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華彬(景德鎮(zhèn)陶瓷學院 333000)
國內(nèi)外至正型元青花多數(shù)應為張文進作坊之佳作?提出這樣的推斷很不可思議,因為在人們之腦海里,要么對張文進無多大認識,要么認識不深,要么手上無多少資料來深入研究。更何況“在中國民間無元青花,全世界只有三、四百件元青花,多數(shù)在世界各地博物館收藏”的論調(diào)下更覺不可思議。但抱著只唯實之精神,即尋求實事真相。
在瓷器業(yè)名張文進之人物,其名曾出現(xiàn)在元代瓷器“元青花云龍紋象耳瓶”,此瓶現(xiàn)藏于英國大英博物館,在此瓶之頸上部蕉葉紋中夾著銘文“信州路玉山縣順城鄉(xiāng)德教里荊壙社奉圣弟子張文進喜捨香爐花瓶一付祈保合家清吉子女平安至正十一年四月良辰謹記星源祖殿胡淨一元帥打供”。這二件典型之元青花,雖有詳詳細細之銘文,但在20世紀二、三十年代,這對元青花瓷卻長期被人們指為贗品。至20世紀50年代初美國學者霍普將此元青花瓷器與土耳其伊斯坦堡博物館及伊朗國家博物館收藏之種多元青花瓷器經(jīng)反復比對及研究后,在世上首位公開提出“至正型元青花”的理論,才使此元青花瓷聞名天下,故張文進之名也隨著被公眾所認識。但張文進為何人也?不少人卻未能解開其迷底。有人把此銘文誤解及形容張文進為一個花錢定購瓷器供奉之人,有的誤解“星源祖殿”及胡元帥是道教之神,而張文進是求胡大帥保佑其家合家清吉,子女平安之人。有的也知道其為元代瓷器家,但資料還沒有辦法非常完美的讓人心服口服。如何解析此銘文,眾說紛紜,因缺乏資料及實物,故無法肯定其答案。要明確答案,就從“古相博陵第”說起。
“古相博陵第”是何物?認識張文進造的瓷器的人知道其作坊所燒造的瓷器有個款,寫有“古相博陵第”字,有的只寫“博陵第”。此款后來出名了,但就算專家也可能無緣接觸其瓷器,(象徵及代表張文進及其后代燒造的瓷器)。但真正的“古相博陵第”代表什么大部份人是一無所知。其實它是張文進于至正七年初月建造起來之祖祠堂,內(nèi)有神臺,也就是用來祭拜祖先或仙人等活動的神臺。此乃元代至正年期十分盛行的在其祖祠面前祭拜祈求家人平安等活動的神臺。從以上之祭拜活動也揭示出張文進、胡淨一元帥等人都與道佛教信仰有著密切之關系,并具有崇拜道佛思想。那么胡淨一元帥的“星源祖殿”也該是其家之祖祠,至正十一年四月良辰吉日胡元帥在其家之祖祠“星源祖殿”正在進行祭拜祖先或仙人,祈求合家清吉,子女平安,此項活動在當時特別盛行。由于胡元帥是大人物,其祖殿規(guī)模該宏大,他該項活動需要一對高大的花瓶及香爐來供奉并顯示其顯赫的地位,而此瓶需要有銘文記載,這也是當時非常流行的祭祀活動。四月初八乃佛教界之甚大節(jié)日,即釋迦牟尼佛圣誕,胡淨一元帥就在此大節(jié)日進行此項活動。此種活動也延續(xù)到今代,這裡就流行在香港的祭祀活動在此來說明。那么“星源祖殿”之一對瓷器銘文上為何會出現(xiàn)“奉圣弟子張文進”呢?那就要從張文進與胡淨一元帥有什麼關系?有信息顯示張文進與當?shù)夭簧俟賳T有往來,如元帥府之洪樁及丞相府的蔡貞德,張文進作坊曾為他們燒造過有銘文的元青花鬼谷子下山人物紋之菱口大盤。由一對藏在大英博物館之元代瓷器“元青花云龍紋象耳瓶”之銘文中出現(xiàn)張文進名也可證明他們之間的密切關系。而根據(jù)資料,張文進自建造“古相博陵第”后,次年即至正八年八月因久病不癒病故,(至正八年乃1348年,按虛歲來講,四十九歲張文進病故,即1300年出生。若按死亡年齡加3,古代人及有些仙人都有此習俗,那張文進出生年該為1303年。)所以至正十一年稱張文進圣弟子即已仙游之尊稱?;蛩^圣弟子是道教之稱,佛教是彿弟子。而胡淨一元帥所供奉用的花瓶理應也是張文進作坊燒造很精美的瓷器。以張文進與胡淨一元帥之關系,加之當時聞名天下之張文進作坊(注意張文進在世時是富甲一方之瓷業(yè)家),從邏輯上來說完全無理由將胡淨一元帥供奉之花瓶由別家來燒造。這二件花瓶該是張文進之家人燒造后,奉送給胡淨一元帥的供奉品也不可言喻。瓷器中之銘文道出“喜捨”二字,此“喜捨”二字乃道佛教之俗語,在“藥師寶懺”這本佛教書中有怎麼記載“佛面猶如淨滿月,亦如千日放光明。圓光普照于十方,喜捨慈悲皆具足”。喜捨“慈悲”,喜捨……“祈保合家清吉子女平安”都是拜神佛之祈求愿望。至正十一年四月離張文進仙游已過二年零八個月了,至正十一年張氏作坊已有其家人操作了。由于“古相博陵第”乃張文進建造祖祠所用,而其后變成自用瓷器之款,理應是非賣品。(此乃張文進及其后人為了自用于鎮(zhèn)陰陽宅燒造了兩塊“古相博陵第”瓷板而獲取的信息。另外張文進之子子孫孫仙游時理應也會有其鎮(zhèn)陰陽宅之鎮(zhèn)寶之瓷器。還有名望高之富商、達官貴人何不需瓷器作為其陪葬品或鎮(zhèn)其陰陽宅之鎮(zhèn)物之寶來祈保合家清吉子女平安呢?此乃元代至正期之習俗,所以元青花邏輯上該有一定不少之數(shù)目,但相當多未被發(fā)掘或被打爤。)不管內(nèi)銷或外銷,張文進作坊所燒造之瓷器應是無款的,但理應有不少是有銘文的。既然按邏鞲那二件“元青花云龍紋象耳瓶”是張氏作坊燒造的元青花精品,而美國學者霍普利用此器作為標準器物,對照了不少國家如伊朗阿特別爾寺和土耳其伊斯坦堡博物館所藏有的元青花瓷進行進一步研究后,最后定出了一批與“元青花云龍紋象耳瓶”此標準器特徵類似的“至正型”瓷器。
從各方面之資料及實物來推斷,元代青花瓷燒制的成熟應該是從張文進及其作坊開始,使元代青花瓷名聞海內(nèi)外,而張文進名副其實的稱為當代青花瓷的締造者也不為過,而且還稱為當代瓷器業(yè)之首富,其在元至正期對瓷業(yè)的貢獻是功不可沒。此乃元代至正期瓷業(yè)界之歷史資料,現(xiàn)給予填補空白。當時是否官方有設立官窯燒造瓷器或由張氏作坊來燒制,根據(jù)一些資料顯示“元代浮染磁局于泰定年間(l324一1327年)已被撤消,饒州路總管接任督辦中央政府用瓷的職務“有命則供,否則止”,表明了元代官用瓷的制作是臨時性的非常規(guī)生產(chǎn)。因此,對元代而言,并無一個常設性官窯。由此可推斷元代真所謂“官搭民燒”時期。從瓷板銘文“併得于監(jiān)管磁器官員夸贊”也明顯道出“官搭民燒”時代。而作為民窯的張氏作坊能名聞中外,相信與其卓著的燒造技術有關。這里稍為一提的是督辦中央政府用瓷的地方為饒州路,真好張文進之家鄉(xiāng)也是饒州路。
總之,國內(nèi)外至正型元青花多數(shù)應為張文進作坊之佳作。至正型元青花瓷器的用途是用來祭拜祖先或仙人的,并揭示出張文進、胡淨一元帥等人都與道佛教信仰有著密切之關系,并具有崇拜道佛思想。元代官用瓷的制作是“官搭民燒”的性質(zh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