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我國養(yǎng)豬業(yè)的規(guī)?;⒓s化快速發(fā)展,疫病感染壓力亦越來越大,呈現出多種病原混合感染和繼發(fā)感染,持續(xù)感染和潛伏感染亦時常發(fā)生,臨床表現趨于溫和型和非典型病變,對豬病的綜合防控提出了挑戰(zhàn)。傳統(tǒng)的診療方式已不能滿足現代化養(yǎng)殖的防治要求,采取以疫苗免疫接種為主的預防措施逐步成為規(guī)模化豬場疫病防控的主要措施。抗體檢測是評價疫苗免疫效果的主要方法,只有免疫豬群抗體水平達到一定的滴度才能防止相應病原的感染。同時,對未進行疫苗免疫豬群進行抗體檢測可了解掌握豬群野毒感染情況,為制定豬場疫病綜合防控方案提供重要參考依據。故抗體檢測工作將逐步成為現代化養(yǎng)殖中疫病監(jiān)測的常態(tài)化工作,鑒于此,本文針對豬群抗體檢測的原理、主要方法、作用與意義、檢測結果分析等方面進行論述,總結探討抗體檢測在豬病防控中的應用,僅供獸醫(yī)工作者參考。
1 抗體檢測的原理
當動物機體受到抗原刺激后,體內免疫細胞識別病原并產生一系列復雜的免疫連鎖反應,產生與之相對應的特異性抗體。抗體可以特異性地直接中和抗原,也可以中和病原的毒性作用或阻斷病原對靶細胞的入侵??贵w檢測的原理就是基于抗原- 抗體的特異性結合反應,通過檢測動物體內抗體水平,了解掌握抗原的免疫或感染水平。
2 抗體檢測的主要方法
隨著現代免疫學技術的快速發(fā)展,基于抗原抗體反應的各種抗體檢測方法不斷發(fā)展和成熟。目前,豬病常用的抗體檢測技術主要有中和試驗、凝集試驗、瓊脂擴散試驗、免疫熒光試驗、ELISA、膠體金試紙條等方法。其中,中和試驗方法準確,但需要昂貴儀器設備、操作復雜、需經驗豐富的專業(yè)技術人員判斷結果。豬病中常用的凝集試驗方法主要有顆粒性抗原與抗體反應的直接凝集試驗、以乳膠顆粒為載體的乳膠凝集試驗、紅細胞參與的血凝抑制試驗等。凝集試驗方法操作簡單、檢測快速,但特異性較低;瓊脂擴散試驗無須儀器設備、操作簡單,但特異性較低,也不適合大批量樣品的檢測;膠體金試紙條檢測時間短、肉眼判讀結果、無須儀器設備、操作簡單,特別適合于基層獸醫(yī)部門和養(yǎng)殖場(戶)使用,但其敏感性較低,且檢測結果只能提供陽性、弱陽性、陰性的半定量結果,無法提供數值性的檢測結果;ELISA 方法以靈敏、特異、簡單、快速、穩(wěn)定、高通量、易于操作等優(yōu)點,在豬病的免疫豬群抗體水平監(jiān)測、豬病的快速診斷與流行病學調查中得到了廣泛應用,已顯示出了良好的應用前景。常見豬病的各種抗體檢測方法均具有各自的優(yōu)點與缺點,但對于大規(guī)模的流行病學調查、大批量樣品的抗體監(jiān)測,目前ELISA 方法具有其他方法無法比擬的優(yōu)勢。
3 抗體檢測的意義
3.1 疫病診斷
血清學抗體檢測雖然很難區(qū)分母源抗體、疫苗免疫產生的抗體和野毒感染產生的抗體,但可結合豬只日齡、疫苗的免疫史、病原的流行病學、病豬的臨床癥狀和病理變化等臨床情況進行綜合診斷,且對于部分常見豬病還可以利用病毒缺失基因產生的抗體或病毒非結構性蛋白產生的抗體區(qū)分野毒感染抗體和疫苗免疫抗體。例如,目前我國廣泛使用的豬偽狂犬病病毒gE 基因缺失弱毒疫苗,該疫苗不產生針對gE 蛋白的抗體,雷有玲等利用原核表達技術表達了豬偽狂犬病病毒gE 蛋白,以純化的重組gE 蛋白為包被抗原建立了檢測豬偽狂犬病病毒野毒抗體的間接ELISA方法,通過檢測gE 抗體即可實現對豬偽狂犬病病毒野毒感染的鑒別診斷。目前我國普遍使用豬細小病毒病滅活疫苗,由于滅活疫苗免疫豬群后只刺激機體產生結構蛋白抗體而不產生非結構蛋白抗體,但是野毒感染豬卻可產生大量非結構蛋白抗體,分別檢測NS1 非結構蛋白抗體VP2 結構蛋白抗體可對豬細小病毒滅活疫苗免疫豬和豬細小病毒野毒感染豬進行區(qū)分。劉建等分別采用豬細小病毒NS1 和VP2 蛋白作為包被抗原,建立了檢測豬細小病毒野毒抗體和疫苗免疫抗體的間接ELISA 方法,2 種方法可聯合應于豬細小病毒(PPV)野毒感染的快速診斷,豬群免疫疫苗后抗體水平檢測,逐步實現豬群豬細小病毒病的凈化。
3.2 流行病學調查
通過血清流行病學調查方法可以迅速掌握某一地區(qū)、某一時間豬群中致病原的感染與流行情況,為了制定合理的防控措施提供參考依據。李嬌等采用ELISA 方法對2013 年山東、河南、江蘇、廣東等地送檢的血清樣品進行了豬瘟、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豬偽狂犬病、豬圓環(huán)病毒病4 種常見豬病的抗體檢測,4 種豬病的自然感染率分別為4.54 %、8.20 %、11.24 %、41.44 %,4 種豬病的自然感染現象較普遍,建議加強對常見豬病的疫苗免疫,做好相應的疾病防控工作。吳程華等為了解云南省楚雄地區(qū)散養(yǎng)戶豬偽狂犬病病毒(PRV)野毒的感染情況,應用間接ELISA 方法對從楚雄地區(qū)9 個散養(yǎng)戶隨機采集的154 份血清樣本進行野毒抗體檢測,野毒抗體的陽性率為25.32 %,表明楚雄地區(qū)散養(yǎng)戶PRV野毒感染率偏高,為防控和凈化楚雄地區(qū)豬偽狂犬病提供了理論依據。
3.3 評價疫苗的質量,評估疫苗免疫效果
疫苗質量的高低直接決定了疫苗免疫整體效果的優(yōu)劣,各疫苗生產廠家的生產工藝、毒株、疫苗的安全性、穩(wěn)定性和可控性都各不相同,疫苗的質量彼此間差別很大。疫苗在保存、運輸、使用等諸多環(huán)節(jié)過程中有可能受外界環(huán)境尤其是高溫、日曬的影響,都將導致疫苗質量嚴重下降。豬群受到豬圓環(huán)病毒病等免疫抑制疫病的影響,以及受到飼喂霉變飼料等日常不良飼養(yǎng)管理的影響,均可造成疫苗免疫效果下降,疫苗免疫失敗。通過免疫豬群的抗體檢測,可以了解疫苗免疫注射后豬群是否產生了抗體,以及抗體水平的高低是否可以抵抗病原的感染,故依據抗體水平檢測的結果在很大程度上可對疫苗質量進行評價,對疫苗免疫效果進行評估。殷方芝等為評價豬瘟脾淋苗和細胞苗的免疫效果,隨機選取了45 頭和20 頭斷奶仔豬,分別用豬瘟脾淋苗和細胞苗免疫豬群,定期進行免疫抗體檢測,結果顯示脾淋苗二免后抗體陽性率總體維持在30% ~ 40% 左右,細胞苗二免后抗體陽性率達到87%,且離散度較低,群體免疫抗體水平比較均勻。與豬瘟脾淋苗相比,細胞苗免疫效果更加理想。
3.4 制定和修改免疫程序
豬只每年都要進行豬瘟、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口蹄疫、豬細小病毒病、豬偽狂犬病、豬圓環(huán)病毒病、豬流行性腹瀉、豬支原體、副豬嗜血桿菌病等多種疾病的疫苗免疫,每種疾病對豬的易感日齡各不相同,且多種疫苗同時免疫還會產生相互干擾作用,降低疫苗免疫效果。故養(yǎng)殖場(戶)對豬不同時間進行何種疫苗免疫需制定一個合理的免疫程序。而免疫程序的制定除受到各種疫苗相互干擾外,還與母源抗體水平、疫苗種類與免疫次數、免疫接種時間與方法、當地不同季節(jié)豬病流行情況等因素密切相關。疫苗良好免疫效果的獲得依賴于初免和二免時機是否合適,母源抗體水平決定首次免疫的時間,殘留抗體水平決定二次免疫的時間。當豬體內母源抗體或殘留抗體水平過高時,過早注射疫苗會使抗體中和注射的疫苗,導致疫苗免疫失??;而當豬體內母源抗體或殘留抗體水平過低時,若注射疫苗較晚,豬體內無抗體存在,將造成免疫空白期,導致病原感染。通過抗體檢測可以及時監(jiān)測豬體內抗體的消長狀況,選擇恰當的免疫時機,制定科學合理的免疫程序。且免疫程序不是一成不變的,不能機械地效仿別的豬場或本豬場以往的免疫程序,要對豬群進行定期跟蹤抗體檢測,以檢測的實際抗體水平為依據,隨時調整與修訂免疫程序,制訂出適合本場的免疫程序,使疫苗免疫接種效果達到最佳水平。呼顯生等為了篩選出適合生產實際和防疫要求的免疫程序,選擇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病毒抗體陰性、豬偽狂犬病抗體陰性、豬瘟抗原陰性的20頭仔豬,隨機分成4 組,分別設計4 個免疫程序進行試驗。試驗結果表明:只有試驗I 組的免疫程序可行,即21 日齡進行豬瘟疫苗首免,60 日齡加強免疫1 次;母豬分娩前第10 天進行豬偽狂犬病疫苗首免,35 日齡加強免疫1 次;35 日齡進行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疫苗首免,60 日齡加強免疫1 次。
4 抗體檢測的結果分析
對豬不同時期進行抗體檢測,可能會出現多種不同的檢測結果,以下我們對常見幾種可能出現的抗體檢測結果進行分析。
4.1 沒有接種疫苗卻檢測出抗體
豬群近期接觸并感染了病原但尚未發(fā)病,應及時對豬群進行疫苗緊急免疫接種。當然此種情況對于仔豬來講,有可能檢測到的是母源抗體,也有可能野毒感染抗體,1 個星期后可再次采集血清,進行抗體檢測,如抗體滴度下降則為母源抗體;如抗體滴度未下降甚至持續(xù)升高則表明為野毒感染。
4.2 疫苗免疫后抗體水平高,整齊度高
表明接種疫苗的時機最佳,疫苗免疫效果確實,豬體健康狀況良好,抗病能力較強,發(fā)生野毒感染的概率較小,無須修訂免疫程序,但仍需定期進行抗體檢測,確保豬群具有較高抗體水平和整齊度。
4.3 疫苗免疫后抗體水平低,整齊度低
表明疫苗免疫接種的效果不理想,已造成免疫失敗。原因可能為,確定的免疫時間不對,免疫程序不合理,疫苗保存、運輸不當造成疫苗失效,接種人員的操作不規(guī)范,疫苗免疫的劑量不足。應及時進行補充免疫,若補免后抗體水平依舊無法提高,表明該豬群或存在免疫抑制性疾病,或存在飼養(yǎng)管理漏洞,預示將要發(fā)生疫病,應排查一切可能原因,果斷采取有效的預防控制手段。
4.4 疫苗免疫后抗體水平高,整齊度低
抗體水平高表明疫苗免疫接種的時間是比較合理的,但整齊度低與疫苗質量、豬只個體差異、應激、免疫劑量、注射方法與注射部位等均密切相關。此時,應重點排查是否存在免疫抑制性疾病病原體的感染、飼料中的霉菌毒素等多種免疫抑制性因素,是否使用同一批次疫苗,疫苗使用中是否存在長時間的高溫、日曬,免疫劑量是否確實,是否存在少注、漏注,注射方法與注射部位是否準確,免疫注射和保定操作對豬只是否造成應激等,務必根據具體情況找出免疫效果不理想的具體原因,及時加強飼養(yǎng)管理及修訂免疫操作方法。
4.5 疫苗免疫后抗體水平低,整齊度高
表明免疫程序不合理,就其原因可能為:免疫時間選擇得不對,或受到了母源抗體的干擾,或豬群中存在免疫抑制性因素,或免疫過于頻繁,2 種疫苗免疫間隔過短,先接種疫苗誘導產生干擾素抑制了后接種疫苗的增殖,疫苗之間產生了相互干擾。應根據抗體檢測結果,確定合適的免疫時機進行補免。
5 結語
綜上所述,抗體檢測是豬病臨床診斷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免疫豬群免疫水平監(jiān)測的重點之一,對豬病流行狀態(tài)的監(jiān)測、疫苗免疫效果的評價及免疫程序的修訂等均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隨著我國養(yǎng)豬產業(yè)新技術和新模式的不斷應用,依靠經驗主義的免疫程序和免疫方法已不能滿足現代化規(guī)模養(yǎng)殖的需求,定期開展抗體檢測工作,制定科學合理的免疫程序,已成為豬病綜合防控中不可缺少的一項重要措施。相信隨著人們對抗體檢測工作的日益重視,以及各種豬病抗體檢測方法的不斷發(fā)展,抗體檢測在豬病的綜合防控中將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huán),從而保障我國養(yǎng)豬業(yè)快速、健康發(fā)展。
摘自《豬業(yè)科學》2015年第8期“養(yǎng)豬一點通”欄目中P138-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