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生根 陳 武 歐劍鳴△ 洪榮濤 翁育偉 章燦明 蔡少健 詹美蓉 謝忠杭 黃崢強
福建省2008-2013年手足口病重癥病例危險因素的分類決策樹分析*
吳生根1,2,3陳 武1,2,3歐劍鳴1,2,3△洪榮濤1,2,3翁育偉1,2,3章燦明1,2,3蔡少健1,2,3詹美蓉1,2謝忠杭1,2黃崢強1,2
目的 分析手足口病重癥病例的危險因素,為降低手足口病重癥病例發(fā)生率提供理論依據(jù)。方法 福建省2008-2013年手足口病重癥確診病例資料來源于疾病監(jiān)測信息報告管理系統(tǒng),從同期報告的輕癥病例確診病例中隨機選取與重癥病例相同數(shù)目的病例。運用決策樹中的CHAID法分析重癥病例發(fā)生的危險因素,因變量為重癥是否發(fā)生,自變量為實驗室結果、發(fā)病到就診時間、發(fā)病月份、年齡、性別、城鄉(xiāng)。使用分割樣本驗證模型,樣本被隨機均分為訓練樣本與測試樣本。結果 福建省2008-2013年共報告13971例手足口確診病例,其中重癥1503例(10.8%),輕癥12468例,共3006例病例進入模型。訓練樣本(1523例)模型中包括實驗室結果、發(fā)病到就診間隔時間、年齡、性別4個預測變量,實驗室結果是最佳預測變量,模型對70.1%的訓練樣本進行了正確分類,測試樣本(1483例)模型對66.5%的個案進行了正確分類。結論 決策樹是一種有效預測手足口病重癥病例的方法。
手足口病 重癥 危險因素 決策樹 卡方自動交互檢測
手足口病目前沒有疫苗預防及特異的藥物治療。在疫苗研制成功并實施之前對重癥病例的危險因素進行研究,提出有針對性的防控措施,減少重癥發(fā)生率是非常有意義的。本文利用我省2008-2013年手足口病發(fā)病資料,運用決策樹分析手足口病重癥病例的危險因素,為有關部門制定相關的控制策略和措施提供理論依據(jù)。
1.資料來源
個案資料來自于中國疾病預防控制系統(tǒng)(疾病監(jiān)測信息報告管理系統(tǒng))中福建省手足口病報告卡(發(fā)病日期為2008-2013年、現(xiàn)住址為福建省,確診病例的已審核卡),排除邏輯錯誤的個案卡。
2.相關定義
手足口病重癥病例定義參考手足口病診療指南(2010年版);城鄉(xiāng)劃分:按行政區(qū)劃分,即城市包括城市中的區(qū),農(nóng)村包括縣和縣級市。
3.統(tǒng)計分析方法
采用PASW Statistics 18.0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選擇決策樹中的卡方自動交互檢測(chi-square automatic interaction detection,CHAID)作為生長法,樹限制為根節(jié)點下的5個級別,父節(jié)點和子節(jié)點最小個案數(shù)分別為50和25,最大迭代次數(shù)為50,拆分節(jié)點和合并類別的顯著性值為0.05。使用分割樣本驗證模型,樣本被隨機均分為訓練樣本與測試樣本。
1.概況
2008-2013年福建省手足口病實驗室確診病例13971例,其中輕癥12468例、重癥1503例。隨機選取與重癥病例數(shù)相同數(shù)目的輕癥病例,共3006例病例進入模型,納入統(tǒng)計分析。
2.模型分析結果
訓練樣本1523例,指定了6個自變量,最終模型中包含4個自變量,分別為實驗室結果、發(fā)病到就診間隔時間、年齡、性別。模型對70.1%的個案進行了正確分類。對于測試樣本(1483例),模型對66.5%的個案進行了正確分類,見表1。
3.樹形圖分析結果
(1)實驗室結果是重癥病例是否發(fā)生的最佳預測變量。EV 71重癥率62.0%,其他腸道病毒重癥率為33.4%、COX A16重癥率為23.9%。
(2)對于EV 71類別,發(fā)病到就診時間是對因變量第二佳的預測變量,呈現(xiàn)為倒“V”字型,中間大,兩頭小。對于COX A16、其他腸道病毒類別,年齡是對因變量第二佳的預測變量?!?歲重癥發(fā)生率大于>2歲。COX A16類別沒有三級預測變量,其他腸道病毒的三級預測變量為性別,男性重癥發(fā)生率大于女性。
(3)對于EV 71類別,年齡是對因變量第三佳的預測變量,同樣顯示≤2歲重癥發(fā)生率大于>2歲。四級預測變量為性別,男性重癥發(fā)生率大于女性。見圖1。
(4)測試樣本的結果基本同訓練樣本的結果,見圖1。
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有20多種,國內(nèi)外研究表明EV71感染的手足口病患兒起病急,病情重,易出現(xiàn)無菌性腦膜炎、腦干腦炎、神經(jīng)源性肺水腫等神經(jīng)系統(tǒng)并發(fā)癥,較其他腸道病毒病情為重,預后不良[1-3]。本文和有關研究[4-7]表明EV71陽性手足口病患者重癥發(fā)生率高于COX A16或其他腸道病毒陽性患者。
發(fā)病到就診時間在EV 71類別是對因變量第二佳的預測變量呈現(xiàn)倒“V”字型,中間大,兩頭小。
年齡在決策樹二級、三級預測變量中多次出現(xiàn),提示該變量的重要性。2歲及以下組重癥率要高于2歲以上兒童組。這可能與兒童血清抗EV71抗體水平及免疫系統(tǒng)和血腦屏障發(fā)育尚未成熟有關,國內(nèi)外血清流行病學調(diào)查表明,6個月~2歲兒童的血清抗EV71抗體水平極低,隨著年齡的增長 EV71 抗體陽性率從26%上升到50%[8-12]。
性別是否為重癥發(fā)生的危險因素,目前的研究還沒有統(tǒng)一的認定[13-14],這可能與各子研究的樣本來源不同有關。本文研究提示男性發(fā)生重癥可能性大于女性,但其重要性不及上述三者。
(本文資料得益于福建省各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醫(yī)療機構廣大衛(wèi)生工作者的辛勤勞動,謹致誠摯謝意!)
[1]Va S,Le MC,Da T,et al.Fatal case of enter virus 71 infection,France,2007.Emerg Infect Dis,2009,15(11):1837-1840.
[2]陸敏,孟剛,何耀鑫,等.感染腸道病毒71型嬰兒5例尸檢組織病理分析.中華病理學雜志,2009,38(2):81-85.
[3]徐志英,朱慶玲,肖瓊,等.EV71型重癥手足口病8例死亡分析.中國現(xiàn)代藥物應用,2010,4(12):172-173.
[4]Chen SP,Huang YC,Li WC,et al.Comparison of clinical features between coxsackievirus A2 and enterovirus 71 during the enterovirus outbreak in Taiwan,2008:a children’s hospital experience .J Microbiol Immunol Infect,2010,43(2):99-104.
[5]李潔,曲梅,賈蕾,等.北京市2010年手足口重癥病例EV71檢出情況及病原學分析.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12,33(9):926-929.
[6]潘潔,鄭雅旭,毛盛華,等.上海市手足口病重癥病例危險因素研究.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12,33(8):763-767.
[7]Rabenau HF,Richter M,Doerr HW.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seroprevalence of Coxsackie A16 and Enter virus 71 in Germany.Med Microbiol Immunol,2010,199(1):45-51.
[8]Ooi EE,Phoon MC,Ishak B,et al.Seroepidemiology of human enter virus 71,Singapore.Emerg Infect Dis,2002,8(9):995-997.
[9]周世力,李琳琳,何雅青.深圳市腸道病毒71型血清流行病學初步調(diào)查.熱帶醫(yī)學志,2007,7(1):66-67.
[10]郭學斌,祝雙利,王東艷,等.2005年中國3個縣1~6歲兒童人腸道病毒71型血清流行病學調(diào)查.中國疫苗和免疫,2009,15(2):141-144.
[11]Mao QY,Liao XY,Yu X,et al.Dynamic change of mother-source neutralizing antibodies against enter virus 71 and coxsackievirus A16 in infants.Chin Med J(Engl),2010,123(13):1679-1684.
[12]Luo ST,Chiang PS,Chao AS,et al.Enter virus 71 maternal antibodies in infants,Taiwan.Emerg Infect Dis,2009,15(4):581-584.
[13]Suzuki Y,Taya K,Nakashima K,et al.Risk factors for severe 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Pediatr Int,2010,52(2):203-207.
[14]Fang Y,Wang S,Zhang L,et al.Risk factors of severe 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a meta-analysis.Scand J Infect Dis,2014,46(7):515-522.
(責任編輯:鄧 妍)
*福建省自然科學基金資助課題(2013J01268)
1.福建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350001)
2.福建省人獸共患病研究重點實驗室
3.福建醫(yī)科大學公共衛(wèi)生學院
△通信作者:歐劍鳴,E-mail:ojm@fjcdc.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