明的色彩,優(yōu)美、富有表現(xiàn)力的詩句,顯出了詩人語言的天賦。詩人還善于運用白描、對話(口語化)、議論等手法,使其語言富于變化,既樸實又靈動,既明快又深邃,形成了鮮明的特色。長詩還有不少富涵哲理性的詩句,使長詩更加耐讀,令人回味。
《驚蟄雷》用逼真的畫面把我們帶回歷史的現(xiàn)場,又以大量的細節(jié)激活了歷史。譬如寫楊靖宇、趙一曼、楊善洲……寫巴黎公社起義時與雨果的對話、特務(wù)暗殺聞一多、十月革命、蘇聯(lián)老共產(chǎn)黨人在大街上裹一身烈火奔跑、盧森堡·羅莎舌戰(zhàn)機會主義頭目、葛利高里回村、華沙古堡幽靈相聚、占領(lǐng)華爾街……簡直精彩絕倫,妙趣橫生,情節(jié)一波三折,細節(jié)生動引人,頗似一出出詩劇、戲劇,過目難忘。
《驚蟄雷》這部長詩結(jié)構(gòu)上大膽創(chuàng)新,一氣呵成,不分章節(jié),抒情、描寫、敘述角度卻不斷變化。詩人運用浪漫主義、現(xiàn)實主義、魔幻現(xiàn)實主義相結(jié)合的手法,以詩人波瀾起伏的思想情感為線索,使作品構(gòu)成了一個異常宏富深邃又有開放性的詩性空間。
長詩既揭示了眾多人物的獨特性,又寫出了其心理結(jié)構(gòu)的復(fù)雜性,這種復(fù)雜性通過不同的場景、空間展開;詩人又用蒙太奇、時空交錯等方式把他們組合、剪輯,主觀與客觀并列與交錯,“而一切相連接的都是抒情主人公心理內(nèi)容的交流與匯合?!保羁餄h語)《驚蟄雷》中,無論是中國古代的孔子、屈原、王充,還是外國的馬克思、惠特曼、普希金、葉賽寧、泰戈爾、戈爾巴喬夫、安德烈耶娃、切·格瓦拉,抑或中國現(xiàn)當代的魯迅、毛澤東、鄧小平、田嘉力……主體意識、文化意識、歷史意識、憂患意識、人民意識在這里交叉、碰撞;理想主義、歷史感、使命感與人類情感的脈動,思維空間的拓展、縱深,使這部長詩在結(jié)構(gòu)上波瀾壯闊,峰回路轉(zhuǎn),美不勝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