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智 張山山 倪俊學△ 全 星 劉錦桃
1982-2010年中國出生率與總和生育率變化趨勢和地理分布
李 智1張山山2倪俊學1△全 星1劉錦桃1
目的 本文利用全國人口普查資料了解不同年代、地域出生率和總和生育率變化情況,為調整完善我國生育政策提供數據依據。方法 用全國四次人口普查資料計算大陸31省市自治區(qū)出生率(birfh rate)、人口自然增長率(NIR)、一般生育率(GFR)、總和生育率(TFR)(以下簡稱“四率”);將1982-2010年的出生率和總和生育率作系統(tǒng)聚類分析并作圖。結果 我國出生率1982年開始大幅下降;2000年開始總和生育率小于臨界點2.1,不同地區(qū)“四率”普遍低,有的地區(qū)嚴重偏低,我國的東南沿海地區(qū),京津地區(qū)和東北三省出生率僅在5‰~9‰。2010年總和生育率全國大陸31個省市自治區(qū)均低于更替水平2.1,為低生育率國家。結論 目前我國人口出生率極低,已經接近世界低出生率的行列,同時總和生育率也大幅下降。
出生率 人口自然增長率 一般生育率 總和生育率
出生率是反映一個國家和地區(qū)生育水平和人口自然變動的基本指標,包括人口自然增長率??偤蜕实呐R界值是人口系統(tǒng)穩(wěn)定的一種判斷依據,國際上一般把低于更替水平2.1的總和生育率稱為低生育率,總和生育率在1.5以下則是超低生育率。本研究利用全國人口普查資料分析不同年代、地域的出生率和總和生育率變化情況,了解目前我國面臨的人口問題,為政府調整完善生育政策提供科學數據。
1.資料來源:新中國成立后,在1953年、1964年、1982年[1]、1990年[2]、2000年[3]和2010年[4]共進行過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本研究對比較完整的第三(1982年)、第四(1990年)、第五(2000年)、第六次(2010年)全國人口普查資料進行分析。
2.主要分析指標
總和生育率也稱總生育率,是指該國家或地區(qū)的婦女在育齡期間,每個婦女平均生育的子女數??偤蜕?35×一般生育率,常數35為育齡期的長度(50歲-15歲=35歲)。
3.統(tǒng)計分析
本研究通過1982-2010年全國四次人口普查資料,計算大陸31省市自治區(qū)出生率,人口自然增長,一般生育率,總和生育率(以下簡稱“四率”);將1982年-2010年的出生率和總和生育率作系統(tǒng)聚類分析并作圖;采用SPSS 15 for window軟件完成。
1.不同年代變化趨勢
(1)出生率2010年與1982年相比下降了10.53個千分點。人口自然增長率2010年與1982年相比下降了9.74個千分點,一般生育率2010年為36.11‰與1982年82.41‰相比,下降了47.1個千分點。1953-2010年出生率趨勢χ2值為4.027,P值為0.045。
1982-2010總和生育率趨勢χ2值為2.503,P值為0.114。1982年與1990年中國育齡婦女總和生育率大于臨界值2.1,分別為2.92和2.81;2000年和2010年總和生育率小于臨界值2.1,分別為1.22和1.18(表1)。
(2)“四率”的城鄉(xiāng)差異
“四率”從1990年開始,城市、鎮(zhèn)和鄉(xiāng)村均有不同程度降低,但以鄉(xiāng)村降低明顯,1990年到2010年出生率降低了27.31個千分點;自然增長率降低了28.27個千分點;一般生育率降低了51.38個千分點;總和生育率由3.11降至1.44,進入低生育率模式(表2)。
2.地理分布特征
1982-2010年資料表明,出生率最高的為西藏,其次為新疆、寧夏等,最低為上海、北京和天津等地(表3)。地理分布顯示,出生率和自然增長率高的分布在西部,較低的分布在東北和華北。
聚類分析,當選擇標尺5時,將31個省市的出生率分為五類,最高一類為青藏高原和云貴高原等省,出生率在13‰~19‰;出生率較低的一類,在我國的東南沿海地區(qū)、京津地區(qū)和東北三省,出生率在5‰~9‰,其他省市自治區(qū)在9‰~12‰(圖1),1982年一般生育率平均為83.41‰,最高為寧夏121.73‰;1990年80.38‰,最高為西藏128.79‰;2000年36.11‰,最高為貴州78.76‰;2010年36.43‰,最高西藏52.59‰。
總和生育率四次人口普查依次為2.91‰,2.81‰,1.22‰和1.18‰;1982年只有上海市和北京市低于臨界值2.1;2000年總和生育率只有貴州省高于2.1,其他各省市自治區(qū)均低于臨界值2.1;1990年除北京、遼寧、上海和浙江低于臨界值2.1外,其他省市自治區(qū)均高于臨界值2.1;2010年總和生育率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qū)均低于更替水平2.1,為低生育率國家。除廣西、海南和新疆TFR在1.5~2.1,其他省市自治區(qū)TFR均在1.5以下,屬于超低生育率的地區(qū)(表4)。
聚類分析總和生育率在選擇標尺5時分三類,與出生率分類基本類似,因西藏數據缺失,略有變動(圖2)。
研究發(fā)現2010年最近一次人口普查,我國的出生率為10.38‰,在上述期間內,我國的總和生育率也大幅下降,即從1950~1960年代的5.7左右降至1990年代末期的1.26,已低于世代更替水平[6]。2010年總和生育率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qū)均低于更替水平2.1,為低生育率國家。目前我國人口出生率極低,已經接近世界低出生率國家的行列。
我國的人口出生率從1982-2010年間可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 1982-1990年因為計劃生育工作逐步展開,加上婚齡推遲,導致出生率下降,出生率在20.91‰~21.78‰,處于中等水平。進入90年代后,由于前一次生育高峰的慣性作用使育齡人口激增,加上《新婚姻法》的頒行,婚齡提前,導致出生率出現反彈,此后又重新進入下降軌道;第二階段,2000-2010年出生率為11.36‰~10.38‰的極低水平[5]。據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報告,2010年193個國家和地區(qū)的粗出生率最高為阿富汗44‰,最低為意大利、馬爾他和日本等國家[7],我國已接近世界低水平出生率國家的行列。
研究了解我國出生率和總和生育率的變化趨勢、地理分布和影響因素,有助于分析當前生育水平下降對我國人口所造成的影響,從而反思中國的人口政策[8]。因此,要促進人口均衡發(fā)展,必須掌握分析大數據,預測未來趨勢,探索符合人類的生存模式,有的放矢地調整人口政策。
[1]國務院人口普查辦公室,國家統(tǒng)計局人口統(tǒng)計司.中國1982年人口普查資料.北京:中國統(tǒng)計出版社,1985.
[2]國務院人口普查辦公室,國家統(tǒng)計局人口統(tǒng)計司.中國1990年人口普查資料.北京:中國統(tǒng)計出版社,1993.
[3]國務院人口普查辦公室,國家統(tǒng)計局人口和社會科技統(tǒng)計司.中國2000年人口普查資料.中國統(tǒng)計出版社,2002.
[4]國務院人口普查辦公室,國家統(tǒng)計局人口和就業(yè)統(tǒng)計司.中國2010年人口普查資料.中國統(tǒng)計出版社,2012.
[5]張善余,著.人口地理學概論.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2(7),120-121.
[6]高文力,梁穎.試論時期總和生育率,終身生育率與政策生育率的關系.人口學刊,2012,1(3):11.
[7]United nations childrdn’s Fund:the state of the world.New york:UNICEF.2012,1:108.
[8]范洪敏.中國低總和生育率分析.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1:8-11.
(責任編輯:鄧 妍)
1.云南省婦幼保健院(650051)
2.中南大學地球科學與信息物理學院
△通信作者:倪俊學,E-mail:njxns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