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淑莉 吳潔梅
根據(jù)流行病學調(diào)查,歐美國家阿爾茨海默?。ˋlzheimer's disease,AD)患病率在64歲以下低于1%,65歲則為1.5%,以后每增加5歲,患病率就增加大約一倍,85歲以上約為30%;在我國,65歲以上老年人阿爾茨海默病患病率男性為3.4%,女性為7.7%,總患病率為5.9%;其發(fā)病率60歲以上約為0.54%,65歲以上約為0.70%[1]。
認知行為療法是以美國心理學家貝克于1976年建立的認知治療技術(shù)為基礎(chǔ),由認知理論和行為治療相互吸納、相互補充形成的系統(tǒng)心理治療方法。認知理論認為,認知過程是由情緒與行為共同決定的,人們可以通過改變?nèi)说恼J知過程改變?nèi)说挠^念,進而糾正其情緒和行為。行為療法認為,行為是通過學習而得來的,可以通過一些實際的操作方法來消退、抑制、改變和替代原來的不良行為。認知行為治療方法是兩者的結(jié)合,認知過程決定著行為的產(chǎn)生,同時行為的改變也可以影響認知的改變[2]?,F(xiàn)將認知行為療法對60例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的應用報告如下。
選取2011年1月-2014年1月住院的60例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男性35例,女性25例,年齡62~89歲。其中小學以下13例,初中19例,高中19例,大學以上9例;患病6年以下21例,6~8年20例,8年以上19例。發(fā)病5年以下及6~8年的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經(jīng)過5個月的認知行為治療后,自理生活能力有所改善,生活質(zhì)量有一定的提高;8年以上的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經(jīng)過認知行為治療后,生活質(zhì)量改善不明顯。
早期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發(fā)病年齡多在60歲~65歲,這個階段的主要癥狀為記憶力減退、計算能力退化、容易迷路,修飾能力不足,還有一些患者出現(xiàn)迫害妄想癥,易產(chǎn)生幻覺等癥狀。因此,對于早期阿爾茨海默病患者采用醫(yī)患之間溝通的治療方法極為重要。通過溝通,使早期阿爾茨海默病患者提升記憶與計算能力,改善其錯誤的認知狀況,進而使其生活質(zhì)量得以提升。在治療過程中,除了服用藥物,還采用認知行為療法對其進行治療,采用回憶治療、訓練患者“東、南、西、北”4個方位的辨識能力、傳授修飾技巧等多種認知行為治療方法。通過與患者家屬的溝通,了解患者以往生活中難忘的事,通過講述某段故事的細節(jié)或者某張相片的精彩之處,喚醒患者以往的精彩生活。同時對患者的地點定向力以及修飾能力進行訓練,即對于道路方位的辨識以及教授一些修飾技巧?;颊呓?jīng)過治療后,記憶能力、地點定向力、時間定向力、修飾能力等基本的思維與生活能力得到明顯的改善,生活基本趨于正常。
中期阿爾茨海默病患者主要的癥狀為記憶力嚴重衰退,多數(shù)患者認不出親戚、朋友;自身控制情緒的能力下降,變得暴躁易怒,不講禮貌;精神無法專注;重復說同樣的話;有語言障礙與思維障礙;出現(xiàn)嚴重的妄想癥、地點時間障礙,同時穿衣、洗澡、進餐、修飾、上下樓梯等日常生活能力明顯下降等?;颊呷朐汉?,除應用鹽酸多奈哌齊片、銀杏葉片進行治療外,還結(jié)合認知行為治療方法進行治療。中期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并不是時刻存在激惹行為。在治療過程中,康復人員耐心向患者講解摔東西、毆打他人、辱罵他人等攻擊行為對他人所帶來的傷害;編排一些小游戲提升患者對于激惹行為所造成的嚴重后果的認識;引導患者主動參與到各種活動、游戲、音樂節(jié)目之中,培養(yǎng)患者的興趣愛好,使患者從生活中找到樂趣;室內(nèi)物品擺放符合患者自身的喜好,盡量使患者感到滿意;在患者情緒穩(wěn)定時,與患者進行交流,對于其所提出的疑問,給予耐心的講解。關(guān)心患者,替患者著想,使患者身心愉悅,從而使患者感受到世界的美好[3]。在患者活動期間以及臨睡前播放輕音樂緩解其壓力。同時對患者穿衣、洗澡、進餐、修飾、上下樓梯等日常生活能力進行一定的康復訓練。經(jīng)過認知行為治療,患者的攻擊性行為、妄想癥、記憶力、時間概念、基本日常生活能力均得以改善。
阿爾茨海默病后期患者的主要癥狀為吞咽困難,無法進食;大小便失禁現(xiàn)象嚴重;記憶受損嚴重;有嚴重語言功能障礙;出現(xiàn)意識障礙以及睡眠障礙;四肢僵硬,無法獨立行走甚至終日臥床。后期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的生活完全依賴其親屬,且大多數(shù)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因為感染等并發(fā)癥而死亡。因此,對于阿爾茨海默病患者應予以悉心照料,預防各種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延長患者的壽命。雖然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后期已經(jīng)喪失大部分意識,無法與醫(yī)護人員進行交流,但可以采用一些非語言的交流方式,使醫(yī)護人員了解患者的需求,減輕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在護理上,主要是給予多陪伴,加強基礎(chǔ)護理,預防各種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在治療上,服用鹽酸多奈哌齊片、銀杏葉片等藥物進行治療。在運用認知行為治療方法對患者進行治療時,主要從非語言溝通、生活自理方面、記憶方面、注意力方面對其進行治療。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后期大小便失禁,如果護理不當會導致感染等多種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嚴重者可危及生命。而患者的語言功能基本喪失,因此使用非語言的溝通方法十分必要。在非語言溝通方面,對患者進行的認知行為訓練是通過敲擊床以及其他的物品,使看護人員明白患者的想法。在生活自理方面,由康復人員教會患者洗漱、穿衣、吃飯、如廁(對于肢體功能尚未喪失的患者)等生活技能。在記憶方面,醫(yī)護人員主要采用卡片識別法、教育引導法以及記憶喚醒法的認知行為治療方法。運用卡片識別法主要是將一些漢字的發(fā)音或者日常生活用品的圖片畫在漢字上,然后對患者進行講解以及教會患者基本的發(fā)音。教育引導法是指通過日常生活中的基本常識對患者進行細心的講解,以期使患者的思維障礙得以減輕。記憶喚醒法,就是通過與患者家人進行交流與溝通,讓患者回憶往事,使患者的記憶得以喚醒。
阿爾茨海默病是一種臨床綜合征,表現(xiàn)為一系列的臨床癥狀,記憶力和思維能力減退,癥狀持續(xù)期長?;颊哌M行交流和從事日常生活均困難。隨著病程的發(fā)展,患者基本的日常生活能力如活動、大小便、睡眠等均會受到影響。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均伴有精神癥狀,如幻視、抑郁等,部分患者還會出現(xiàn)四肢震顫、僵直、活動緩慢等癥狀[3]。有研究表明[4],隨著人均壽命的增長,阿爾茨海默病患者會逐漸增多。因此,幫助阿爾茨海默病患者提高生活質(zhì)量,對護理人員是一項挑戰(zhàn)性的工作。對阿爾茨海默病患者采用認知行為療法進行治療是我們的一種嘗試。
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在藥物治療的基礎(chǔ)上,輔以認知行為療法,對其癥狀的改善有一定的作用,特別是對發(fā)病時間短的患者其作用更為明顯。但對于患病時間長的患者(8年以上)其作用有限。因此,對患病時間長的患者,更應該多一些耐心,在做好基礎(chǔ)護理的同時,對患者日常生活也要給予關(guān)愛,做好與患者的交流與溝通,還需給予患者更多的情感支持,關(guān)注患者的心理反應[5],減輕其心理壓力,以激發(fā)患者建立自信心,提高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
[1] 劉爽,張玉蓮,周震.老年性癡呆流行病學研究現(xiàn)況.中國老年學雜志,2010,30(10):1455-1457.
[2] 許若蘭.論認知行為療法的理論研究及應用.成都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14(4):63-66.
[3] BurgessL.Changing attitudes in dementria care and the role of nurse.NursingTimes.2003,99f381:18-19
[4] 張景莉,孫靜,翁利萍,等.68例輕中度老年癡呆病人認知訓練方法探討.全科護理,2012,10(27):2502-2503.
[5] 龔明月,梁虹霞.老年癡呆癥的分期及護理.吉林醫(yī)學·護理版,2004,25(3):58-59.